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经总论与脊髓主要内容u神经系统的地位u神经系统的发生u神经系统的区分u神经组织u神经纤维u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u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2神经系统的地位importance控制和调节其他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主导地位3神经系统的发生Development4w末前中菱脑泡5w始菱脑后末脑4新生儿脊髓脊膜膨出脑积水伴唇裂畸形无脑儿积水性脑膜脑膨出5神经系统的区分分布周围中枢 脑,脊髓躯体神经内脏神经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神经系统连接CNS-Central Nervous SystemPNS-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6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7神经系统的组成u细胞
2、神经元 Neuron u细胞间质 神经胶质 Neuroglia8神经元神经元u分分 类类u功功 能能u形形 态态 Shapeu功功 能能 Functionu分分 类类 Classificationu突突 触触 Synapse神经胶质神经胶质9神经元Neuron神经元 结构功能基本单位形 态 多种多样功 能 接受刺激,传导冲动结 构 胞体和突起 胞体代谢中心 尼氏体与神经原纤维 突起轴突 axon 树突 dendrite 10神经冲动的传导11按突起数量假单极神经元按照功能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联络(中间)神经元神经元的分类Classification双 极 神 经 元多 极 神
3、经 元12按释放递质神经元的分类classification胆碱能神经元单胺能神经元肽 能 神 经 元13神经元的分类classification按突起长短Golgi型神经元(长)Golgi型神经元(短)14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突触概念 神经元之间,与感受器,效应器接触区域。种类 化学突触,电突触。结构 突触前部,突触间隙,突触后部。15树突 dendriteS5 Co1女性低于男性尼氏体与神经原纤维灰 质 Gray matter脊髓前角与躯体运动有关,内侧核发出的纤维至同侧躯干肌,外侧核发出的纤维至同侧上肢肌和下肢肌。L15 与T1012对应灰质前角Anterior horn施万细胞形成周围神
4、经髓鞘和神经膜髓 鞘 施万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环绕轴突灰质后角Posterior horn脊髓节段 与椎骨的对应关系尼氏体与神经原纤维呈蝴蝶形位于中央管周围火烤手指引起的保护反射经纤维聚集的部位。是神经系统的巨噬细胞突触前部 突出间隙 突触后部神经系统的地位importance1 皮质脊髓侧束:来自对侧大脑皮质,至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同侧肢体骨骼肌。突触前部 突出间隙 突触后部突触的结构Synapse16突触的信息传递17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位置 神经元之间特点 不能产生神经冲动数量 是神经元的数十倍功能 支持 保护 绝缘 修复 营养 髓鞘临床 分裂,参与某些病 理变化形成疤痕
5、等18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少突胶质细胞形成CNS神经纤维的髓鞘施万细胞形成周围神经髓鞘和神经膜室管膜细胞衬在脑室和中央管内面大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的类型是神经系统的巨噬细胞1920概 念 神经元较长的突起被髓鞘和神经膜 包裹而成。有髓纤维 由髓鞘和神经膜共同包裹的纤维。无髓纤维 只有神经膜包裹的纤维。髓 鞘 施万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环绕轴突 形成的多层结构。生理特点 传导速度与纤维粗细和髓鞘厚度有关。神经纤维Nervous Fiber21髓鞘形成过程22神经纤维髓鞘的形成23灰质与皮质 CNS内,神经元胞体与树突聚集处,大脑小脑表面皮质,脊髓灰质。神经节与神经核 形态和功能相
6、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处。CNS-神经核,PNS-神经节。神经系统常用术语24 白质与髓质 CNS内,纤维的聚集处,大脑小脑髓质,脊髓白质。纤维束 CNS内,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神 经纤维聚集的部位。神 经 PNS内,神经纤维聚集处。按其性质分为感觉,运动和混合神经。网状结构 CNS内,灰质与白质相间的区域。25GreymatterWhitematter26反 射 机体对环境变化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反射弧 Reflex arc 反射的物质基础。反射弧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 经 效应器临床意义 反射弧损伤 反射不能完成。神经系统活动方式 反射反射 Reflex 27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7、感受器效应器28将脑部的神经冲动下传到脊髓。CNS-Central Nervous System固 有 束 起止均在脊髓,紧靠脊髓灰质,功 能 Function截 瘫控制和调节其他系统的活动薄束与楔束:分别将来自同侧上半身和下半身肌、腱、关节本体感觉和皮肤精细触觉传到延髓。脊髓节段 与椎骨的对应关系灰 质 Gray matterCNS内,神经元胞体与树突聚集处,脊髓灰质可分为 10 个板层,从后向前用表示。神经系统的发生Development数量 是神经元的数十倍形成的多层结构。将脑部的神经冲动下传到脊髓。反 射 机体对环境变化作出的适应性反应。修复 营养 髓鞘呈蝴蝶形位于中央管周围白 质 W
8、hite matter经纤维聚集的部位。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火烤手指引起的保护反射29中枢神经系脊 髓Spinal cord30脊髓主要内容u 脊髓的位置u 脊髓的外形u 脊髓节段与椎骨位置关系u 脊髓的灰质u 脊髓的白质u 脊髓的功能31脊髓的位置Location 位置 椎管内长度 约45cm上端 平枕骨大孔下端 成人第一腰椎 新生儿第三腰椎 女性低于男性临床 麻醉第一腰椎以下32脊髓的外形Appearance 形态 扁圆柱形沟裂 六条膨大 两个 颈膨大 C4-T1 腰骶膨大L2-S3脊髓圆锥终丝;马尾神经 31对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33脊神经与脊髓膨大34概念 每对脊
9、神经所连属的那一段脊髓。数量 31 与脊神经数量一致。C8 T12 L5 S5 Co1 脊髓节段Spinal Segment 35脊髓,脊神经与椎骨的关系脊髓肿瘤36脊髓节段与椎骨的位置关系 C14 对同序数椎骨C5T4 较同序数椎骨高一T58 较同序数椎骨高二T912 较同序数椎骨高三L15 与T1012对应S、Co 第一腰椎脊髓节段 与椎骨的对应关系37Inner structure of spinal cord灰 质 Gray matter白 质 White matter网状结构 Reticular formation脊髓的内部结构38脊髓内部结构灰质灰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等组成 呈蝴蝶形
10、位于中央管周围灰质前联合灰质后联合后角(后柱)中间带 前角(前柱)39临床意义 反射弧损伤 反射不能完成。灰质前角Anterior horn突触的结构Synapse脊髓灰质可分为 10 个板层,从后向前用表示。脊髓前角与躯体运动有关,内侧核发出的纤维至同侧躯干肌,外侧核发出的纤维至同侧上肢肌和下肢肌。灰 质 Gray matter脊髓节段 与椎骨的对应关系下行纤维束 将运动信息从脑传向躯干四肢无髓纤维 只有神经膜包裹的纤维。固 有 束 起止均在脊髓,紧靠脊髓灰质,灰 质 Gray matter网状结构 CNS内,灰质与白质相间的区域。数量 是神经元的数十倍概 念 神经元较长的突起被髓鞘和神经膜
11、C8 T12 L5L15 与T1012对应脊髓白质纤维束排列的位置关系种类 化学突触,电突触。新生儿颈膨大横断面前角外侧核支配四肢肌支配躯干肌前角内侧核灰质前角Anterior horn前角损伤骨骼肌瘫痪如;小儿麻痹症含躯体运动神经元40中间外侧核T1-L3 含交感神经元。S 2-4 骶副交 感核。新生儿胸髓横断面中间内侧核中间带 Intermediate zone损伤:内脏功能障碍含内脏运动神经元41灰质后角Posterior horn边缘层后角固有核胶状质新生儿颈膨大横断面后角与感觉传导有关胸 核与躯干四肢疼温觉有关含感觉和联络神经元42Rexed 分层脊髓灰质可分为 10 个板层,从后向
12、前用表示。后角边缘层胶状质后角固有核前角运动神经核C6L343脊髓内部结构白质白质神经纤维。灰质外侧。前 索 上下行纤维后 索 仅上行纤维侧 索 上下行纤维白质前联合 交叉纤维白质后联合后索外侧索前索44脊髓内部结构白质纤 维 束 在CNS内,起止功能相同的纤维。只是相对集中区域,分界不清。胎儿时期相对集中上行纤维束 将躯干四肢感觉冲动传向脑下行纤维束 将运动信息从脑传向躯干四肢命 名 起止、形态、功能、综合等固 有 束 起止均在脊髓,紧靠脊髓灰质,参与完成节段内和节段间反射。45脊髓主要上行传导束薄束和楔束同测躯干肢体深感觉和精细触觉脊髓丘脑束对侧躯干肢体浅感觉脊髓小脑束固有束46皮质脊髓前
13、束皮质脊髓侧束 同侧躯干肢 体随意运动红核脊髓束 屈肌张力前庭脊髓束固有束脊髓主要下行传导束47上行纤维束:1.薄束与楔束:分别将来自同侧上半身和下半身肌、腱、关节本体感觉和皮肤精细触觉传到延髓。将感觉冲动上传到脑。2.脊髓丘脑束:将来自对侧半躯干、肢体的痛觉、温觉、粗触觉和压觉冲动上传到脑。下行传导束:1 皮质脊髓侧束:来自对侧大脑皮质,至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同侧肢体骨骼肌。2 皮质脊髓前束:来自同侧大脑皮质,至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双侧躯干骨骼肌。将脑部的神经冲动下传到脊髓。48脊髓白质纤维束排列的位置关系49网状结构Reticular formation50传导功能 是连接脑与脊髓的桥梁。反射功能 躯体反射 牵张反射:腱反射 浅反射:腹壁反射 屈肌反射:内脏反射 排尿反射 排便反射脊髓的功能51脊髓损伤后的一些表现脊髓全横断 截 瘫脊髓前角受损 运动障碍,如小儿麻痹脊髓半边横断(布朗色跨综合症)Brown-sequard syndrome 可以出现感觉和运动障碍。52小 结 1.脊髓前角与躯体运动有关,内侧核发出的纤维至同侧躯干肌,外侧核发出的纤维至同侧上肢肌和下肢肌。2.脊髓侧角与内脏运动有关,T1-L3为交感神经低级中枢,S2-4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3.脊髓后角与感觉有关,其中后角固有核与痛觉传导有关。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