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朱元思书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整体把握文意。2.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3.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4.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整体把握文意。2.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说到祖国的山水名景,你们能想到哪些地方?今天老师借与朱元思书向大家推荐一个旅游胜地,那就是浙江桐庐的富春江。有很多诗人都赞过其美: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苏轼自钱塘至桐庐
2、舟中杂诗清 刘嗣绾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展示图片,体会桐庐富春江之美。今天让我们跟随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去领略富春江的美吧!设计意图:诗作结合图片,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二、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好学有俊才,通史学,曾私撰齐春秋,为梁武帝所恶,焚烧了他的书稿,罢了他的官。仕途遇阻,吴均不免心灰意冷,加上六朝时佛道思想盛行,所以有归隐之情。写作风格:吴均的书札以写景见长,“文体清拔有古气”,诗歌亦清新流丽,时人称为“吴均体”,开创了一代诗风。著有吴朝请集,另有小说续齐谐记。2.文题解读“书
3、”指书信。与朱元思书出自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但一般认为其并非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3.文学常识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句和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它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骈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式通常是四字句和六字句相互交替。4.诗文朗读(1)听情境课文,注意标注断句和读音。(2)朗读检测自由朗读全文。请一到两位同学范读,其他同学从字音、断句等方面进行
4、评价。重点字音参考:xun mio pio lng tun yun l轩邈 缥碧 泠 急湍 鸢飞戾天断句参考: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3)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可使用情境课文跟读版)设计意图:
5、了解作者基本资料,有助理解课文;情境朗诵帮助学生想象画面;读准字音和节奏,为鉴赏课文打下基础。 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本文描述了富春江的秀美风景,你能以课文为脚本,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解说一下吗? 2.探究方法(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关键字词。(2)结合注释,整体把握文意。(3)用自己话说一说文句的意思。3.成果展示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漂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6、,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自凭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着,猿猴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设计意图: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为后面的赏析奠定基础。(二)合作探究一1.探究任务刚才我
7、们疏通了文意,请你再次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解决以下问题:(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哪一句?(2)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2.探究过程(1)自由朗读,圈画关键语句,注意开头、结尾句,结合全文内容,找出总领全文的句子。(2)小组讨论,根据文章内容,结合关键语句,给文章划分层次,梳理文章的结构。 (3)根据小组讨论,形成小组结果,在教材上简要标注,派代表发言。3.成果展示(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哪一句?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第1自然段,总说富阳到桐庐的山水之美。第2自然段,描绘异水。第3自然段,描绘奇山。设计意图: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来梳理文章的结构,提高学生提取关键
8、信息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二1.探究任务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从富阳至桐庐的山水的特点。其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作者写景手法绝妙,请你赏析,并体会文中的景物描写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探究过程(1)浏览课文,圈画出描写“水”“山”的词句,分析写景的手法和景物特点,体会景物描写中透露出作者的情感和志趣。(2)小组交流讨论,并形成结论做好记录,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出来。(3)指定一位同学做分享,全班一起总结。3.成果展示(1)“山奇”:一是山之高(夹岸高山);二是山之势(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干百成峰);三是山中生机盎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婴
9、成韵。蝉则干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水异”:一是水之清,水之深(水皆缥碧,干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二是水之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手法分析第段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水的特点清澈明净;运用比喻、对偶、夸张,写出水急速奔涌,突出水之“异”。“夹岸高山千百成峰”运用拟人,从视觉角度写出两岸重山叠岭高耸入云的雄奇景象。“竞”“争”二字化静为动,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它们以生命和动感,蕴含着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婴嘤嘤成韵成韵。蝉则干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听觉角度:各种声音齐发,和谐动听,呈现出万物欣荣、欢乐自得的场面。以动衬静,突显幽静。“鸢飞
10、戾天者窥谷忘反”一句是虚写,既从侧面表现了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厌弃官场、热爱美好的大自然、渴望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3)情感志趣:观点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人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透露出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观点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山水以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观点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是由景生情、因情而明志的写法,既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4.活动小结一切
11、景语皆情语,我们既要学习作者动静结合、虚实相间的写景技巧,又要从景中体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设计意图:通过重点解读写景的手法和特点,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同时在分析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志趣,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四、课堂小结本文叙述了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的所见所感,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途中的奇山异水、秀美风光,自然地流露出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高洁志趣。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本课学习内容。五、拓展延伸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窥谷忘反:同“返”,返回。古今异义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蝉则千转
12、不穷:古义:止,息。今义:贫穷。一词多义绝: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的)上:负势竞上(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上)横柯上蔽( 方位名词作状语,上,在上面)百: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虚指,众多)词类活用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负势竞上(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上)互相轩邈(轩,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伸展;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远处伸展)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横柯上蔽(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设计意图:拓展文言词汇,积累文言知识,夯实文言阅读基础。 六、布置作业1.课堂演练请你根据文中描述的美景,想象画面,给课文配一幅插图,配以适当的解说文字,在班级展示。2.课后作业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钟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阅读课文以外的两“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设计意图:借助多样的练习,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拓展阅读相关文本,提高对比阅读能力。【板书设计】与朱元思书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异水 鄙弃名利分写 寄情山水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