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测试:专题3 小说常考4大母题 母题4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423374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测试:专题3 小说常考4大母题 母题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测试:专题3 小说常考4大母题 母题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 共 14 页 专题三|小说常考 4 大母题 母题 4 分析文体特征,挖掘主旨意蕴 分析探究题 一、(2019 安徽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5 分) 雨夜小站 柳 青 春雨刷刷地下着。透过淌着雨水的玻璃车窗,看见秦岭西部太白山的远峰、 松坡,渭河上游的平原、竹林、乡村,百里烟波,都笼罩在白茫茫的春雨中。 当潼关到宝鸡的列车进站的时候,小街两边的店铺已经点起了灯火。由于春 汛, 渭河的渡口暂时取消了最后一次摆渡,旅客们都陆陆续续进了这个旅馆或那 个旅馆,只剩年轻的庄稼人梁生宝,头上顶着一条麻袋,背上披着一条麻袋,一 只胳膊抱着用一条麻袋包着的被窝卷儿,黑幢幢地站

2、在街边靠墙搭的破席棚底 下。 来这里买稻种的生宝,碰到一个难题。小伙子问过几家旅馆,连睡大炕也要 两角钱。他从家乡起身时,根本没预备住客店的钱。心想:随便什么地方不能滚 一夜呢?没想到眼前刷刷的春雨却把他搁在了这个小站。 “把他的!到哪里过一夜呢?” 站在这异乡的陌生小街上,生宝的心却回到渭河下游的稻地里去了。钱对于 那里的贫雇农,是多么困难啊!起身时收集稻种钱,难着哩!其他互助组 【注】的 庄稼人,要劳驾他捎买些稻种,临了却没弄到钱。本互助组有两户,也是作为组 长的他先垫着。生宝心里明白:他带来了多少钱,要买多少稻种,还要运费和来 回的车票。他怎能贪图睡得舒服,多花一角钱呢? 从前,汤河上的

3、庄稼人不知道这郭县地面有种叫“百日黄”的急稻子,秋天 割倒稻子来得及种麦,夏天割倒麦能赶上泡地插秧;只要有肥料,一年可以稻麦 两熟。 任老四曾经溅着唾沫星子感激地对他说:“宝娃子!你这回领着大伙试办成 功了,娃们就有馍吃了嘛!” 第 2 页 共 14 页 “就说稻地麦一亩只收二百斤吧!全黄堡区五千亩稻地,要增产一百万斤小 麦哩!生宝同志!”这是区委王书记开会时拿眼睛盯着生宝说的,生宝明白:那 是希望和信赖的眼光 “我哪怕就在这席棚底下蹲一夜哩,也要省下这两角钱!”生宝对自己说, 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十三岁就给财东家熬半拉子长工,青年时代又在秦岭荒 山里混日子,他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叫作“困难”

4、!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 办事,“受苦”就是享乐。可他知道继父梁三不这么着想 一九二九年,生宝跟着他妈夹在衣衫褴褛的人群中,逃难到下堡村,是继父 梁三的草棚屋收留了他们。 梁三命运不济, 接连死了两回牛, 后来连媳妇也死了, 再后来租不到地,连父亲留下的三间房也拆掉卖了木料和砖瓦。可自从草棚屋里 有了生宝母子,曾经被命运打倒的梁三,又开始创立起家业来,他操劳着、忍耐 着,把希望寄托在将来。可拆掉三间房的地上长起来的榆树已经比碗口粗了,家 业依旧没创起来。 土地改革的那年冬天,梁三家分得十来亩稻地,老汉早已干瘪的身体突然就 有了莫名其妙的精力,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忙乱起来,但对于生宝也渐渐生出许多

5、 不满。 看见郭振山家盖瓦房,他心里气:“你把俺生宝拉进党里头做啥嘛?你弟兄 三个外头有人干事,屋里有人种地,你们积极得起啊!可俺家里的地怎弄哩?” 听说生宝担任互助组组长,他冲到老婆跟前抱怨:“他为人民服务!谁为我 服务?成天不着家,啥时才能创立咱自个儿的家业?” 这次买稻种,老汉照旧不高兴:“谁见过汤河上割毕稻子种麦来?等碰破了 脑壳后,你才知道铁是铁,石头是石头。” 想到这,生宝觉得有必要回去后认真地跟继父做点解释工作,主要说明大家 富裕的道路和自发的道路有啥不同。爷俩使足了劲种地,的确年年粮食有余,然 后有力量买地。 可像任老四家那样的, 劳力软、 娃多, 离开互助组就搞不好生产, 就

6、得年年卖地。那十年八年后,老任家又和没土改一样,地全到他爷俩名下了! 想到能改变继父的想法,生宝满脸堆起笑容,他走进一家小饭铺,要了碗汤 面,然后取开棉袄口袋上的锁针用嘴唇夹住,掏出一个红布小包来,在饭桌上很 仔细地打开, 在那些七凑八凑来的人民币中拣出最破的一张五分票, 付了汤面钱。 第 3 页 共 14 页 踏着土街上的泥泞,生宝从饭铺跑到车站票房。划着一根洋火,观察了全部 情况; 划第二根洋火, 选定睡觉的地方; 划了第三根洋火, 把麻袋在地上铺开来。 头枕着过行李的磅秤底盘,生宝和衣睡下了。他想:在这里美美睡上一夜,明日 一早过渭河,到太白山下的产稻区买稻种呀! 票房外头,春雨淅淅沥沥

7、地下着,天气是凉的,可生宝心中是热的 (节选自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 ,有删改) 【注】 互助组:指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农民 为解决各自劳动力、生产工具不足的困难,而建立的劳动互帮互助组织。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中有多处生动的细节刻画,如第二段中对梁生宝的外貌描写,一身 三条“麻袋”,真实呈现了生宝朴实坚定、艰苦创业的庄稼汉子形象。 B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先描述生宝雨夜到达小站的情景,设置悬念:梁生 宝是谁?为何不住旅馆?既避免了平铺直叙,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通过继父对生宝的不满,可以看出虽然两

8、人都吃苦耐劳,都想发家致富, 但梁生宝更加乐于奉献,有责任,有担当,社会主义建设就需要生宝这样的带头 人。 D小说的人物语言很有特色,如“把他的!到哪里过一夜呢?”“你把俺 生宝拉进党里头做啥嘛?”,富有地域特点和乡土气息,质朴而又富有情韵。 解析:选 B B 项,“倒叙手法”表述错误,小说主要通过梁生宝的回忆, 插叙了他动身买稻种之前的情景。 2小说中两次描写“春雨”,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6 分) 解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开头的“春雨”,为故事情节的展开 进行了具体的铺垫,因为“春雨”导致了春汛,使得河流开始停渡,因此生宝只 好在小站过夜,这进一步展开了小说

9、情节,为下文遇到的难题埋下伏笔。小说结 尾处的“春雨”,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具体状态,小说通过“春雨”展开又在“春 雨”中结束,使得小说情节更为圆融更为完整。 答案:故事在“春雨”中展开,又在“春雨”中收束,首尾呼应,使小说 的情节结构更加严谨。开篇的“春雨”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正是因为 第 4 页 共 14 页 春雨导致春汛,才使得渭河停渡,生宝只好在小站过夜;也正是因为春雨不停, 使“怎么过夜”成了生宝眼下的难题。结尾的“春雨”反衬出人物心理。淅淅 沥沥的春雨带来丝丝凉意, 使梁生宝渴望带领大家共同发家致富的火热激情显得 更加强烈。 3(探究主旨意蕴)小说节选自柳青的代表作创业史 ,请分

10、析“创业”一 词在选文中的丰富意蕴。(6 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小说主旨的理解。“创业”一词代表着一种艰苦奋斗的人 生历程,文本中的“创业”是指梁三老汉自己创立门户,给自己个人发家致富制 造的一种机会。而梁生宝的“创业”则是按照党的指示,给人民群众办事,梁生 宝带领大家“创业”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 “创业”突出的是一种崇高的道 德理想。 答案:“创业”指梁三老汉口中的“创立咱自个儿的家业”,是个人的发 家致富。 “创业”指梁生宝心中的“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是带领大家共 同追求美好生活。 “创业”表现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人们勤俭节约、艰 苦奋斗、努力改变命运、创建新生活的可贵精神。

11、二、(2019 肇庆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5 分) 一只会思考的猴子 徐慧芬 夜里,猴子横竖睡不着,它越想越生气:他怎么可以这么不讲理呢! 这个他是它的主人。十多年前,它还是少年的时候,在族群里受了欺负,独 自出走, 碰到了孤身的背包客。 它和他相互望着, 而后背包客摸了摸它的脑袋说, 你好像跟我一样孤独?跟我走好不好? 它似乎听懂了他的话,顺从地来到了他家里,他成了它的主人。主人指着屋 里一条狗对它说,它比你先到,但我会对你们一视同仁的。 主人开始训练猴子学习人类文明。一段时间后,在主人手把手的教授下,猴 子也能像模像样地弹奏几支钢琴曲了。 一次主人喝酒后,竟和它像朋友般

12、坐而论道。主人侃侃而谈:知道吗?你们 猴子与人的差别在哪儿?差别就在于你们所做的事,只是在模仿,是盲从,而不 是创造,创造是需要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你们的大脑没有这个元素,所以你们拎 第 5 页 共 14 页 不清,只能是和人长得有点像的猴子了。 那么, 我们族里有个孙悟空不是很厉害么?它不是很有思想吗?它能做的事 情不是你们人也不一定能做吗?它怯怯地问。 哦, 那仅是个例, 个例不能代替普遍, 你看现在哪还有孙悟空呢?主人解释。 但是今天我没有盲从,没有拎不清,你却这样对我! 它实在想不通。 今天主人下班回来,坐在钢琴前无精打采地弹了支曲子,它照例在旁仔细聆 听。一曲刚完,狗就跳了过去,舔舔主

13、人的手,这是它为主人喝彩的语言。而它 却按兵不动,主人问它,你今天为啥不鼓掌。它说,你今天弹得心不在焉,有个 地方还弹错了,你不觉得吗? 主人一听脸红了起来说,我今天心情不好,你就不能照样鼓鼓掌,让我开心 一下吗? 可是你弹错了,我怎么可以为你鼓掌喝彩呢? 你真是个死脑筋,你就不会顺从我哄我一下吗? 你不是说猴子要学会独立思考才能进化为人吗? 主人咆哮起来:你以为当人就那么简单吗?人的复杂程度你远远估计不到! 你拎不清就永远当不了人! 主人从包里拿出一只烧鸡,撕下半只扔给狗,另一半就着一瓶酒胡乱塞进了 自己的嘴里,而后气呼呼地命令猴子:今晚就让你空肚子反省自己错在哪里! 猴子实在不知道,主人白

14、天也被他老板批了一顿,骂他拎不清,老板批评主 人的口气和主人批评它的口气差不多。 黑暗中反复回想刚才的情景,猴子开始泪汪汪,开始想念山里的父母和伙伴 们,自己这一走亲人们还不知怎样呢 或许回去还能找到孙悟空帮忙,猴子决定回归故土。 主意打定,脚下生风,不一会儿猴子就到了花果山。 昔日的花草果木都不见了,正用机器鼓捣挖山的一群男人,见到这只奔来的 猴子,放下手上活,开始议论起来:咦,这兔子都不见的地儿哪来的猴子呀!唉, 说是地下有矿,忙到现在也没挖出啥宝来,快过年了,也不见老板发工钱,干脆 逮住这只猴子煮了,咱哥们补一补 第 6 页 共 14 页 风把这些话送到猴子耳朵里,猴子叫了一声妈呀,拔腿

15、溜到旁边的石洞里躲 起来。 忽又听到一人说,不是快猴年了吗?咱哥们遇上了真猴子,说不定是好兆头 呢! 听了这番话,猴子想起当年它与主人相逢时,主人也对它说过,猴年遇上了 你,也算咱俩有缘啦! 怕极了饿极了的猴子开始怀念起主人那儿安全而又温饱的好日子, 还有主人 教它弹琴念诗的好时光。 相比要吃我肉的家伙来, 主人偶尔的不讲道理骂我几句又算什么呢?再说眼 前的故乡已成荒山野岭,我待在这里,只有饿死的份,还是回去吧! 可是回去怎么向主人交代呢?让我动动脑筋思考思考, 对了, 就说猴年到了, 我回山里想摘几个鲜桃献给你。可寒冬腊月,哪棵树上有鲜果呢!这样的鬼话主 人能信吗?管他呢,说点能哄他开心的谎

16、话总不错。说不定主人听我这么一说, 还会表扬我脑子拎得清,又向人靠近了一步。 想到这里,猴子再次脚下生风,奔向主人家,敲响了门。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将人、猴、狗三者进行横向、纵向的多重对比, 不仅塑造了特征鲜明、丰富饱满的形象群体,也突出了发人深思的主题。 B猴子之所以负气离家出走,是因为主人不讲理背弃了将它与狗一视 同仁的承诺,让它受了冷待,没有获得应得的那一份晚餐。 C小说的标题为“一只会思考的猴子”,既是指独立思考、独一无二的孙 悟空,也是指被矛盾困惑,最终被世俗同化的猴子,可谓一语双关,发人

17、深思。 D小说讲述了人跟猴的进与退的故事,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起来, 在亦真亦幻中彰显出作者的艺术匠心。 解析:选 B B 项,“因为主人不讲理”分析有误,不讲理是指主人对猴子 独立思考而没有盲从讨好自己加以指责。 5请简要分析小说中“拎不清”的作用。(6 分) 解析: 从结构上看, “拎不清”是小说的线索; 从表现形象的角度分析, “拎 第 7 页 共 14 页 不清”表现了猴子具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主旨角度看,猴子的故事也给人以 启迪和思考。能围绕这三点即可。 答案:从结构上看,“拎不清”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着情节的 发展,展示了矛盾冲突。从形象上看,“拎不清”的猴子(或主人

18、),正反映出 它最初的纯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主旨上看,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启发人 们要学会摆脱旧习惯势力的约束,作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6(分析文体特征)这篇小说充分体现了虚构的特点,但又让人觉得它是真 实的。结合本文,请你谈谈小说中“虚构”与“真实”的关系。(6 分)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文体特征,答题时注意答出哪些是“实”,哪些是 “虚”, 再分析二者的关系, 文中小说中猴子的生活遭遇不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情, 它是“虚构”的。猴子不可能学会说话,也不可能学会弹琴,更不可能像人一样 学会独立的思考。但是它源于真实的生活,折射着我们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社会现 象,猴子努力学会独立思考,影射人要学会摆脱

19、旧习惯势力的约束,做个真正独 立思考的人。这是“实”。而小说中的虚来自生活中的“实”,再反过来借虚来 说实。 答案:虚构来源于真实,但不等于生活真实,它是一种更深刻的艺术真实。 (或:真实是虚构的支点,虚构则提升了真实。)小说中猴子的生活遭遇不是现实 中发生的事情,它是“虚构”的;但是它源于真实的生活,是对我们现实生活中 类似的社会现象诸如社会规则的曲折反映,这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艺术真实。 第四练 分析文体特征,挖掘主旨意蕴分析探究题 一、(2019 河南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5 分) 流浪的弦音 安 庆 捏掉头顶的一片树叶,秋天了。瞎子那年说:“我想认个干娘。”瞎子

20、每走 一个村都这样说着他的愿望。 瞎子唱的是地方戏, 小段子、 整轴子的戏都唱。 唱得累了, 停下二弦嘘口气, 瞎子说:“俺想认个干娘。俺娘死得早,俺”瞎子很伤心。 瞎子再接着唱。瞎子连个干娘也认不下啊。 瞎子不服气,不服气的瞎子那年终于认下了一个干娘。 第 8 页 共 14 页 那是在瓦塘村,瞎子听见树叶落进水塘“噗”的声音,瞎子拉完了最后一个 音,它似一种断帛之声,瞎子擒住了一片树叶,几滴泪落在那片叶子上。 瞎子的两手还执着那把二弦。瞎子知道面前还蹲着一个人。别人都走远了, 蹲在跟前的人说:“孩子,我是个寡妇,你愿认吗?”瞎子的手颤了一下。“你 愿认吗?”瞎子这次听准了。“娘。”瞎子“扑通

21、”一声跪下,二弦响了一声, 像从他心里跑出的一个音符。 干娘去扶他。干娘说:“给娘拉一曲吧,算认娘曲。” 瞎子说:“娘,阿炳也是瞎子,我就给娘拉阿炳的二泉映月 。” 场地静着,稍息之后,弦声骤起,尔后弦声悠悠扬扬起来,一泓泉水在瞎子 的弦声中流淌着,一弯月儿映照进池塘。瞎子看不见,但瞎子知道干娘的身边又 站满了人。 曲终。干娘起身说:“孩子,娘给你做饭去,今后再来瓦塘,你不用吃百家 饭了。” “娘!”瞎子的泪“哗”地流出来。 那年瞎子二十一岁。 瞎子依然到处去拉他的曲子,唱他的坠子。瞎子习惯了游走,瞎子脚下的路 就是手里的那根棍子。 瞎子和干娘有一个约定, 就是每双月的十九回一次瓦塘村。 瞎子

22、说:“娘,我不能天天待在瓦塘,我还要出去唱坠子呢。” 干娘说:“记住,娘等你。” 每一次走时,干娘都把他送到村外的十字路口,问干儿往哪个方向去,然后 孤独地瞅着瞎子远去的身影,看天上的几只鸟儿叫唤着伴着干儿往前走。那是她 家房檐下的鸽子。有一次,是夏季,十八的中午雨就下来了,十九还未停。干娘 打着伞在村外的十字路口等瞎子。不见瞎子的身影,干娘心里急得慌。干娘沿着 一条路往前走,走一段再回来;又沿着另一条路往前走,走一段还不见瞎子,再 回来 从另一条路回来时,干娘看见路口站着一个雨人。干儿说:“娘,我踩着脚 下的路知道泥路上走过一个人,娘,我连累你挨淋了。”干娘攥着儿子的手往家 走。回了家,干娘

23、为他换衣裳,又赶紧为他做姜汤。 每次回来,干娘都给他烙那种很香很香的饼,把他身上的衣裳换了洗了。干 第 9 页 共 14 页 娘好啊,干娘让他的心里有了娘,干娘使一个瞎子在漂泊的路上有了一个温暖的 驿站。 瞎子的心就动了。 那天瞎子说:“娘,你想听一个孩子的故事吗?”瞎子说:“十三岁那年我 接连失去了爹和娘。 在一个雨天干爹把我拉回了他家, 干爹说要从此养我做儿子。 那个女人就是因为干爹收留我而带着他们的女儿离开干爹的, 从此干爹就一直养 着我,我们爷儿俩相依为命” 干娘紧紧攥着他的手。 干娘说:“儿的命苦。” 瞎子说:“爹知道我认了个好干娘,一直想当面来谢谢干娘。” 干娘握着瞎子的手点着头。

24、 瞎子的干爹和瞎子一起来瓦塘是一个秋日。瞎子和干爹走进院子时,一群鸽 子往高处飞,又在院子里旋着不远离。瞎子听干爹干娘一见如故地攀谈起来,脸 上就有笑漾起来。 后来瞎子对干爹干娘说:“爹,娘,你们都是苦命人,你们握握手吧。”瞎 子说着把两双手往一起拉。 两双手就紧紧地握住了。 瞎子把手也握上去。 三双手紧紧地握住了。 干爹和干娘的脸上都有了泪。 瞎子坐下来静静地展开二弦,一曲乐儿悠悠地漾起来,时光慢慢地从他的脸 前滑过去。 瞎子依然走在路上,手里的棍子就是脚下的路。瞎子走着走着就禁不住想: 我终于找到能和爹在一起的娘了。 瞎子想着,棍子击地,竟然在路上唱起来。 (选自此岸的时光) 1 下列对小

25、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如瞎子听到蹲在跟前的人说“我是个寡妇, 你愿认吗”时手颤了一下, 这个细节描写精妙地写出了瞎子既惊喜又略带犹豫的 第 10 页 共 14 页 心态。 B小说把普通词用得有味,如“干娘攥着儿子的手往家走”中的“攥”写 出了干娘对干儿的贴心疼爱, “竟然在路上唱起来”中的“竟然”凸显瞎子喜悦 到忘情的程度。 C鸽子在小说中的出现并非闲笔,它们叫唤着伴着瞎子飞,烘托了干娘对 干儿远去不舍的心情,它们在院子里旋着不远离,烘托了相亲相依、感情交融的 气氛。 D小说结尾写瞎子欣喜,和开头写瞎子伤心相呼应,使人物形象

26、更加丰满, 同时为小说增添了一抹暖色,合乎读者对遭遇不幸的人同情的心理,增强阅读快 感。 解析:选 A A 项,“略带犹豫”的分析错误,这不是瞎子此时的心态。他 此时的心态应该是既惊喜又有点不敢相信。 2小说画横线的句子三次描写弦音,运用的手法和表现的演奏者的心理各 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 分) 解析:第一处结合上下文来看,尤其是“泪落在那片叶子上”,写出了瞎子 始终认不下一个干娘的忧伤;第二处采用想象的手法写出瞎子拉弦技艺的高超: “瞎子看不见,但瞎子知道干娘的身边又站满了人”,侧面烘托出乐曲的动听; 第三处是在瞎子的干娘与干爹相识后,瞎子内心欢快的表现,采用比拟手法,生 动形象。 答案:

27、第一次,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弦音似断帛之声,表现了瞎子始终认 不下一个干娘的伤痛和绝望。第二次,通过想象描写乐曲呈现出的泉水流淌、 月映池塘的画面,表现乐曲的艺术效果,(或:用站满了听众侧面烘托乐曲的感 人),表现了瞎子认到干娘后的激动。第三次,“乐儿悠悠地漾起来”运用比 拟(或:拟物)的手法,把抽象的乐曲比拟为具体可感的荡漾的水,描写乐曲的优 美动听,表现了瞎子完成了一桩美好心愿后的满足和幸福。 3(概括主题)小说通过苦难和温情的交响揭示主题,请结合小说中的人物 简要分析苦难和温情的交响,然后再概括小说的主题。(6 分) 解析:本文以流浪歌手瞎子的人生遭遇为主线,先后连缀了几个生活片段, 文章

28、彰显了“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不幸和苦难,但怀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就 第 11 页 共 14 页 能够超越苦难,共享温情”的主题。解答时,可先概述故事,然后分析故事揭示 的“苦难与温情”这一主题。 答案:瞎子少年失去父母,过着流浪生活,却得到干爹的收养和干娘的心 疼、照顾。干娘是寡妇,内心自卑,却得到了瞎子的敬爱和瞎子干爹的感激, 并和瞎子干爹结伴。干爹收养瞎子,致使妻子带着儿女弃他而去,却得到瞎子 的敬爱,并和瞎子的干娘走到一起。小说的主题:小说通过叙写三个人物苦难和 温情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不幸和苦难,但怀着一颗真诚善良 的心,就能够超越苦难,共享温情。 二、(2019 深圳

29、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5 分)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丁 玲 “娃娃,甭怕,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老太婆亲热地望着面前张 皇失措的孩子,“你是嗯,咱知道。”这孩子大约十三岁大小,迟疑地望着 老太婆。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没有一个人影,连树影也找不到一点。 “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 窑里黑魆魆的,他不敢动,听着她摸了进去。“不要怕,娃娃!”她把灯点着 了。灶里的火光舔在他们脸上,锅里有热气喷出来。陕北的冬天,孤冷的月亮那 黯淡的光辉涂抹着无际的荒原,流落的孩子却拥抱着甜美的梦:他又回到队伍, 继续当他的马夫,继续同司号兵玩着 孩子跟在老太

30、婆后边去割草。蒙着尘土的沙路上,寻不到杂乱的马蹄和人脚 的迹印。他热切地望着远方,他们大部队到底走得离他多远了呢?他懊恼着 自己。那天正在野外放马,突然飞机来了,他藏在一个小洞里,听着外面连绵不 断的爆炸声。洞口塌了。等他好不容易爬了出来,就只剩他一人了。他大声地叫 喊,凭着感觉一路狂奔,却没遇到一个认识的人后来才遇着老太婆。 有人送来包谷做的馍, 还有人送来羊毛袜子。 有着红五星的帽子仍揣在怀里, 他不敢拿出来。大家都高兴地盘问着:“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 子知道么?” 天真的、热情的笑浮上了孩子的脸。他暂时忘去忧愁,重复着在小组会学来 的话:“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是为大多数工人农

31、民谋利益的,要团结一切不愿做 第 12 页 共 14 页 亡国奴的人去打日本” 看见那些围着他的脸露出无限的羡慕,他就更高兴了。老太婆也扁着嘴笑: “咱一眼就看出了这娃娃不是咱们这里的人,你们看他那张嘴多灵呀!” 有一夜,跟着狂乱的狗吠,院子里响起了庞杂的声音,马嘶声、脚步声和喊 声一齐涌了进来。烧着火的孩子,心在剧烈地跳:“难道自己人来了么?” “呯!”窑门被枪托撞开了。冲进来的人一边骂,一边走到灶边,“哼,锅里 预备着老子的晚饭吧。” 孩子悄悄看了一眼,他认得那帽子的样子,那帽徽是不同的。他的心一下紧 缩起来。 有人眼光扫到老太婆脸上。她瑟缩地坐在地下,掩护她身后的孩子。“这老 死鬼干嘛老

32、挨在那儿,藏着什么!”老婆子一动,露出了躲在那里的孩子。孩子 被抓到跟前。一个兵打了他一耳光。 “老子有枪先崩了你!”孩子大声嚷叫,因为愤怒,倒一点也不惧怕了,眼睛 里燃烧着火焰。 “什么地方来的!”拳头又落在他身上,“听口音,他不是这里人!”孩子一声 不响,只是咬紧牙。门突然开了,门口直立着一个人,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报告连长,有一个小奸细!” 连长走了进来,审视着孩子,默然坐到矮凳上。 “可怜咱就这一个孙子,咱要靠他送终的。”老太婆嚎哭起来。几个围观的老 百姓壮着胆子附和:“是她的孙子。” 连长凝视着那双直射过来的眼睛,下了一道命令:“搜他!” 几十双眼睛都集中在连长手上:一把小洋刀、

33、两张纸票子、一顶黑帽子。纸 票反面有一排字,“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帽子上闪着光辉的红色五 星。看着它,孩子心里更加光亮了,静静地等待判决。 “这么小也做土匪!” “招来吧!”连长问他。 “没有什么招的,任你们杀了吧!不过红军不是土匪,我们不骚扰老百姓, 四处受人欢迎。我们对东北兵也是好的,争取你们一道打日本,有一天你们会明 白过来的!” 第 13 页 共 14 页 “这小土匪真顽强,红军就是这么凶悍!”他的顽强虽说激怒了一些人,但也 得了许多尊敬。连长仍是冷冷地看着他,又冷冷地问道:“你怕死不怕?”这问话 似乎羞辱了他,他不耐烦地昂了一下头,急促地答道:“怕死不当红军!” 围拢来看

34、的人一层一层地在增加,多少人在捏一把汗。连长不动声色,只淡 淡地说道:“那么给你一颗枪弹吧!” 老太婆又嚎哭起来了。许多人的眼皮沉重地垂下了,有的便走开去。但没有 人,就连那些凶狠的家伙也没有请示,要不要立刻执行。 “不,”孩子却镇静地说,“连长,还是留着那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你 可以用刀杀掉我。” 忍不住了的连长,跑过来用力拥抱着这孩子,他大声喊道:“大家的良心在 哪里?日本人占了我们的家乡,杀了我们的父母妻子,我们不去报仇,却老在这 里杀中国人。看这个小红军,我们配和他相比?配叫他土匪吗?谁还要杀他,先 杀了我吧”声音慢慢地由嘶哑而哽住了。 孩子觉得有热的东西滴落在他手上,衣襟上。他的

35、眼也慢慢模糊了,隔着一 层水雾,那红色的五星浮漾着,渐渐地高去,而他也被举起来了!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的环境描写富有表现力。“没有一个人影”的原野衬托孩子与大部 队走散后的彷徨,“孤冷的月亮”则反衬孩子做美梦时的温馨。 B有着“红五星”的帽子先被隐藏,后被发现,最后“红五星”“渐渐地 高去”,“红五星”的多次出现隐含人物心理变化,暗示小说主题。 C老太婆一开始就了解小孩的身份却对他呵护备至,百姓也乐意与这个小 红军亲近、为他打掩护,这些都反映人们对红军的信任与拥护。 D小说结尾看似突兀却在情理之中。连长和他的东北军一开始对红军与

36、抗 日心存排斥,孩子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让连长彻底改变了立场。 解析:选 D D 项,“孩子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让连长彻底改变了立场” 理解错误,是孩子的爱国心感动了连长,使其改变了立场。 5(探究标题内涵)小说标题“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 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解析:此题考查标题的内涵。从本文的故事情节看,是连长准备用子弹枪杀 第 14 页 共 14 页 孩子, 但这颗子弹最终没有射出, 这是标题的表层意蕴。 这个只有十三岁的孩子, 理想坚定,视死如归,英勇刚强,是一颗未出膛的子弹,如果其走上战场,必定 像子弹一样,射向敌人的胸膛。再从小说的主题看,故事表现了中国军民对

37、日本 侵略军的仇恨,也正像“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答案:指向小说的情节,连长要给孩子一颗枪弹,最后却没有执行。象 征着小红军,他虽未上场杀敌,却有坚定的信念与抗日的决心。象征着一切抗 日的力量,它们凝聚在一起,必将摧毁敌人。 6(分析文体特征)小说在塑造“小红军”的形象时是如何做到真实可信 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文体特征的能力。可以从小说对人物的描写、情节的安 排、环境的烘托等角度分析。 答案:人物描写真实自然。写孩子离开集体的彷徨,初见生人的戒备,被 人羡慕时的高兴,其言行心理等细节符合其年龄特点。情节发展合情合理。想 念部队、宣传抗日等情节突出小红军的坚定信仰,为后面不畏死亡、坚持抗日的 举动做好铺垫。环境描写反映现实。对陕北自然环境以及老百姓、东北军等社 会环境的真实刻画,使小红军的形象有了现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测试:专题3 小说常考4大母题 母题4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