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全册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1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2公有制经济内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意义:.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生
2、产资料公有制适应杜会化大生产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对仕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杜会主义国家必须采取按劳分配制度,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能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体现:公有资产在杜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认识: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
3、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作用: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1.3非公有制经济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尚投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杜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
4、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1.4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现阶段,我们不能实行单一公有制,更不能搞私有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2.1内容: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
5、制经济发展。2.2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措施: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a.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经济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咯性新兴产业集中。b.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
6、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c.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a.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贼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b.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2.3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是推动经
7、济杜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4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措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贯彻落灾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仕会氛围。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告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
8、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党争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全面构建亲清政尚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坚持爱国敬业,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坚持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1.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如果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如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
9、市场经济体制。1.2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1.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和调节着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1.4市场调节的优点和缺点:优点:.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缺点:.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由市场来调节,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也不能由市场来调节,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
10、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否则就不能保障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人民生活,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市场调节有局限性,它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病。在市场经济中,生产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可能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甚至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由于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和及时掌握市场上所有的信息,因而其决策必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由于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市场调节往往具有滞后性。.单靠市场调节,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会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1.5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必要性:统一开放、竞争有
11、序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必须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措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良好的市场运行需要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来维护。要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政府定价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l社会主义市
12、场经济体制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我国,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调动劳动者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
13、创造性,促进效奉提高,又能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杜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更好发捍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3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通过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通过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通过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
14、展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通过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4宏观调控: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常用的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与支出政策,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按照政策力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政府可选
15、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我国的经济发展一、贯彻新发展理念1.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
16、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意义: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1.2贯彻新发展理念原因: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杜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
17、发展理念。内容:理念解决问题原因措施创新发展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协调发展不平衡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绿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牢固树立和践行
1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晴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开放内外联动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社会公平正义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
19、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3新发展理念之间关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推动高质量发展含义: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意义: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
20、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这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措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l.1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不是任意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
21、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2按劳分配: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1.3按要素分配的意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要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
22、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这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1.4我国居民收入类型:劳动性收入: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财产性收入: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经营性收入: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杜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1.5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要弘扬劳
23、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1.6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原因: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为此,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措施: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
24、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着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杜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二、我国的社会保障2.l社会保障的重要地位: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
25、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2.2社会保障的作用:社会保障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发挥民生保障安全网作用。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发挥收入分配调节器作用,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共济功能,同时通过杜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3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含义: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它们共同构成我国的社会
26、保障体系。社会保险: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杜会获得物质帮助。在我国,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救助: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社会福利: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27、杜会优抚: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优抚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2.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具体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为此,要建立起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完善社杜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总体要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第 15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