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第1-6单元共6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第一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下图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经专家分析鉴定,这些稻谷属于人工栽培稻,且产量可观。这说明当时( )A.主要通过采集获取食物B.食物来源相对比较稳定C.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改变D.黄河中上游经济较发达2.有学者指出,从陕西半坡文化遗址出土的数百件石网坠和制作精美的骨鱼叉、鱼钓钩,可以了解到鱼类为当时饥寒交迫的人们提供了急需的生活资料,因此,多数考古学家把鱼纹图形确认为半坡人的图腾也不足为奇。这可用于说明,在当时( )A.母系氏族社会走向
2、衰落B.原始农业得到较快发展C.图腾崇拜受到广泛推崇D.采集渔猎仍占重要地位3.如图是法国三友洞里的“巫师”岩画,是描绘巫师的最早的画。画上画的是一个男子,身披鹿皮,头顶一对牡鹿角,脸像猫头鹰,长着两只狼耳朵,上肢似熊臂,还拖着一条马尾巴。这副画表明( )A.人类已产生原始宗教仪式B.法国最早出现人类关于巫师的记载C.巫师乞求动物神灵的保佑D.信仰动物图腾能确保食物来源丰盛4.如图为西汉农业分布图。图中信息反映出当时( )A.铁犁牛耕普遍使用B.巴蜀地区农业得到了开发C.农业生产结构变革D.农业分布取决于水利工程5.据现有考古发现,长江下游地区在距今8000年前后,出现栽培稻和定居村落;距今5
3、000年前后,出现规模化的水田和较多的复合农具,水坝和宫殿等遗址也被发现。这说明( )A.早期国家出现促进农业进步B.水稻栽培技术源于中国C.长江流域成为当时经济中心D.农业革命推动文明发展6.油画巧克力描绘了17世纪引人注意的消费体验。富有的欧洲人像阿兹特克上层社会人士一样把巧克力作为一种奢侈的饮料,他们从墨西哥进口昂贵的巧克力到西班牙、再用从中国进口的更昂贵的瓷杯来饮用。这幅作品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欧亚之间开始建立商业联系B.世界贸易促进饮食文化交流C.中国的瓷器远销至美洲大陆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7.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
4、,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爱尔兰逐渐成为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这说明马铃薯的种植( )A.提高了欧洲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B.改变了区域食物结构,影响饮食习惯C.延缓了殖民扩张过程,推动文明发展D.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导致庄稼歉收8.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亚洲人口的迅速膨胀B.商品的世界性流动C.传统粮食结构不
5、合理D.农业资本主义发展9.1531年玉米传入广西,据建始县志记载:“居民倍增,稻谷不给,则于山上种苞谷、洋芋或蕨薯之类,深林幽谷、升辟无遗。“到康熙三士九年,玉米种植已遍及辽宁、山西等二十省、据此分析。玉米( )A.养活了中国众多人口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C.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D.新航路开辟后传入中国10.16世纪中叶,东方的香料和调味品在西欧的销量是一个世纪前的3倍多;中国的茶和非洲的咖啡,逐渐成为欧洲人餐桌上的主要饮料: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玉米、红薯、烟草、可可、西红柿等开始逐步成为全世界到处都有的东西。由此可知( )A.亚洲成为新的世界贸易中心B.欧洲饮食结构发生彻底改变C.资本主义
6、世界市场逐渐形成D.高产农作物的种植遍及全球11.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根据下表信息,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1864年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从而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科学地制定出罐头生产工艺。至此,罐头工业进入到现代世界食品工业当中,并传至世界各地。1923年瑞典工程师发明了第一台压缩式电冰箱,由此生产出了家用电冰箱,它主要用于食物保鲜,保鲜食品被人们逐渐越来越多的食用。1958年安藤百福结合传统面条和拉面,经过脱水处理,发明了方便面。其后,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方便面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A.食品技术创新改变生活方式B.中西饮食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C.科技进
7、步推动食品种类创新D.工业革命推动食物结构改变12.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给康师傅、统一等企业提供老坛酸菜的湖南企业“插旗菜业”及“锦瑞食品”存在卫生不达标、生产无保障等诸多问题。此次曝光引发网友热议“过去吃不起,现在不敢吃”。为改善食品领域安全问题,我们需要( )A.严禁使用农药化肥B.提高监管水平与能力C.坚决取缔涉事企业D.改善农业与畜牧品种13.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21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1326.77公斤,创造世界新记录。美国也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发明( )A.利于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B.成为大国博弈的新
8、形式C.消除了人类食物短缺的现象D.导致粮食储备不再重视14.有学者认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首先应依靠各国自身努力,加大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产量。”下列选项中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杂交水稻”的培育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气候变化、战争与地区冲突、经济危机导致粮食短缺大型农场和养殖场的推广根本上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各国重视并且制订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A.B.C.D.15.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1年有53个国家或地区约1.93亿人经历了粮食危机或粮食不安全程度进一步恶化,比2020年增加近4000万
9、人,创历史新高。各国政府应该( )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国际合作应对粮食安全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粮食的生产与供应通过提高关税保护本国粮食安全A.B.C.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计55分。16.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不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产业革命只是促使这种情况达到顶点,把工人完全变成了简单的机器,把他们最后剩下的一点独立活动的自由都剥夺了,可是,它却以此迫使他们思考,迫使他们争取人应有的地位。像法国的政治一样,英国的工业和整个市民社会运动把最后的一些还对人类共同利益漠不关心的阶级卷入了历史的巨流。产业
10、革命对英国的意义,就像政治革命对于法国,哲学革命对于德国一样。而且1760年的英国和1844年的英国之间的差别,至少像ancienrgime旧制度下的法国和七月革命的法国之间的差别一样大。但这个产业革命的最重要的产物是英国无产阶级。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对人手的需要;工资提高了,因此,工人成群结队地从农业地区涌入城市。人口以令人难以相信的速度增长起来,而且增加的差不多全是工人阶级。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从图一到图二人类生产与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2)概括材料二中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并结合所学分析“产业革命只是促使这种情况达到顶点”。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美)克罗
11、斯比哥伦布大交换材料二 咖啡原产于非洲,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推广到北美。据经济与社会生活材料三 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是昆明市的“母亲湖”,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央及地方政府不断加强滇池治理的力度。19821995年,由巴西引入水葫芦,净化了滇池水质,增加了水面绿色植被,但也抑制了湖内其他植物生长。1997年后,从墨西哥引入小龙虾,有效治理了绿藻、红藻污染,滇池水质明显改善
12、,但小龙虾繁殖过盛,影响了本土鱼类生长。据李玲玲、刘秋琳从启动治滇到精准治滇,细数滇池治理历程及转变(1)有学者认为,材料一中的现象引发了中国明清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变动,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咖啡为例,说明全球性物种交流的重大意义。(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物种交流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兴衰,周宣王时,卿士虢文公提出“王事惟农是务”观点。战国时,商鞅把“耕织”视为本业,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唐律疏议规定:“诸仓库
13、及积聚财物,安置不如法,若暴凉不以时,致有损败者,计所损败坐赃论。”摘编自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首先解决农村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适应发展农村信贷事业的需要,中国农业银行应当积极做好农村的信贷工作”,2017年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1994年国家颁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6年将“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写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此外,在粮食补贴、粮食购销储运等方面不断出台新举措。摘编自中国粮食安全百年变化历程材料三 1972-1974年发生世界性粮食危机。1小麦期货价格创下了125年新高,大豆价格
14、从每蒲式耳3.31美元急升到12.90美元。全球粮食价格在1972-1974年间,上涨了2倍。世界粮食库存锐减,谷物库存降至年消费类的10%。摘编自中华粮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粮食生产发展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并简析其意义。(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972-1974粮食危机发生的原因,并简要谈谈启示。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能够人工栽培稻,且产量可观,说明当时原始农业产生并有所发展,使得食物来源相对比较稳定,B项正确;主要通过采集获取食物与“(河姆渡人的)稻谷属于人工栽培稻,且
15、产量可观”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说明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排除C项;河姆渡遗址在长江下游而非黄河中上游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D解析:根据“可以了解到鱼类为当时饥寒交迫的人们提供了急需的生活资料,因此,多数考古学家把鱼纹图形确认为半坡人的图腾也不足为奇。”可得出从考古的发现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生活中采集渔猎,因此出土了大量相关的骨鱼叉、鱼钓钩等,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母系还是父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采集渔猎,而不是原始农业,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图腾,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C解析:根据“岩画,是描绘巫师的最早的画。画上画的是一个男子,身披鹿皮,头顶一对牡鹿角,脸像猫
16、头鹰,长着两只狼耳朵,上肢似熊臂,还拖着一条马尾巴”体现了人与神的关系,C项正确;与宗教仪式无关,排除A项;无法得出是最早,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B解析:从图片看出,巴蜀地区成为主要农业区,说明巴蜀地区农业得到了开发,B项正确;汉代铁犁牛耕在南方地区普遍使用,东北地区游牧文明为主,排除A项;农业生产结构从投入方面用农林牧副渔各业所占用的劳动力或资金的比重来说明,图片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长江流域农业的发展状况,没有涉及水利工程的影响,且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5.答案:D解析:时隔3000年,长江下游地区的先民,从栽培水稻、村落定居,发展到
17、生产规模化、农具复杂化,能够修建水坝和宫殿等,说明农业革命推动文明发展,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早期国家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排除A项;稻栽培技术源于中国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不足以说明长江流域是当时的经济中心,排除C项。故选D项。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网逐渐形成,富有的欧洲人得以用中国生产的容器饮用源于美洲的“饮料”,这体现了饮食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欧亚之间建立商业联系不晚于公元前2千纪早期,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美洲人是否购买中国瓷器,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7.答案:B解析:材料中“英国
18、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爱尔兰逐渐成为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可以看出马铃薯的种植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B项正确;材料信息强调的是马铃薯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与人口增长无直接联系,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殖民扩张进程无关,排除C项;马铃薯的种植并没有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导致庄稼歉收,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B解析:根据“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可得出其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农产
19、品外传,这属于“商业革命”的范围,即商品的世界性流动,B项正确;A项是结果而非原因,排除A项;餐桌革命的出现不是因为传统粮食结构不合理,在新物种传播之前,传统粮食结构就已经长期存在,排除C项;农业资本主义发展是在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玉米的种植逐渐遍及辽宁、山西等二十省的深林幽谷、高山旱地,说明玉米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玉米养活了中国众多人口,排除A项;材料与农产品的商品化无关,排除B项;玉米新航路开辟后传入中国,但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亚洲、非洲、美洲等地的农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流传,
20、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排除A项;“彻底改变”说法绝对,玉米、红薯、可可、西红柿等农产品丰富了欧洲饮食结构,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这些农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但不代表高产农作物的种植遍及全球,排除D项。故选C项。1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科学地制定出罐头生产工艺。传至世界各地”到“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方便面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可以看出,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食品的生产加工与储藏的工艺也在不断进步,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西饮食文化交流,排除B项;材料与食品种类创新无关,排除C项
21、;材料也没有体现食物结构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A项。12.答案:B解析:根据“过去吃不起,现在不敢吃”可得出现在食品安全存在很大问题,因此需要加强监管,保障食品安全,B项正确;AC项太绝对,排除AC项;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3.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1326.77公斤,创造世界新记录。美国也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可以看出我国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发明,可以极大提高水稻的亩产,产量更高意味着粮食更多,有利于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大国博弈,排除B项;“消除”表述绝对,排除C项;“不再重视”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4.答案:B解
22、析:根据所学,“杂交水稻”的培育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气候变化、战争与地区冲突、经济危机导致粮食短缺;各国重视并且制订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B项正确;“根本上”的说法错误,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15.答案:A解析:面对粮食安全问题,各国政府应该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应对粮食安全并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粮食的生产与供应,正确,A项正确;通过提高关税保护本国粮食安全不利于解决粮食危机,甚至可能会恶化粮食安全问题,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16.答案:(1)生产方式:从采集捕猎到原始农耕和畜牧的出现(学会了选择、驯化动植物);生活方式
23、:从迁徙群居生活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2)工人阶级人数剧增;工资有所提高,但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工人运动兴起。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工厂出现了,工厂制度形成,倒班制、严格的规章制度及生产流水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传染病和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解析:(1)生产方式:根据材料“图一和图二”得出从采集捕猎到原始农耕和畜牧的出现(学会了选择、驯化动植物);生活方式:根据材料“图一和图二”得出从迁徙群居生活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2)根据材料“工人成群结队地从农业地区涌入城市”得出工人阶级人数剧增;根据材料“工资提高了”得出工资有所提高,但工作
24、和生活环境恶劣;根据材料“英国的工业和整个市民社会运动把最后的一些还对人类共同利益漠不关心的阶级卷入了历史的巨流。根据材料“英国的工业和整个市民社会运动把最后的一些还对人类共同利益漠不关心的阶级卷入了历史的巨流”得出工人运动兴起。根据材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得出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工厂出现了,工厂制度形成,倒班制、严格的规章制度及生产流水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传染病和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17.答案:(1)说明:高产作物的大量引入,缓解人地矛盾,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使明清经济发生变动;改变了人们的食物结构,丰
25、富了食物种类,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推动社会生活发生变化。(2)意义:丰富了人类物质生活;加强了世界联系,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问题:应从国情出发因势利导;注重生态平衡。解析:说明:根据材料一中玉米、土豆的传播,结合所学可分析出高产作物的大量引入,缓解人地矛盾,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使明清经济发生变动;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改变了人们的食物结构,丰富了食物种类,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推动社会生活发生变化。(2)意义:根据材料“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可分析出丰富了人类物质生活;根据材料“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推广到
26、北美”可分析出加强了世界联系,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问题:根据玉米、红薯的传入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可分析出应从国情出发因势利导;根据材料“从墨西哥引入小龙虾,有效治理了绿藻、红藻污染,滇池水质明显改善,但小龙虾繁殖过盛,影响了本土鱼类生长”可分析出注重生态平衡。18.答案:(1)粮食安全意识产生较早;统治者重视;政策保障;法律保障;(2)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农业科技;政府制定政策(信贷保障、鼓励新型农业经营);法律法规保障;发放粮食补贴;保障粮食购销储运。意义:提高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为世界消除饥饿与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3)中东战争;石油危机;西方经济滞涨;自然灾
27、害;启示:重视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制度政策保障;提高粮食安全意识等。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兴衰”,得出粮食安全意识产生较早;依据材料“王事惟农是务”,得出统治者重视;依据材料“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得出政策保障;依据材料“唐律疏议规定”,得出法律保障。(2)措施:依据材料“为了适应发展农村信贷事业的需要,中国农业银行应当积极做好农村的信贷工作”,得出政府制定政策;依据材料“1994年国家颁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得出法律法规保障;依据材料“在粮食补贴、粮食购销储运等方面不断出台新举措。”,得出发放粮食补贴;保障粮食购销储运;结合
28、所学知识可知,得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农业科技。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得出提高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为世界消除饥饿与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3)原因:依据材料“1972-1974”,结合所学可知,中东战争;石油危机;西方经济滞涨;自然灾害。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视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制度政策保障;提高粮食安全意识等。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汉画像石被誉为雕刻在石头上的“绣像汉代史”。下面两幅“牛耕图”意蕴生动,儿童呆萌可爱,让人心生爱怜。由此推断,汉代( )A.人物画成为绘画的
29、主流B.注重劳动技能习得C.农耕技术取得重大突破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商周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大多为农民自制。到了战国时期,农民的许多农具需要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获得。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诸侯国鼓励发展工商业B.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C.农具有了革命性的进步D.奖励耕织的经济政策3.在商周时期的安阳殷墟、洛阳庞家沟和山西侯马的铸铜作坊遗址中,除了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铜范外,还出土有融铜炉、烘范窑、鼓风管、坩埚、铅锭、铝锭及各种礼器、兵器和工具等半成品。此外还有工作台、水井、道路等。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 )家庭手工业发展最高水平冶铁技术体系建立情况金属冶炼工具的工艺水准铸造青铜器的工艺
30、过程A.B.C.D.4.据考古发掘,河南辉县战国墓葬出土了铁犁、铁锄、铁铲、铁斧、镰刀等铁器90余件。有学者认为,这可为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普遍使用铁器提供实物证明。这说明,战国时期中原地区( )A.粮食产量出现显著增长B.冶铁技术已经领先全国C.农业耕作效率得到提高D.民众普遍掌握冶铁技术5.元初王桢农书所载100多种农具,其中绝大多数宋代均已有之,并且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系列。这个农具家族中的多数成员,一直使用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表明宋代( )A.基本完成了传统农具的定型化B.南北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没有差异C.小农经济处于持续不断衰退中D.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6.据统计,1750年,整个
31、英格兰只有7件专利被注册授权,1830年达到180件,1840年激增至440件,1850年达到513件。在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格兰共有13227件专利被授权。据此推知,英国专利制度的实施( )A.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解放B.使英国获得殖民霸主地位C.推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D.是英国垄断组织出现的内因7.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农业现代化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促使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因素是( )A.机器大生产B.手工劳动C.加强对农业的管理D.
32、铁犁牛耕的使用8.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史称“新济贫法”,规定“取消济贫院对有劳动能力的穷人进行救济”。截至1848年,有近20万铁路工人在工作,他们中除爱尔兰人外,绝大多数是实施“新济贫法”以后从济贫院中“放出来”的英格兰工人。这表明“新济贫法”的颁布( )A.扩大了社会救助的范围B.缓和了英国社会各种矛盾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9.19世纪中期,英国一位正在替妻子补袜子的男人对来访的朋友说:“我知道这不是我干的活,可是我那可怜的老婆在工厂里我已经三年多没有工作她早就成了家里的男人,我却成为女人了。”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A.冲击了旧有的家庭结构B.抬
33、高了工人的就业门槛C.改变了传统的等级观念D.提升了妇女的政治地位10.英国工业革命史专家卡内夫斯基研究发现,在工业革命时期,水动力供应了英国工业生产所需的大部分动力。美国学者路易斯亨特在其专著中详细地论证了水动力在两个半世纪对美国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巨大贡献。据此可知( )A.蒸汽动力并未对工业革命产生影响B.传统动力在工业革命时期发挥重要作用C.工业革命对动力的需求更为多元化D.新工业布局仍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11.京东配送机器人从站点装货后,按照既定路线自动导航行驶,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通知客户收货,并支持人脸识别、短信验证码等多种人机交互方式快捷取货,为物流行业的“最后一公里”带去全新的
34、解决方案。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应用( )A.刺激了消费者的需求B.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C.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D.提高了人们的劳动强度12.俄罗斯总统普京认为,发展数字经济,从规模上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上看,都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正如1920年有作家对列宁关于俄国国家电气化计划的言论表示怀疑,在他与列宁见面后改变了自己观点并表示,无产阶级领袖“看到了未来的世界”。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冷战日趋激烈B.信息科技关乎国家未来C.数字经济受到各国重视D.国家未来在于技术创新13.2021年7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拉开帷幕。大会期间,虚拟主持人“泠鸢”与大会主持人一起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脱口
35、秀。下列科技中为“泠鸢”的研发奠定了技术基础的是( )A.生物科技的革新B.5G通信技术的推广C.信息技术的发展D.电气科技的进步14.普京认为,发展数字经济,从规模上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上看,都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正如1920年有作家对列宁关于俄国国家电气化计划的言论表示怀疑,在他与列宁见面后改变了自己观点并表示,无产阶级领袖“看到了未来的世界”。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B.信息科技关乎国家未来C.数字经济受到各国重视D.国家未来在于技术创新15.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技带动了传媒的飞速发展,市场对此的反应是坚守各自的地盘。一种音乐的爱好者也许对其他种类的音乐毫无所
36、知。戏迷也许不看电影,影迷从不去看戏。这说明了( )A.现代艺术流派日益画地为牢B.市场带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对立C.音影文化催生自我封闭心理D.科技使人们接触文化既丰富又单一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计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赫梯公元前1400年左右,赫梯人大规模使用铁器。古希腊在荷马时代之末,铁制工具普遍使用,农业中装有铁铧的重犁施展威力,希腊多山而贫瘠的土地因之成片地得以开垦与深耕,粮食生产也有较大程度增长。中国公元前6世纪已经出现铁的使用。从此,木质的耒耜逐渐为铁器所取代,出现了用牛牵引铁犁的耕作方法,农作的效率空前提高。1403年,铁产量达到16万吨。据吴臻义、吴
37、惠芳世界文化整理阅读材料,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单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7.工业革命带来诸多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最初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尽管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但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我们已经看到,机器如何消灭了以手工业为基础
38、的协作和以手工业分工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由几排小屋围成的方形场地的中间,建起一座安装蒸汽机的所谓机器房,蒸汽机通过枢轴同各个小屋中的织机连接起来。在过程的性质并不是一开始就要求大规模生产的场合,那些最近几十年间新兴的工业,例如信封制造业、钢笔尖制造业等等,通常都是先经过手工业生产,然后经过工场手工业生产这些短暂的过渡阶段才达到工厂生产。摘编自马克思资本论材料三城市化初期,普遍存在对涌入城市的劳动力的残酷剥削,工人在恶劣环境里超时工作,没有社会保障。在汽车时代,治理交通拥堵及尾气排放成为英国城市面临的新挑战。过去两百年,英国工人待遇有了很大提高,英国社会福利体系逐步完善,例如英国1834颁布的新
39、版济贫法,19世纪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对城市建筑的配套卫生设施,做出了明确规定。19世纪后期,英国两次颁布工人住宅法,应对贫民窟问题,20世纪初基本解决了“城市病”。英国在城市化进程中,走过了对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摘自李亚丽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借鉴(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其地位变化的因素。(2)阅读材料二,指出“小屋”代表的生产组织形式,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解决“城市病”的举措,并分析其特点。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
40、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二材料三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方式、内容、规模、效果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人类文化跨越时空的交流与融合,人类社会进入了实时性、多元化的文化共享时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途径。指出文化交流与传播重要意义。(2)结合材料二图片和所学知识,归纳文化传承
41、有哪些载体及作用。(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信息技术与文化共享的关系。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牛耕图意蕴生动,儿童呆萌可爱,让人心生爱怜”和两幅画像石的内容可知,反映了汉代时期儿童在田间随着大人劳作的情形,在这一劳作过程中使得儿童逐渐习得劳动技能,这说明汉代注重劳动技能习得,B项正确;材料中的画像石反映的是汉代的农耕情况,而且材料也没有比较信息,无法得出人物画成为绘画的主流,排除A项;汉代时期,耕作技术依然是铁犁牛耕,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排除C项;材料只是反映了汉代的农耕情况,没有涉及商业的相关知识,无法得出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C解析:春秋
42、战国时期,铁农具出现,农具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制造农具更为专业,所以,农民的许多农具需要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获得,C项正确;战国时期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还没有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商周时期的安阳殷墟、洛阳庞家沟和山西侯马的铸铜作坊遗址中,除了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铜范外,还出土有融铜炉、烘范窑、鼓风管、坩埚、铅锭、铝锭及各种礼器、兵器和工具等半成品。此外还有工作台、水井、道路等”可知,材料反映了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发展概况,正确,选D项;该铸铜作坊遗址规模大,工具先进,应属于官营手工业,错误;该遗址反映
43、的是铸铜业,不是冶铁业,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4.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农具数量多、种类丰富并得到普遍使用,说明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力发展,农业耕作效率得到提高,C项正确;仅铁器的使用,不能说明粮食产量有了显著增长,排除A项;只河南辉县的墓葬情况不能说明中原冶铁技术全国领先,排除B项;民众普遍掌握冶铁技术的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初王桢农书所载100多种农具,其中绝大多数在宋代均已有之,不但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系列,并且这个农具家族中的多数成员,一直使用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表明宋代基本完成了传统农具的定型化,A项正确;
44、南宋时,中国经济中心完成了南移,南方农业生产超过了北方,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小农经济处于持续不断衰退中”,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农具的发展状况,无法反映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是否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6.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专利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利用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确认发明人对其发明享有专有权,以保护和促进技术发明的制度,这有利于促进技术发明,促进英国生产力的解放,A项正确;专利制度能够促进科技的发展,和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项;西方近代科学兴起的时间是16世纪,排除C项;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A项。7.答案:A解析:根据“农业
45、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机器大生产提升了农业的生产力水平,从而促使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A项正确;手工劳动和铁犁牛耕的使用都是传统农业的特征,排除BD项;加强对农业的管理并不一定导致农业出现质的飞跃,转变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排除C项。故选A项。8.答案:D解析:题干中“规定取消济贫院对有劳动能力的穷人进行救济”说明社会救助的范围缩小,A错误;题干中无法体现社会各种矛盾的缓和,B错误;题干中社会救助的范围缩小,减少了政府支出,C错误;题干中英国缩小社会救助的范围,
46、导致大量有劳动能力的穷人被迫从事工作,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D正确。故选:D。9.答案:A解析:材料“可是我那可怜的老婆在工厂里我已经三年多没有工作”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对传统的家庭结构产生冲击,女性开始参与社会生产,A项正确;材料与提高工人就业门槛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传统等级观念的冲击,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妇女的经济地位提升,非政治地位,排除D项。故选:A。10.答案:B解析:水力属于传统动力,依据材料“在工业革命时期,水动力供应了英国工业生产所需的大部分动力”“美国学者路易斯享特在其专著中详细地论证了水动力在两个半世纪对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巨大贡献”可知B正确。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
47、重要标志,排除A。C不合题干主旨,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动力的革新,工业布局自然条件的限制的程度逐渐降低,故排除D。故选:B。1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物流配送更加便捷,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人工智能的应用刺激了消费者的需求,排除A项;材料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未体现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排除C项;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们的劳动强度,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正如1920年列宁认识到电气化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一样,普京也认识到数字经济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信息科技关乎国家未来,B项正确;材料强调数字经济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而没有体现冷战日趋激烈,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俄国对数字经济的重视,而没有体现各国的重视,排除C项;材料只强调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