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第4-6单元共3套单元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421971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6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第4-6单元共3套单元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第4-6单元共3套单元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第4-6单元共3套单元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第4-6单元共3套单元测试卷汇编第四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1秦的统一,奠定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图中处分别应填入的是()A临洮 辽东郡B羌中 北向户C临洮 朝鲜D陇西 曲阜2早期云冈石窟中的佛像高鼻深目,衣着厚重、身躯魁梧。后期龙门石窟中佛像穿上了宽大的服装,面形消瘦,从早期的雄劲风格发展为体现南朝士大夫审美时尚的“秀骨清像”。这反映出当时()A北魏迁都的改革措施B北方分裂割据混战不止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南北之间差距的消失31949年,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新中国建立后,与民主德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与

2、联邦德国的关系则比较冷淡。1972年10月,中国与联邦德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与联邦德国建交()A使中国摆脱了外交孤立局面B推动了国际冷战局势的缓和C标志着“一边倒”政策的废止D受到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4维也纳会议后,欧洲诞生了一个由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英国、法国主导的协作机制,以会议外交的形式试图取得一致同意以处理共同问题,保全公共安宁、保障条约权利和维持维也纳会议所树立的“正统主义”。这一机制()A维护了民族国家的权益B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新途径C保障了欧洲的持久和平D导致了欧洲大国势力逐渐失衡5国家不能孤立而存在,任何国家都不能不与其他国家发生交往。在国际关系中形成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

3、和规章制度就是国际法的内容。以下关于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是()A国际联盟成立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B非战公约用实际行动证明废弃战争行为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重要性C联合国宪章确定“全体一致”原则并赋予安理会制裁权力D二战后各类国际组织激增,推动国际法的发展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多年来,地区经济总量增长了160倍,维吾尔族人口从220万增长到约1200万,人均寿命从30岁提高到74.7岁。新疆的繁荣发展主要得益于()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早确立B高度自治的治疆政策的推行C党的民族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D“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7分析如图文材料,结合所学,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因素有()新

4、中国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打开对外工作新局面,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努力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战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中国共产党能够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始终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新中国成立以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ABCD8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外交方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创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这些外交方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A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及当时的国际环境B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C中华人民共和国打破美国经济、军事封锁的需要D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

5、建立9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外交上不再“以苏划线”“共同制苏”,而是提出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尤其是反对美国、苏联的霸权主义,坚定站在和平力量一边。这反映出新时期()A中苏之间已消除了外交分歧B我国坚定奉行不结盟的政策C美苏对抗严重威胁世界和平D我国外交重点转向区域合作10唐贞观年间,松赞干布在统一吐蕃后,引进了佛教,并依照唐朝的官制,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套严密的统治机构,进一步加强和集中了王权。由此可推知,当时()A民族交往推动吐蕃统一B三教并行促进民族交融C吐蕃的封建化进程加速D吐蕃地区归附唐朝统治11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大同云冈石窟中北

6、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A书法艺术成熟B北方民族交融C江南经济开发D南北政权对峙12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并写入两国的协定,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B以意识形态作为国家关系与前提C力图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D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并极具包容性13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的中亚、印度等地区的古墓中,发现有精美的中国丝绸残片,甚至出土了带有凤凰图案的中国刺绣;大约同一时期的希腊古典著作称中国为“赛里

7、丝”(丝国)。据此可知()A中国丝织技术开始西传B汉代以前中西交通往来已经出现C中国与欧洲建立了直接联系D汉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明交流14贞观十八年(644年)底,当突厥请求在内地安置时,群臣担心有后患而反对,唐太宗却同意了,并解释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这表明当时()A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B民族交融的程度大大加深C君主专制集权程度的加强D边疆管理与内地逐渐趋同15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形势示意图。图中“A”处代表的政权是()A吴国B西晋C东晋D陈朝16如图是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A结束了北方的战乱局面B实现了南北

8、统一C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D推动了民族交融17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经历了几个高潮,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A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与英国等国建立外交关系B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的突破口在于重返联合国C中共十八大以来,走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D提出亲诚惠容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18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然而,当时主要大国都对公约作了有利于自己的变通和保留,甚至没有关于对违反公约的权威断定的任何规定。材料意在说明非战公约在当时()A维护和平的实际效用有限B能有效制止军备竞赛C实现了废弃战争、维护和平的目标

9、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19说文解字记载:“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由此可知,李斯主张()A整顿社会风俗B实行三公九卿C统一文字D统一度量衡20邹纪万认为,先秦时期“中国实际是分裂的,所谓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这表明秦统一()A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之间交流B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形成了以文化为基准的华夏认同D奠定了当代中国疆域的基本版图二材料题(共3小题,本大题共40分)2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材料一中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

10、,请说出其含义。材料二 明代传入的粮食作物主要有番薯和玉米。由于番薯和玉米对自然条件要求不高,在干平的丘皮、山地及沿海沙丘均可种植,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加了中国人民的粮食供给量。其节约出的土地可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对于农业的商品化起了促进作用。孙玉琴常泡著中国对外贸易通史(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明代番薯和玉米传入中国的原因;概括这些粮食作物传入对明代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22为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清朝统治者注意加强各民族间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清代前期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丰富经验和成果,不仅对后世统治者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对于今天我们看待民族问题、管理民族事

11、务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经验。首先,善待和处理民族问题需要继承与创新。清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其面临的民族问题和民族矛盾较明朝更为复杂,处理民族事务的任务也更艰巨和繁重,但事实证明清朝在处理民族问题和制定民族政策方面比明朝更稳妥和有效,主要原因就是清朝统治者善于继承与创新。清建国初便承袭明制,向汉族学习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经验,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民族地区实施了不同的民族政策。在处理民族事务上的创新,成为清朝迅速建立起全国政权和边疆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彭白雪清朝前期的民族政策初探(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清朝在民族问题上的“继承与创新”。(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清朝民族政策

12、对今天我们处理民族事务的启示。23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交融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

13、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交融的主流。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材料三: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乐、胡舞、胡饼”所反映的现象,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统治阶级如何“同化、融合周边各族”。(3)你是如何看待材料三的观点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C; 2A; 3D; 4B; 5

14、D; 6C; 7B; 8A; 9B; 10C; 11B; 12D; 13B; 14B; 15C; 16D; 17C; 18A; 19D; 20A;二材料题(共3小题)21(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开辟了中西方交往的通道,而凿空是指开通道路的意思,所以被称为张骞凿空。(2)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中国人地矛盾突出;玉米及甘薯高产且不拘土壤与地形。影响:扩大了耕地面积,缓解了人地矛盾;丰富了食品资源,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提高了人们的抗饥荒能力,加速了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22(1)继承:和亲(联姻):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

15、的控制;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册封: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创新:设立理藩院,在青海、西藏设办事大臣,在西南改土归流。(2)启示:既要秉持优良传统,又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有所调整,制定符合现实情况的民族政策。平等对待各族人民,凝聚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向心力。; 23(1)现象: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影响:促进民族交融;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2)战争方式:唐初与东突厥开战,打败东突厥,俘其首领,维护了北部边境的安定;设立机构方式:在东突厥旧地建都督府,任用少数民族首领管辖;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

16、;册封方式:封靺鞨族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和亲方式: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和亲;会盟方式:9世纪前期,唐蕃会盟。(3)看待: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后,必然会被中原的文明所征服;这一过程促进民族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1两税法在推行的过程中,每州以几年中“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对此,陆贽评论说:“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这反映出()A夏秋两次征税简化了税收的程序B税收增加解决了财政危机C两税法以人丁为

17、主扩大了税源D制度缺陷加重了人民的负担2汉代的人头税有算赋和口赋两种。算赋实行于公元前203年,规定15岁至56岁的成年男女每人每年向国家交120钱,称为一算,作为战备基金,购置车马兵器之用。汉文帝时算赋减为一算40钱,汉武帝时算赋又恢复到120钱。汉宣帝时又减为90钱,成帝时减为80钱。由此可知()A算赋一直是汉所有百姓的沉重负担B汉初休养生息保障了车马兵器之用C汉武帝时车马兵器等军费开支巨大D汉宣帝时期恢复了汉初的无为而治3在中国某一历史时期,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分夏秋两季征收。这一政策是()A魏晋南北朝的均田令B魏晋南北朝的租调制C唐朝的租庸调制D

18、唐朝的两税法4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新经济政策”,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终止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官方兑换关系,并且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这表明()A美元丧失了世界货币主导地位B美国霸主地位出现动摇C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更加突出D美国经济从此陷入衰退5两税法实行以前,唐代赋税征收以“丁身为本”,全国各州府税率基本一致。两税法实行以后,其税额按照各州府“据旧征税数”的原则摊派给当地民户,各州府税率差异较大。据此推知,两税法的实施客观上()A加重了民众的经济负担B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困难C加速了社会人口的流动D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6西魏权臣宇文泰把全国分为若干个军府,又按经济状况把农民分为数等

19、,从中上等家庭里划分出参军的军户。为了保障军户安心打仗,北魏保证军户足额占有土地,并免征部分赋税和力役。西魏的这一做法()A缩小了社会阶层的身份差异B探索了按户等征税的做法C强化了豪强地主的政治地位D预示了均田制度难以为继7开元九年,唐朝下令“州县逃亡户口听百日自首,或于所在附籍,或牒归故乡,各从所欲。”同时规定,丈量核实实际的土地占比,将超过田令规定的田亩登记在册,检括出来以均济无地或少地的农户。这些政策的实施()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C推动唐朝赋税制度变革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8康熙末年,“摊丁入亩”已开始在广东推行,雍正时在全国普遍推广。摊丁入亩继一条鞭法和“永不加

20、赋”之后更谢底地简化了税则,使得“穷民免累,而国赋无亏”,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继续削弱。这一改革()A有利于城镇工商业发展B保证了国家财政的需要C使白银成为了主要货币D确保了民众生活的富足9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90年全球货币总储备中,美元占51%,欧洲货币占30%;1998年,美元比重上升至66%,欧洲货币下跌至15%;2002年,美元比重为65%,欧元为19%。这一统计说明()A美国仍保持强势的国际经济地位B欧洲一体化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C美元丧失了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美国所控制10据史书记载:“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事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

21、,进而开始实行两税法。两税法实施的原因是()A井田制的瓦解B铁器牛耕使用C战乱逃亡人口增多D诸侯争霸社会动荡11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帝宣布以后每年的丁银都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全国人丁总数为标准进行征收,此后增加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将这笔数额固定的丁银完全分摊到田赋当中,不另征收丁赋。这些举措()A消除了农业中的人身依附关系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快速成长C减少了国家对百姓的赋税征收D推动了清朝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12如表为有关两税法的记述。材料说明,两税法的实施() 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赠友白居易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

22、立恒规。陆宣公集陆贽以钱为税,则人力竭而有司之不觉。新唐书欧阳修A放松了对农民的控制B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C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D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13唐朝两税法把以往的“非法赋敛”并入两税,纳入中央的控制范围;中央没有确定全国统一的税率,而是改用摊派赋税的办法;中央派人确定各州税额并划分其上供、送使、留州份额,两税法的这些规定()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权的控制B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C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解决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14明中后期推行一条鞭法,将徭役并入田赋按土地大小征税:取消力役,以官府雇佣的形式代替;将实物税改为货币税。改革后使无地的百姓缴纳税款的负担减少,地主官绅缴纳的税

23、款增多,也遏制了土地的兼并。这说明,一条鞭法()A平衡了税收负担促进税赋公平B强化了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C取消力役徭役减轻了人民负担D实质是对赋税承担者重新洗牌15从表层原因上看,唐代两税法是国家征税方式的改良,缓解了财政危机。但就更深的制度机理而言,此次变革还包含着国家土地制度和国家登记制度的改变。该学者意在强调两税法()A解决了土地兼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B发扬了租庸调制本身的优势C规范了土地私有基础上的社会关系D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16如表所示为北宋太宗至道末年至神宗熙丰年间岁入钱数与岁入总额的比较(单位:贯)。据表可知,北宋前中期()时间赋税总收入两税收入折钱数/所占比重商税/所占比重

24、太宗至道末年355917302321133065%1238040035%真宗天禧末年572545702762404048%2963053052%神宗熙宁、元丰年间707393502162698531%4911236569%A财政危机显现B变法效果显著C农民税负减轻D商业不断发展17明末的顾炎武曾说:“自条鞭之法行,则夏税、秋粮、均徭、带征确有定额,里胥无由飞洒,奸豪无从规避。”这说明一条鞭法的实行()A实现了国家税收的增长B保证了吏治的廉洁清明C削弱了豪强地主的势力D提高了财税征收的效率18唐代韦应物采玉行诗云:“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独妇的粮还,哀哀舍南哭。”该作品

25、可用来研究唐代()A赋役制度和百姓生活状况B官营手工业衰落的必然性C社会习俗和区域经济发展D统治由盛转衰的直接原因19通典记载唐玄宗“天宝八年(749),通计天下仓粮屯收并和籴等见数,凡一亿九千六百六万二千二百二十石”。有学者认为,唐朝此阶段的实际人口数字在7800万左右,人均粮储2.5石,足够当时全国人吃上4个月,据此可知()农业经济繁荣政府重视粮食储备两税法实施的效果显著政府开始成为社会救济主体ABCD20如表所示为一条鞭法的部分内容。这说明一条鞭法()做法意图核心措施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积使税赋相对均平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A是土地所有制度的

26、变更B是国家财政政策的优化C其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D有效地实现了社会转型二材料题(共3小题,本大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国朝著令,赋役之法有三: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庸。此三道者,皆宗本前哲之规模,参考历代之利害。其取法也远,其立意也深,其敛财也均,其域人也固,其裁规也简,其备虑也周。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天下为家,法制均一,虽欲转徙,莫容其奸。故人无摇心,而事有定制。以之厚生,则不堤防而家业可久;以之成务,则不校阅而众寡可知;以之为理,则法不烦而教化行;以之成赋,则下不困而上用足。三代创制,百王是程,虽维御损益之术小殊,而其义则一也。【唐】陆贽翰苑集(1)根据材料

27、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实行租庸调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实行租庸调制的影响。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以两税法为例,说明对制度评判的原则。两税法的利与弊设计意图炎疾其弊,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议者沮话,以为程庸令行数百年,不可轻改,帝不听,天下果利之。自是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更不诚而奸无所取,轻重之权始归朝廷矣。新唐书卷145杨炎列传制度执行夫弊政之大,莫若贿赂行而征赋乱。會者愈国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全唐文卷547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政理书当代评判两税法开始了中国赋税发展史的又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回赋制度主要表现出以

28、下两个基本特点:第一,资产税开始取代人丁税:第二,货币税逐渐取代实物税。这一取代过程虽然经过多次反复,但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却一直贯彻着,是回赋制度发展的一个趋势。张守军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高度发达的隋唐政治文明的出现和形成是诸多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不仅能够兼容并蓄、综采汉魏南北朝以来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制度文化并加以融通运用,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使之更加完善,更符合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而创造出了更为发达、灿烂的文明。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新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材料二 为了革除税收的弊病,增加国家收入,并解决对藩镇

29、的军费,建中元年(780年),杨炎向德宗建议实行“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这样就多少改变了贫富负担赋税的不合理现象,扩大纳税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摘张安福两税法对唐社会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在“综采汉魏以来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制度文化并加以融通运用,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在隋唐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制度的具体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赋税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对唐社会的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D; 2C; 3D; 4B; 5C; 6C; 7B; 8A; 9A; 10C; 11D; 12D; 1

30、3A; 14A; 15C; 16D; 17D; 18A; 19A; 20B;二材料题(共3小题)21(1)特点:借鉴前朝制度;以丁为征收单位,不服徭役可以折“庸”代替;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缺乏弹性。(2)影响:农民生产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也得到巩固有助于巩固统治。; 22说明:以两税法为例,评判两税法首先要先了解两税法这个制度最初的设计意图。两税法的的出台是为了解决当时的赋税制度(租庸调制)的弊端,稳定财政收入;但制度的执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贿赂成风而征赋混乱;站在现代背景下去评判两税法,我们要把它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去看待,既

31、要看到它的进步性,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首先,两税法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重要的赋税制度,其内容体现出资产税开始取代人丁税,货币税逐渐取代实物税。这是赋税制度的一大突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虽然这一取代过程虽然经过多次反复,但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却一直贯彻着,是税赋制度发展的一个趋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两税法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那么顺利,执行官员贿赂成风而征赋混乱,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是两税法的弊端所在。; 23(1)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文化包容文化开放(答“三教尊奉或三教合一”也可)。(2)变化:征税标准从人丁主向财产为主;征税方式从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过

32、渡。影响:扩大税源,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农民人身附关系的松驰;户籍增加人口增长;促使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促讲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打击世家大族势力。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后期,各诸侯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管理的主要办法。这说明()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B.小农经济在各诸侯国普遍确立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2.商鞅变法规定,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这一规定()A.瓦解了传统的宗

33、法制度B.抑制了土地兼并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D.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3.宋朝时期,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成为国家法律意义上平等的编户齐民,整个社会朝向“等齐化”发展。这一转变()A.不利于封建国家赋税的征收B.反映了国家对民众的控制减弱C.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的消除D.促进了契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4.唐太宗登基时户数损失严重,政府没有到乡村挨户搜查以增户籍,而是认了这笔糊涂账,并用律文限制子女分家,规定父母在,子女分家就要受处罚。唐太宗这样做是基于()A.让利于民,藏富于民B.唐朝百废待兴,无力清理户口C.贞观之治,国富民强D.隋朝国贫民穷,江山短暂5.据汉书食货志上

34、记载: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上书汉宣帝“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下列对这一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A.政府重商意识浓厚B.限制土地兼并C.防止危及农民利益D.增加政府财政收入6.宋朝实行“侍丁”制度,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政府可减免其税收与徭役。宋朝政府还设置了“安济坊”“福田院”“居养院”“孤老院”等养老机构。这说明宋朝()A.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D.重视用孝道治理国家7.明清时期的族田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征收地租专供家族祭祖开支的祀田,一种是由族内乡绅捐置用以济贫、恤寡和资读的义田。政府对盗卖族田者予以治罪甚至

35、发边充军。政府对族田的保护旨在()A.增加政府的土地税收 B.维护宗法关系以稳固秩序C.弘扬耕读传家的观念D.以经济立法打击地方豪族8.13世纪的庄园法庭规定: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佃户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可见,庄园法庭()A.维护领主的利益B.限制领主的特权C.依据习惯法判案D.开庭地点不固定9.在中古时期的西欧,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必须获得教会的许可。这反映了()A.教会在西欧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B.教权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C.教会统治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D.教会拥有一切司法审判权10.从10世纪开始,西欧的城市逐步发展复兴。城市市民通过斗争或赎买政策取得了城市的

36、自治权,甚至有的城市成为城市共和国。这一现象的出现()A.说明城市市民已经转化为资产阶级B.为西欧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使农村的封建经济开始大规模解体D.为西欧社会逐步转型提供了条件11.古代雅典曾经规定: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正式以村社名字相称呼,而不用祖上名字相称呼,以免新近获得公民权的公民引人注意。于是雅典人在私生活中,也开始以村社名字作为姓氏。古代雅典的这一改革()A.增强了公民城邦意识和责任感B.是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的结果C.打破了雅典贵族对政权的垄断D.扩大了统治基础12.下表反映了英国1951年和1982年政府福利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单位:亿英镑)。由

37、此可见英国()年份福利支出国民生产总值1951年20.74 145.08 1982年685.10 3 166.98A.经济增长与货币扩张有关B.缩小了各阶层贫富差距C.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加强D.财政出现了严重困难13.对下面漫画中西方福利国家制度解读正确的是()福利国家培养懒汉A.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B.减少了国家财政赤字C.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社会消费D.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14.1979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当选首相,随后大规模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同时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和削减福利开支。这一政策()A.有利于英国摆脱经济“滞胀”B.使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C.导致了英国财政不堪重负D

38、.有利于保障底层民众的生活15.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对此话的正确理解是()A.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破产B.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成本太高C.社会保障政策不利于经济发展D.社会保障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1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秦国确立了“使民无得擅徙”等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西汉时期随着口赋、算赋等的征收,家庭资产也成为户籍

39、登记内容。唐律疏议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元朝的户籍制度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各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朝户分军、民、匠三等,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外出,出门须持有路引(通行证)。随着清朝“摊丁入亩”的实行,人口统计遂与“保甲编户”正式结合起来,以弭盗安民为要任的保甲法也从此为清查户口所倚重。材料二清政府在参考欧美等国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1912年临时约法明文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年,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

40、定的户籍法律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新的户籍法律使农民摆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1908194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及其成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早期我国户籍制度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影响。(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

41、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材料二2000年,城市社区建设在全国推行。社区制的特征在于:其管理理念是以民为本,从原来的管理居民转变为服务居民,强调服务意识;其管理形式是去行政色彩,在社区(居委会)内再组建自治组织进行自治,强调居民参与治理,发挥居民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其管理目标是通过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协作,既减轻政府负担,又发动社区力量,达到社区善治。摘编自景跃进等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城市治理的影响。(6分)(2)

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意义。(5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在贫困救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礼记礼运篇所谓“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中国传统社会救济理念的一种经典表述。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在两宋,社会互助观念业已产生。社会互助始于宗族,这是以范仲淹的义庄为滥觞。清朝汪志伊在荒政辑要中将贫困者分为极贫、次贫,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摘编自岳宗福、杨树标近代中国社会救济的理念嬗变与立法诉求材料二(宋朝)救荒之法不一,而大致有五:常平以赈粜(卖出),义仓以赈济,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又

43、遏籴(买入)有禁,抑价有禁。(宋)董煟救荒活民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特点,并分析实行社会救济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朝社会救济的内容。(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人民福利也是各大国竞争的一个领域。俾斯麦时期的德国,以国家为主导的各项社会保险和福利政策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法国强调民间互济,政府为辅;美国罗斯福“新政”时确立了美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国”之为“大国”,其国民的基本权利和生存条件也须得到保障,并一般优于同时期的他国。当然,这种社会创新并非都出自统治集团的自觉,劳动者有组织的斗争、大众媒体的批判和监督、各种改良和革命理论形成推动改革

44、的综合力量。摘编自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提炼材料的核心观点,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2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欧洲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中古时期教会负责本教区内的慈善事业16世纪30年代 法国世俗政府控制公共福利设施和资金募集渠道1601年 英国政府制定济贫法,建立“贫民习艺所”,强迫贫民劳动18831889年 德意志帝国议会相继通过有关法令,批准由国家建立健康保险计划(1883年)、工伤事故保险计划(1884年)和退休金保险计划(1889年)18701908年 英国通过了失业工人法,后又相继制定了教育法退休金法等1911年 英国通过国民保险法,包括工人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20世纪30年代 法国通过立法,规定为低收入者提供补贴和援助19451947年 法国连续通过有关社会保障的立法,最终形成了包括个体劳动者和农业劳动者在内的全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第4-6单元共3套单元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