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第一章 社交社交礼仪概述礼仪概述1本章本章要点要点1 1.了解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进程了解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进程。2 2.掌握社交礼仪的内涵、特点掌握社交礼仪的内涵、特点。3.3.掌握社交礼仪的原则。掌握社交礼仪的原则。导入案例 有一次,孟子的妻子在房间里休息,因为是独自一个人,便无所顾忌地将两腿叉开坐着。这时,孟子推门进来,一看见妻子这样坐着,非常生气。原来,古人称这种双腿向前叉开坐为箕踞,箕踞向人是非常不礼貌的。孟子一声不吭就走出去了,看到孟母,便说:“我要把妻子休回娘家去。”孟母问他:“这是为什么?”孟子说:“她既不懂礼貌,又没有仪态。”孟母又问:“为什么认为她没礼貌呢?”“她
2、双腿叉开坐着,箕踞向人,”孟子回道,“所以要休她”。“那你又是如何知道的呢?”孟母问。孟子便把刚才的一幕说给孟母听,孟母听完后说:“那么没礼貌的人应该是你,而不是你妻子。难道你忘了礼记上是怎么教人的?进屋前,要先问一下里面是谁;上厅堂时,要高声说话;为避免看见别人的隐私,进房后,眼睛应向下看。你想想,卧室是休息的地方,你不出声、不低头就闯了进去,已经先失了礼,怎么能责备别人没礼貌呢?没礼貌的人是你自己呀!”一席话说得孟子心服口服,再也不提休妻子回娘家的话了。不管在哪里,你即使是一个大人物,也要知礼,懂礼,而且要习礼。3一、中国礼仪的一、中国礼仪的起源起源第一节社交礼仪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社交礼仪
3、的形成与发展4(一)从理论上说,礼的产生是人类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二)从具体的仪式上看,礼产生于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二二、中国礼仪的发展、中国礼仪的发展第一节社交礼仪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社交礼仪的形成与发展5(一)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前)(二)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三)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前771年前221年)(四)礼仪的强化时期:秦汉到清末(前221年1911年)(五)现代礼仪的发展一一、社交礼仪的内涵社交礼仪的内涵第第二二节节社交礼仪的内涵及特点社交礼仪的内涵及特点6 社交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活动中,用于
4、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首选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层意思:(一)社交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二)社交礼仪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三)社交礼仪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四)社交礼仪用于人际交往、社会交往活动中。二二、社交礼仪的特点、社交礼仪的特点第第二二节节社交礼仪的内涵及特点社交礼仪的内涵及特点7特点传承性民族性变更性针对性 一、真诚尊重原则第第二二节社交礼仪的原则节社交礼仪的原则8 二、平等适度原则 三、自信原则 四、信用宽容原则9本章习题本章习题案例案例1:1:千里送鹅毛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进献
5、天鹅。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天鹅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办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问题问题: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怎
6、样的品格?你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10本章习题本章习题案例案例2:2:程门立雪程门立雪 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杨时又就学于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去向程颐请教学问,正赶上老师在屋中打盹。杨时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上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7、。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从此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问题问题:从“程门立雪”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11本章习题本章习题案例案例3:3:三顾茅庐三顾茅庐 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去请诸葛亮。他们到诸葛亮家时,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进去坐下谈话。问题问题:从“三顾茅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感谢!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