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虽有嘉肴虽有嘉肴考点详解考点详解【原文再现原文再现】【文题解读文题解读】【作家作品作家作品】【背景信息背景信息】【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结构图解结构图解】【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写作特色写作特色】【考点梳理考点梳理】考点一:文学常识考点一:文学常识考点二:重要词句考点二:重要词句考点三:名句积累考点三:名句积累考点四:内容理解考点四:内容理解考点五:写法及赏析考点五:写法及赏析考点六:主旨及拓展考点六:主旨及拓展【链接中考链接中考】【模拟演练模拟演练】虽有嘉肴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弗学,不知其善
2、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原文再现原文再现】【文题解读文题解读】礼记礼记,儒家经典书籍。虽有嘉肴,即使有,儒家经典书籍。虽有嘉肴,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美味可口的菜肴。【作家作品作家作品】戴圣,字次君,梁戴圣,字次君,梁(郡治今河南商丘南郡治今河南商丘南)人,西人,西汉时期经学家。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汉时期经学家。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大小戴”。
3、选集。选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等的论述,编成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等的论述,编成小戴礼小戴礼记记,即今本,即今本礼记礼记。礼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礼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本文节选自本文节选自礼记礼记中的中的学记学记,其文字言,其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教育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系。礼记礼记简介简介礼记礼记,又称,又称小戴礼记小戴礼记或或小戴记小戴记,战,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4、,相传是西汉宣帝时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宣帝时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内容基本上是孔子弟子及其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内容基本上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记的先秦至汉初儒家关于礼仪再传、三传弟子所记的先秦至汉初儒家关于礼仪教化的论述。教化的论述。礼记礼记是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是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与与周礼周礼仪礼仪礼合称合称“三礼三礼”,为后人研究,为后人研究古代礼制文明及早期儒家思想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古代礼制文明及早期儒家思想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文献资料。其中的文献资料。其中的大学大学中庸中庸两篇,在宋两篇,在宋代与代与论语论语孟子孟子合为合为“四书四书”。礼记礼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
5、的专著。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背景信息背景信息】礼记礼记共共4949篇,记录了战国至西汉时期社会篇,记录了战国至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的继承和变化,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礼记礼记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大学中庸中庸等篇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在论述时先以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弗食
6、,不知其旨也”作类比,继而引出作类比,继而引出“虽有至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又从学与教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进而又从学与教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学学”和和“教教”的实践作用的实践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自反和自强),从,从“教教”与与“学学”的关系得出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观点;最后以的观点;最后以尚书尚书中中“学学半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的话加以佐证。【结构图解结构图解】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学知不足,教知困学知不足,教知困自反自强自反自
7、强虽虽 有有 嘉嘉 肴肴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教 学学 相相 长长类比类比【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道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道理。【写作特色写作特色】(1)(1)运用类比手法。运用类比手法。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的菜,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类比类比“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处”。(2)(2)逻辑严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条理清
8、晰。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与学的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条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理清晰。1.1.虽有嘉肴节选自虽有嘉肴节选自 _。2.2.礼记又名礼记又名_或或_,是中国是中国_家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_(_(朝朝代代)的经学家的经学家_(_(人名人名)对战国至秦汉间各种对战国至秦汉间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共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共4949篇。与篇。与周礼礼仪合称周礼礼仪合称“三礼三礼”。其中的大。其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在宋代与论语孟子学中庸两篇,在宋代与论
9、语孟子合为合为“四书四书”。礼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礼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部_的专著。的专著。礼记礼记学记学记小戴礼记小戴礼记小戴记小戴记儒儒西汉西汉戴圣戴圣教育学教育学【考点梳理考点梳理】考点一:文学常识考点一:文学常识 1.1.生字字音生字字音嘉肴嘉肴()()()弗弗食食()自自强强()教学相教学相长长()兑兑命命()学学学半学半()jiji yoyoff qinqin zhnzhn y yuu xioxio考点二:重要词句考点二:重要词句2.2.通假字通假字(1)(1)学学学半学半“_”“_”通通“_”“_”,_(2)(2)兑兑命曰命曰“_”“_”通通“_”“_”,_教导教导学学敩敩兑
10、兑说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3.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1)虽虽有嘉肴有嘉肴古义:古义:_ _ 今义:今义:_(2)(2)不知其不知其旨旨也也古义:古义:_ _ 今义:今义:_(3)(3)教然后知教然后知困困古义:古义:_ _ 今义:今义:_(4)(4)教学教学相相长长也也古义:古义:_ _ 今义:今义:_古义:古义:_ _ 今义:今义:_即使即使虽然虽然味美味美意义,目的意义,目的困惑困惑困难困难两个词,教和学两个词,教和学教书教书促进促进增长增长学学 教教学学相长也相长也()()学学学半学半()()学学学学半半()()自自 然后能自反也然后能自反也()()有朋自远方来有朋
11、自远方来()()故故 故曰:教学相长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其其 不知其旨也不知其旨也()()不知其善也不知其善也()()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4.4.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学习学习动词,同动词,同“敩敩”,教导,教导自己自己所以所以旧的知识旧的知识代词,指代词,指“嘉肴嘉肴”副词,表示推测,大概副词,表示推测,大概从从代词,指代词,指“至道至道”动词,学习动词,学习弗弗食食()不知其不知其旨旨也(也()不知其不知其善善也(也()5.5.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吃,品尝名词用作动词,吃,品尝名词用作形容词,味美名词用作形容词,味美形容词作名词,好处形容词作名
12、词,好处6.6.其他重要词语其他重要词语虽有虽有嘉肴嘉肴()()()()弗弗食(食()虽有虽有至至道(道()不知其不知其善善也(也()是故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不足()然后能自然后能自反反也(也()然后能自然后能自强强也(也()教学相教学相长长()学学学学半(半()好好用鱼、肉做的菜用鱼、肉做的菜不不达到极点达到极点好处好处因此因此反省反省勉励勉励促进,提高促进,提高学习学习7.7.特殊句式特殊句式(1)(1)省略句省略句学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不足。“知知”后省略代词后省略代词“己己”。(2)(2)倒装句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宾语前置,“之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宾
13、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应为应为“其谓此乎其谓此乎”。教学相长:教学相长:8.8.成语归纳成语归纳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得到提高。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14、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道自己的困惑。9.9.重要句子翻译重要句子翻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故曰:教学相长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曰兑命曰“学学半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兑命说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虽有虽有/佳肴,弗食
15、,不知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其旨也;虽有/至道,至道,弗学,不知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其善也。是故/学学/然后知不足,然后知不足,教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能自反也;知困,然后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相长也。兑命曰:曰:“学学/学半。学半。”其其/此之谓乎?此之谓乎?10.10.朗读节奏朗读节奏(1)(1)文中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文中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嘉肴嘉肴”类比类比“至道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句子是:,说明实践出真知的句子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16、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不知其善也。(2)(2)文中揭示教和学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辩证文中揭示教和学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关系的句子是: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故曰:教学相长也。(3)(3)虽有嘉肴的中心句是:虽有嘉肴的中心句是:故曰:教学相长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考点三:名句积累考点三:名句积累1.1.文章开头写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虽有嘉肴”有何作用?有何作用?示例一:示例一:开篇用类比论证的方法开篇用类比论证的方法(用用“嘉肴嘉肴”与与“至道至道”作类比作类比),为下文论述,为下文论述“学学”
17、与与“教教”埋下伏笔埋下伏笔(引出下文对引出下文对“学学”与与“教教”关系的论关系的论述述),为最后提出,为最后提出“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论点做铺垫。的论点做铺垫。示例二:示例二: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以“嘉肴嘉肴”喻喻“至道至道”)”),说明,说明“弗学,不知其善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的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俗易懂。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俗易懂。考点四:内容理解考点四:内容理解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虽有佳肴”写起?写起?从从“佳肴佳肴”写起,是为了用写起,是为了用
18、“佳肴佳肴”“”“至道至道”作类比,引出下文对作类比,引出下文对“教教”与与“学学”关系的论关系的论述,使论证浅显易懂。这种论证方法叫做述,使论证浅显易懂。这种论证方法叫做“类类比论证比论证”。文章开头写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虽有嘉肴”有何作用?有何作用?设喻类比,引出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也”,为引出下文,为引出下文“教教”与与“学学”关系的论述做关系的论述做铺垫。铺垫。2.2.开篇第一句开篇第一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开头运用设喻类比的
19、手法开头运用设喻类比的手法(以以“嘉肴嘉肴”比喻比喻“至至道道”,以,以“虽有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类比“虽有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自然地引,自然地引出论题,使文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出论题,使文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文章以文章以“嘉肴嘉肴”“”“弗食弗食”开篇,有什么作用?开篇,有什么作用?以以“嘉肴嘉肴”喻喻“至道至道”,以,以“弗食弗食”“”“嘉肴嘉肴”“不知其旨不知其旨”来类比来类比“弗学弗学”“”“至道至道”“”“不知其不知其善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教”与与“学学”关系的关系的论述。以生活中常见
20、的事物作比,这种说理的方论述。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这种说理的方法叫作法叫作“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比喻论证比喻论证)”)”,其优点是生动,其优点是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3.3.从内容上讲,从内容上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也”,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以生活中品尝美味类比,引出学习的重要性。以生活中品尝美味类比,引出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了亲身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了亲身学习的重要性。4 4“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1、强调了什强调了什么问题?么问题?5.“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两句这两句话有什么作用?话有什么作用?概括了概括了“学学”“”“教教”过程的重要性,层层深入过程的重要性,层层深入地阐述了地阐述了“学学”与自反、与自反、“教教”与自强的关系,与自强的关系,为下面的观点作铺垫。为下面的观点作铺垫。(逐层推理)(逐层推理)6.“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强调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或:或:强调了强调了“学学”“”
22、“教教”的实践作用的实践作用知不知不足和知困。足和知困。7.“7.“故曰:教学相长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文中有何作用?在文中有何作用?(1)(1)总结总结“教教”与与“学学”的关系。的关系。(2)(2)提出全段的观点:教学相长。提出全段的观点:教学相长。8.“8.“教学相长教学相长”该如何理解?该如何理解?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教使学有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教使学有所增长,教人学习又反过来促进教人者知识的所增长,教人学习又反过来促进教人者知识的积累。积累。9.9.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这是补充说理,引用兑命中的话,进一步论这是补充说理,
23、引用兑命中的话,进一步论证了论点证了论点“教学相长教学相长”,说明教与学的关系以及,说明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与学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教与学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或:或:引用兑命中的话,证明教和学是相辅相引用兑命中的话,证明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使论证更有权威性。成的,使论证更有权威性。或:或:这是引用论证,引用古人的话这是引用论证,引用古人的话(学学半学学半),证,证明明“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道理,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0.“10.“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文章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文章最后再引用兑命中的话是否多余?为什么?最后再引用兑
24、命中的话是否多余?为什么?不多余,引用兑命中不多余,引用兑命中“学学半学学半”的话作结,的话作结,再次点明再次点明“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服力。或:或:“学学半学学半”运用引用论证,进一步论证了运用引用论证,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1.“11.“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与与“学学半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同点: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两者都强调了“教教”是学习、进步和提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升的重要环节。不同点:
25、不同点:前者是从前者是从“教教”和和“学学”两个方面来说两个方面来说明明“教教”和和“学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共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教”的角度来说明,是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的关系:二者的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作为引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作为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而是主从关系。1.1.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作者是怎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证样论证“教学相长教学相长”这一论点的。这一论点的。
26、文章开头先以文章开头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引出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也”;再从再从“学学”与与“教教”两方面进行道理论证,从而两方面进行道理论证,从而得出得出“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观点;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最后又引用“学学半学学半”来深化强调论点。来深化强调论点。考点五:写法及赏析考点五:写法及赏析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嘉肴”
27、为喻,为喻,指出指出“弗食,不知其旨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自然引出“虽有至道,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的道理;然后再对举然后再对举“学学”与与“教教”所产生的所产生的“知不足知不足”和和“知困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结论;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练,逻辑严密。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作者是怎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的。样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的。先以先以“虽有嘉
28、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设喻类比,引出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指出学,指出学习的重要性;习的重要性;接着从接着从“学学”与与“教教”两个方面讲道理(学和教两个方面讲道理(学和教的作用的作用“知不足知不足”和和“知困知困”,再由此进一,再由此进一步探讨其效果步探讨其效果“自反自反”和和“自强自强”),从),从“教教”与与“学学”的关系上得出的关系上得出“教学相长教学相长”这个这个结论;结论;最后以尚书中最后以尚书中“学学半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的话加以佐证。作者是怎样论证作者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教学相长”这一论点的?这一论点
29、的?首先,由首先,由“嘉肴嘉肴”“”“至道至道”从反面类比,强调从反面类比,强调要注重学习,注重实践。接着,从正面推论出要注重学习,注重实践。接着,从正面推论出“学学”和和“教教”的实践作用的实践作用(可以知不足和知可以知不足和知困困),再进一步论证其效果,再进一步论证其效果(能自反和自强能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论点最后得出论点“教学相长教学相长”,并且引用兑命,并且引用兑命中的话,印证中的话,印证“教学相长教学相长”论点的正确性。论点的正确性。(1)(1)类比论证:类比论证:以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来来类比类比“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至道,弗学,不
30、知其善也”自然引出下文自然引出下文对对“教教”与与“学学”关系的论述,关系的论述,使文章生动形象,通使文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俗易懂。(2)(2)比喻论证:比喻论证:以以“嘉肴嘉肴”喻喻“至道至道”,说明,说明“弗学,弗学,不知其善不知其善”的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俗易懂。的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俗易懂。(3)(3)正反论证:正反论证:先由先由“嘉肴嘉肴”“”“至道至道”从反面类比,强从反面类比,强调要注重学习,注重实践。接着,从正面推论出调要注重学习,注重实践。接着,从正面推论出“学学”和和“教教”的实践作用。的实践作用。(4)(4)引用论证:引用论证:引用兑命中的话,进一步论证
31、了论引用兑命中的话,进一步论证了论点点“教学相长教学相长”,说明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与学的重,说明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与学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2.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首先首先以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类作类比,引出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接着接着又从学与教两个方面讲道理,又从学与教两个方面讲道理,(“(“学学”和和“教教”的实践作用的实践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知不足和知困,
32、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自反和自强),从,从“教教”与与“学学”的关系得出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观点;的观点;最后最后以以尚书尚书中中“学学半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的话加以佐证。3.3.试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试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1 1这篇短文给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这篇短文给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道理,即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或:或:本文运用类比手法,阐述了教和学之间的本文运用类比手法,阐述了教和学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辩证关系,指出教和学是相互
33、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教学相长的道理。的,告诉我们教学相长的道理。考点六:主旨及拓展考点六:主旨及拓展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教和学的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教和学的实践中都能够增长自己的学问。人学习之后就实践中都能够增长自己的学问。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这样才能教别人知识。教人之后才提高自己,这样才能教别人知识。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
34、我勉励,加强学习。勉励,加强学习。2 2怎样看待怎样看待“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道理?的道理?“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是文中表达的观点,在指导我们是文中表达的观点,在指导我们如何看待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与学的效用等方如何看待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与学的效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面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学然后知不足,教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知困”,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发现,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教授别人的时候,才能发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教授别人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短缺。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与现自己知识的短缺。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自己得到提升。学的过程中
35、使自己得到提升。“教学相长教学相长”告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让我们注意实践,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让我们注意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3.3.结合学习的经验,谈谈你对结合学习的经验,谈谈你对“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的看法。看法。“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教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教和学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在教别人的同时,和学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在教别人的同时,也会让自己的学识得到提高,自己也会对知识也会让自己的学识得到提高,自己也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在学习中,会慢慢发现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在学习中,会慢慢发现自己一些不足,才能反省自
36、己,提高自己,这自己一些不足,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这样才能教给别人知识。样才能教给别人知识。4.4.从学习的角度看,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谈谈看法。示?试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谈谈看法。示例一:示例一: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示例二:示例二:“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
37、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在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解讲给同桌听。在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时就可以时就可以“知困知困”而而“自强自强”。示例三:示例三: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这样也能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5.5.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道理给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了你怎样的启示?从学生角度讲从学生角度
38、讲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我们通过自身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我们通过自身实践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好处和难处。通过学习,开阔了实践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好处和难处。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体验了成功。另外,尝试给别人讲授知识也是一眼界,体验了成功。另外,尝试给别人讲授知识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在给别人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种好的学习方法。在给别人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困惑,解决的困惑越多,你的思想越完善,发现自己的困惑,解决的困惑越多,你的思想越完善,越接近真理。越接近真理。从教师角度讲从教师角度讲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会体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会体会到自己学问的不足,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提
39、高。教的过会到自己学问的不足,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提高。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教师在教和学中必须不断完善自我,程也是学的过程,教师在教和学中必须不断完善自我,边教边学,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教和学相互促进,相辅边教边学,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教和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成。6.6.学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学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示例:示例: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
40、进,共同提高。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7 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教然后知教然后知困困”的理解。的理解。我们在求知求学的过程中,帮助、教导别人的我们在求知求学的过程中,帮助、教导别人的时候,也会不断地发现问题,产生新的困惑,时候,也会不断地发现问题,产生新的困惑,引发思考,进而激励我们去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引发思考,进而激励我们去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完善自己,获得更大的提升。知识、技能,完善自己,获得更大的提升。8.8.写出写出礼记中的名言礼记中的名言(课文课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中中的除外的除外)。(1)(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苟利国家,不求
41、富贵。(2)(2)择师不可不慎也。择师不可不慎也。(3)(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学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学之。(4)(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5)(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6)(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7)(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8)(8)礼尚往来也。礼尚往来也。(20192019年福建年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完成6 69 9题。题。(16(16分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甲】虽有嘉肴,弗
42、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节选自礼记节选自礼记)【链接中考链接中考】【乙】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乙】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
43、一言一句,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注】奉议:官名【注】奉议:官名,即奉议郎。奉思:思念。前即奉议郎。奉思:思念。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外慕:
44、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恋。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说明:这是黄庭坚写给徐俯的书信。徐俯,字师川,号东湖居士,说明:这是黄庭坚写给徐俯的书信。徐俯,字师川,号东湖居士,母亲是黄庭坚从姊。因少有诗才,徐俯深得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母亲是黄庭坚从姊。因少有诗才,徐俯深得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舅舅黄庭坚的赏识。舅舅黄庭坚的赏识。译文:译文:师川外甥师川外甥奉议:奉议:别后没有一天不在思念。春风和煦,暖意别后没有一天不在思念。春风和煦,暖意融融,想你在侍奉双亲的余暇,一定能够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融融,想你在侍奉双亲的余暇,一定能够抛
45、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不久前你告知我说: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不久前你告知我说:“自己应当用功十自己应当用功十年,修养心性,研讨学问。年,修养心性,研讨学问。”我每每对此赞叹不已。真要能这样,我每每对此赞叹不已。真要能这样,那就足以追赶上古人的造诣了。然而学习要有恰当的方法,读书那就足以追赶上古人的造诣了。然而学习要有恰当的方法,读书必须一字一句地仔细琢磨,自己去寻求答案,才可以体会到古人必须一字一句地仔细琢磨,自己去寻求答案,才可以体会到古人的良苦用心所在,这样就不会白用功。要想进一步地深入钻研,的良苦用心所在,这样就不会白用功。要想进一步地深入钻研,就得抛开学习之外的各种
46、贪恋,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读书时要先就得抛开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读书时要先把居室打扫干净,点燃盘香,使精神不分散,方可对书中之言心把居室打扫干净,点燃盘香,使精神不分散,方可对书中之言心领神会。你正值青春年少,志气刚强,若能经常如此,只要花费领神会。你正值青春年少,志气刚强,若能经常如此,只要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就可以收到成倍的效果。我外甥天资聪颖,一古人一半的工夫,就可以收到成倍的效果。我外甥天资聪颖,一定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故此详细地说了这些。定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故此详细地说了这些。【乙】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乙】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
47、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
48、及之。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6.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4分分)(1)(1)不知其旨也不知其旨也 旨旨:_ :_ (2)(2)然后能自反也然后能自反也 反反:_ :_ (3)(3)诚能如是诚能如是 是是:_ :_ (4)(4)令心意不驰走令心意不驰走 走走:_ :_ 味美味美反思,反省反思,反省这,这样这,这样跑跑7.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正确的一项是是()()(3(3分分)A.A.甥性识甥性识/颖悟必能解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此故详悉及之B.B.甥性识颖悟甥性识颖悟
49、/必能解此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故详悉及之C.C.甥性识颖悟甥性识颖悟/必能解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此故详悉及之D.D.甥性识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故详悉及之B B8.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5分分)(1)(1)虽有至道虽有至道,弗学弗学,不知其善也。不知其善也。(3(3分分)(2)(2)必能屏弃人事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尽心于学。(2(2分分)虽然有最好的道理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好处。(你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思都用在
50、学习上。9 9.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4(4分分)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要专心致志。【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甲文运用议抓住关键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甲文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论证了论的表达方式,论证了“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或或“教与学是相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互促进的”)”)的道理。乙文选用的是宋代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