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4.简单了解检视性阅读的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2.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2.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一、课程导入出示 2015 年诺贝尔颁奖现场屠呦呦博士获奖的视频资料,老
2、师和同学们一同观看颁奖 过程。过渡:从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到现在,我国只有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他们分别是 2012 年 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和 2015 年获得过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的屠呦呦博士。究竟什么 是诺贝尔奖?当初为什么设立这个奖项?第一批获奖人都是谁?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入 今天的课文。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由视频导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中。二、夯实基础二、夯实基础1.字词正音字词正音观看情境诵读视频,边听读课文,边把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标注出来。挪(nu)威颁(bn)发遗嘱(zh)颇(p)有建树仲裁(zhng ci)2.诺贝尔简介诺贝尔简介联盟(mng)巨额()逝(sh)世
3、教师提问:请结合课文内容为大家介绍一下诺贝尔。预设: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他在 1867 年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诺贝尔于 1896 年诺逝世,逝世时设立了诺贝尔奖金。明确: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黄色炸 药”的发明者。诺贝尔一生拥有 355 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 20 个国家开设了约 100 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3.诺贝尔奖简介诺贝尔奖简介1895 年,诺贝尔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 920 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 分为 5 份,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
4、、文学奖及和平奖 5 种奖金(1969 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 的人。诺贝尔奖的甄选委员会通常在每年 10 月公布得主。颁奖典礼于每年 12 月 10 日,即 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由国王举行授奖仪 式。诺贝尔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诺贝尔奖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进行常规字词教学,扫清学习障碍。帮助学生了解诺贝尔其人及诺贝尔奖 的设立,一方面拓展学生视野,另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三、问题探究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探究任务请结合第一课中学到的消息的
5、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概括每部分的内容,观察每一部 分内容所占的篇幅及其信息量。2.探究方法探究方法1回忆消息的结构,明确按照标题、电头(消息头)、正文(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进行层次划分。2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尤其是消息六要素。3观察这则消息哪部分包含的消息要素最多。3.成果展示成果展示预设:导语 第 1 段:集中交代这则消息的“六要素”。第 2 段: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第 3 段:明确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主 体最重要事实次要事实再次要事实最次要 事实第 4 段:交代新闻背景。提示:倒金字塔结构需要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进行总结。4.活动小结活动小结 消息正文的结
6、构通常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内容,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导语 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新闻背景 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注意到本文的“倒金字塔结构”并学习这种结构,将来运用到自 己的新闻写作中去。(二)合作探究一(二)合作探究一1.探究任务探究任务1这则消息在哪些地方体现出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重要意义?它们是如何体现的,是直接论述,还是隐含在事实的报道中?2如果你是新闻媒体的编辑,首先需要审稿。请你按照新闻的三个特性(真实性、及时性与简明性),联系具体词句,分析这则消息是否值得刊(播)发。2.过程安排过程安排1自主阅读
7、课文,分别勾画出文中的事实内容和背景信息。2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作者主观评价或体现作者情感的内容。3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小组讨论,这些信息是如何编排的,哪些体现了首届诺贝尔 奖颁发的重要性。4抓住消息的成稿时间、事实比重和语言表述三方面,小组讨论,判断消息是否值 得发表。3.成果展示成果展示预设 1:这则消息在导语部分引用了诺贝尔的遗嘱,提到诺贝尔奖设立的目的是奖励“为人类 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第 2 段列举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就,新闻背景部分则介绍诺贝 尔本人的发明,这些地方都体现岀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重要意义。它们是隐含在事实的报 道中的。预设 2:这则消息从真实性上看,它的时间、地点
8、、人物、事件交代得很具体表明这件事是确 凿无误的;从电头看,报道非常及时;语言客观、准确、简练、严谨,如介绍文学奖得主普吕多姆时,对其诗歌创作的评价是“颇有建树”,很有分寸。从新闻的三个特性来看,这则消息值得刊(播)发。4.活动小结活动小结成功的读者,懂得从消息报道的事实信息中分析鉴别其背后隐藏的信息,区分新闻事 实与新闻背景,辨析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成功的读者,懂得从消息的电头(消息头)、导语及字里行间感知这则消息的价值。同 时,作者也要认识到,好的新闻应特别重视语言的易读性,国外有人甚至提出“不带一个 让 14 岁智力的人感到迷惑的句子”,由此可见,新闻语言要尽可能简明清晰。设计意图:设计
9、意图:引导学生区分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最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引导学生 判断消息是否值得发表让学生关注到消息的本质特征。(三)合作探究二(三)合作探究二1.探究任务探究任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特别说明诺贝尔奖的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有何用意?2.过程安排过程安排1结合前面的介绍及课文相关内容,小组交流,分析诺贝尔奖设立的目的。2小组讨论,分析诺贝尔奖的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分离有什么好处。3从新闻报道角度出发,小组交流,分析加上该部分内容对报道的传播有什么影 响。3.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展示学生探究成果,教师相机指导。4.活动小结活动小结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能够有效保证诺贝尔奖评奖的公正性,能有效
10、防范“谁有 钱谁就有权,谁有权谁就有理”的现象发生。公正性是权威性的基础,诺贝尔奖(特别是 它的科技类奖项和文学奖)一百多年以来形成的权威性,与这一制度保障关系密切。就当 时而言,诺贝尔奖只是首次颁发,特别需要强调其权威性,但如果明确写出,需要大量文 字(比如介绍评奖者的专业水准和道德操守),并非消息所能承担,因此,作者巧妙地用 新闻背景来表现诺贝尔奖的公正与权威,既客观,又简洁。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到记者采编稿件的巧思,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为将 来学生进行新闻写作打下一定基础。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小结:这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了课文的“倒金字塔结构”,明白
11、了作者的构思,看到了这则消息的新闻价值。希望同学们能够多读国际新闻,打开自己的 眼界。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五、拓展延伸五、拓展延伸阅读材料 1:肯尼迪总统被刺身亡 肯尼迪总统被刺身亡路透社达拉斯 1963 年 11 月 22 日电肯尼迪总统今天在这里遭到刺客枪击身亡。总统与夫人同乘一辆车,刺客连发三弹,命中总统头部。总统被紧急送入医院,并经输血,但不久身亡。官方消息说,总统下午 1 时逝世。副总统约翰逊将继任总统。点评:这则消息语言极其朴实、明快,找不到一个多余的字。阅读材料 2: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国屠呦呦授奖词:千百年来,寄生虫病一直困扰着人类
12、,并且是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寄生虫 疾病对世界贫困人口的影响尤甚。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药学奖获奖者对一些最具危害性的寄生虫疾病疗法上做出来 革命性贡献。其中,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从生物学角度讲,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人类和其他大型动物并不是地球上唯 一的居住者,许多其他生物同我们共存,包括一些对人类有害甚至致命的生物。许多寄生 虫能导致疾病发生。从医学角度讲,蠕虫对人类的危害尤其明显。全世界估计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受到蠕虫 感染,这种情况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南亚和南美洲更为严重。自古以来疟疾就是威胁 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疟疾通过携带寄生虫的蚊子传
13、播,这些寄生虫侵入人体红细胞,引起发热,严重的情 况能导致脑损伤和死亡。全世界面临疟疾感染风险的人口超过 34 亿,而每年因疟疾死亡的 人数超过 450 万,其中大部分是儿童。对抗疟疾的传统药物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上世纪 60 年代末,根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将目光转向传统中草药,以研发对抗疟疾的新疗法。她筛选了大量 中草药,最终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查阅了大量古代中医书籍,获得了指导其研发的线索和灵感,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 素。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杀死疟疾寄生虫有显著疗效的科学家。青
14、蒿素不管是在 受感染的动物抑或受感染病人身上都有显著疗效。青蒿素能在疟疾寄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 其杀死,这也能解释它在对抗严重疟疾上的强力功效。阿维菌素和青蒿素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寄生虫疾病的疗法。全世界每年感染疟疾的病人 接近 2 亿。目前青蒿素已被广泛用于所有疟疾肆虐的地区。当青蒿素被用于综合疗法时,它能够降低疟疾的总死亡率 20%,降低儿童疟疾死亡率 30%。仅在非洲,这就意味着每年超 过 10 万人因此得救。阿维菌素和青蒿素的发现对遭受严重寄生虫病患者的治疗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三人的 研究成果对寄生虫疾病的治疗带来了一场重大变革。这三人的科研发现的全球影响及其对 人类福祉的改善是无可估量的。旁
15、批:从这则授奖词中我们能够看出诺贝尔奖的评选是着眼于全人类的,屠呦呦的科 学发现能够挽救许许多多的生命,这是非常伟大的!我们也要有这种国际视域,谨慎地选 择自己的梦想,选定了全力去追求!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课堂作业自己、家人、朋友平时是如何阅读消息的,有声朗读、精读慢读还是跳读快读?你认为根据消息的特征,怎样的阅读较为合适?【明确答案】阅读消息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大部分情况下,消息的阅读是这样的:经常不 是逐字逐句逐段来读,而是跳跃性的,所以许多新闻报道都只是一部分被阅读过;阅 读标题和导语所产生的回忆性效用和阅读整篇报道所得到的回忆性效
16、用几乎一样;读 者一般只能记住消息报道的主要事实,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注意到重要细节。通常来说,阅读新闻尤其是消息,多采用检视性的阅读方法,即重点抓标题和导 语,着眼于获取主要信息。检视性的阅读方法是理解型、分析型的,简单地说就是得其意可以忘其言。2.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分小组浏览今天主流报纸如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等的新闻,统计其中消息的 总数,给其中釆用“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圈出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借助多样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由阅读方法向阅读实践迁移,并在 练习中进行读报习惯的渗透。【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倒金字塔结构”最重要事实次要事实 再次要事实最次要 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