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 洛 阳 蜀 成都 吴 建业 第 18课 三国鼎立说课 四大板块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国鼎立 一课是 人教版七年级 历史 上 册第 18课 。本文 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所以说“三国鼎立”揭开了中国大分裂和民族融合的序幕,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封建社会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2、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
2、1、知识与能力 ? (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官渡之战的历史作用、在官渡之战后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为什么发生及在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会失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等基本史实。 ? ( 2)对曹操在两次战争中一胜一负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及透过现象看问题的本质的能力、对历史事实和文学作品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历史辨别与判断能力。 ? 2、过程与方法 ? ( 1)对比历经两次战争考验的曹操在两次战争中采取的不同策略后取得的不同结果,认识官渡之战中曹操 “ 以少用多 ” 的原因及正确的策略对战争的影响。 ? ( 2)提取有效的学习材料和历史资料,掌握观察历史事实及表述
3、史实的方法。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1)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 ( 2)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和历史作用;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 4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 5难点:曹操统
4、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四、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并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辩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五、说学法 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 ? (一 )导入新课 ? 播放电视剧 三国演义 主题曲,导人新课,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 (二 )讲授新课 ? 1官渡之战 ?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 东汉末年割据形势图 ,了解背景,增强教材的
5、直观性;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寻找落实知识点 (时间、交战双方及结果 );最后让学生动脑动口,讨论“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并注意落实明确答案。 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 蒿里行 曹操 总是抓住汉献帝不放手,企图躲在汉献帝的背后完成作皇帝的一切准备。 他把皇袍当作衬衣穿在里面。 翦伯赞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 :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 处于有利地位。 经济上 : 组织农民垦荒 ,兵士耕田 , 实力不断增强。 袁 绍 曹 操 官渡之战前的形势 袁 绍 曹 操 白马 延津 3-4万军队 公元 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 以少胜多 官 渡 之 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