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第二版)教学全套课件2.ppt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文档编号:428497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PPT 页数:467 大小:5.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第二版)教学全套课件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7页
国际贸易(第二版)教学全套课件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7页
国际贸易(第二版)教学全套课件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7页
国际贸易(第二版)教学全套课件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7页
国际贸易(第二版)教学全套课件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国际贸易导论,第一节 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是由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所组成。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一、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相同点,(一)、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相同。 (二)、有共同的商品运动方式。 (三)、基本职能相同。 (四)、都受价值规律的影响与制约。,二、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一)、对外贸易比国内贸易复杂 1、货币与度量衡制度不 2、报关手续复杂。 3、贸易习惯复杂。 4、国际汇兑复杂。 5、货物运输

2、复杂。 6、货物的保险复杂。,(二)对外贸易困难大于国内贸易 1、语言不同。 2、法律、风浴习惯不同。 3、贸易障碍多。 (三)对外贸易风险大 1、信用风险大。 2、商业风险大。 3、汇兑风险大。 4、价格风险大。 5、运输风险大。 6、政治风险大。,第二节、国际贸易的若干基本概念 一、贸易额与贸易量,贸易额(Value of Trade)也叫贸易值,它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 出口额(Value Exports)是指一国在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向外国出口商品的全部金额。 进口额 (Value Imports)是指一国在定时期内从国外进口商品的全部金额。一国的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即为该国的对

3、外贸易额。 贸易量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除当时的进口额或出口额的方法,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二、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一国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额与进口额间的差额。 三、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与国际贸易 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Zone)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对外贸易额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表明世界各洲、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四、对外贸易依存

4、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Degree of Dependence upon Foreign Trade),是指一国的对外贸易额占其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五、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交换多少单位外国进口商品的比例,或交换比价。 (一)、净贸易条件 净贸易条件是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 (二)、收入贸易条件 收入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把贸易量加进来。,(三)、单项因素贸易条件 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 (四)、双向

5、因素贸易条件 双向因素贸易条件不仅考虑到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到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第三节、国际贸易的分类 一、按照商品流向划分有出口贸易、 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一)、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又称输出贸易,是指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产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 (二)、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又称输入贸易,是指将外国商品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 (三)、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又称通过贸易,某种商品从A国经C国输往B国销售,该商品对C国而言即为过境贸易。,二、按照统计标准不同划分有总贸易体系和专门贸易体系,(一)、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

6、ade System)指以进出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的贸易活动。 (二)、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 System)指以进出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的贸易活动。,三、按照商品形态不同划分有 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一)、有形商品贸易(Visible Trade)又称货物贸易(goods Trade),是指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实际商品的进出口。 (二)、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亦称服务贸易,是指一切不具物质属性的服务的进出口活动,例如运输、保险、金融、旅游、文化娱乐、法律服务、咨询等的提供与接受。,四、 按贸易有无第三国参加划分有 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一)、直接

7、贸易(Direct Trade)是指商品生产国将商品直接出口到消费国,消费国直接进口商品生产国的商品时两国间进行的贸易。 (二)、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是指商品生产国不直接向消费国出口,商品消费国也不直接从生产国进口,而经由第三国的商人来完成的贸易。 (三)、转口贸易(Transit Trade)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商人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五、按清偿工具划分有自由结汇贸易与易货贸易,(一)、自由结汇贸易又称现汇贸易,是指以国际通用货币作为清偿手段的国际商品交易。 (二)、易货贸易是指支付结算方式是以货换货,即货物经过计价后进行

8、的国际商品交换。,六、按货物运输方式不同划分有陆运、海运、空运、多式联运、邮购贸易,(一)、陆运贸易是指用陆路运输工具如火车、卡车运送货物的国际贸易。 (二)、海运贸易是指货物用各类船舶通过海上运输的国际贸易。 (三)、空运贸易是指以航空运送货物的国际贸易。 (四)、多式联运贸易是指用陆、海、空运输方式相结合运送货物的国际贸易。 (五)、邮购贸易是指采用邮政包裹方式寄送货物的国际贸易。,第四节、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一、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对外贸易,(一)、对外贸易的产生 (二)、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三)、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一)、对殖民地的掠夺贸

9、易 (二)、贸易战争 (三)、商品结构变化 三角贸易,即从西印度群岛运糖浆到北美殖民地制成甜酒,到非洲换取黑奴,然后将黑奴运回西印度群岛贩卖,换回糖浆,作为下次制酒购买奴隶之用。 (四)、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五)、出现了贸易特权公司,三、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一)、国际贸易得到空前迅速发展。 主要原因是: 1、机器大工业的建立导致生产的迅速发展为国际贸 易的迅速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2、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使大量商品能投入到国际交换领域。 (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三)、少数国家垄断国际贸易。 (四)、经营国际贸易的组织机构日益 专业化 (五)、贸易条约得到广泛的发展,

10、三、垄断时期(二战前)的国际贸易,(一)、垄断组织控制了国际贸易 (二)、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和原料输入 (三)、帝国主义国家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 (四)、国际贸易增长速度缓慢 主要原因是: 1、超保护贸易政策抑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繁爆发。,四、二次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二次战后国际贸易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国际贸易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历史水平。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高于国内生产年均增长率,各种类型国家的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 (三)、科学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加强。首先,科技进步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为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其次,科技进步使国

11、际贸易商品结构向高级、优化方向发展;再次,科学技术进步使拥有劳动力优势国家的竞争力下降,而拥有大部分世界科技成果的发达国家,其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最后,科学技术促进了国际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四)、国际分工日益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五)、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向高科技、服务业领域发展。 (六)、贸易自由化成为贸易政策的主流 (七)、多边贸易体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跨国公司成为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 (九)、电子商务使国际贸易方式发生革命。主要表现在: 1、通过政府网站发布国际贸易政策和法规;,2、通过信息网络开展进出口统计和统计资料的发布; 3、实现网上申领发

12、放进出口许可证,进行全面的进出口许可证核查,海关凭许可证验收,银行凭许可证结汇,大大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高效率,节省费用; 4、进出口商品配额实行网上招标,企业在网上发出投标书竞标,外经贸管理部门在网上对标书进行评选和确认,并把配额迅速发放到企业; 5、进出口商品检验使用的报验、检验出证的计算机管理和系统内数据通信网,快捷、高效,且出错少; 6、实现海关管理和报关的网络化,既提高管理水平,给企业提供方便,又减少逃税现象。,第二章 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国际价值,第一节、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

13、世界市场的基础。 一、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一)、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 (二)、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 世纪 60年代) 1、大机器工业为国际分工奠定物质基础 2、英国是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中心 3、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种类发生了变化,(三)、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国际分工的中心从英国变为一组 国家。 第二、科技革命推动了交通运输和通讯事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大规模资本输出进一步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四)、深化阶段(二次大战后),第一、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第二、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

14、日益深化。 (1)、不同型号、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 (2)、零、配件和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3)、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第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的分工在削弱。 第四、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分工趋势加强。 第五、国际分工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发展 垂直型国际分工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之间的分工。水平分工是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同国家之间的分工。 第六、参与国际分工国家的类型和经济制度有显著变化。 第七、国际分工从有形商品生产和贸易领域向服务业领域扩展,并出现了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趋势。,二、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

15、决定性因素 首先,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次,各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再次,生产力的发展使国际分工的联系形式多样化。,(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三)、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大小对国际分工具有重要影响 (四)、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 (五)上层建筑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和科技的场所,是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世界各国内部和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 一、世界市场的发展与形成 (一)、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 商业资本占统治地位是这一时期世界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二

16、)、世界市场的发展时期 世界市场上的主导角色由商业资本转移到产业资本。 (三)、世界市场形成时期 1、形成了多边贸易多边支付体系 2、建立了国际金本位制度 3、形成了比较健全固定的销售渠道,二、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一)、各种类型的国家 (二)、订约人 在世界市场的订约人,按照活动的目的和性质可分为三类:一是公司。二是企业主联合会。三是国家机关(政府各部和各主管部门)和机构。 (三)、商品 商品包括有形商品、无形商品和服务性商品。,(四)、国际商品市场与销售渠道 1、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商品市场 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商品市场是指在特定地点按照一定组织规章进行交易的市场。 (1)、商品交易所。

17、商品交易所是根据货样进行大宗批发交易的场 所。在交易所内通常没有商品,买卖时无需出示和验看商品,而是根据规定的标准和货样进行交易。 现货交易又叫实物交易,即成交后以实际货物进行交割的买卖。 期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在交易所内按照交易所规定的标准合同达成远期交割的交易。,(2)、国际商品拍卖 国际商品拍卖是一种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按照一定的规章和程序,通过公开叫价竟购,把事先经过买主看过的货物逐批或逐件地卖给出价最高者的交易。 (3)、国际博览会、展览会 国际博览会又称国际集市,是一种定期在同一地点、在规定期限内举办的有众多国家、厂商参加的展销结合的国际市场。 展览会一般是不地定期举办,它与博览会的

18、区别在于只展不销,通过展览会促成会后的交易。,2、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国际市场 (1)、单纯的商品购销形式 单纯的商品购销形式是指交易双方不通过固定的市场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它是买卖双方通过自由选择交易对象,对商品的规格、数量、价格及付款条件等进行谈判,在相互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签订合同,据以执行。,(2)、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形式。它是某国或某地区的厂商(甲方)同另一国或地区的厂商(乙方)签订协议或合同,由甲方向乙方提供机器设备、技术或物资,乙方在约定的期限内用进口的机器设备、技术或物资生产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或用其他商品偿付进口的货款。,(3)、加工贸易 第一、来料加

19、工。来料加工是甲国商人向乙国厂商提供原料、辅料及包装物料,由乙国厂商按照合同规定的品质、规格和技术标准加工,然后把成品交给甲国商人,乙国厂商只收取加工费。 第二、进料加工。进料加工是加工方自己进口原辅材料进行加工,成品销往国外。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的区别:前者是自进原料,自行安排加工和出口,自负盈亏。 第三、来件装配。来件装配是指甲国商人向乙国厂商提供零件、部件及装配所需的设备和技术,由乙国厂商按照甲国商人提供的图纸或样品进行装配,成品全部交给甲国商人,乙国厂商只收取装配费。,(4)、租赁贸易 租赁贸易是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期内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一种购销方式,即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使

20、用,承租人按期向出租人交付租金。 (5)、招标与投标 招标是招标人按事先规定的条件公开征求应征人,选择最优者成交的过程;投标是投标人根据招标人提出要求,提出自己相应的价格和条件,通过竞争,争取为招标人选中的过程。,第三节、国际价值 一、国际价值的形成,(一)、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差异 1、两者体现的商品生产发展阶段不同 2、两者的价值量不同 3、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 (二)、国际价值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三)、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诸因素 1、劳动生产率与国际价值量 2、劳动强度与国际价值量 3、贸易参加国的贸易量与国际价值量,二、国际市场价格,(一)、国际价值是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 1、国

21、际生产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转化形态 2、国际生产价格是国际价格变动的中心 (二)、国际垄断价格 国际垄断价格是包含高额垄断利润的国际 市场价格。,(三)、国际市场价格与供求关系 1、国际市场价格由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所 确定 2、影响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因素 (1)、垄断。A、直接的方法B、间接方法 (2)经济周期。 (3)、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 (4)、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 (5)、自然灾害、战争、政治动乱及大规模投机等非经济因素。,3、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 (1)、调拨价格 (2)、垄断价格。 一是卖方垄断价格;二是买方垄断价格。 (3)、经济贸易集团内部价格 (4)、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

22、 (5)、国际“自由市场价格” 指国际市场在不受垄断力量干扰的条件,由独立的买者和卖者进行交易的价格。,三、价值规律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一)、调节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二)、刺激有关贸易国降低生产成本和改进销售技术 (三)、调整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第三章 传统贸易理论,第一节、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一、绝对成本说的主要观点,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原因是: 1、分工使劳动专门化,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 2、分工可以省去工人从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免除因转换工序或工作的损失; 3、分工可以使工人专门从事某项操作而容易改进工具,从而使一个人能够完成许多人才能做的工作。,一国生产某

23、商品的成本比别的国家绝对低,而具有绝对利益优势时,该商品就可出口;反之就要进口。 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秉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因为它们可以使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成本绝对低,在对外贸易方面比其他国家处于优势地位。各国生产优势产品进行交换,将会使它们的土地、劳动和资本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物质财富。,在进行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以前 布(每单位) 酒(每单位) 英 国: 80日 120日 葡萄牙: 100日 90日 在进行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以后 英 国: 80+120=200 20080=25单位布 葡萄牙: 100+90=190日 19090=2.1单位酒,斯密认为

24、这是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双方都可获得利益。因为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条件发展最擅于生产的部门,劳动生产率就高,生产成本就低,劳动和资本就会得到合理的分配和运用,这样去进行自由贸易就能用极少的花费,换回更多的东西,就能增加国民财富。,二、对绝对成本说的评价,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为后人分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奠定了理论基础。该理论在18世纪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反对封建残余的斗争中具有进步意义。他关于各国间和平友好关系是发展国际分工的基本条件的见解,至今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他关于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又是由人类本性所产生的看法是错误的。,第二节、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一、 比较成本说产生的

25、历史背景,高粮价和高地租维使居民的货币支出中用于粮食消费的比重增大,压低了对工业品的购买力;同时,粮价昂贵使名义工资上涨和利润缩小;而名义工资的膨胀又势必增大工业品的成本,削弱了英国工业品的出口竞争能力;此外,限制外国谷物进口而招致外国报复亦不利于扩大英国工业品的出口。,二、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所谓的比较优势,是指更大的绝对优势和更小的绝对劣势。这就是说,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其资源要素生产那种具有优势相对更大的产品,而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则应集中其资源要素生产那种劣势相对更小的产品,即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然后通过相互间的贸易,两国都能得到更多的贸

26、易利益。,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单位产量系指生产一单位酒或毛呢所需劳动日) 可以看出,葡英两国生产两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的比例,即劳动成本的比例是: 毛呢为:90/100(即9/10) 酒 为: 80/120(即2/3),这两种比例表明,葡萄牙生产毛呢的劳动成本是英国的90,而生产酒类的成本只有英国的67,前者大于后者。尽管葡萄牙在生产这两种产品的任何一种所耗费的劳动量都比英国少,但酒少40日,毛呢仅少10日。故专门生产酒最有利。反之,英国生产酒和毛呢的单位劳动成本都比葡萄牙的高。英国的劳动成本和葡萄牙相比较,毛呢为:15。 英国生产这两种产品的效率都比葡萄牙低。但两相比较,英国生产毛呢的效益

27、相对高些。因此,英国在生产毛呢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故专门生产毛呢以换取酒的进口,仍然有利。,三、比较成本说简评,(一)、比较成本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二)、比较成本说把国际分工看作是不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的自然的永恒的范畴。 (三)、比较成本说宣扬自由贸易会导致建立一种各国咸蒙其利的国际分工体系。 (四)、忽略了动态分析。 (五)、一些假设与现实不符,一、相互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进口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为了换取该项进口所需出口品的数量。 (二)、国际交换条件又取决于国际需求方程式。 二、相互需求理论简评 相互需求理论对比较成本理论作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 首先,该理论探讨了国际贸易为贸易双方带

28、来的利益范围。 其次,该理论研究了贸易利益在参与国之间的分配问题。 但是,相互需求理论与实际的国际交换存在差距。,第四节、哈勃勒的机会成本理论,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一定的资源(如土地、资本、劳动力)用于生产某种商品时所需放弃的生产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当两国生产两种不同商品时,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国生产该商品的机会成本,就能获得比较利益。所以,只要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不同,就可能发生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所谓的机会成本递增,即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多生产1额外单位的某种产品,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递增。 为什么会出现机会成本递增呢? 一是每一种产品中

29、所使用的要素具有特殊性。 二是在每一种产品的生产中,所需要投入的要素比例不同。,第五节、要素禀赋理论 一、HO定理的一些假定条件,(一)、在各个域际或国家内部,生产要素是完全自由流动的,但在国际间,生产要素是不能自由流动的,要素报酬差异始终存在。 (二)、假定商品流通中的一切限制都不存在。 (三)、假定交换的商品只有两种。 (四)、假定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即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五)、假定两国在两种商品的规模效应不变。 (六)、假定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而且消费结构不受收入水平的影响。,二、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所拥有的可利用经济资源的总供给。它既包括自然存在

30、的资源如土地、矿产,也包括社会积累资源,如技术、资本。 (一)、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商品价格的绝对差异。 (二)、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三)、对要素禀赋理论的简评,第四章 现代贸易理论,第一节、里昂惕夫之迷,里昂惕夫之谜是里昂惕夫运用其投入产出分析法对HO理论进行验证时得出的与HO理论相反的结论,即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表1:美国生产出口品和进口品所使用的 资本和劳动量的比较 (1947年的投入产出和贸易结构),从上表可知,1947年美国生产100万美元的出口商品,需要使用资本额2,550,780美元和投入182人年的劳动,

31、其生产函数为2,550,780:182人年。资本与劳动之比(资本密集度)为14015。生产进口商品的资本与劳动之比为18184。可见,出口品的资本密集度14015小于进口品的资本密集度18184,而且最后一栏表明,出口品的资本密集度只是进口品资本密集度的77%。显然,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表2:美国生产出口品和进口品所使用的 资本和劳动量的比较 (1951年的投入产出和贸易结构),从上表可知,1951年美国出口品的生产函数,资本与劳动之比为$2,256,800:174人年,资本密集度为12,977;进口品的生产函数,资本与劳动之比为$2303,400:168人年

32、,资本密集度为13,726;出口品的资本密集度是进口品的94.5。可见,里昂惕夫第二次验证的结果与第一次验证的结果基本一致,证明1951年美国出口的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谜依然存在。,二、对里昂惕夫之迷的解释,(一)、劳动熟练说 里昂惕夫认为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大约是其他国家工人的三倍。因此,在使用同样数量的资本装备时,美国每个工人工作一年,相当于外国每个工人工作三年,或三个工人工作一年。所以,美国工人的总数应乘以3。这样,资本的数量未变,而劳动力增加3倍,那么美国每个工人的资本供给,比起其他许多国家来说,就变得相对少一些,而不是多一些了。于是,美国变成劳动力充裕的国家

33、,故应输出劳动密集型产品。,(二)、人力资本理论 他们认为美国出口商品中的劳动力密集,并不是普通劳动力密集,而是技术密集,美国劳动力比其他国家的劳动力生产效率高,这种较高的生产效率来自熟练的技术,而熟练的技术则来自于在劳动力身上的投资。 人力资本理论说明,各国劳动力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不同的,在劳动力身上体现了不同的人力资本,因而各国劳动力要素有着质的差别。要使一个国家在人力资本方面获得优势,就必须进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资。,(三)、自然资源要素说 经济学家凡尼克(Jvanek)认为,里昂惕夫只考虑了资本和劳动的投入,而省略了自然资源的投入分析,然而事实上那个时期,美国的进口中有相当多的是自然资源

34、,如铝矾土、铜、铁、铅、镁、锌、石油等。而开采这些矿物资源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投入较多的资本,因此表现为资本密集型。而进口中,这种矿物资源占有其进口的一半。因此在计算中如果加上自然资源,那么其结果就会与HO模式相一致。,(四)、贸易壁垒说 包德温认为,里昂惕夫用1947年美国进口实际构成所制订的加权数没有考虑关税限制进口的因素。美国的关税政策是通过关税壁垒,阻碍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以保护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国内就业水平,结果人为地增加了进口货物中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重,降低了进口替代产品的平均劳动密集程度。,(五)、要素密集反向论 要素密集反向是指同一种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35、而在劳动丰裕的国家则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当两种产品生产的替带弹性差异较大时,即随着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一种产品的生产中容易用一种生产要素替代另一种要素,而另一种产品的生产则很难用一种要素替代另一种要素,这时就可能发生要素密集反向的情况。,第二节、技术差距理论 一、技术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技术进步意味着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投入产出系数的变化,会使单位产品成本降低或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因此,技术进步实质上等于生产要素供应量的增加,它可以通过影响一国的商品价格水平、资源赋予状况等来影响该国的比较优势地位,从而对国际贸易产生较大的影响。,二、技术差距理论,“反应差距”是指从创新国生产到模仿国开始模仿生产所需

36、的时间,“掌握差距”是指模仿国从开始生产到达到创新国同一水平所需的时间,这一时间内生产扩大,进口被本国产品所替代。 创新国新产品问世,而外国消费者还不认为它是国内产品的完全替代品,对它并无需求的这一段时间间隔称为“需求差距”。一般来说,需求差距会小于反应差距,更会小于模仿差距。需求差距与反应差距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国际贸易的利益。需求差距越短,反应差距越长,技术创新国获得的贸易利益越大。,三、技术差距贸易模型,胡弗鲍尔(GC. Hufbauer)根据技术差距理论,建立了技术差距贸易模型。假设甲国为创新国,乙国为仿制国。如下图所示:,Q,T,T0,T1,T2,T3,甲国生产和出口数量,甲国生产、出口

37、,乙国生产、出口,需求差距,反应差距,掌握差距,模仿差距,乙国生产和出口数量,图中横轴T表示时间,纵轴Q表示商品数量,横轴上方则表示技术创新国甲的生产和出口(乙国的进口)数量,横轴下方则表示技术模仿国乙的生产和出口(甲国的进口)数量。从T0起,甲国开始生产新产品,T0T1为需求滞后阶段,乙国对新产品没有需求,因而甲国不能将新产品出口到乙国,过了T1,乙国模仿甲国的消费对新产品有了需求,甲国出口、乙国进口新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量逐渐增加,甲国出口量、乙国进口量也逐渐扩大 。,由于新技术通过各种途径扩散到乙国,达到T2,乙国掌握新技术开始模仿生产新产品,反应滞后阶段结束,掌握滞后阶段开始,此

38、时甲国的生产和出口(乙国的进口)量达到最大。过了T2,随着乙国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增加,甲国的产量和出口量(乙国的进口量)不断下降。达到T3,乙国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新产品成本进一部下降,其产品不但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全部需求,而且可以用于出口。至此,技术差距消失,掌握滞后和模仿滞后阶段结束。可见,甲乙两国贸易发生于T1T3这段时间,即乙国开始从甲国进口到甲国出口为零这段时间。,第三节、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一、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林德尔认为一种工业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首先必须是一种在本国消费或生产的产品,即产品出口的可能性决定于它的国内需求。这是因为: 第一,只有当一国企业规模扩大受到本国市场容量

39、限制时,企业家才会想方设法打开国外销路,扩大销售范围,把国内贸易扩大为国际贸易。,第二,一国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为了解决本国所面临的切身问题而产生的,因此,创新产品一般是在先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尔后才逐步适应出口的需求。 第三,因为发明创造和创新产品与市场关系密切,因此,出口的工业品要获得相对优势,首先必须立足国内市场。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就越大。,二、对需求相似理论的简评,林德尔从收入水平、需求结构、偏好习惯、市场机会和销售成本等角度提出建立贸易理论模式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林德尔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该理论不能作为解释国际贸易原因、格局

40、的总体性的贸易理论,它的角度比较狭窄。 其次,当代的国际贸易现实已经同林德尔提出的某些命题不相符合。 最后,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是为维护旧国际经济秩序服务的。,第四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产品的生命周期,(一)、新产品导入期 这时的产品要素密集性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型。在产品导入期,由于没有竞争对手,创新企业在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面享有垄断权。,(二)、产品成长期 这时的产品要素密集性表现为资本密集型。创新国向仿制国出口减少,但对仿制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仍具有出口优势。 (三)、产品标准化时期 这一时期产品要素密集性表现为劳动密集型。生产转向劳动充裕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品返销到创新国。,二、

41、产品生命周期的贸易模式,在第一阶段,美国生产全部的新产品,并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 在第二阶段,美国进口货在摹仿国市场的竞争力下降,出口开始减少。 在第三阶段,欧洲、日本等国的产品开始在第三国市场与美国货竞争,并逐步取代了美国货而占领第三国市场,美国出口全面下降。 在第四阶段,美国创新产品的出口效益已经几乎消失,反而由出口国变为进口国。,时间,出口量,进口量,T0,T1,T2,T3,T4,T5,美国,后进国家,日本、欧洲,产品生命周期贸易模式,三、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简评,(一)、揭示了生产要素密集型的动态 变化 (二)、指出了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 转移 (三)、分析了进口需求的动态变化,

42、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原料贸易周期理论,(一)、原料贸易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1、派生需求上涨时期 2、需求和供给来源替代时期 3、人工合成和研究与开发时期 (二)、原料贸易周期理论的意义 1、技术进步主宰着原料贸易生命周期阶段的转变。 2 、原料贸易周期与制成品贸易周期具有相反特征。 3、原料的贸易条件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同。 4、 世界原料的供应是乐观的。,第五节、产业内贸易理论,各国以生产要素自然禀赋优势实行专业化基础的商品交换,如发达国家以工业品交换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即为产业间贸易。 产业内贸易是以各国部门内产品的生产专业化为基础的交换,这种交换是生产要素禀赋相似、产业结构相

43、似和消费结构相似的工业国之间的贸易。一般来说,产业内贸易具有以下特点:,1、贸易的对象是同类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即同一产业的产品在一国既有输入又有输出。 2、作为产业内贸易对象的同一类产品,其产品品种复杂繁多,可以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可以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 3、产业内贸易的产品一般在消费上具有替代性,产品生产所需的要素投入具有类似性。,一、产品异质性,产品质异性是指同类产品在实物形态上存在差异,如质量、性能、规格、商标、牌号、设计、款式等不同,甚至每一种产品在其中每一方面存在细微差别。 异质性产品可分为两类:一是水平差异产品,是指具有相同质量但在其他方面具有不同特点的产品。水平差异产品的

44、国际交换更多地反应了消费者对产品多样性的偏好。 二是垂直性差异产品,是指花色品种相同但是质量不同的产品。垂直性差异产品的需求却受其收入水平高低的约束。,二、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扩大而产生生产效率提高所带来的产量增加或单位产品成本的降低。规模经济可分为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 (一)、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第一,企业的集聚加强了竞争的压力,使之不得不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企业的集聚,易于传递新的信息,相互促进,推动新技术更加迅速发展。 第三,随着企业的集中,基础设施的发展也愈来愈完善,从而达到产业规模的经济效益。,(二)、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内部规

45、模经济是指单个厂商通过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所获得的生产成本下降或生产效率的提高。一般来说,具有垄断竞争的厂商,其内部规模经济的优势更大,拥有领先于其他同业生产者的比较成本优势,更具有开拓和利用国内和国际市场能力。,三、需求偏好相似,需求偏好相似理论认为,人均收入水平决定一个国家的需求结构。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的国家需求结构是不同的。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需求不同档次的商品。高收入的国家需求技术水平高、加工程度深、价值量大的高档商品;低收入的国家主要需求一般档次的商品。因此,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相近,需求结构越相似,相互需求就越大,相互间发生贸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第六节、国家竞争优势论 一、国家竞

46、争优势论要旨,波特认为,一国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国家的繁荣不是固定的,而是创造出来的。一国的竞争力高低取决于其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创新是竞争力的源泉”。,二、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 (一)、要素条件 (二)、需求状况 (三)、关联的和支持性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 (五)、机遇 (六)、政府,三、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一)、要素驱动阶段 该阶段国家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一国的要素禀赋优势,即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 (二)、投资驱动阶段 该阶段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得主要来源于资本要素。具有优势的是资本密集型产业。 (三)、创新驱动阶段 该阶段竞争优势主要来

47、源于创新。具有优势的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四)、财富驱动阶段,四、国家竞争优势论简评,首先、该理论深化了对要素竞争优势的认识,提出在要素基础上形成的竞争优势是动态变化的。 其次,该理论用贸易和投资综合在一起的思路来解释一个国家何以能成为在一个特定产业中获得成功并维持竞争优势的国际竞争者的“母国基地”。 最后,该理论充分反映竞争的丰富内涵。,第五章 保护贸易理论,第一节、重商主义 一、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一)、金银是真正的财富,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获取金银 (二)、对外贸易是增加金银、增加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三)、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 首先,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

48、。 其次,重商主义主张实行奖出限入的贸易保护政策,以保持外贸顺差,增加本国金银货币的积累。 最后,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应扶植和保护本国制造业。,三、对重商主义的简评,(一)、积极意义 重商主义把金银看作是真正的财富,反映了商业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对货币资本需求和渴望,对当时欧洲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重商主义政策的实施大大促进了当时西欧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重商主义促进了经济学说的发展。 重商主义的一些保护贸易政策主张,给后来的保护贸易理论发展很多启示,对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二)、存在缺陷 首先,重商主义不了解财富、货币和金银之 间的区别和联系,把三者直接

49、等同起来。 其次,重商主义颠倒了生产和交换的关系。 再次,重商主义强调无限制地保持贸易顺差是不可能的。,第二节、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一、李斯特保护幼稚产业理论产生的 历史条件 二、李斯特保护幼稚产业理论的 主要内容,(一)、生产力理论 生产力由“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所创造,前者是指国家掌握的自然资源和用于物质生产的各种工具和设施;后者是指国家的社会状况、民族精神、组织制度和管理水平等精神力量和知识水平,(二)、经济发展阶段论 在第一阶段,“当一个国家由未开化阶段业的初期发展阶段时,应对先进的城市和国家进行自由贸易。 第二阶段,应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最后一个阶段是应恢复自由贸易政策。,(三)、李斯特保护贸易政策主张: 1、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必须具备的经济条件是一国自己有能力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时。 2、保护贸易政策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 3、保护贸易政策的内容:一是限制外国工业品输入国内市场;二是以优惠条件鼓励外国技术、人才和资本流入。 4、保护贸易政策的作用 5、保护方式选择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国际贸易(第二版)教学全套课件2.ppt)为本站会员(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