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标要求】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的贲卦彖传意思是:通过观察天象,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所以,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人文化成”。治国家者必须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又必须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并由此而推及天下,以成“大化”。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1.中华文化的起源中华文化的起源(1 1)中华文化植根于农业文明()中华文化植根于农业
2、文明(祭祀社稷祭祀社稷)(2 2)特点:)特点:多元起源,中原核心多元起源,中原核心2.2.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 1)夏商西周:青铜文明)夏商西周:青铜文明发展原因:发展原因:国家建立,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建立,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2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a.a.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生产力)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生产力)b.b.表现:春秋:面对礼崩乐坏局面,孔子对西周礼乐文化表现:春秋:面对礼崩乐坏局面,孔子对
3、西周礼乐文化进行多方面阐述,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核心形成。儒家文化核心形成。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家争鸣”c.c.影响: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影响: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的中央集权国家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儒家孟子:孟子:荀子:荀子:“仁政仁政”“民贵君轻民贵君轻”性善论性善论“养浩然之气养浩然之气”(重民)(重民)朴素的唯物思想朴素的唯物思想性恶论性恶论礼教为主,礼法并施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君舟民水君舟民水”墨家:墨家:墨子墨子“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尚力尚力”“尚贤尚贤”“节
4、用节用”“节葬节葬”道家:道家:庄子庄子“齐物齐物”“逍遥逍遥”“无所恃无所恃”“不相胜不相胜”法家:法家:韩非韩非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强调懂得战争的规律强调懂得战争的规律兵家:兵家:孙膑孙膑重视人的作用,利用和创造有利重视人的作用,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于自己的形势【拓展】了解“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意义:的意义:1.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中的中的变革精神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
5、中的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则(仁、礼);(仁、礼);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构成了构成了20002000年年传统思想的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哲学基础;2.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家国情怀】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1.1.儒家儒家“仁政仁政”“”“有教无类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推行全民教育具有积极作用。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推行全民教育具有积极作用。2.2.道家道家“无为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中国传统
6、思想的哲学基可持续发展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础3.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法治建设有借鉴意义;法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法治建设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的思想武器。家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的思想武器。4.4.墨家墨家“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尚贤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3 3)秦汉:表现:)秦汉:表现:a.a.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推崇法家学说。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推崇法家学说。b.b.汉
7、武帝尊崇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和文化主流。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和文化主流。(4 4)魏晋到唐朝:)魏晋到唐朝:a.a.背景:背景:东汉时期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儒学发展面临危机,刺东汉时期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儒学发展面临危机,刺激儒学创新与发展激儒学创新与发展b.b.魏晋:玄学盛行魏晋:玄学盛行c.c.隋朝:隋朝:“三教合归儒三教合归儒”d.d.唐朝:三教并行,道教受尊崇;唐中期,韩愈提出复唐朝:三教并行,道教受尊崇;唐中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兴儒学。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5 5)宋元:科技文
8、化繁荣)宋元:科技文化繁荣宋朝程朱理学宋朝程朱理学1 1)背景:)背景:佛教、道教盛行加之儒学僵化,儒学面临危机佛教、道教盛行加之儒学僵化,儒学面临危机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形成。2 2)代表人物及主张)代表人物及主张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主张:主张:a.a.世界本原:理世界本原:理b.b.求求“理理”方法:格物致知;方法:格物致知;c.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3)3)影响:影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
9、束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6 6)明清: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转折)明清: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转折1 1)明中期:陆王心学)明中期:陆王心学背景: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对程、朱探究真理的繁琐方背景: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对程、朱探究真理的繁琐方式表示不满。式表示不满。代表及主张:代表及主张:a.a.陆九渊:陆九渊:“心即理也心即理也”,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求,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求“理理”的方法:的方法:“发明本心发明本
10、心”,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b.b.王守仁:宣扬王守仁: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理”,提出,提出“致良致良知知”“”“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学说。的学说。2 2)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3 3)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受到钳制,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明清之际的民主批判思想没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11、?明清之际的民主批判思想没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1)政治:专制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政治基础。(2)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有力的物质基础。(3)思想: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4)现实: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7 7)近代: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近代: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潮流1)1)背景:鸦片战争爆发后,西
12、方列强的侵略。背景: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的侵略。2)2)表现表现新文化运动:使民主与科学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新文化运动:使民主与科学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与中国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知识归纳:在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知识归纳:在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儒家思儒家思想兼容别派学说的几次大发展分别是什么想兼容别派学说的几次大发展
13、分别是什么?第一次是战国时期的荀子第一次是战国时期的荀子,将儒家和法家相结合将儒家和法家相结合,提出礼法并施、提出礼法并施、以礼教为主的主张以礼教为主的主张;第二次是西汉的董仲舒第二次是西汉的董仲舒,将儒家思想与道、法、阴阳等各家学说将儒家思想与道、法、阴阳等各家学说相糅合相糅合,提出了新儒学提出了新儒学;第三次是宋明时期的朱熹和王守仁等人第三次是宋明时期的朱熹和王守仁等人,将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将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相融合相融合,提出并发展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提出并发展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将儒学发展到哲学将儒学发展到哲学化阶段。化阶段。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
14、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1)政治:国家统一政治: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与民族融合、科举制发展完善。、科举制发展完善。(2)2)经济:自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经济:自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奠定物质基础。奠定物质基础。(3)3)思想文化:统一的文化政策思想文化:统一的文化政策,儒家主导地位的确立,中华文化,儒家主导地位的确立,中华文化具有继承性,包容性,兼收并蓄具有继承性,包容性,兼收并蓄(4)4)教育:书院等古代教育机构保持了文化传承的连续性。教育:书院等古代教育机构保持了文化传承的连续性。(5)5)民族关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5、。民族关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6 6)地理地理上:位置相对隔绝,上:位置相对隔绝,为中华文明独立连续发展提供了有利为中华文明独立连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条件。思考点: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1.重视以人为本(伦理观)重视以人为本(伦理观)代表:周公:敬天保民,礼乐制度;孔子:仁者爱人,代表:周公:敬天保民,礼乐制度;孔子:仁者爱人,2.2.体现到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政治观)体现到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政治观)孔子:统治者顺应民意,体察民情,孔子:统治者顺应民意,体察民情
16、,反对苛政;反对苛政;管子:顺应民意;管子:顺应民意;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尚书尚书泰誓上泰誓上樊迟问知。子曰: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论语雍也雍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下尽心章句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
17、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生育之。管子管子牧民牧民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胞饱而身毙。胞饱而身毙。吴兢贞观政要卷吴兢贞观政要卷1 1君道君道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的以人为本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的以人为本(1)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尊
18、严,关注现实现世,积极入世,强调社会中的个人的生命和尊严,关注现实现世,积极入世,强调社会中的个人道德自律。(人道德自律。(2)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多以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多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为出发点,缺少对人格平等的追求。出发点,缺少对人格平等的追求。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3.3.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然观)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然观)(1 1)代表:)代表: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春秋时期,老
19、子提出春秋时期,老子提出“道道”的概念,指出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追求天人合一。战国时期,荀子提出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存,不为桀亡”即即“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的思想。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2 2)影响:他们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影响:他们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天人合一思想的绝对权威。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将天、地、人视为一个
20、整体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顺应自然,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4.4.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家国观)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家国观)代表:代表:孔子、孟子、墨子孔子、孟子、墨子:以天下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传统文人士子的价值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文人士子的价值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5 5.崇德尚贤,天下为公(价值观)崇德尚贤,天下为公(价值观)表
21、现:表现:周朝统治者主张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明德”“”“敬德敬德”。孔子提出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见贤思齐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墨子:墨子:“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以为官长”。孟子:孟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贤使能,俊杰在位。”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记
22、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也。孔子孔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孟子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长。墨子墨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6 6.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人生观)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人生观)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孟子:孟子:“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贫
23、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屈”的气概的气概;屈原: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将上下而求索”7 7.和而不同(处世观)和而不同(处世观)孔孟:人性美德,孔孟:人性美德,“和为贵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太史伯太史伯 【翻译翻译】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平衡,才能产生新事物;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平衡,才能产生新事物;反之则不继。反之则不继。和为贵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
24、子孔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孟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1.特点: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特点: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1)1)起源与发展具有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本土性。(2)2)多样性: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彩,领域广阔。(3)3)包容性:包容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
25、外来文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化。(4)4)凝聚性:凝聚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5)5)连续性:连续性: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命力。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宋明理学是在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而成的,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包容性。正是这种包容力,才使得儒学得发展到理零阶段,而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具有史强的理论性、哲掌性知典翻法,这
26、就使得中国传统儒学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焕发出勃勃生机。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主流思想,从而证明中国借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持久性和连续性。以宋明理学为例,指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连续性”的具体表现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2.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1)1)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2)2)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3)3)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
27、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大家庭。(4)4)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供了有益借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1下图是我国境内距今约70005000年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址中既有大汶口和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陶器,又有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玉器,并且还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是A靠近水源分布广泛 B多元一体中原核心C历史悠久世界领先
28、D定居为主农业发达B当堂检测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2汤灭夏时发表了“汤誓”,数落夏桀罪行,将推翻前朝视为天命所在。周兴兵灭商时也多次发誓,并特别强调商王罪在失“德”,推翻商纣是“共行天罚”。这体现了周人A重建道德,再造秩序的决心 B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观念C崇拜神灵,敬畏上天的意识 D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B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3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
29、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2016新课标全国卷)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C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为诸子学说提供了实践舞台,各家学派为中国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据此可知,百家争鸣(2020吉林高三质检)A否定了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B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C推动了新型社会的理论构建 D开启了思想自由的全新时代C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
30、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5后汉书顺帝纪记载的一道诏书中说:“间者以来,吏政不勤,故灾咎屡臻,盗贼多有。退省所由,皆以选举不实,官非其人,是以天心未得,人情多怨。”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B皇帝勤政重视吏治C天人观念影响政治 D九品中正制的混乱C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6南朝时,梁武帝“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陶弘景一手创立了道教的神仙世界,却在晚年宣称,自己是胜力菩萨下凡。这反映出当时A文化信仰的多元化 B儒学受到严重冲击C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政府注重道德教化A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_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