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 西晋的建立和统一 二 西晋的政治 三 西晋的经济和生活 四 西晋的灭亡,西晋社会特征 司马炎代魏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发兵灭东吴,重新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西晋是一个短暂的王朝。统治阶层既腐朽不堪,又激烈争权夺利,爆发了导致西晋衰亡的“八王之乱”。这一时期,北方许多少数民族不断南下,西晋王朝无力抵御,随之亡国。,西晋时期,门阀制度确立,门阀世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特权,形成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权阶层。 西晋在经济上实行占田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一 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司马懿与高
2、平陵政变 司马懿,河内温县(河南温县)著名的士族。曹操开始起用他,至曹丕时地位逐渐显要。明帝死,年幼的曹芳继位,司马懿为太尉,与曹爽受共同辅政。曹爽上表推举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将他架空。司马懿表面称病,不预朝政,暗中却在布置力量,伺机消灭曹爽集团。 249年(嘉平元年)正月初六,司马懿乘机在洛阳发动政变,夺取了朝中大权。,司马懿,高平陵事变,又称为高平陵之变或正始之变,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国建立以后的一次重大政变。魏正始十年一月(249年),曹爽与司马懿争夺魏国的大权,最终司马懿夺得魏国大权,曹爽等人被诛灭三族,司马懿取代曹爽操控傀儡魏帝曹芳。,正始十年正月(249年),少帝曹芳拜谒明帝
3、之墓高平陵,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司马懿乘机率兵发动政变,藉皇太后郭氏命令关闭洛阳所有城门,占据洛水浮桥。接着任命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接管曹爽的军队;王观行中领军事,接管曹羲的军队。司马懿控制城内,随即派人上奏皇帝曹芳,宣称奉皇太后诏书,罢免曹爽兄弟。奏疏先传至曹爽手中,曹爽惶然不知如何是好,也不敢送给曹芳。大司农桓范在政变发生后不顾下属劝阻,出城劝曹爽前往许昌,然后以皇帝为号召拥兵抵抗司马懿。 司马懿接连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等人劝说曹爽投降,并允诺其只要罢兵息甲,交出兵权,仍可保留爵位。曹爽犹豫了一夜,最后认为投降虽然会失去权力,但以侯爵的身份应仍能享受荣华富贵;于是放弃抵抗,而
4、请皇帝罢免自己,并向司马懿认罪。曹爽兄弟罢官后随即回到府邸。不久,与曹爽往来甚密的朝中侍从张当,在严刑拷问之下供称曹爽和何晏计划在三月造反,于是曹爽与其同伙都被捕,而桓范亦因曾经扬言司马懿谋反,被视为诬告而下狱,与曹爽等人一同处死,并且诛灭三族。后封曹真的族孙曹熙为新昌亭侯,邑三百户,供奉曹真的祭祀。,魏灭蜀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利用蜀国内部混乱的机会,派邓艾、诸葛绪、钟会率大军分三路攻蜀。后主刘禅出降,蜀亡。,司马昭灭蜀后,没来的及做皇帝就病死了。,第二节,西晋的短期统一及其崩溃,司马炎,司马炎建晋 265年,司马昭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晋伐
5、吴图,晋灭吴 统一中国 279年十一月,晋大举伐吴,步骑二十余万分五路直指建业、夏口、 江陵等地。王浚率水军自巴蜀顺江而下,直逼吴都建业。 280年三月,吴主孙昭向晋将王浚投降,吴亡。经过九十年的分裂混战,至此中国又重新统一。,二 西晋的政治,门阀制度的形成 门阀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它萌生于后汉,形成于魏晋。曹丕为代汉作准备而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后来逐渐成为世家官僚垄断选举的工具。为了取得世家官僚的支持,司马氏对他们采取笼络和放纵的政策。司马炎建国后,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因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形成了典型的门阀政治。,士族制度:门阀士族拥有特
6、权并与庶族保持着严格界限。政治上,累世做职闲望重的高官;经济上,按官品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人口,不向国家纳租服役;社会地位高人一等,不与无特权的庶族联婚和同乘共坐。垄断政治,排斥庶族寒门。庶族即使做官,依然受到士族歧视。,都督制 魏晋以来,多以都督兼领刺史、州牧,地方军事、行政权力更为扩大,都督制源于东汉,建安年间形成正式制度。曹魏末年,都督拥军多至10余万。司马懿父子世袭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最高军权,子弟亦多都督要州,控制全国大部分军队。西晋时,都督遍置全国,成为凌驾于州府之上的最高地方官。,宗室分封 魏晋皆行分封制,但实质迥异。司马氏以魏亡乃未切实行分封所致。于是立宗室27人为王,允许自选长吏,
7、继而分大国、次国、小国三等置军。大行分封意在屏卫王室,但却带来相反效果。,唐长孺论晋宗室 重用宗室子弟,特别是以之充当握有重兵的地方军政长官的现象,既不见于秦汉,也不见于唐以后,大致萌芽于曹魏,显著于西晋,下延至南北朝乃至唐初未变。问题的症结还在贵族政权之下,皇室作为第一家族凌驾于其他家族之上,皇帝作为第一家族的代表君临天下,其家族成员有资格也有必要取得更大权势以保持其优越地位。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三 西晋的经济和生活,占田制中的积极因素 首先,与屯田制下农民相比,占田制下农民的负担显然有所减轻。 其次,占田无年龄之分,课田有年龄、性别的区别,占田数又高于课田数,这些规定可以鼓励人们去占田
8、垦荒,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晋书食货志云:“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均平,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虽有夸大之处,但多少反映出占用制实行后,太康年间的繁荣情况。,青瓷香熏(江苏宜兴出土),实行占田制的意义 从占田制的内容看,它是一种既保证政府收入,又保护士族特权的一种土地制度。占田制并不是官府授田,更不是将地主的田地授与农民,而是在屯田制破坏的前提下,允许农民占垦荒地,占田制中对于官僚士族占田、荫客、荫亲属等特权的规定,其主要精神不在于对官僚士族的特权加以限制,而在于确认和保护他们已占到大量土地和户口的既成事实。,西晋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太康之治”人口增加。魏、蜀、吴三国总户数不过146万余,人口
9、767万余,西晋灭吴后,全国有户245,9余万,人口1616万余,户数比三国增加近100万,口数增加800余万。,晋代的社会生活,牛耕砖图,青瓷鸡笼,持刀武士俑(湖南长沙出土),持盾武士俑(江苏南京出土),车马图,晋代的社会生活,第二节,西晋的短期统一及其崩溃,三、“八王之乱,1. 西晋统治者的腐化,晋武帝在平吴之后,开始滋长了“骄泰之心”,“遂怠于政术,耽于游宴”,以至其后宫嫔妃“殆将万人”。皇帝带头,加之其“临朝宽裕”,对臣下多加姑息,故西晋一朝奢侈成风。,2. 贾后专权与“八王之乱”,290年,晋武帝死,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惠帝。由于惠帝毫无执政能力,西晋中央立即爆发了争夺实际控制权的斗
10、争。贾后专权,囚杀杨太后,挑起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公元 290 年,晋武帝死,子惠帝即位。惠帝是一个近乎白痴的庸人,而皇后贾后,却怀有政治野心,并手段毒辣。晋武帝时,外戚贾氏和杨氏都有重要的政治地位。武帝死后,外戚杨骏和杨太后,父女合谋,掌握了朝廷大权。惠帝无康元年(291),贾后联络楚王司马玮,杀了杨峻及其家属和 党羽数千人,命汝南王司马亮与太保卫瓘共录尚书事以辅政;楚王司马玮为卫将军,领北军中侯。北军,是守卫京城的禁军,是军队的精锐和骨干。不久,贾后又以惠帝的手诏,责楚王玮擅杀大臣,杀楚王玮。至此,朝廷权力都落在贾后手里。296年,赵王伦应诏入京,取得贾后信任,掌握禁军和
11、朝政,之后用计让贾后废除并杀害太子,然后以替太子报仇为名,杀贾后及其党羽。301年赵王伦自称皇帝,引起其他诸侯的不满,从此,诸王为争夺统治权,展开极其凶残的内战,直到306年,东海王越入朝专政,诸侯王力量消耗殆尽,“八王之乱”才宣告结束。,四 西晋的灭亡,北方各族的内迁 东汉以来,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已陆续向内地迁徙。魏晋时,西、北各少数族人民向内地迁徙的活动,更加频繁,而且种族很多,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鲜卑五族,史称为“五胡”。,“亲晋胡王”印,“晋鲜卑归义侯”印,“晋归义羌侯”印,江统徙戎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
12、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则为横逆。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甚,暴害不测。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晋书.江统传,郭钦徙戎疏 戎狄强犷 ,历古为患。魏初人寡,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 晋书郭钦传,统治者对民族内迁的态度,少数民族的起义 各族内迁以后,与汉人杂处,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魏晋统治者强迫各族人民纳租调,服力役,“服事供职,同于编户”。西晋占田制明确规定了他们的租调负担。汉族的官僚、地主多以少数民
13、族人为奴婢、佃客。残酷的民族压迫,使各少数民族的反抗不断地发生。,西晋后期,先后爆发了齐万年、李特、张昌、王如及杜弢等领导的大规模起义,其中李特之子李雄还在四川建立了“成汉”政权。,反晋起义分布图,刘渊起兵 在各地流民不断起义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也相继起兵反晋,其中刘渊、石勒起兵最早。 刘渊字元海,匈奴左部帅刘豹之子,汉化程度很深。刘豹死后,他代为左部帅,惠帝时为五部大都督。304年(永兴元年),刘渊开始起兵。很快发展到五万人,定都于离石(山西离石),建国号“汉”,自称汉王,“胡”、汉各族很多人归附他。,渊谓群臣曰:“ 昔汉有天下久长,恩结于民。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乃建国号曰汉。追尊安乐公禅为孝怀皇帝,作汉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资治通鉴卷八五,石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