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版高考帮配套PPT课件专题十七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高考帮生物】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考情精解读目录CONTENTS考点1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考点2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A考点帮素养大提升知识体系构建考纲要求 命题规律 核心素养聚焦 命题分析预测方法1 反射和反射弧的分析与判断方法2 图解法分析膜电位测量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方法3 实验法判断兴奋的传导、传递的方向及特点B方法帮素养大提升C考法帮 考向全扫描 考向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考向2 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机制考向3突触的结构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考情精解读考纲要求命题规律核心素养聚焦命题分析预测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
2、过程;2.人脑的高级功能;3.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考纲要求命题规律核心考点考题取样考向必究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2017全国卷,T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考向1)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2018全国卷,T32016全国卷,T30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机制(考向2)突触的结构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考向2)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2.科学思维通过判断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及分析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膜电位的测量”及“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探究”,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4.社会责
3、任通过理解毒品对神经系统的危害,增强社会责任感。核心素养聚焦1.命题分析本专题常结合实验分析与探究考查对反射弧异常情况或兴奋传导方向的特点的分析,试题难度往往较大。关于神经调节的考查,命题形式比较灵活。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分值一般是选择题26分,非选择题212分。2.趋势预测以反射弧为载体考查反射弧的完整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将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可能会涉及一些复杂反射弧示意图的分析,主要考查考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命题分析预测知识体系构建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考点1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考点2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考点1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重点一、神经调节的
4、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1)结构:细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神经冲动),传导兴奋。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2.反射与反射弧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3.反射弧相关结构被破坏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结果机理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感受器被破坏,无法产生兴奋传入神经被破坏,无法向神经中枢传导和传递兴奋神经中枢被破坏,无法分析和综合兴奋,也不能向传出神经传导和传递兴奋只有感觉而无效应传出神经被破坏,无法向效应器传导和传递兴奋效应器被破坏,无法对内外刺激作出相应应答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名师提醒1.不是所有生物都能进行反射活动:植物、真菌和单细胞动物
5、等不能进行反射活动。2.反射不一定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3.效应器不能等同于传出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4.产生反应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并有适宜的刺激。适宜的电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时,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5.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包括2个神经元传入(感觉)神经元和传出(运动)神经元。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2)低级中枢与高级中枢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如脊髓中
6、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2.人脑的高级功能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高分必备常见生理(或病理)现象及参与(或损伤)的神经中枢生理(或病理)现象参与(或损伤)的神经中枢考试专心答题时大脑皮层V区和W区(高级中枢)参与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舞蹈时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参与跑步时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参与植物人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高位截瘫脊髓受损伤,其他部位正常考点2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重点一、兴奋的产生和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
7、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兴奋产生和传导的机制(1)传导形式: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2)传导过程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3)传导特点:双向传导,。(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的关系:在膜外,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在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核心素养科学思维1.归纳与概括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也是双向传导的吗?为什么?提示:不是。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来自感受器或神经中枢,故在生物体内兴奋是由兴奋产生端向接受兴奋的一端单向传导的,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2.演绎
8、与推理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Na+的内流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膜载体(离子通道);在恢复静息电位时,Na+运出细胞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可以推断Na+内流和运出细胞的方式分别是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1)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2)常见类型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辨析比较突触和突触小体的区别结构名称组成成分信号转变突触由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
9、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电信号化学信号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3.传递特点(1)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突触延搁: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时,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4.四角度分析药物阻断兴奋传递的原因(1)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3)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4)药物或有毒有害物
10、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失活,从而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5.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比较项目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涉及细胞数单个神经元多个神经元结构基础神经纤维突触形式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方向可双向传导单向传递速度迅速较慢效果使未兴奋部位兴奋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B方法帮素养大提升方法1 反射和反射弧的分析与判断方法2 图解法分析膜电位测量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方法3 实验法判断兴奋的传导、传递的方向及特点方法1 反射和反射弧的分析与判断方法解读1.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2.四法
11、判断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1)根据神经节判断:具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的结构判断:与脊髓灰质粗大的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简称“粗出”),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的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4)根据切断实验法判断: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3.三法判断反射弧的受损部位(1)判断传出神经(B)是否受损:电位计置于传出神经(B)上,当传出神经受
12、到刺激时,若电位计不发生偏转,说明受损部位是传出神经;若电位计发生偏转,说明受损部位不是传出神经。(2)判断效应器(A)是否受损:刺激效应器(A),若效应器(A)无效应,说明受损部位是效应器(A)。(3)判断突触(C)是否受损:刺激传出神经(B)或效应器(A),若效应器(A)均有效应,说明传出神经(B)和效应器(A)正常;然后将电位计置于传入神经(D)上,刺激传入神经(D),若电位计偏转,但效应器(A)无效应则说明受损部位是突触(C)。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示例12014安徽理综,6,6分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
13、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思路分析运用三看法分析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即看形成时间、参与中枢和保留时间。解析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故A错误;食物引起味觉的产生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故B错误;条件反射的建立与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有关,故C正确;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不完全相同,故D错误。答案C生物 第七
14、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示例2 为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以脊蛙(除去大脑的青蛙)为实验材料,依次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刺激前的处理用硫酸刺激的部位实验结果实验一环切掉蛙左后肢脚趾上的皮肤左后肢中趾左后肢不能运动实验二不进行处理左后肢中趾左后肢能运动实验三在与右后肢肌肉相连的坐骨神经处滴加麻醉剂(一次)右后肢中趾(每隔1 min刺激一次)右后肢能运动,但3 min后不能运动实验四实验三后立即实验右侧背部(每隔1 min刺激一次)右后肢能运动,但5 min后不能运动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过程中,控制后肢运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实验时,除去青蛙大脑的目的是。(2
15、)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结果不同,表明蛙趾部硫酸刺激的感受器位于。(3)坐骨神经中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因二者分布的位置存在差异,被麻醉的先后顺序不同。综合分析实验三和实验四,说明坐骨神经中的(填“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先被麻醉剂彻底麻醉。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在“隐形”反射弧(没有以图解形式直接呈现)的基础上,利用麻醉技术来探究反射弧中被破坏(麻醉)的具体部位,命题角度新颖,对能力要求很高。解题时应牢牢把握以下两点:(1)依据题意构建反射弧这是解答此类实验探究题的基础。构建时应在反射弧5个基本环节的基础上融入试题的具体信息(不同的刺激部位右后肢中趾和右侧背部、相
16、同的反应部位右后肢),通过“脑中有图”,达到“笔下有路”。本题根据题意可以构建以下两个“殊途同归”的反射弧: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2)紧紧抓住自变量(单一变量)这是解答实验探究题的关键。实验一与实验二相比,单一变量为是否环切掉蛙左后肢脚趾上的皮肤。实验三和实验四的主要不同之处是硫酸刺激的部位,即刺激的感受器不同,涉及的传入神经也不同。解析(1)在脊蛙的脑部已被除去的情况下,实验二以及实验三、四开始时反射活动仍能进行,说明控制蛙后肢运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除去青蛙大脑的目的是排除大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影响。(2)实验一与实验二的自变量为是否环切掉蛙左后肢脚趾上的皮肤,实验结果不同,表明蛙
17、趾部硫酸刺激的感受器位于皮肤内。(3)解答此类试题时,一般有两种思路:依据构建的反射弧对麻醉部位进行假说演绎,再结合实验现象进行验证确认。假如先彻底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麻醉的是传出神经,则实验四刺激部位换成右侧背部时,神经冲动仍然不能传至效应器,右后肢仍然不能运动,这与实验现象矛盾;假如先彻底麻醉的是传入神经,则实验现象成立。结合实验现象进行顺藤摸瓜式分析推断。实验三使用麻醉剂处理后,用硫酸刺激右后肢中趾(感受器),3 min后右后肢不能运动;在此基础上立即进行实验四,即刺激部位变为右侧背部(另一处感受器),此时右后肢又能运动(直到5 min后才不能运动),说明之前传出神经未被彻底麻
18、醉;由此推测实验三开始3 min后先被彻底麻醉的是传入神经,直到实验四开始5 min后传出神经才被彻底麻醉。答案(1)脊髓排除大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影响(2)皮肤内(3)传入神经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1在以鸡为实验动物,以口哨和米为实验材料进行的探究实验中,发现在一段时间内将给鸡喂米与吹哨的信息结合起来,鸡将形成对哨声刺激的反射。请回答下列问题:(1)参与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给鸡喂米与吹哨的信息结合所形成的反射的进行 (填“需要”或“不需要”)大脑皮层神经中枢的参与。(2)为验证题中说法,将用于实验的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处理是 。训练完成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混养在一起,给予哨
19、声刺激,实验组的表现 是 ;对 照 组 的 表 现 是 。(3)由(2)中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1.(1)反射弧需要(2)在吹哨的时候给鸡喂米听到哨声聚集起来吃米对哨声没有反应(3)吹哨和喂米多次结合,能够建立哨声和吃米的神经联系,建立条件反射解析 (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给鸡喂米与吹哨的信息结合所形成的反射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必须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才能形成。(2)在实验中,对照组喂米时不给哨声,实验组的处理是把哨声和喂米结合,吹哨后给鸡喂米。训练完成后,实验组的鸡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哨声成了喂米的信号,给予哨声刺激,实验组鸡的表现是听到哨声聚集起来吃米
20、;而对照组没有建立哨声和喂米的联系,鸡对哨声没有反应。(3)分析(2)中实验可知,哨声和喂米多 次 结 合,能 够 建 立 哨 声 和 吃 米 的 神 经 联 系,建 立 条 件 反 射。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2 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有传入神经部分,又有传出神经部分,其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沿大腿后面下行到足,管理下肢的运动等。为研究可卡因对坐骨神经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麻醉顺序,研究人员用大脑已被损坏和暴露出坐骨神经的青蛙进行如下实验。步骤:分别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步骤:将含有一定浓度可卡因的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刺激趾尖无反应,刺激腹部皮肤,后肢出现收缩现象;步骤:
21、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1)步骤一中两次收缩现象的反射弧,除感受器不同外,也不同。(2)该实验的结论:。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2.(1)传入神经(2)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解析先根据题意及实验步骤构建如图所示的反射弧:(1)由图示反射弧可知,两次收缩的反射弧中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均不同。(2)归纳实验结论时应呼应实验目的可卡因对坐骨神经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麻醉顺序(先麻醉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根据示例2第(3)小题的解析可判断,可卡因先麻醉的是传入神经。如果先麻醉的是传出神经,则步骤刺激趾尖或腹部皮肤时,后肢均不会收缩。方法2 图解法分析膜电位测量与电
22、流计指针偏转问题方法解读1.膜电位的测量及膜电位的曲线解读(1)膜电位的测量方法 方法图解结果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指针发生一次偏转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注意在一个神经元内有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并迅速传至整个神经元,则在该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检测到电位变化。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2.抓住细胞膜对Na+、K+通透性的改变分析两种电位的变化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3.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判断(1)二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电极位于膜的同侧)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2)例析
23、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刺激b点(ab=bd),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示例3如图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
24、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思路分析图甲中电表两电极分别位于膜内和膜外,用于测膜电位;图乙中电表两电极均在膜外,测兴奋传导图甲中膜电位外正内负,为静息电位;图乙中右侧电极处是动作电位,左侧电极处是静息电位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存在电位差,膜电位外正内负,为静息电位看电表电极位置 看膜两侧电位状态 分析选项,作出选择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图甲中电表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由于膜两侧电位是外正内负,所以测出的是静息电位,A错
25、误。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该电位的形成主要与K+的外流有关,B正确。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兴奋,兴奋先传导到电表右侧,后传导到电表左侧,所以会引起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因此,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D正确。答案A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32019河南洛阳第一次联考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
26、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B.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差时,Q处无K+外流C.电表的指针将发生一次偏转D.若S处电极移至膜内,电表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3.C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电位变化表示受刺激后由静息电位形成动作电位的过程,可表示P点兴奋产生过程,A错误;处表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主要是K+外流,因此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差时,Q处有K+外流,B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
27、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因此从图示结构看,给予适宜刺激后,兴奋不能传递到S处,故无论电表在S处的电极在膜内还是膜外,电表的指针都将发生一次偏转,C正确,D错误。方法3 实验法判断兴奋的传导、传递的方向及特点方法解读1.图解法分析突触中兴奋的传递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示例4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 和。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 和 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
28、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 有波动,电位计 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思路分析解析(1)设计实验可以运用图中的已有信息进行逆向思考,即在神经纤维的哪个位置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该位置两侧都能够观察到相应的电位变化(或肌肉收缩),而另一神经纤维上没有电位变化。(2)某药物处理后,电位计 有波动,说明该药物不会阻止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电位计 未出现波动,说明没有兴奋传递到电位计 ,那么问题应该出现在电位计 和 之间的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环节,可能是突触
29、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也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答案(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 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 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 未出现电位波动。(2)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4 为了探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某兴趣小组做了相关实验,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C点位于两电极的正中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轴突与肌肉细胞之间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B
30、.A、B、D三点中任选一点给予适宜刺激,都会使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无法得出结论的刺激点是C点D.兴奋在AC之间的传导所用的时间比兴奋从C点到肌肉所用的时间短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4.C突触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A正确;刺激A、B、D三点中任一点,兴奋先到达距离刺激点近的电极端,引起指针偏转一次,兴奋向距离刺激点较远的电极端传导时,之前兴奋部位恢复静息状态,指针发生与第一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C点位于两电极的正中间,到微电流计两电极的距离相等,刺激C点,兴奋部位产生的局部电流同时到达微电流计两电极,指针不偏转,能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C错误;A
31、C之间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而C点到肌肉细胞之间,在神经元轴突与肌肉细胞之间的“突触”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因突触延搁,其传递速度较慢,D正确。C考法帮考向全扫描考向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考向2 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机制考向3突触的结构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 传递考向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命题透视:近5年全国卷涉及的有关神经调节的知识都比较简单,题型也多以选择题为主,重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对神经调节的考查,主要是为了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综合运用能力。示例52017全国卷,5,6分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
32、.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通过口服发挥作用,可通过皮下注射发挥作用,A项正确;膝跳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仍能完成膝跳反射,B项错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项正确;胰腺作为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同时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D项正确。答案B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解后反思对
33、于本题的A选项,还可以问“为什么选择皮下注射胰岛素”“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的效果如何”“胰岛素为什么能够降血糖”等问题。对于D选项,还可以问“胰腺和胰岛是什么关系”“胰腺是效应器吗”“胰液是激素吗”“促胰液素是激素吗”“促胰液素是什么结构分泌的”等问题。在解答试题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查阅资料进行探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考向2 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机制命题透视: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及其离子基础是历年高考中的高频考点。在内容上,试题或单一考查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或与物质跨膜运输、内环境稳态、体液调节等综合考查;在形式上,试题或以文字描述形式呈现,或结合模式图、坐标图等呈现。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
34、的调节解析本题考查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点。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此时细胞膜内K+浓度比膜外高很多倍,而Na+浓度的分布与K+相反,因此A、B、C错误,D正确。答案D示例62018全国卷,3,6分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材深挖解答本题需要两点知识储备:一是对教材中有关K+和Na+知识要深入理解,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3 P5提到“在组成
35、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同时在P18小字部分提到“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两处内容相互印证,表明Na+主要位于细胞外、K+主要位于细胞内。二是K+和Na+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由此得出正常情况下,无论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都有膜外Na+浓度大于膜内,膜内K+浓度大于膜外这一重要结论。可见,教材细节知识是高考命题的好素材,挖掘教材细节有助于考生高效备考。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扫描1.2018全国卷,T2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
36、输()。2.2016全国卷,T4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3.2016海南,T19B、C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4.2016浙江理综,T4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提示:增加细胞外溶液的KCl浓度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减小,K+顺浓度梯度外流量减少,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5.2015浙江理综,T4D(题干信息:血液中 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考向3 突触的结构和兴奋在神经
37、元之间的传递命题透视:本部分的试题常以模式图或信息的形式呈现,主要考查不同类型的突触、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上的信号变化,或结合图解等信息考查神经递质的产生机理和释放方式、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的机理等,考查形式为选择题或非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示例72016全国卷,30,9分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 (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2)
38、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 这一运输方式释放到,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 。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思路分析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如下: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A-C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在D酶作用下分解成A、C分解产物C进入突触前膜B在线粒体中生成产物E伴随E转变成B,A与C结合成神经递质A-C形成突触小泡A-C通过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A-C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解析(1)图示信息显示:物质C在乙酰胆碱的合成中能循环利用;除乙酰胆碱外,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2)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3)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递质,若分解乙酰胆碱的酶失活,则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答案(1)C能(2)胞吐突触间隙(3)兴奋核心素养提升生物 第二单元:细胞代谢 本题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科学思维,具体表现在三个角度:核心素养角度具体表现分析与综合问题(1)(2)通过分析图示信息,综合考查神经递质的种类、合成、释放及去向归纳与演绎 问题(3)考查突触后膜上兴奋传递异常现象及原因模型与建模 根据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示意图,分析兴奋传递原理高考帮+一轮卷,一讲一练,搭配使用,一轮复习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