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比例分配教师:李 洪教学目标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的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2、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根据“数学兴趣小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这个信息,同学们能想到哪些比或哪些分数?同学们说得真不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用比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问题解决。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大家都有购买文具的经历
2、,有时我们将钱凑在一起,买的文具多点,价格往往要便宜一点。有这样几个同学,她们凑钱去批发文具,我们来看看她们是怎样买的?(出示课件)陈红和赵青各拿出10元钱,一共购买了30本笔记本。她们该怎么分这些笔呢?(平均分、每人可以分15本笔记本)板书:平均分。为什么要平均分呢?(因为她们出的钱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比的知识来说一说。也就是说她们拿出的钱的比是1:1,所以要平均分,这样分得的水彩笔的支数的比也是1:1。陈红和赵青笔记本用完了,又一起买笔记本。(出示例1)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陈红拿出6元,赵青拿出4元,一共买了15本同样的笔记本。这两个同学怎样分这些笔记本呢?还能平均分吗?学生:平均分不合理
3、。追问:怎样分才合理呢?谁出的钱多谁就多分,谁出的少谁就少分。我们可以根据拿钱的多少来分配这些笔记本。这样来分配这些笔记本最合理。那根据拿钱的多少按什么标准分配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根据两人拿出的钱数比是3:2,那么15本笔记本应按3:2分配。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作按比例分配。比较两种分法的联系和区别。教师:第一次他们把30本笔记本平均分,是按几比几来分的?(1:1)第二次他们根据出钱的多少,又是按几比几来分的?(3:2)第一次的分法是不是按比例分配?从分配的比率可以看出,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殊情况。2、列举身边的事例。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需要把某
4、一物品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我们在和面时,面粉和水的质量比是2:1,按照这个调配,我们在和面时能平均放面粉和水吗?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例子。和奶粉、调和油、糖水、盐水、药水、煮饭时米与水的比等。看来,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很多时候都要用到它。3、解决例1。刚才,我们已经指导陈红和赵青拿出的钱数的比是3:2。下面大家开动脑筋,帮助陈红和赵青分一下笔记本,看看谁分配得最合理,分配方法最容易。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与同桌交流。同学们,陈红、赵青拿出钱数的比是3:2,也就是说陈红出了几份的钱?(3份)赵青呢?(2份)我们可以根据相应的份数去分笔记本。陈红、赵青拿出钱
5、数的比是6:4=3:2。方法一:(先求出每份是多少本,再分别求出两人应分的本数。)每份:15(3+2)=3(本)陈红应分的本数:3X3=9(本)赵青应分的本数:2X3=6(本)答:陈红应分9本,赵青应分6本。方法二:设每份是X本。3X+2X=15 5X=15 X=3陈红应分的本数:3X3=9(本)赵青应分的本数:2X3=6(本)答:陈红应分9本,赵青应分6本。方法三:总份数:3+2=5(因为陈红应分的本数占15本的,赵青应分的本数占15本的,所以:)陈红应分的本数:15X=9(本)赵青应分的本数:15X=6(本)答:陈红应分9本,赵青应分6本。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真棒!我们
6、要如何证明自己的解法是正确的呢?方法一:我们可以把陈红和赵青分得的笔记本加起来,看是否等于总数15本。方法二:把陈红和赵青分得的笔记本数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否等于3:2。4、练习。完成第57页练习十五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与同桌交流解法并说明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5、对比归纳同学们,这两道题都是按比例分配来解决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解题时,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用分数的方法,先找出各部分的量比,再化简,根据比算出总份数;把比转化成分数,即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用总量乘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的量。也可以用“归一”的方法,先找出各部分量的比,再化简,根据比算出总份数;求出一份是多少;再求出几份是多少。不管用那种方法,我们都需要先找出各部分的量比,再化简;算出总份数。三、课堂小结。同学们,愉快的一节课即将结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课后练习。完成第56页课堂活动第1题。阅读资料,结合我们班的人数,设计一个合适的比,将全班同学分成两部分来参加两项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