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年月日)一、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学习,使学生认识各种时间单位,探索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初步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协同合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3、运用网络的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进行数学研究的持久兴趣。4、通过网络的在线交流和协作研究,使学生初步适应网络中的情感交流,积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个时间单位的关系,形成知识网络。教学难点:掌握判断平、闰年的方法。三、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调查,收集资料二、导入,汇报交流1、说说你对时间有哪些认识。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世纪、年
2、、月、日、季度、周等。3、说说你对哪些知识还有疑问?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三、自主探究1、你想知道的更多吗?你想学的更开心吗?就让我们驾驶太空飞船到时间的宇宙中去探索和遨游吧!(进入网上学习)2、教师预测需要集体层面讨论的知识(1)每月的天数。问:通过你的观察,你知道一年中的12个月,每月各是多少天吗?(2)认识大、小月。每月的天数一样多吗?有几种情况?哪几个月是31天?(板书: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哪几个月是30天?(板书)其中还少了哪一个月份?那二月是多少天?(28天)有和他不一样的吗?(板书:二月28天29天)(苏亚星全屏广播一起观看二月份的天数)说明:二月,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年
3、份是29天。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是闰年。(板书:平年闰年)板书小结: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个月都有31天,我们把这些月份叫做大月;四、六、九、十一月,每个月都有30天,我们把这些月份叫做小月。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3)记忆大月、小月。问:你是怎样集注这些月份的天数的,能向同学们介绍你的方法吗?学生介绍方法。问: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个方法的?这位同学观察的真仔细,大家都要做学习的“有心人”,不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教师介绍拳头法、歌诀法等。游戏:老师说月份,学生举手判断:左手大月,右手小月。过渡:刚才我们提到二月是28天的是什么年
4、?二月是29天的是什么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张表格。(2)平年、闰年判断的方法。大屏幕观察19892000年的二月份的天数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你是怎么判断的?质疑: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行,你知道这一年是什么年吗?组织学生讨论:观察19982004年的平年、闰年出现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猜想:平年、闰年的年份数可能与几有关系呢?学生假设验证假设。练习: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1978年2004年1996年1900年引导学生质疑:1900年的年份数除以4,也没有余数,为什么不是闰年?打开资料库学生阅读,学生阅读: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时,要除以400。四、归纳小结,交流心得问:
5、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问: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办法弄明白吗?五、开阔视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综合实践或再线测试等版块。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平均数)教学要求:1.在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这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渗透对应思想,并结合有关题目进行思想教育。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用具:媒体课件,12根小棒。教学过程:一、设疑引欲,导入新课1.煤体出示口算题目20道 ,学生口算,统计两组的口算成绩。2.小黑板出示两组口算成绩。第一组姓名 白雨晴 孙源 耿润田 徐凯文做对
6、题数 20 12 14 20第二组姓名 张文洁 公维金 王玉平 许文卓 王乙健做对题数 20 10 18 20 20小组讨论比较:哪一组的口算成绩好一些?设疑:“老师觉得白雨晴的成绩比公维金的好,所以一组比二组的成绩好。”你们觉得的呢?你有什么办法比较两组的成绩呢?3、老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小结引入:因为两组人数不一样多,不能比两个小组的总题数,用每组平均每人做对的题数比,比较合理。那么,怎样求每组平均每人做对的题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求平均数。点评: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是教学平均数的重要基础。引入新课之前首先检查复习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情况,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设计两个小组的口算
7、成绩表,不仅是为了引出新课题,更重要的是渗透了数学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来自我们周围的生活,而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数学。二、实际操作,学习新知(一)分组操作感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分小棒的游戏:1.小组长把准备的12根小棒按要求摆在桌面上:第一排摆2根,第二排摆3根,第三排摆7根。2.小组观察:每排摆的小棒根数一样多吗?3.讨论操作:请你们商量一下,怎样移动小棒,使每排的根数一样多?(二)汇报交流求平钧数的几种方法1.说明:现在每排都有4根小棒,这个4就是原来2、3、7这三个数的平均数。2.设疑:老师很想知道,这个平均数4,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选几个小组汇报演示分小棒
8、的方法,师板书相应的式子。(1)移多补少。从第三排小棒中拿出2根放在第一排,再拿出1根放在第二排,也就是移多补少,使每排小棒的根数一样多。(2)汇总均分。先把3排小棒合?起来,求出总根数,然后再平均分成三份,平均每排摆4根。(2+3+7)3=4分析各部分名称:2+3+7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呢?(3)假设调整。假设每排都有2根,也就是以最少的第一排的2根为准,先从多的第二排中取出1根,从第三排中取出5根。然后把取出的6根小棒再平均分成3份,每排又可以分2根,再与原来的2根合在一起是4根。3-2=1 7-2=5(1+5)3+2=4分析各部分的意义3.小结:大家找到了求平均数的这么多方法,真了不
9、起!能不能用这些方法解决其他的问题呢?三、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看课本主题图、统计图。2.分析讨论:怎样回答老师的问题,求出平均没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3、学生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14+12+11+15)4=524=13(个)启发引导:还有别的方法吗?(1+4+3)4+11=13(个)师生共同分析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写出答案。点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将游戏引进课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分小棒的游戏,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积极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在汇报交流中相互启发,
10、最后共同探讨出求2、3、7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的几种方法。体现了小组合作发现-大组交流汇总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呈现了知识的产生-发展-初步完善的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创新教育要求。三、练习巩固,灵活运用(一)基本练习,尝试运用。1.说明:请同学们用学习的几种方法求几组数的平均数。2.逐一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解答,师生共同订正。(1)6、10、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 。(2)林大勇看一本故事书,星期五看28页,星期六看52页,星期日看46页。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老师发现同学们求几个数的平均数时,都是先求出几种数量的和,再看看把总数量平均分成多少份,最后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求
11、出平均每份的数量,也就是平均数。当然,我们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也要学会根据题目中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点评:学生在理解了求平均数的几种方法后,教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哪一种方法最常用。而是通过练习尝试,使学生在应用过程中体会出求平均数最基本的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领悟到知识的一般规律。另外,教师还指出要根据题目中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体现了由特殊-一般-特殊的思想方法(二)应用练习,解决问题。小组讨论解决课前问题:哪一组的口算成绩好一些?媒体出示答案验证小组讨论结果。点评:该设计不仅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
12、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对比练习,加深理解。.选择正确的算式。我们班白雨晴、房琰、桑萧、李小倩练习跳绳,第一次一共跳了180个,第二次一共跳了200个,第三次一共跳了220个,平均每人一共跳了多少个?(1)(180t200+220)3(2)(180+200+220)4如果要选第一个算式,问题应该怎么提?,点评:设计这道对比练习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求平均数方法的理解应用。另外,结合题目特点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在理解了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习了怎样求平均数。通过学习,同学们不仅理解和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而且还能够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择算法。另外,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平均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不能用学到的新方法算一算你们组这次单元考试的平均分?比一比哪一组成绩最好!总评:本节课有以下特点:(1)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2)教学方法灵活,以小组合作为主,引导学生在讨论操作中去发现,在多向交流中去完善,在媒体演示中去理解,在具体运用中去感悟。(3)教学手段新颖,恰当地利用电脑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总之,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实现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符合课改要求,较好地达到了新课程理念要求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