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贺以诗求见韩愈的故事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天,李贺带着他的诗卷去谒见韩愈,因正值酷暑,韩愈倦极思睡,衣带已解,闻报后想推辞不见,可是打开诗卷,第一首就是雁门太守行,读罢大惊,立即束带出见。这件事虽不一定属实,却也说明这首诗的确不同凡响。雁门太守行李贺文学体裁:乐府诗边塞诗抒情诗风格:苍凉悲壮 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雄关依山傍险,髙踞勾洼山上。自建雁门关后,更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
2、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山海经)。雁门关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古时塞外北方民族入侵南部的渠道,所以,自古为边防戍守要地。纵览雁门关兴衰的历史,自公元前4世纪至20世纪,发生在这里的战事,据不完全的统计就有140多次,可见它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雁门关-中华第一关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唐皇室远支,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家世早已没落,一生愁苦多病,仕途偃蹇,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作者介绍 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
3、上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于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但也有刻意雕琢之病。有昌谷集。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有李长吉歌诗昌谷集传世。代表作品:李凭箜篌引、雁门太
4、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作品介绍李贺诗歌在艺术形式上独树一帜,想象丰富,构思神妙,意境幽奇,语言诡异,色彩瑰丽,被称为长吉体。李长吉体1、本诗作者为 代诗人 ,字 ,因其诗作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世称“”等,与 、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唐李贺长吉诗鬼李白、李商隐 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兵自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派兵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长。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
5、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17岁。背景介绍1、诵读不同体载的诗歌,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本课所选的五首诗歌,有两首古体诗、两首近体诗(一首绝句,一首律诗),一首词,节奏韵律各有持点,应当在反复诵读中细加品味,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诗歌是一种抒情文体,诗歌阅读,最核心的问题在于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情感,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诗歌内部,即题材内容、意象选择、遣词造句、手法运用等着手。二是从诗歌外部,
6、即从诗人的身世遭际,思想倾向和诗歌的具体创作背景等着手,即我们常说的“知人论世”,特别品诗歌创作背景比较明确或与诗人生平经历密切相关时,“知人论世”往往会成为理解诗歌的把不可或缺的钥匙,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诗歌的抒情往往贵含蓄而忌直露,因此需要借助一些艺术手法来抒发情感。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些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但不必过分追求赏析知识体系的完整和术语的严谨。教学重点解题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多写边塞征战之事,表现爱国之情。唐人好用这样的诗题写当时的题材,作品极多,而李贺这一首由于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作此诗李贺仅17岁。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
7、情诗,诗人用极凝练的方式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的斗争染上了悲壮的色调。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这是一支激荡人心的战歌。雁门太守行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初读,体味体味韵律美理解诗句意思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鱼鳞片般闪闪发光。军中号角胭脂,色深红。这里形容战场血迹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8、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指宝剑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城墙仿佛要坍塌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敌军像乌云般的来势凶猛,仿佛城墙也要被摧垮,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像鱼鳞般闪烁着金光在深秋的季节中,遍地响起了军号声;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深夜里,部队行进在易水岸边,寒风卷动着红旗,浓霜冻凝战鼓,鼓声越发低沉。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我甘愿高举宝剑战死在疆场。赏析诗歌黑
9、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全诗以时间为序前四句写 日落前的情景;后四句写 驰援部队的活动。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令人眩晕。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首联:
10、诗人善于运用奇特的艺术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例如“黑云”两句就勾画出这样的图景:城头弥漫着乌云,似乎淹没了一切,但偶尔大风吹过,云中透出日光,照在城头士兵的铁甲上,金光闪闪,显出了不可侵犯的气概,正如杜甫的诗句“武帝旌旗在眼中”(秋兴)一样,给人以无比威严的感觉,历代注家对这两句是实写最物还是以“黑云”代指攻城敌军之多,颇有争议。其实不妨将其理解为大战开始之前紧张的氛围,至于“黑云”是实指还是代指,“黑云”与日光能否同时出现,倒不是很重要的问题。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叙事写景,颔联:“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历来说法不 一,大致可以理解为战场血流成河,渗人土中,在夜色中凝为紫色,这
11、句承上句,也从侧面写战争,给人以悲壮之感,与上句的雄壮有所不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前四句:你从哪些关键词中感受到紧张的战地气氛?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前四句:你从哪些关键词中感受到紧张的战地气氛?凝:写出了将士血迹之厚重,突出了战争的悲壮。“秋色”渲染凄凉悲壮的气氛。夜:照应第一句中的“日”字,点明交战时间之长。特别有表现力的是“凝”字。胭脂,色深红。这里形容战场血迹。这里的泥土颜色酷似胭脂,而作者又是在侧面烘托,以泥土写血,仿佛让人闻到了战斗的血腥气息。作者告诉我们,血流遍野,染红了泥土,从早到晚,鲜红的
12、血慢慢凝固,凝成了紫色。这个“凝”字的特写,妙在既表现了死伤惨重,又显示了动态变化过程,还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前四句:你从哪些关键词中感受到紧张的战地气氛?“角声”两句的写法则不同,作者不从正面写战争的惨烈,只是用“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鼓角齐鸣,杀声干云,战争是残酷的,而“秋色”又是美丽的,将反差极大之事凝于一句,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雄浑壮烈之美。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二、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日,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话,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引导学生借助前 人的评价理解李贺诗作的特点
13、。提示学生首先抓住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如“黑”“金”“燕脂”“紫”“红”等,同时要结合诗歌所呈现的意境来描述,敌军滚滚面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通,郁闷低沉。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叙事写景。偷袭敌人。颈联 “半卷”两句,先以“半卷红旗”写乘夜奔袭之状
14、,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慷慨悲歌之地,再加上一个“鼓寒”的声音细节,悲壮的气氛就更浓了;至于奔袭结果如何,在抒情诗里是用不着交代的。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叙事写景。偷袭敌人。颈联 抒情明旨。抒发爱国激情。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典故,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抒情明旨。抒发爱国激情。诗作的结尾也很有特点:“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是抒写官军全体将士的心愿。这里表现出的忘身报国之情,感人至深。用燕昭王黄金台上延揽天下之士的典故。又契合了古人“士为知已者死”“拼将一
15、死酬知己”的价值观,含蓄地点出了诗作的主旨。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抒情明旨。抒发爱国激情。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君”,不能一概解释成皇帝或朝廷,准确的应当是国家。对于李贺来说,“君”或许是“昏君”。李贺受到了极不公平的待遇,被拒之于仕途之外,而置个人私怨于不顾,仍乃以国家安危为重,这需要何等的气量,实在难能可贵。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精读、研读赏析1.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诗中写了三个时间段,请你找出来?白天傍晚中夜 实际上连24小时都不足,却涵盖了将士们在战争中的主要活动,也反映了战争的艰苦性。这是就诗的整体说
16、的。2.诗人分别描写了哪三个画面,请你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出来。白天首联:敌军云集而来,官军戒备森严;傍晚颔联:战争的惨烈;中夜颈联: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4.你能用你的语言,想象紧张的画面和氛围,描绘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的画面吗?迎面而来的敌军,就像乌云压近,城池将要被摧毁,守城的将士身穿铠甲,铠甲迎着太阳闪着耀眼的光芒。3.“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请你说说它的妙处。: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以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示例二:渲染了战争的紧张气氛,也衬托出将士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5.哪一句是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渲染战争激烈?从
17、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它。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铺垫。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作 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颔联颔联分别从分别从声色声色两方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氛和战斗的残酷6.你能用你的语言,想象紧张的画面和氛围,描绘出“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所展示的画面吗?描述画面:战士们在战场上苦战,
18、寒风半卷红旗,驰援的部队刚驰向易水边敌军营垒,便开始击鼓助威,投入了战斗之中,只是夜色已深,天气寒冷,战鼓也擂不响,只发出郁闷低沉的声响。“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诗作者抓住“红旗半卷”这一军中特有的标志描写进军的速度快。“半卷”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红旗“半卷”是为乘夜偷袭敌营。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最后两句诗运用典故,借战国时燕昭王黄金台上贤才之事,表达了将士们英勇杀敌、报效国家的决心和勇气。是全篇的点睛
19、之笔。7.最后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诗点明主旨,运用典故,抒写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怀。描绘一场边关战争,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8.雁门太守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9.作者是又通过什么描写来营造苍凉悲壮的气氛的?试作简要分析。景物描写。用呜咽的“角声”,肃杀悲凉的“秋色”营造了苍凉悲壮的气氛。10.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从这首诗中找出作者利用的色彩,说说有什么作用?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
20、、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了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阅读理解阅读理解1、颈联中的、颈联中的“起起”字能否改为字能否改为“响响”?试具体分析用哪个更好。试具体分析用哪个更好。不能。不能。“响响”字着重强调声音的大字着重强调声音的大小,而小,而“起起”字就更具有动态,鼓面字就更具有动态,鼓面不起,表明声音沉重低回。不起,表明声音沉重低回。诗中哪句话构思新奇,写出战争的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点明了战争的危急形势敌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有如乌云重重压下要把城墙摧垮。这样构思较新颖,用“黑云压城”极力渲染了兵临城下的
21、紧急形势,用“城欲摧”极言大军压境的紧张气氛。首联:兵临城下,严阵以待(首联:兵临城下,严阵以待()颔联:战斗场面,悲壮惨烈(颔联:战斗场面,悲壮惨烈()颈联:视死如归,壮怀激烈(颈联:视死如归,壮怀激烈()尾联:誓死杀敌,尽忠报国(尾联:誓死杀敌,尽忠报国()夸张,比喻夸张,比喻听觉,视觉听觉,视觉用典,侧面用典,侧面用典,主旨用典,主旨小结本诗艺术特色 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作者用浓烈凝重但并不张扬的色彩“黑”、“金”“紫”“红”勾画出苍茫悲壮的画面,加上“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此诗有声
22、有色地描写了从此诗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急行军到战斗的全过程。色彩急行军到战斗的全过程。色彩凝重,景物鲜明,渲染了悲壮凝重,景物鲜明,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气氛,突出将士浴血奋惨烈的气氛,突出将士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歌颂将士们誓战的勇武形象,歌颂将士们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死报国的英雄气概。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色彩斑斓、风格怪异。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边塞诗积累 2.想象扩写 诗歌是想象的果实。现在请你就诗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进行扩写。要求:展开合理想象,适当加上一些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现战争的惨烈。字数在150字左右。搜集、积累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名句,拓展延伸1.死
23、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陆游)2.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辛弃疾)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一诗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而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志气还很旺盛的的诗句急形势,而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志气还很旺盛的的诗句是:是:“诗鬼诗鬼”李贺在李贺在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战云笼
24、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很旺盛的诗句是:李贺的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的诗句是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阵以待的情形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
25、鳞开。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2、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分别从声色两方一诗中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奇异的边塞风光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奇异的边塞风光的诗句是的诗句是:3、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写救援部队不畏一诗中写救援部队不畏寒夜浓霜,夜袭敌阵的诗句是:寒夜浓霜,夜袭敌阵的诗句是:4、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尾联引用典故写一诗中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决心的诗句是: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决心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报君黄金
26、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5、李贺借用乐府旧题,描绘、李贺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了 ,歌颂,歌颂了了 。6、全诗作者构思三幅画面,反映唐唐军的活、全诗作者构思三幅画面,反映唐唐军的活动:白天,严阵以待;动:白天,严阵以待;黄昏,刻苦练兵;黄昏,刻苦练兵;,。7、现在人们常用、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话这句话形容形容 。一场边关战争将士浴血奋战一场边关战争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精神。誓死报国的精神。奇袭敌营奇袭敌营 中夜中夜局势的危急局势的危急中考链接问题探究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当时的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
27、的英雄气概。1、本诗作者为 代诗人 ,字 ,因其诗作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世称“”等,与 、三人并称唐代“三李”。1、唐 李贺 长吉 诗鬼 李白 李商隐2.李贺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 ,歌颂了 。2、一场边关战争 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精神。(3)、全诗作者构思三幅画面,反映唐军的活动:白天,严阵以待;黄昏,刻苦练兵;,。3、中夜 奇袭敌营 赏析“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两句。这两句以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第二句转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4)、“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4、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
28、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5)、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话形容 。5、局势的危急2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24.(2分)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营造意境,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选取角度和赏析各1分。选取以上任一角度或另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均可。)颔联写得“有声有色”,
29、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6)、“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营造苍凉悲壮的气氛的?试作简要分析。6、用呜咽的“角声”,肃杀悲凉的“秋色”营造了苍凉悲壮的气氛。颈联中诗人为什么将地点设置在“易水”边?“易水”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渲染了一种悲壮色彩。“霜重鼓寒声不起”中“重”“寒”“重”“寒”“不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重”“寒”“不起”,突出天气的严寒和气氛的紧张凝重,反衬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7)、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各用了一个典故,分别有什么作用?7、颈联用荆轲易水歌,
30、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7、尾联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既与战争地点吻合,又称颂了天子对人才的重视和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2011盐城 雁门太守行 李贺8.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8.要点:浴血奋战、誓死报国(视死如归,忠君报国)。9.“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3分)9.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2012甘肃白银)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3-24题。(4
31、分】23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的 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2分)23(2分)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或交战双方力量悬殊)24最后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24(4分)引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201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古诗阅读】9.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摧”为 之意。这一句运用 和 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3分)9.(3分)毁坏(摧毁、被毁坏)比喻和夸张10.“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通过暗写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营造出一种 的气氛。全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 的英雄气概。(2分)10.(2分)苍凉(悲壮、
32、紧张)视死如归(浴血奋战、勇往直前)201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6)赏析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全诗采用了 _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1分)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 _ 。(1分)(6)夸张 爱国热情 评分说明:(1)一(5)题共8分,每空1分。错别字、漏字、添字则该空不得分。(6)题(2分)每小题各1分,第小题只要有“爱国”字样,即可得分。广西桂林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小题。【甲】渔家傲 范仲淹 【乙】雁门太守行李贺17.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甲】词用_典故,表达了_;【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
33、的典故,表达了_。18.【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17.(1).窦宪勒石燕然,(2).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3).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广西桂林市广西桂林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年中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小题。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小题。【甲】渔家傲【甲】渔家傲 范仲淹范仲淹 【乙】雁门太守行李贺【乙】雁门太守行李贺17.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甲】词用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甲】词用_典故,表达了典故,表达了_;【乙】诗则用燕昭王筑;【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
34、达了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_。18.【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18.示例1:甲词借鸿雁南飞之坚决,借浊酒一杯之苦楚衬托征人思乡之深切,借“燕然未勒”表达功业未成之遗憾,委婉曲折的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委婉曲折委婉曲折”表现表现:情感的情感的复杂性,抒情的含蓄性。复杂性,抒情的含蓄性。)示例2:诗人先浓墨重彩描绘战场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誓死报国之志,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豪迈奔放豪迈奔放”:描写战场的浓墨重描写战场的浓墨重彩,危而不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锵有力。
35、彩,危而不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锵有力。)3、请谈一谈这首诗的色彩表现艺术。请谈一谈这首诗的色彩表现艺术。这首诗可以说是用奇异的色彩组这首诗可以说是用奇异的色彩组成的,黑云、甲光、金鳞、燕脂、夜成的,黑云、甲光、金鳞、燕脂、夜紫、红旗、玉龙,一系列变幻莫测的紫、红旗、玉龙,一系列变幻莫测的光和色组成了这幅战场的图画。这不光和色组成了这幅战场的图画。这不仅从色彩上描绘出鲜明如画的战场景仅从色彩上描绘出鲜明如画的战场景物和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也加浓加物和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也加浓加重了战场悲壮的色调,有力地烘托出重了战场悲壮的色调,有力地烘托出人物壮怀激烈的爱国感情。人物壮怀激烈的爱国感情。思考1.本诗作者李贺()代诗人,字(),因其诗作想象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世称“”“”等,与()()并称为三李。2.诗中哪句话构思新奇,写出战争的危机形势?3.诗中哪句话写出了战场的惨烈?4.诗中哪句写自然条件不利、战事严峻?5.诗中哪句写危城守将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6.最后两句在全诗有什么作用?7.雁门太守行描绘的三幅画面?8.初唐诗人王勃有诗云:“烟光凝而暮山紫”,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也有类似描写(),().9.这首诗表达了诗表人怎样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