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家争鸣,注: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主要指统治者提倡的,在社会中主导意识的思想。 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形成,汉代成为正统,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新发展,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宋程颢、程颐和朱熹、明朝王阳明思想主张,李贽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反君主专制,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1、春秋战国:创立、发展,蔚然大宗2、秦:遭到打击3、汉:成为正统4、魏晋-唐中后期:受佛道冲击,地位受到挑战,逐渐形成“三教合一”趋势5、宋明:发展到新阶段-理学6、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儒学正统地位受到
2、冲击,但未从根本上动摇其主导地位。,一、百家争鸣的原因,“百家”: 泛指数量多。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争鸣”:指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一)概念阐释,“三教”:儒、道、佛“九流”:分别指:农流,墨流,名流,法流,纵横流,小说流,阴阳流,医流,杂流,拓展:,一、百家争鸣的原因,(二)百家争鸣的原因,1、经济:,2、政治:,3、阶级:,4、文化:,铁犁牛耕使用,促使井田制崩溃,和生产力大发展(物质基础),分
3、封制、宗法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环境自由),“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私学兴起(造就大批文士)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一、百家争鸣的原因,(三)百家争鸣的表现,儒,法,道,墨,二、百家争鸣的表现,(一)仁义担当的儒家,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字仲尼,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55岁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一)仁义担当的儒家,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
4、利益,(1)思想核心:仁?含义:“仁者爱人”(有差别的爱:爱自己,爱他人,为政以德);最高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对己克己复礼;对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表现为政以德,“仁”的目的:协调社会人际关系,孔子的“仁”具有和谐意识,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体现了民本理念。但是孔子主张的“仁”是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百姓,以免引起社会动荡,孔子的仁爱是有等级差别的爱,并非普遍意义上的爱。, 评价,(一)仁义担当的儒家,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1)思想核心:礼?含义:指西周时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
5、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周礼);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内容:尊尊(等级君主);亲亲(宗法) 上下有别、贵贱有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进一步提出:正名(名正言顺)按周礼把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孔子重“礼”,“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子曰:兴于诗,立于礼。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礼”的含义是什么呢?,实质是维护奴隶制的等级秩序,具有保守性,,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6、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材料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颜渊请教如何行仁(仁,人生正途),孔子说,能够自己作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就是人生正途。不论任何时候,只要能够自己作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天下人都会肯定你是走在人生正途上。走上人生正途是完全靠自己的,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希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努力做到这些话。,“仁”是内在的修养;“礼”是外在的规范。具备“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遵守“礼”的规范,才能更好地践行“仁”的品德,二者相互制约。,仁,礼,克己复礼、
7、德治,道德自觉,统治者,人人,礼乐文明社会,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苛政猛于虎,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2)政治思想:为政以德,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2)具有进步性:,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
8、的。,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主要贡献: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的范围,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同时其言论论语,编订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重视对文化典籍的整理,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3)教育思想,1、儒家的开创者孔子(春秋时期)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4)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现实问题,(5)孔子评价,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011年韩国首尔大学生举行祭孔大典,2014年曲阜祭孔大典,孔子在首尔,孔子
9、在柏林,俄国著名文豪托尔斯泰说:“我受中国的孔子、孟子影响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家中挂着孔子画像,以示崇敬。伏尔泰甚至自喻是“孔门弟子”。在新加坡儒家思想影响很大,在修己爱人、诚信谦和、廉政公平、高度文明等方面,都表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方面的影响更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孔子周游列国,“颠簸流离,游说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可终日。”,孔子仁礼治国方案为什么不被统治者采纳呢?,1.(2009山东基能42)书博
10、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 B. C. D.3.(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D,B,2、儒家思想继承者孟子(亚圣)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相传师承子思。著有孟子,文章说理畅达,长于论辩。元代
11、追封他为“亚圣”。,2、儒家思想继承者孟子(亚圣)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1)思想主张,A、政治思想: “仁政”(核心),“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施仁政于民,省刑法,薄赋敛,勿夺农时,B、民本思想: 民贵君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儒家思想继承者孟子(亚圣)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1)思想主张,C、伦理思想(1)性善论: 四端(四种道德规范):仁义礼智(2)养浩然之气人格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价值取向: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孟 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富贵不能淫,
12、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3、儒家思想集大成者荀子(亚圣)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荀卿。早年曾游学于齐国,广泛接触各派学说。到过秦国、燕国,回过赵国。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因为年高望重,曾三次被推为祭酒。晚年到楚国,春申君黄歇任他为兰陵(今山东苍山)令。失官后家居著书,死后葬于兰陵。,天人关系(哲学思想):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事物发展有客观规律) 制天命而用之。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目标: 道德修习的最高目标是“成圣”(把握“礼),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1)思想主张,3、儒家思想集大成者荀子(亚圣)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1)思想主张,3、儒家思想集大成者荀子(亚圣)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政治思想:主张礼法并用、王霸并重(法表礼里) 君舟民水(民本);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 亦覆舟”经济思想: 强本节用、开源节流、鼓励农业,(2)评价:先秦思想集大成者,开创了法家学派,其哲学思想代表了先秦唯物主义的最高水平。,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