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1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知识点1:关于物质资料的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原因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内容物质资料的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生产资料所有制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作用不同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同一个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其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
2、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求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在坚持社会主义各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补充: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2: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地位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范围包括 国有经济 、 集体经济 以
3、及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作用作出贡献: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促进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公有制经济。发展生产: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 根本要求 。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根本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共富: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 基本前提 。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采取按劳分配制度,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能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
4、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就是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行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 主导 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国有经济(1) 地位: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2)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知识点3: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在我国现
5、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个体经济 、 私营经济 、 外资经济 以及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个体经济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并由劳动者个人支配和使用。私营经济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外资经济外国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共同设立企业的外商投资部分。港澳台地区在内地(大陆)的投资参照外资。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知识点4:公有
6、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态度现阶段,我们不能实行单一公有制,更不能搞私有化。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2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知识点1: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标准: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企领导: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国
7、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大局: 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推动国有经济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混改: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通常采用的是股份制形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创新经营:要
8、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提供各种服务而形成的网络体系,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主要由供应服务、销售服务、加工服务、信息服务等构成。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否完善,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知识点2: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原因我国非公有制经
9、济是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措施基本态度: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环境: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制度环境 ;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 市场环境 ;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 法治环境 ,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经营水平: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
10、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权责统一: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坚持爱国敬业,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第一课总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u 相关链接(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公有制占主体+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公有资产的分类:包括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非经营性
11、资产(行政、国防、公益事业等)。(4)公司公司的两种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执行机构董事会聘用的经理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宜监督机构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优势: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更具活力。(5)四方面对比把握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容和实现形式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
12、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作用决定社会主义性质,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创业就业、技术创新、国家税收等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政策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保证各种所有制经
13、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6)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但是经济地位不平等。(7)企业的经营: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点1: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原因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又是相对有限的。为了更好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要,社会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
14、得尽可能大的效益。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体制如果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如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体制。我国资源配置体制变化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知识点2:市场调节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规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机制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1)通过价格涨落,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价格上涨,获利增多,生产规模扩大;价格下降,获利减少,生产规模缩小。(2)供求机制:市场上商品供给量增加,会导致价格下降,从而引导生产规模缩小;供给量减小,从而导
15、致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3)竞争机制:面对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优点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市场缺陷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1)情形调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由市场来调节。不让调: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也不能由市场来调节。不全调: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2)原因:否则就不能保障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人民生活,严
16、重影响社会安定。自身局限性自发性:为了自身不正当利益和眼前利益,生产经营者可能会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甚至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盲目性:由于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和及时掌握市场上所有的信息,因而其决策必然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滞后性:由于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市场调节往往具有滞后性。单靠市场调节的危害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会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知识点3:市场体系市场体系要素每类市场(商品和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都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构成这些市场
17、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作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现代化市场体系目标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措施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
18、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政府定价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党的领导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共同富裕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
19、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1)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实施战略和规划、实施相关政策、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公共服务等。经济职能作用举例通过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
20、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通过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宏观调控的含义: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3)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基本上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
21、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危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5)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与支出政策,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拓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比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区别含义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通过调整财政收支规模而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而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政策内容和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有关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债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款基准
22、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规模、外汇政策等政策制定者国务院制定,经全国人在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央银行直接制定联系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都实行逆向调节,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配合运用(5)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我们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遵循规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更加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
23、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重视市场:要加快完善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加快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达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目标。3.破立结合:要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改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效率
24、,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4.搞活企业:企业活力是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之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各种所有制企业都具有勃勃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激发企业活力,企业内部要合理分配收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和健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有效沟通、反应及时、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要培育有利于激发和保持活力的企业文化。激发企业活力,企业外部必须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还要通过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和投资积极性。5.诚信建设: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任何一个经济参与者,都应当讲道德、守信用。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25、,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6适度调控:(I)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经济繁荣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就业率就高,但可能伴随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当经济不景气时,虽然物价稳定,但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失业率会上升。(2)为了让宏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3.1坚持新发展理念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含义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
26、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内容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原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2.贯彻新发展理念原因(1)时代需要: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
27、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2)国情需要: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内容理念目标原因措施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
28、衡和不平衡的统一。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
29、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要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地位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如何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把新发展理念完
30、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3.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原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内容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
31、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要求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建设3个体系的具体要求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
32、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必须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项目原因要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
33、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在
34、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第三课内容总述:总之,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u 相关链接(1) 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还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2) 科技企业孵化器:又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它通过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
35、空间及一系列创新创业服务,成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企业家精神的重要载体。(3) 新型工业化: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4) 新型城镇化: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5) 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要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
36、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协调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形成全球资源要素强大引力场,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驾马车:要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三大产业: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两大依靠: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转变。(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
37、高端供给。根本目的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要求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决定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内容按劳分配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形式公有制经济中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
38、入,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劳动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中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资本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土地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农民转
39、让土地经营权获得的收入管理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技术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信息提供市场信息的收入数据通过信息技术的收集、筛选、加工、处理的“大数据”意义: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经营性收入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
40、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崇尚劳动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必要性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措施分配制度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两个同步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三次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
41、: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在再分配方面: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规范秩序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消除贫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
42、障4.2我国的社会保障1.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原因必要性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作用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形式: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
43、成,还存在大量补充性的社会保障形式,如企业年金、社区服务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内容地位资金来源对象作用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它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有权利享有社会保险的人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以满足社
44、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的特殊构成部分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具有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征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怎么做?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建立起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做到权责清晰。总之,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
45、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u 相关链接(1) 转移支付:又称无偿支付,主要是指政府或企业无偿支付财物给其他经济主体以增加其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2) 个人所得税: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3) 比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再分配含义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即一个物质生产过程结束后,生产部门即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在企业、国家和劳动者三方之间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进行再次分配。结果国家取得生产环节的税收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企业取得税后利润形成企业收入,劳动者获得工资等形成劳动者收入。一方面,非物质生产部门,如行政机关劳动者获得工资等收入;另一方面,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收入发生增减,如国家通过各种税对企业和个人收入进行调节,再通过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途径在不同区域、不同人群间进行调整分配等。主体物质生产部门,通常指企业。政府。机制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税收、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由政府调控机制发挥作用。(4)社会保障既有经济保障(货币、有价票证),也有服务保障(日常照料、医疗护理等)。(5)比较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商业保险社会保险性质自愿的市场行为具有强制性和福利性质经营目标追求利润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