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每课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4202881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新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每课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新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每课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新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每课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2新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每课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2新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每课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教学反思准备单元2食品保质期的研究2第一单元 运 动61 物体的运动62 运动的快慢83 速度的测量114.运动的形式135 运动与能量15第二单元 山石与矿产171 玩石头172 不一样的山石193 山石的组成224 山石与生活245 矿产资源26第三单元 冷与热281 乒乓球复原了282 凹陷的保鲜膜343 给水加热384 水去哪儿了435 小水珠从哪儿来48第四单元 人体的呼吸器官521.我们需要呼吸522.我们的呼吸器官553.肺是怎样呼吸的574 呼吸与运动595 保护呼吸器官62第五单元 人体的消化器官651 一次神奇的旅行652 口腔“历险记”693 胃中奇遇记

2、734 蜿蜒的旅行785 保护消化器官81反思单元85伟大的命名者85准备单元食品保质期的研究材料准备在本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食品五花八门,到底准备什么食品包装好?要给每个小组准备同样的食品包装还是不同的食品包装?这两个问题是教师上课前思考的最多的。考虑到包装必须有代表性、可比性,教师给每组都准备了几种不同包装的奶制品、塑料袋包装的饼干、糖果等食品包装袋。由于本课需要用到大量的食品包装,教师提前布置任务,让每位学生自带两样自己喜欢的食品包装,并把包装交给小组长保管。调查活动环节拿出包装,其他时间统一由组长保管,避免食品包装在课堂上产生干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包装上的信息非常多,在调查活动开

3、始之前要向学生交代清楚:本课只研究食品的保质期,若有学生对包装上其他信息感兴趣,或者想研究其他问题,可在课外进一步研究。第一单元 运 动1物体的运动本课教学内容其实有两大部分,一是认识物体的运动,二是判断物体运动的形式。第一部分的概念教学是本课的难点,学生理解和表述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使用实指定义,借助大量的实例,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描述,并且反复指认,强调在不同情景中的变式重复,最后达到辨识物体是否运动的能力。本课是科学概念教学课,在认识“物体运动”的概念时,有概念的获得和概念的运用两个层次,教学中要从教材中的实例出发,归纳出“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从而形成关于“运动”的概念。2运动的快

4、慢本课教学中,关于运动快慢的比较,一定要师生充分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发现 “距离不相同”这样的认知冲突,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不要急于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思考、发现、领会、拓展、反思、总结,体会科学学习所带来的乐趣。本课帮助学生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物理量,通过思考,结合数学方面的学习,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进而理解并掌握速度的数值计算。3速度的测量本节课学生在上节课学习了“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后,亲自实践测量速度的方法。以设计赛跑方案为任务驱动,学生先设计,再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再完善方案,在这个过

5、程中,学生根据需要,学习使用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工具来采集数据,并且优化处理和展示数据的方法。本节课与前一课联系紧密,是其内容的细化与延伸。以任务为驱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结合原有经验参与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又发现自我知识技能的缺失,从而主动学习测量工具的使用、数据处理的方法等。先比小组冠军再比班级冠军的设计,引导学生用不一样的方法处理信息,有层次性和对比性。4.运动的形式本课以激发学生兴趣的任务活动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再以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活动作为观察事例,学生因为对这些事例熟悉而充满了兴趣和表达的愿望,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以提高,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学生

6、在动手做科学中思考的学习特点,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表达,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探究中,设计有层次,动静结合,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5运动与能量本节课通过描述现象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联想运动物体的能量作用的过程,顺其自然地将运动与能量建立联系。用学生实验的亲身感受联系生活场景中的经验,使学生的感知丰富、具体,较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本课将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以可见的现象展示,巧妙地化抽象为具体。以学生熟悉的材料、游戏为实验主体,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知识,起到了良好的科学探究技能的指导效果。与生活充分地联系,剖析生活中常见现象中的科学知识,达到了良好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效果。第二单元 山

7、石石与矿产1玩石头关于感知石头的软硬,不急于一下子就用到科学的比较方法。允许学生运用生活中的方法去不断尝试,然后在给出比较科学的方法去进行判断和排序。在最后的奇石展示环节,如果有实物的展示会更加作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对石头产生深入研究的热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玩石头的方法,相信小男孩们会有更多新奇的方法。本课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研究石头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区域特色,带领学生捡石头、玩石头,充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2不一样的山石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将信息收集与信息处理两个环节同时进行,教师会指导学生直接用表格的形式来对三种山石进行观察和记录。这里之所以分开进

8、行是符合学生的观察习惯的。先对一种山石的各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在去按照同样的方法去观察记录更多的山石特征,这样的观察会更加专一和准确。经过展示和比较,各个小组会在相互认可和相互批判的过程中达成对每种山石特征的统一意见,这样得到的信息更加的真实、有效。最后将有效的信息进行列表处理,便于对三种山石特征异同的比较。因此,这一训练会有效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强调了信息的处理环节。看似简单地梳理三种山石表面特征的基本信息,实则已经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地学习和巩固利用图表的形式来处理信息的方法。在图表中可以有效地比较信息的异同,方便对信息进行比较和概括,从而帮助形成科学结论。3山石的组成关于

9、山石组成的观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观察样本要有显著的特征。如果所选样本和教材所呈现的样本特征差异不大,学生接受起来当然会比较顺利。如果样本和教材上样本之间的颜色差异比较明显,就要引导学生抓住花岗石的特征即它的颗粒大小、均匀度和硬度等,而颜色则会因所含具体矿物的种类、多少的不同而不同。当然,如果考虑到教学过程的顺利,教师可以尽量选择和教材上所呈现的样本相接近的颜色,而且分配给每个小组的样本要尽量相同,这样小组之间观察的结果就不会出现太多差异。当然,教师在最后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将花纹、颜色不同的花岗岩、大理岩、砂岩样本或图片展示给学生,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也可以避免学生形成片面的科

10、学概念。当学生的观察与给出的文字资料不匹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观察是第一手材料,比较真实、可信,但是观察的范本是个体的、单一的。参考资料是从广泛的观察范本中获取的资料,结果比较全面。我们需要结合着观察和资料,得出较为全面的结论。4山石与生活本课中仅凭教材中呈现的并不丰富的图文资料,难以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山石的丰富用途。因此,教师需要扩充资料渠道,如影像资料、PPT、网站等,确保学生有充足的信息来源,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概括总结山石的用途,并进行有效的处理信息活动。这节课前半部分的重点是信息的处理,以动脑为主。后半部分的重点是建造活动,以动手为主。教师需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将学

11、生的活动安排得井然有序。建造活动需要为学生多提供些辅助材料,要提供必要的底座,热熔胶的数量要充足,也可以提供一些给山石上色的材料,以及装饰用的小绿植和草粉等,帮助学生建造更完美的山石花园,体验建造的乐趣。5矿产资源本课中教师的作用较多地偏向主导地位,大多数的材料和资源以教师提供为主,资源的提供还是比较丰富的。教师还可以多设计一些活动,促进学生更多地、更主动地进行探究,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主动。对于“矿产资源为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学生受其生活经验缺乏,开始比较难以理解和认识,教师要提供大量的实物标本或影像资料供学生认知。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我们身边的常见的学习文具、服装及其

12、他用品等,它们的原材料都来源于哪里?和什么矿产资源有关?只有这样逐一地找对应、找关系,才会让学生理解得更深刻。第三单元 冷与热1乒乓球复原了本课教学中,我没有采用传统的验证式教学,而是探究“空气受热后会产生什么变化”,打破受热膨胀的思维局限,让学生有更多的探究空间。我设定的重难点是:学生依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自主分析、推断,从而得出结论。为突破重难点,我先引导学生关注针筒的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设计,使学生更有目的地关注实验现象。在描述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利用例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促使学生去思考现象背后产生的原因。由于本节课是单元首课,应强化验证实验的各个环节,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

13、教学中,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意愿。同时,能够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式,打造更加灵动的课堂。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教师从单元全局出发,落实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从“热胀冷缩”的小概念教学出发,落实了三个实验;从培养“得出结论”的能力目标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材料,更好地搜集证据、得出结论,为后续的教学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2凹陷的保鲜膜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了解探究实验的大致流程,并熟悉了实验的操作方法,因此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后面的研讨,由于是三个实验同时进行,存在同质比较和异质比较,得到的数据和结果会比较多元,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14、逐个对各种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再通过归纳、概括得出结论。本课是一节典型的探究实验课,学生自主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各环节清晰、完整。本节课有两个第一次:第一次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第一次同时操作多个实验,搜集证据。这两个部分教师处理巧妙,一方面大胆地放手锻炼学生,一方面自己从细节着手为学生探究提供帮助,从而让学生将动手操作和动脑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3给水加热本课容量较大,所以我分成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个课重点进行实验操作,第二课重点进行组织学生开展数据分析。本课堂的难点是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与归纳实验现象,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从共同点出发分析,再从不同点出发

15、分析;从分段分析,再到整体分析,再到趋势分析,最后根据自己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教学中,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操作中的细节与难题,再利用影像讲解等方法解决知识和操作上的盲区,化被动吸收为主动吸收。折线图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从“如何认”“如何画”“如何辨”三方面出发,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折线图的用法。在最后的研讨中,教师注意提供方向性的引导,最终有效地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4水去哪儿了本课我从学生较容易理解的“加热能使水消失”出发,再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不加热的水也能消失。由于水蒸气肉眼无法看到,所以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宏观到微观理解这个过程,我设计了对比试验

16、,并借助温度计辅助观察,以搜集更多有关“液态水不断地变成气态水”的证据。在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后,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经验去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结论,做到既懂得搜集更多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又启发大家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本课教学中,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原认知出发,大胆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调整实验顺序,从而让学生在实验中、在分析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搜寻证据、寻找真理。本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水蒸发消失的过程,为此,教师采用多种手段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5小水珠从哪儿来本课我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导他们提出猜想假设并开展探究活动。由于本

17、节课的实验为模拟实验,所以要弄清楚需要模拟什么,这需要学生充分猜想形成小水珠的条件。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并进行思维碰撞。只有真正想清楚为什么这样设计,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才有助于最后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的得出。最后通过总结水的三态变化结束本单元的教学。本课没有将水的结冰实验安排进来,而是将其安排为家庭实验,这样可以节约课堂宝贵的时间,让课堂探究开展更充分、更深入。本课教学中,教师善于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实验的猜想、模拟实验设计、现象分析部分,教师都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论证,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学声,适当引入头脑风暴,训练学生思维,较好地达成了教学

18、目标。由于本课是单元最后一课,教师注意组织学生讨论和梳理本单元内容,这样的总结方式在学生的后续学习中具有示范性作用。第四单元 人体的呼吸器官1.我们需要呼吸这节课的学习,以问题“为什么蒙头睡觉会闷气”为驱动,引导学生经过猜想假设和实验搜集证据等环节,最终得出结论,“是因为被子里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造成的”,进而提醒学生养成时时刻刻都要呼吸到新鲜空气的良好习惯,并且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的提示较多,是考虑到学生相关知识背景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关的影像资源(如光合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2.我们的呼吸器官学生利用图片和阅读资料认识

19、呼吸器官并不困难,但是在拼摆的活动中,鼻咽喉的位置学生容易摆放混淆,另外建议教师在教学时最好采用影像的形式教学。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情况教师给予的提示较多。实际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关的影像资料,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气体经过身体的呼吸器官的流动路径。在研究呼出的气体时,还可以用简易的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即用塑料袋收集呼出的气体,然后把点燃的线香放进袋内,观察现象。也可在袋内装入少许澄清石灰水摇晃几下,观察现象。3.肺是怎样呼吸的本课涉及利用材料制作肺模型,当学生们不了解模拟实验所“模拟”的真正意义,只是简单地利用材料制作,那么这个环节就失去了其设计的意义,所以让学生理解肺模型与呼吸系

20、统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肺模型的制作过程不是本节课学生认知的重点,学生认知的重点在于利用肺模型来解释呼吸的过程和原理。这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建议教师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及时提供必要的指导。4呼吸与运动实际教学中,在测量肺活量活动中,可将各个小组的数据进行汇总,形成整个班级的肺活量数据,对全班运动员的肺活量和非运动员的肺活量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收集肺活量数据后,教师可以先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和分析。在学生出现困难时再及时进行引导。5保护呼吸器官本节课的观察任务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因此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让学生课前完成、课上汇报交流。教学中可不拘泥于这三种活动形式,只要是与空气质

21、量和呼吸健康有关的内容和活动,都可以组织和开展。比如本课既可以只做一个关于汽车尾气的调查,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分头去完成这些研究活动。建议课堂教学模式要进一步放开,要结合生活实际将教育生活化。由于教材呈现能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与空气质量有关的活动都表现出来,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对教材倡导的思想和理念进行充实和发展,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第五单元 人体的消化器官1一次神奇的旅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消化系统的各器官,了解到了各消化器官的位置,初步感知它们在消化过程中作用。教师还应更多地营造“胶囊小导游”的情境创设,提供给学生们丰富的学习资料,以便学生们能够收集更多的

22、信息。在教学中注意联系“旧知”对新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从而提高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胶囊小导游”的处理,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案例中的创设方法。根据学生情况合理安排即可。关于模型的建构与再运用,建立模型就是将原型客体的一些本质特征、结构等进行提取,借助某些材料再现或突显原型客体的某些特征。本课是将不便于观察的消化器官在人体中的位置,在资料的支持和对自身的探寻中,建立了二维模型,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进而又将二维模型张贴在身体上,将二维信息三维化,利用模型对消化器官进行再认识,这种处理是可取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2口腔“历险记”本课延续了“胶囊小导游”的情境。设计了在没有小导游帮

23、助下,学生自己探究口腔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组织学生们进行多次咀嚼馒头,比较咀嚼前后馒头的变化,发现口腔各器官的作用。对舌是否有搅拌作用进行讨论,并确定研究问题“舌在咀嚼中是否有搅拌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这一问题设计模拟实验,进行模拟实验,为胃中奇遇记一课中模拟胃的运动的实验做准备。关于情境的创设:情境的创设并不唯一,教师可以灵活把握。教材中内容的编排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与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关于模拟实验,要注重对模拟实验的整体设计。本单元要进行多个模拟实验,可以采用“教”“扶”“放”的策略整体考虑本单元的实验教学。在模拟实验设计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模拟实验要点的把握,即模拟材料的选择和

24、对模拟条件的还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获取,分析现象与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模拟现象与实际咀嚼现象的差距,推理口腔咀嚼过程中各器官的作用。3胃中奇遇记可以使用教材阅读与模拟实验相辅相成的教学策略。本课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搜集证据,可以安排阅读教材与模拟实验两项活动。阅读教材是为了让学生对胃有一些深入的认识,从而提出合理的猜想,而模拟实验正是基于这些认识上的验证。有猜想有验证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形成正确认知搭建脚手架。本课教材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阅读“胶囊小导游”的经历,第二部分是模拟实验的设计与操作,第三部分是根据模拟实验结果分析总结胃的消化作用,这三部分环环相扣。教学过程中通过回顾所学知识

25、将学生带回“胶囊小导游”消化系统旅游的情境中,带着已经磨碎的食物,一起来到了胃,通过阅读“胶囊小导游”的经历,提取重要信息,分析并提出自己对于胃消化吸收作用的猜想,再通过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搜集更多的证据,从而通过分析、综合、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从而形成对胃消化吸收功能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能力。4蜿蜒的旅行通过阅读小肠与大肠的资料,制作小肠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模拟实验等环节安排。学生依据观察的现象和体验经历中的感悟,分析食物在小肠中的吸收过程,认识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之一,是吸收食物营养的主要场所。在资料的准备上,教师可以利用本单元中的资料,也可适当增加其他资料包,

26、便于学生获取更多信息。对小肠的观察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观察时注意选择高倍放大镜,清洗小肠并浸泡在清水中。观察时要注意民族信仰和个人卫生。5保护消化器官学生们从调查班级中同学的不好饮食习惯,到制作宣传材料,成为一个保护消化器官的宣传员。不仅增强了自己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有意识地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回馈他人,为他人提供帮助,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在调查方案的设计中,如何策划调查方案、数据的统计与数据分析显得有些不足。设计时还应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优化。本课重点在于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保护消化器官,与人体其他内容的配合学习,共同培养学生健

27、康生活的意识。学生在参与宣传活动的策划中,初步习得了策划调查活动的过程,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利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人健康生活的社会责任感。在策划活动中发挥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在宣传展示方法上,学生们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呈现相关内容,努力做到宣传的内容、形式耳目一新。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反思单元伟大的命名者本课通过阅读科学家故事,用鲜活的事例让学生感悟到处理信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过程。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绘制自己科学概念图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比如先给一张样张让孩子们看看,让他们先知道什么是概念图。这样会缩短孩子们摸索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梳理制作自己的科学概念图,既是一次很好的处理信息再实践,同时又是一次科学学习的大复习,可谓一举两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大象版 > 四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新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每课教学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