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学案同步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素养练: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424444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新学案同步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素养练: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新学案同步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素养练: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模块综合测评模块综合测评 (满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 (2019 云南玉溪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 目前,我国的城市文化竞争力日趋增强。然而,通过对其发展趋势的研判,特别是基于城市文化竞 争力核心要素及其指数表现的分析,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依然面临着诸多难题,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完善。这是长期困扰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一大 难题。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突飞猛进,大量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涌现,大多数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及 其服务机制却还停留在传统的单

2、向供给模式。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又无法有 效承载新兴业态的发展需求。以文化竞争力综合指数得分最高的北京为例,其文化设施要素得分仍 旧偏低,这恰好说明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与庞大且还在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相比仍显不足。 没有资源,就没有发展,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城市既有的文化资源,才能让城市文化生生不息。然而 目前我国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普遍存在观念雷同、模式粗放、效率低下等问题。首先,越来越 多的城市注重“文化兴城”,大打“文化牌”,但也出现“千城一面”和将文化泛化的现象。“建筑文化”“名 人文化”“服饰文化”“山水文化”等口号式、标语化的城市文化定位比比皆是。其次,文化发展战略相

3、 互模仿和跟风抄袭的情况也非常突出。再次,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存在“重建设轻人文”的弊病,盲 目上马重大项目,过分依赖硬件升级,而忽视城市精神遗产的传承和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最突出的 例子就是大多数城市对待文化资源的开发局限于浅层次的旅游开发,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和现代精 神的提炼,缺乏内容创意和技术创新,无法形成具有鲜明个性和比较优势的城市文化品牌。 近几年,我国城市居民文化消费规模逐年扩大,文化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无论是对比国际 通行规律还是国内人均收入水平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投入,我国城市文化消费总量仍然存在较大缺口。 以北京为例,城市文化竞争力排名全国首位,但是文化消费要素得分仍然偏低,

4、这说明普通市民文化消 费的潜力还需要进一步挖掘。 城市文化建设离不开人的创意、技巧与才华。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比拼归根到底是文化人才素 质的较量。然而目前,我国城市文化相关行业发展需求与人才储备之间存在着巨大缺口和明显错位, 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跟不上城市文化日新月异的脚步。在偏远、贫困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人才总 量少、质量相对较差已经成为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主要瓶颈。东、中部城市在人才数量与质量 上具有优势,但是依旧缺乏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特别是既懂得专业知识又善于经营 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摘编自范周、萧盈盈城市文化 消费的巨大缺口,从哪里填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5、,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长期困扰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核心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完善。 B.大多数城市在开发文化资源时缺乏内容创意和技术创新,无法形成个性鲜明的城市文化品牌。 C.我国城市居民文化消费规模在近些年逐渐扩大,这直接催生了我国文化市场一片繁荣的景象。 D.在我国中部、东部、西部较发达城市的城市文化建设中,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是具有优势的。 解析 A项,原文的表述是“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完善。这是长期困扰我国城市 文化竞争力的一大难题”,并没有提到“核心”这一重要概念。C项,“直接”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D项, 原文的表述是“东、中部城市

6、在人才数量与质量上具有优势,但是依旧缺乏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 的高端人才,特别是既懂得专业知识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并没有提到“西部较发达城市”。 答案 B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证,来说明目前我国在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方面依旧存在很大问题。 B.作者在论证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的问题时,也暗含了提升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建议。 C.文章两次以北京为例但作用不同,第二次意在说明我国城市文化消费总量依然存在不小缺口。 D.文章作者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的方法阐明自己的观点。 解析 D项,文章没

7、有用到比喻论证的方法。 答案 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一个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机制突破单向供给模式时,该城市的文化发展就有了基础。 B.改变“重建设轻人文”的弊病需要城市文化建设者重视精神遗产的传承和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 C.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关注城市文化环境的创建,也需要关注市民文化消费潜力的挖掘。 D.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说到底要培养文化人才,因为城市文化是人的创意、技巧、才华的产物。 解析 A项,“文化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机制是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基础”的定位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答案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

8、的文字,完成第 46 题。 材料一 10月 1日3日,2018 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 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 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 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 8日,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 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由此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 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 果。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

9、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 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 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 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 家有所敬重。 (选自 2018年 10月 8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2018诺贝尔奖得主“背景”大揭秘 2019 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 TOP200 2018 诺贝尔奖获 得者学术背景 排名 学校中文名 国家/ 地区 总分 奖项分布 2 剑桥大学 英国 94.8 诺贝尔化学奖 3 斯坦福大学

10、美国 94.7 诺贝尔经济学奖 5 加州理工大学 美国 94.1 诺贝尔化学奖 6 哈佛大学 美国 93.6 诺贝尔化学奖 8 耶鲁大学 美国 91.3 诺贝尔经济学奖 10 芝加哥大学 美国 90.2 诺贝尔经济学奖 15 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 美国 87.7 诺贝尔化学奖 19 康奈尔大学 美国 85.1 诺贝尔物理学奖 27 纽约大学 美国 81 诺贝尔经济学奖 65 京都大学 日本 67.3 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 奖 77 麦克马斯 特大学 加拿大 64.4 诺贝尔物理学奖 (选自 2018年 10月 9日新浪看点)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

11、题者。某种程度上也是 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 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层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 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 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 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 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 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 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

12、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 最强的学科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 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 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而这一 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选自 2018年 10 月科技日报) 材料四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 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

13、念头。 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 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本庶佑现年 76 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 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人们在赞叹本庶佑教授 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 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 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 2001 年就提出“50 年内拿 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 18年就拿 了 18 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

14、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 本厚生劳动省 2006 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 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 资已达到 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 年科 研经费占 GDP 的 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 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 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 50 岁还没什么成 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5、,他培养 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 真正的强大。 (选自 2018年 10 月中国青年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概括了 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其中,基础科学的深入研究为自然科学提高 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推动作用。 B.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可见,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 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 C.材料三指出,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或许是因为针对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 老问题,用技术

16、解决问题更为迫切,同时也可以鼓舞这样的实践者。 D.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 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 解析 B项,“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 贡献”说法绝对。 答案 B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化学家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项,旨在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今年的 获奖名单,也让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 B.2018年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美日加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

17、力的国家,他们对物理、 化学或经济学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 C.本庶佑获得诺奖时已经 76 岁,赤崎勇 50 岁还没什么成就,可见,科研之路,年龄不是问题,态度决定 高度。 D.诺德豪斯和罗默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从而把 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 解析 D项,“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逻辑混乱,“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是前提条 件,“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是结果。 答案 D 6.随着 2018 年度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这些科学家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作为青年学子,你 对我国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作答。(6分) 解析本题

18、根据文中的“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 研群体”“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 90 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 GDP 的 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 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等内容概括答题 要点即可。 参考答案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重视基础科学的教育。 提升青年学历层次,使之努力跻身世界顶尖大学受教。 重视理论研究,更注重解决问题的技术实践。 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 培养严谨的治学

19、态度,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提高科研学者的待遇,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兴办科研型学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79 题。 失 踪 周海亮 男人随很多人扑出战壕,然后便不见了。活着的兵里找不到他,死去的兵里也找不到他。那次他们打 了胜仗,兵的失踪于是变得蹊跷,几近离奇。几天以后队伍打到兵的家乡,营长将兵失踪的消息告诉了 兵的女人,女人听了,表情即刻变得不安。 他失踪了? 找不到了。 怎么可能? 部队里常有这种事情。营长说,他可能战死了,死在非常隐蔽的地方,我们找不到他;他可能被俘 了,虽然我们打了胜仗,他仍然有走散然后被俘的可

20、能;他可能逃跑了,因为太过恐惧,不敢面对敌人。 他回来过吗? 没有。女人说,你们弄丢了我丈夫,你们不该这样问我。 不是我们把他弄丢的。营长说,是他失踪了。 我猜他战死了。女人说,先与队伍走散,然后战死。他既不会逃走也不会被俘,他那么强壮,那么 勇敢。他战死了,你们有责任的。 当然。营长笑笑说,不管他战死,逃走,或者被俘,这点钱都是对你的补偿。现在我得走了,你知道, 我们的任务就是打光。我先把所有的兵填进去,然后,再把自己填进去 女人不愿相信她的丈夫已经死去,但是现在,她不得不相信。她被自己虚构的故事说服,然后在梦 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丈夫只知冲锋,终与队伍走散。他遇到敌人的散兵,他被敌兵打死

21、然后扔进河 里丈夫是战死的,他不可能成为俘虏。 两年以后,队伍再一次打回来,女人再一次见到营长。营长说我的五百多人,只打剩不足五十人。 营长说仍然没有你丈夫的消息。营长说我倒希望他被俘,似乎只有被俘才有活命的机会。 女人不相信丈夫会成为俘虏,但现在,女人突然非常希望她的丈夫成为俘虏。只有成为俘虏才可 能与部队失去联系,才可能彻底失踪,才可能有活着的机会。可是丈夫成了俘虏,将会受到怎样非人的 折磨?每一天夜晚,女人都会被睡梦里丈夫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惊醒。 几年以后,战争结束了。在部队,女人再一次遇到营长。营长不再是当年的营长,他现在的任务, 是负责核实战争中失踪士兵的名单。他坐在一张桌子后面,两个

22、裸露的胳膊上,整齐地排列着十几个 弹痕。 我来找我丈夫。女人说,你们是否找到了他? 当然没有。营长说,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没有被俘。我们拿到了所有的战俘名单,包括死去的 战俘,可是没有你的丈夫。他应该逃走了。他肯定逃走了。也许他就藏在村子里,藏在你的家里,藏在 墙壁的隔层里。不过这已经不归我管了。再说能活着有什么不好呢,我整整一个营的兄弟啊,现在只 剩下我了。 女人不相信丈夫会逃。当初他主动提出要去打仗,他怎么会逃呢?他的胆子大得像狼,他怎么会逃 呢?他一直没有在自己面前出现,他怎么会逃呢?女人不相信,可是突然,女人希望他真的逃了。他逃了, 保一条命,就什么都有,就可能什么都有,就真的什么都

23、有。女人回到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发现自 己早已老去。 清晨,出门喂鸡的女人看到一个男人从她面前走过去。男人扫她一眼,目光在她的脸上没有丝毫 停留。女人心里猛一哆嗦男人太像她的丈夫了相貌像,身材像,表情也像。可是他是她的丈 夫吗?女人僵在门口,任一群叽叽喳喳的鸡崽儿焦急地啄着她的脚背。 女人终于喊出一声“天啊”,扔掉怀里的箩筐。她至少追出五里地,可是没有男人的影子既没 有像她丈夫的男人的影子,也没有不像她丈夫的男人的影子。女人往回走,想,他是她的丈夫吗?他不 是她的丈夫吗?丈夫真的死去了吗?丈夫真的没有死去吗?女人回到家,幻想丈夫站在院子里,坐在屋子 里,藏在墙壁的隔层里。女人找了很久,仍然

24、只有孤零零的她。 女人叹一口气,拾起箩筐。女人想,不管如何,丈夫给了她等待和希望丈夫有可能活着,有可 能死去。丈夫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对她来说,便够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一个女人与营长的几次交流为写作内容,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出警觉的 营长与细心的女人这两个鲜活的形象。 B.男人是一个胆子大得像狼一样的人,不可能当逃兵,因此,他的结果只有被敌人抓走和被打死在隐蔽 的地方这两种可能。 C.丈夫没有回来,女人是有权利向营长问责的,营长虽在面对女人时有些愧疚,但也没有办法,只能给女 人一些钱来安慰一下她。 D

25、.男人虽然没有回来,但也给了女人等待和希望。不论丈夫活着还是死去,女人都会等待下去,在等待 中体验孤独的生活。 解析 A项,“刻画出警觉的营长与细心的女人这两个鲜活的形象”说法错误,文中并未描写营长的“警 觉”和女人的“细心”。B项,这只是女人的一种想法,男人的结果如何文章并没有明示。C项,“有些愧 疚”说法不准确。 答案 D 8.对于自己丈夫的下落,女人的心理期望有什么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6 分) 解析解答此题,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结构来梳理,按照时间顺序对小说情节进行层次划分, 注意把握不同阶段女人的不同心理。在具体分析时,应重点把握女人的语言、动作等,挖掘出文中与 之相关的内

26、容,进而理解女人丰富细腻的心理。 参考答案女人先是认为丈夫战死了,她认为丈夫是强壮而勇敢的,肯定不会被俘也不会逃走;后来 她非常希望丈夫成为俘虏,因为这样才有活着的希望;接下来,她又希望丈夫逃走了,因为这样才能 保住一条命,有了命才会什么都有;最后,她认为不管丈夫是死了还是活着,给她希望就好。 9.小说最后安排了一个男人从女人面前走过的情节,这样的安排是否多余?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6 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对整篇文章的情节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然后按照分析情节的五个角度思考作答。 文中的女人时刻思念自己的丈夫,她相信他,希望他没有死,所以,“一个男人从女人面前走过的情节”就 不是多余的。如果

27、认为多余,则可从人物形象塑造、小说情节发展等方面入手分析。不论选择哪一 个角度,只要抓住重点,合理分析即可。 答案示例(1)不多余。这样的情节安排更能突出女人对丈夫的深爱和思念,使小说的人物形象更加 鲜明突出;使故事情节出现波澜,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强了可读性;引出有关女人的心理的描写, 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歌颂对爱的忠贞和坚守。 (2)多余。小说写至“女人回到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发现自己早已老去”结束,更能给读者留 下想象的余地,引人深思;小说以“女人回到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发现自己早已老去”结尾,可以 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更能引起读者对女人的同情;女人的形象至“女人回到家,看着镜子里

28、的自 己,她发现自己早已老去”已展现得比较丰满突出,小说的情节、结构也是完整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013题。 陆九龄字子寿。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九龄幼颖悟端重,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稍长,补郡学弟 子员。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 龄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 、 卜筮之说。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入太学 ,司业汪应辰举为学录。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 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

29、剽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慑。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 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则五两 之率 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及 至兴国,九龄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劝绥引翼,士类兴起。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 未上,得疾。一日晨兴,坐床 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至夕,整襟正卧而卒,年四十九。宝庆 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 而不同 ,学者号“二陆”。有来问学者,九龄从容启告,人人自得。或未可

30、与语,则不发。尝曰:“人之惑有 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吕祖谦常称之曰:“所志者大,所据者实。有肯 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有毫厘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 粹之地,弗措也。” (节选自宋史 陆九龄传,有删改) 注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用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成,故名。一般立在军营中或船舶上,以便随时 观测风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 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 B.时秦桧当国/无道

31、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 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 C.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 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 D.时秦桧当国/无道程氏学者/九龄独尊/其说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退居临川/少所宾接/一见九龄 /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 答案 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认为大自然由此五要素构成,其盛衰消长能使大自然产生 变化

32、,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还能影响人的命运。 B.太学,其名始于西周,因汉代董仲舒向汉武帝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 士”的建议,始设于京师,是当时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C.床在古代不仅是卧具,还是坐具,一般指能使身体安稳的器物,由此引申出起承托稳定作用的东西,如 底座等。静夜思中的“床”便是指井边的围栏。 D.“和而不同”语出论语:“君子和而不同。”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为了保持和谐的关系,即使不赞 同别人的观点,也要附和别人的言论以示友善。 解析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 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

33、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 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答案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陆九龄聪颖好学,知识渊博。得到许忻的肯定和帮助后,他更加发奋攻读,日日夜夜不知疲倦,通晓了 阴阳、星历、五行、卜筮等学说。 B.陆九龄长在治学,亦通武略。在湖南茶寇剽掠庐陵时,应众人之求主持义社,调遣屯兵防御有章法,虽 盗寇没来,但使此事得到了郡县的重视。 C.陆九龄研修礼学,治家、治郡有方。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学者称他们为“二陆”;在兴国任上,他安抚百 姓,劝士兴学,使当地学风大振。 D.陆九龄循循善诱,

34、讲究方法。面对求学的人,他等待他们自己主动提问,启发他们自悟其道,不强以为 师,不固执己见。 解析“应众人之求主持义社”不合文意,第三段“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指州县长官听从众人请求,叫九 龄主持义社;“而州县倚以为重”应理解为“州县把陆九龄作为重要的依靠”。 答案 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 (2)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参考答案(1)人的疑惑有时候难以用口舌来争辩,言辞激烈了,正好使他更加固执己见;稍加等待,未必 不能自悟。 (2)他听取意见并且观察思考,站在那儿四下观

35、看,不达到极平正极精通的境地,不会放弃。 参考译文陆九龄,字子寿。他的父亲陆贺,因为学问品行好而被乡里人推崇。陆九龄小时候聪明庄重, 十岁时母亲去世,悲哀伤身如同成人。稍微长大些,补为州学弟子。当时秦桧把持朝政,没有人说及程 氏之学,只有陆九龄尊崇程氏的学说。吏部员外郎许忻在朝廷里很有名望,退隐居住在临川,(许忻)很 少接见宾客,一见到陆九龄,跟(他)说话觉得很愉快,就把当时的文献典籍全部告诉他。从此以后陆九 龄更加努力学习,遍阅诸子百家,日日夜夜不知疲倦,于是贯通了阴阳、星历、五行、卜筮的学说。 (陆九龄)生性考虑问题周密严谨,对学问不肯草率简略而广泛涉猎。进入太学后,司业汪应辰推举陆 九龄

36、作学录。在乾道五年中了进士。调任为桂阳军教授,因为父母年迈、路途遥远改任兴国军,还没 上任,正赶上湖南的茶寇剽掠庐陵,邻近的州都有其传闻,人心恐惧。过去有义社来防备盗寇,州上根 据众人的请求让陆九龄主事,他的很多门人都感到不高兴。陆九龄说:“文事武备,是一回事。古时候 有征战讨伐,公卿就是将帅,乡村的长官,就是那儿的首领。士人如果以此为耻,那么豪侠武断的人就 专横了。”于是他就接受任务,调遣屯兵防御都有章法。盗寇虽然没有到,但州县把陆九龄作为重要的 依靠。等到了兴国军,陆九龄不因为政事少就自求闲适,规矩更严格了,他劝勉安抚百姓,引导辅助人 们求学,于是士人逐渐增多。不到一年,因为继母去世而离职

37、。服丧期满,调任全州教授。还没上任, 就得病了。有一天早晨起来,陆九龄坐在床上和客人谈话,还念念不忘天下的学术人才。到了晚上,他 整理好衣襟,安卧好就去世了,去世时四十九岁。宝庆二年,皇帝特地追赠陆九龄为朝奉郎、直秘阁, 赐谥号为文达。陆九龄曾经继承他父亲的志向,更注重研修礼学,治家有礼法。陆九龄和弟弟陆九渊 互相做师友,友好相处而见解各异,学者号称“二陆”。有求学的人来咨询,陆九龄从容地告诉他们,每个 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获取的。有的人没有什么和他交谈,他就不阐说。(陆九龄)曾经说:“人的疑惑有时 候难以用口舌来争辩,言辞激烈了,正好使他更加固执己见;稍加等待,未必不能自悟。”吕祖谦经常称 赞陆

38、九龄说:“志向远大,所据信实。遇到要害处受阻,就是积功九仞之深也不敢放过;发生了丝毫的偏 差,就是高立于万夫之上也不敢安宁。他听取意见并且观察思考,站在那儿四下观看,不达到极平正极 精通的境地,不会放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1415 题。 十五从军征 汉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 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 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 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 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下沾我衣。 注阿: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窦:洞穴。旅:野的。持:用。 1

39、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 兵役之繁重。 B.“兔从生旅葵”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公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 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 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 引人深思。 解析 B项,“侧面写出”的说法不正确。这四句是直接描写老兵家园的荒凉景象。 答案 B 15.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6

40、 分) 解析此题可以从诗歌的描写入手进行分析。老兵十五从军,八十始得归,说明久经沙场;回家途中询问 路人,得知家破人亡,结局悲惨;舂谷作饭,采葵作羹,孤苦无依,生活悲凉。 参考答案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 兵形象。“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得。归途中逢乡里人,得知家中 已是荒坟累累,到家所见是兔子、野鸡乱窜;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处处荒凉破 败。孤苦无依、内心哀伤;舂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递给谁。出门东望,潸然泪下,心中的悲哀诉 说不尽。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41、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陶渊明的饮酒中说虽然房屋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 ”,即能够摆脱尘世 的干扰,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而能够如此的原因是“ ”。 (2)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 ”;对自身“ ”。 (3)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 姓,“ ”;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 ”,又怎么会灭亡 呢? 答案(1)而无车马喧 心远地自偏 (2)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3)则足以拒秦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719 题。 我们正

42、在见证一个文化新时代的到来。对互联网文化的变局,要有“正确打开方式”,既要看到它 释放出来的文化生产力目前还比较无序,也难免 ,但也要看到它的成长性与生命力。 互联网作为一种 的文化载体,让过去只能 的平凡个体,有了被历 史记住的表情。文化多样性、分享精神等价值观念,是互联网带给这个时代的礼物。 ( )。作家博尔赫斯说过,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可是,他也暗示过,让一 本书“消失”的最好方式,就是藏到图书馆里。事实上,尽管互联网有巨大的包容性,但是它不会自动生 长出多样性。很多披着时尚、互联网等外衣的文化作品,由于没有文化思维的更新,只能给人时代错 置、 的感觉。互联网时代带来虚拟的

43、文化生活,更需要我们从现实、历史、信仰 等多个维度,去确认彼此的社会联系,让我们的文化感觉踏在现实的大地上。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激 活互联网文化强大的创造力,先得以建设性的主动融入并寻求创造,培厚其“文化土层”。以新的姿态 和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在各个层面展开对话,众人拾柴,众星拱之,互联网时代才有机会孕育出孔子、但 丁、莎士比亚那样的文化精神的“伟大综述者”。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泥沙俱下 水到渠成 鲜为人知 不伦不类 B.鱼目混珠 水到渠成 湮没无闻 不稂不莠 C.泥沙俱下 应运而生 湮没无闻 不伦不类 D.鱼目混珠 应运而生 鲜为人知 不稂不

44、莠 解析“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鱼 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根据语境,此处应用“泥沙俱下”。“水到渠成”,水 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 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此处应用“应运而生”。“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湮没无闻”,名声被埋没, 没人知道。在此语境下,两个词语都合适。“不伦不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没有 道理。“不稂不莠”,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只能用在人上,不能用在“文化作品”上。 答案 C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

45、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然而它既容易让人的主体性迷失,也给了每个人被时代注目的可能。 B.然而它既给了每个人被时代注目的可能,也容易让人的主体性迷失。 C.因此它既给了每个人被时代注目的可能,也容易让人的主体性迷失。 D.因此它既容易让人的主体性迷失,也给了每个人被时代注目的可能。 解析根据前后文的内容可以看出,所填入的语句是一个过渡句,前面说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后面 说弊端。A项和 D项,这两方面内容颠倒;C 项和 D项用了“因此”,但构不成过渡关系。 答案 B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要想激活互联网文化强大的创造力,先

46、得以建设性的主动融入并寻求创造,培厚其“文化土层”。 B.激活互联网文化强大的创造力,先得以建设性的方式,主动融入并寻求创造,培厚其“文化土层”。 C.激活互联网文化强大的创造力,培厚其“文化土层”,先得以建设性的主动融入并寻求创造。 D.先得以建设性的主动融入并寻求创造,激活互联网文化强大的创造力,培厚其“文化土层”。 解析从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看,“先得以建设性的主动融入并寻求创造”属于句式杂糅。“主动融入并寻 求创造”是一个并列短语,没有问题。“以主动融入并寻求创造”则搭配不当,可修改为“以的 方式主动融入并寻求创造”。 答案 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47、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 15字。(6 分) 虽说喝茶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益, ,一般来说,每 天 12次,每次 23 克的饮量是比较合适的。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饮茶, ,浓茶中的咖啡因会使人兴奋、失眠、代谢率增 高,不利于休息。还应注意的是,在喝牛奶或食用其他奶制品时不要同时饮茶,茶叶中的茶碱和丹宁酸 会和奶制品中的营养钙元素结合成不溶解于水的钙盐,并排出体外,从而致使 。 解析第空,第一句是一个转折句,后文讲了每天喝茶要适量,所以可知此处应该是“但并不是喝得越 多越好”;第空,后文主要是讲浓茶的危害,所以第空可填入“特别是浓茶”。第空,后文主要讲述 了喝牛奶或食用其他奶制品时不要

48、同时饮茶的原因以及危害,所以最后一句是总结危害的,可填“奶制 品的营养价值大为降低”。 参考答案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 特别是浓茶 奶制品的营养价值大为降低 21.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 25字。(5分)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在位于北京的“双奥”场馆国家游泳 中心正式亮相。会徽体现了冬奥会会徽评审专家的高度共识主题具有较高设计水平,艺术形式 具有中国特色,创意设计突出冰雪主题,易于国际传播。 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 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

49、律,代表举办地起伏 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 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冬残奥会会徽“飞跃”体现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结合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特征。 其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同时形象化 地表达了轮椅等冬残奥会特殊运动器械形态。会徽上半部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柔美圆润,寓意运动 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获得圆满成功,展现其不断飞跃、超越自我的精神。 答案示例“冬梦”“飞跃”亮相北京,凸显冰雪激情与活力。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散 步 贾宝泉 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 儿子却故意/把直路走弯/ 我说/把弯路走直/就是捷径了/ 儿子说/把直路走弯/路就延长了 写作提示人们对同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语文新学案同步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素养练: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