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用不同的方法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养成认真检验的好习惯。2、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3、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教学重点能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情境图,选择你最需要的两种文具并说说他们的价格,指名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请另外的同学解答。2、说说:
2、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些什么?(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出示老师遇到的问题,边读边思考:从题中,李老师有十元钱,买了一个文具盒,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吗?学生汇报主要信息并提出还剩多少钱。然后接着读题。2.学生汇报主要信息并理解题意1.提问:通过审题,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信息。那么,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独立解答后把你的想法像这样: 我先算( ),再算( ),然后用( )和( )作比较,因为( ) ( ),所以李老师的钱( )。和同桌说一说。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情况,指名汇报。预设:可以先求李老师买一个文具盒后剩下的钱是多少,再计算出笔记本和铅笔的价钱,然后用李
3、老师剩下的钱与笔记本、铅笔的价钱进行比较,最后判断出李老师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教师及时鼓励评价学生:太聪明了,想到了用求剩余(板书)的方法来比较,这种方法也非常棒追问:怎样判断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呢?使学生明确,如果三种文具的总价大于10元,李老师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如果三种文具的总价小于10元,李老师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教师追问: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想?预设:还可以先求李老师买一个文具盒后剩下的钱是多少,再计算出笔记本和铅笔的价钱,然后用李老师剩下的钱与笔记本、铅笔的价钱进行比较,最后判断出李老师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教师及时鼓励评价学生:太聪明了,想
4、到了用求剩余(板书)的方法来比较,这种方法也非常棒。预设:也可以求李老师买一个文具盒、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一共需要多少钱,然后用三种文具的总价与李老师有的10元钱进行比较,最后判断。3.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及时鼓励评价学生:你真棒啊!先求总价(板书),再与总钱数比较,也是个好办法。4.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吧!写完后,练习说说是怎样想的。巡视了解情况,指名板演。预设1:6.8+2.5+0.6=9.9(元)9.910,所以买这两样文具够。预设2:10-6.8=3.2(元)2.5+0.6=3.1(元)。因为3.10.6,买铅笔够了,所以买这两样文具够。(三)汇报展示,深化认知1.请板演
5、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2.演示课件,指名再说一说自己的思考方法。3.追问:第二种方法为什么说3.13.2,就够买这两样文具?第三种方法为什么用0.7和0.6比较?4.课件出示三种解法:方法一:6.8+2.5+0.6=9.9(元)9.910,所以买这两样文具够。方法二:10-6.8=3.2(元)2.5+0.6=3.1(元)。因为3.10.6,所以买这两样文具够。思考:观察这几种不同的思考方法,你有什么发现?追问:说说这几种方法都是怎样思考的?5.指导怎样检验解答是否正确的方法:加法计算的,可以用减法用来检验。6.小结:同一道题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方法也可以相互检验。解决例题4中的第
6、二个问题1.思考:如果把普通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钱够吗?你还会解决吗?有什么好办法?预设:将第一个问题中普通铅笔的0.6元换成带橡皮铅笔的1.2元就可以了。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用另外一种方法来检验,再做出判断。3.巡视了解情况反馈。(四)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出示:货车自重2.8吨。它是否超载了?指名读题,说说获得的数学信息。指导学生理解“自重2.8吨、载质量6吨”是什么意思?独立解答。2、课件出示题P100.8(2)棕熊现在能上桥吗?斑马可以和它一起上桥吗?预设1:2.8+0.8=3.643.6(吨)3.6+0.3=3.9(吨)43.9预设2:4-2.8=1.2(吨)1.20.81.2-0.8=0.4(吨)0.40.3所以棕熊现在能上桥。斑马可以和它一起上桥。3、课后练习,拓展应用(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学会了我发现了我感触最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