1、语文(部编版),九年级 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课 曹刿论战,1.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的春天,齐国大举进攻鲁国。鲁庄公吸取了之前战败的教训,加紧练兵,赶制兵器,但仍然感到自己的兵力不足,最后决定孤注一掷,动员全国的力量同齐国决一死战。,2.曹刿(gu)听说后,认为这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决定去劝谏鲁庄公。同乡的友人都劝他不要多管闲事。,3.曹刿说:“当权的人只考虑当下。”于是他入朝去见鲁庄公。鲁庄公这时正需要有人帮他出谋划策,便召见了他。,4.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去作战呢?”“衣食用品,我从不独占,定与臣民分享。”鲁庄公答道。,5.曹刿摇头说道:“这些不过是小恩小惠,何况大多数人根
2、本没有得到过,怎么会为此参战呢?”,6.鲁庄公又说:“我尊敬神明,按时供奉,神明也会保佑我的。”曹刿仍是摇头不止。,7.鲁庄公沉默了一会儿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一定会设身处地,尽量公平、公正地判决。”,8.“这才是尽了本职,可以凭此一战。”曹刿说道。于是,鲁庄公与曹刿同乘战车去长勺与齐军作战。,9.鲁庄公见齐军猛击战鼓,发动进攻,也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阻止道:“现在还不是进军的时机。”,10.等到齐军三次击鼓过后,冲锋的士兵早已士气全无。这时,曹刿对鲁庄公说:“现在可以击鼓进攻了。”,11.鲁庄公听从曹刿的建议,发起反攻,结果齐军大败。鲁庄公下令乘胜追击,曹刿急忙阻止。,12.曹刿从战车上下
3、来,仔细地观察敌军逃跑时的车辙,然后对鲁庄公说:“现在可以追击了。”,13.鲁庄公立刻下令追击齐军,齐军被追得落荒而逃。鲁庄公此战获胜,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车马。,14.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齐军三次击鼓,士气大减,而我方士气正盛,所以战胜了他们。”,15.“齐国势大,我担心路上有埋伏,当看见对方旌旗倒地、车辙混乱时,才下令追击。”鲁庄公听后拍手称妙。,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别。 2.学习文章的精练笔法与详略安排。 3.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第一课时,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简称左传,是我国
4、最早一部记事详备、文辞优美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记载了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0多年的历史。涵盖了这一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长勺之战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此前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争夺君位,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并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还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公子小白抢先归齐,取得君位,即齐桓公。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齐胜鲁败,公子纠被杀。然齐桓公仍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
5、再次发兵攻鲁,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故称“长勺之战”。,史书体例有六种,即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通史、断代史。我们具体了解一下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 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左传资治通鉴等都属于这类。 纪传体: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他以人物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封国王侯和特殊人物,用“表”记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历代有影响的人物或少数民族,史及外国史。 国别体:国别体史书创始于国语。这类史书是分国纪事的史书,分载多国历史。战国策三国志都属于这一类。,曹刿 (gu) 又何间焉 (j
6、in) 鄙 (b) 玉帛 (b) 小信未孚 (f) 辙 (zh) 轼 (sh) 夫战 (f) 旗靡 (m),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 (名词作动词,击鼓),文言虚词,文言句式 判断句 忠之属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a必以分人。(“以”后省略宾语“之”,应为“必以之分人”。) b可以一战。(“以”后省略宾语“之”,应为“可以之一战”。)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宾语“鼓”,应为“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倒装句 a何以战?(宾语前置,“何”是“以”的宾语,正常语序为“以何战”。) b战于长勺。(状语后
7、置,正常语序为“于长勺战”。),重点词语解释 师:军队。 间:参与。 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遍:遍及、普遍。 加:虚夸,夸大。 信:实情。 福:赐福,保佑。 从:跟随。,重点句子翻译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牺牲玉帛,不敢虚报夸大,一定如实反映。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详细审察,但一定按照实际情况处理。,1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一共回答了几次?鲁庄公将战争的胜利寄托在哪里?,【合作探究】三次。鲁庄公将战争的胜利寄托在三个方面,分别是衣食分人(大臣的支持)、祭神弗加(神灵的保佑)、断狱以情(百姓的拥护)。,2文中那些地方表现了
8、曹刿的“远谋”?哪些地方又表现了鲁庄公的“鄙”?,【合作探究】曹刿的“远谋”战争前,取信于民;战争中,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战争后,后发制人。 鲁庄公的“鄙”战争前,衣食分人(大臣的支持)、祭神弗加(神灵的保佑)、断狱以情(百姓的拥护),政治无能;战争中,“将鼓”“将驰”,急躁冒进;战争后,“问其故”,军事上无知。,这节课主要是针对文中重点的文言字词进行讲授,圈注疑难点,适当点拨。弄清楚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抽查字词的意思,试背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基础的字词和文章的大概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深入课文内容,来看看这篇寓言到底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给
9、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我们从中又可以学到人物的什么精神?,1“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什么?,【合作探究】交战的两个国家和战争的性质(齐攻鲁御)。,2简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合作探究】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反衬出曹刿的远见卓识。,3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概括回答。,【合作探究】取信于民。,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曹刿积极“参与”的精神?,【合作探究】“曹刿请见”“战则请从”。,5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用原文答),【合作探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鲁庄公先要追击齐军,刿曰:“未可。”后来
10、他又说:“可矣。”他认为“可矣”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回答。,【合作探究】敌人是真的溃败,不是设有埋伏。,7“彼竭我盈,故克之”这句话表现了曹刿的什么才能?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能表现他这种才能?(写出两处),【合作探究】表现了曹刿善于把握作战时机的才能。其他能表现的语句: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8从文章的内容看,你认为鲁庄公身上是否也有可取之处?为什么?,【合作探究】有可取之处。他实事求是办案,尊重下属的意见,重用人才,虚心求教。,品析“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合作探究】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作战。如果打仗,就请
11、允许我跟着去。”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国君忠其事则民服矣,得民心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学了该篇课文之后,试着说一说这篇文章的主旨。,【合作探究】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1学完课文,试着品评曹刿、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合作探究】曹刿爱国热情,政治远见,卓越才能,过人谋略。鲁庄公政治无能,军事无知;实事求是、虚心听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为求真知,不耻下问。,2试着从写作特色方面入手,赏析课文。,【合作探究】(1)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本文重在刻画曹
12、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而不在记叙战争的经过。因此,只详写曹刿分析战前的政治准备、指挥鲁军作战的经过以及战后谈论鲁国取胜的原因。对双方军事部署、战争经过等则略写或不写。这样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结合有致,使文章显得中心突出,而又情节紧凑。(2)运用对话,语言精练。通篇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通过对话,展示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把战前准备、作战情况以及胜负原因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对话过程中,又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出曹刿及鲁庄公的性格。全文虽只有两百多字,却辞约意丰,言简意明,文笔非常精练。,战国策(节选) 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
13、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燕之计过矣。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则明日及齐、楚矣。且夫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燋釜。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译文: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楚两国起兵救赵。秦王盘算道:“如今齐、楚前来救赵,如果他们团结一致,寡人退兵未迟;假如他们一盘散沙,就干脆继续乘势攻打赵国。”这时,赵军粮食告急,派人向齐国借粮,可是齐王不理睬。苏秦对齐王说:“大王不如把粮米暂借赵国,让
14、赵国击退秦兵;如果不加理睬,秦兵就会无所忌惮,不会退去。这样,就正中了秦国的计策,而齐、燕就失策了。而且赵对于燕、齐两国来说,正是御秦的天然屏障,这正像牙齿跟嘴唇的关系,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今日赵国罹难,明日灭亡之祸就会降临到齐、楚身上。因此救援赵国就好比捧着漏瓮、浇灭烧焦的锅一样,实在是十万火急。再说救赵是一种高尚的义举;击退秦国,也可以张扬名声。(我们)救助将要灭亡的赵国显示齐之高义,使强秦退兵来显示齐国威名;(现在)不专心做这些事,却一味地吝啬粮食,这确实是战略决策的失误啊。”,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课后大家可以搜集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的例子,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