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高考语文备考专题练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练习适用于新高考全国卷地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西湖船丰子恺二十年来,西湖船的形式变了四次。我小时在杭州读书,傍着西湖住过五年。毕业后供职上海,春秋佳日也常来游。现在蛰居家乡,离杭很近,更常到杭州小住。因此我亲眼看见西湖船的逐渐变形。西湖船的基本形式,是有白篷的两头尖的一叶扁舟。这至今还是不变。常变的是船舱里的客人的座位。二十年前,西湖船的座位是一条藤穿的长方形木框。背后有同样藤穿的长方形木框,当作靠背。这些木框涂着赭黄的油漆,与船身为同色或同类色。木框上的藤,穿成冰梅花纹样。每一小孔都通风,一望而知为软软的坐垫与靠背,因此坐下去心地是
2、很好的。靠背对坐垫的角度,比九十度稍大。既不像旧式厅堂上的太师椅子那么竖得笔直,使人坐了腰痛;也不像醉翁椅那么放得平坦,使人坐了起身不来。靠背的木框,像括号般微微向内弯曲,恰好切合坐者的背部的曲线。因此坐下去身体是很舒服的。原来游玩这件事体,说它近于旅行,又不愿像旅行那么肯吃苦;说它类似休养,又不愿像休养那么贪懒惰。故西湖船的原始的形式,我认为是最合格的游船形式。它们的形状、质料与颜色,又与船的全部十分调和,先给游人以恰好的心情呢!早春晚秋,每逢星期日,出三四毛钱雇一只船,载着二三同学、数册书、一壶茶、几包花生米,便可优游湖中,尽一日之长。尤其是那时候的摇船人,生活很充裕,样子很惬意,一面打桨
3、,一面还有心情对我们闲谈自己的家庭、西湖的掌故,以及种种笑话。此情此景,现在回想了不但可以神往,还可以凭着追忆而写几幅画,吟几首诗呢。“野航恰受两三人”,“恰受”两字的状态,在这种船上最充分地表现着。我离杭后,某年春,到杭游西湖,忽然发现有许多船的座位变了形式。藤穿木框被撤去,改用了长的藤椅子,后面也有靠背,两旁又有靠手,不过全体是藤编的。这种藤椅子,坐的地方比以前的加阔,靠背也比以前的加高。坐上去固然比以前舒服。但在形式上,殊不及以前的好看。因为船身全是木的,椅子全是藤的,二者配合不甚调和。在人家屋里,木的几桌旁边也常配着藤椅子,并不觉得很不调和,这是屋与船情形不同之故。屋的场面大,其所要求
4、的统一不甚严格。船的局面小,一望在目,全体浑成一个单位,其形式与质料,当然要求严格的统一。此外还有一种更大的不快:摇船人为了这两张藤椅子的设备费耗大,常向游客诉苦,希望多给船钱。有的自己告白:为了同业竞争得厉害,当了衣物置备这两只藤椅的。我们回头一看,见他果然穿一件破旧的夹衣,当着料峭的东风,坐在船头上很狭窄的尖角里。我们的衣服与他的衣服,我们的座位与他的座位,我们的生活与他的生活,同在一叶扁舟之中,相距咫尺之间,怎不令人心情不快?即使我们力能多给他船钱,这种不快已在游湖时生受了。西湖船从此变坏了!其后某年春,我又到杭州游西湖。忽然看见许多西湖船的座位,又变了形式。前此的长藤椅已被撤去,改用了
5、躺藤椅。这料想是船家营业竞争愈趋厉害。他们看见游湖来的富绅、贵客、公子、小姐大都脚不着地,手不染水,一味贪图安逸。他们为营生起见,就委曲迎合这种游客的心理,索性在船里放两把躺藤椅,让他们在湖面上躺来躺去,像浮尸一般。我在这里看见了世纪末的痼病的影迹:19世纪末的颓废主义的精神,得了近代科学与物质文明的助力。在所谓文明人之间长养了一种贪闲好逸的风习。西湖上自从那种用躺藤椅的游船出现之后,不拘它们在游湖的实用上何等不适宜,在游船的形式上何等不美观,世间自有许多人欢迎它们,使它们风行一时。正当的游玩,决不是放逸,更不是养病。那种西湖船载了仰天躺着的游客而来,我初见时认真当作载来的是一船病人呢。最近某
6、年春,我又到杭州游西湖,忽然看见许多西湖船的座位又变了形式。前此的躺藤椅已被撤去,改用了沙发。沙发这种东西,不必真坐,看看已够舒服之至了。它那脸皮半软半硬,对人迎合得十分周到,体贴得无微不至,有时使人肉麻。它那些弹簧能屈能伸,似抵抗又不抵抗,这又好似一个陷阱,翻了进去一时爬不起来。故我只有十分疲劳或者生病的时候,懂得沙发的好处;若在健康时,我常觉得看别人坐比自己坐更舒服。倘把西湖船当作一件工艺品而审察它的形式,这配合就不免唐突。因为这些船身还是旧式的,还是二十年前的船身,只有座位的部分奇迹地换了新式的弹簧坐垫,使人看了发生“时代错误”之感。若以弹簧坐垫为标准,则船身的形式应该还要造得精密,摇船
7、人的脸孔应该还要有血气,不应该如此憔悴;摇船人的衣服应该还要楚楚,不应该穿得像叫花子一般褴褛。我今天就坐了这样的一只西湖船回来,在船中起了上述的种种感想,上岸后不能忘却。现在就把它们记录在这里。总之西湖船的形式,二十年来,变了四次,但是愈变愈坏。(有删改)1【考点:分析鉴赏散文内容】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游玩,作者认为既不应同旅行那样苦,也不应如休养般安逸懒惰,据此,他认为西湖船的原始形式是最合格的,不仅达到了局部与整体的调和,还给游人以恰好的心情。B“我们的衣服与他的怎不令人心情不快”,眼见与想象我们与摇船人衣服、座位、生活等方面的差异,作者心情复杂,颇感
8、不快。C那些来游湖的富绅、贵客、公子、小姐们对西湖船座位的变化起到关键作用,他们大都贪图安逸享乐,脚不着地,手不染水,进而还影响了世风。D随着科学与物质文明快速发展,西湖船座位越变越奢华。而船身还是旧式的,船夫又很憔悴,这样写反映了社会问题,引人深思。2【考点:分析鉴赏散文艺术特色】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在湖面上躺来躺去,像浮尸一般”将躺藤椅的弊端表现得形象而充分,西湖船的座位形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精神状态。B文章写“我”观察到的西湖船座位的变化,每次都细致全面地描写了座位的质料、形状、颜色等,具体而真切,充分展示了丰子恺对事物高超的白描写真功底。C在文
9、章写法上,作者有意舍弃西湖的优美景色而集中笔墨写船中座位二十年来的变化,以小见大;在表达方式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兼而有之。D面对西湖船中座位的变化,作者使用了“忽然发现”“忽然看见”等,形象生动地写出座位变化在人物心中激起的波澜,作者并无心理准备。3【考点:散文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4【考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探究作者的情感态度】丰子恺先生在文章结尾说“二十年来,变了四次,但是愈变愈坏”,西湖船二十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作者为什么说这是“愈变愈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微雨西来刘创前几天,老父亲来电话,告诉我老家所在的胜利村已正式并
10、入西来村。老父亲在胜利村当村长和村支书近三十年,话语里充满了对老村的不舍与留恋,也流露出对撤村的不满。我嘴里附和并安慰着父亲,内心却被一种莫名的欣慰冲击着。我当自己是西来人,其实这是一个朦朦胧胧并不清晰的意识,甚至是一个潜在的愿望,它深埋在心底,这些年来我居然一直漠视它的存在。西来,我们习惯称西来庵。南宋时期,万里长江在湖北藕池决堤,向着洞庭湖方向奋力撒下了一条大网,藕池河在连接长江与洞庭湖的过程中,变成了多条交织相连的小支流,我所居住的西来被藕池河水系环绕着,流经西来的小支流自然叫西来河,古刹西来庵就镇守在西来河的繁华地带。那时的西来码头因水运而兴,商贾云集,被称为小南京。在我出生前,政府将
11、部分河流改道重绘洞庭湖平原,藕池河流经西来的这一段被堵塞,再也进不了商船,繁荣的码头几乎一夜之间变得萧条。我在西来学校启蒙的时候,还常在码头上遗存的几家老铺子里窜进窜出。店铺冷冷清清,多是一些孤寂的老人守着,只卖一些姜糖瓜子之类的小食品,印象中还有一家老店专卖用古方做的酒粬坨。觉得那时候的阳光异常慵懒,撒在那些老店铺的木门木板上泛着淡淡的黄,让人的骨子里都有点不思进取的温暖。西来河成了长江支流的故道,渐渐人们不再叫它原来的名字,就简单地称其为沙河。沙河有大片大片的河滩,水清滩平,沙体细软如粉,色泽如银,可与一些大海边的沙滩媲美。十余公里的沙河有几十处“银沙滩”,这些沙滩是方圆几十里农民的天然浴
12、场。每到夏天,只要逮到机会,我都会偷偷溜到沙河里,躺在软软的沙滩上,在荡漾的清波里或游或浮。现在回想起来,那应该是我在农村长大过程中最惬意最奢侈的享受。我家离西来村的边界就几百米,上学很少走沙河大堤,多是走西来村湖垸中的小路。走在庄稼人行走的窄窄田埂上,走在四季的画卷里,我总是脚生春风,心生翅膀。极喜欢水稻一生散发的淡淡清香,闻过了稻种香,便是稻秧香、稻花香、稻谷香、稻草香,家乡人的勤劳也就在春夏秋三个季节里绵绵不绝。到了冬季,收割后的田野变得辽阔,土黄色的草垛点缀其间,那些矮矮的草垛会暂时捂住庄稼生长的声音,默默坚守着农人的梦。一些不知名的水鸟悠闲踱步在浅水田里,若惊起,那种优雅的翩跹让人着
13、迷。离开家乡后,我甚至萌生了学画的念头,希望用我偏好的水彩,用淡雅颜色的晕染,用通透明亮的画质,突显水乡之野再难复制的美,用最简约的风格来绘制心中那一幅越来越清晰的图画。每次穿行在田野里都有不一样的景色,甚至有一些惊喜。每条沟渠都有流水,有鱼儿。如果行走在春雨中,一些地势低洼的水田中会有一群群的鲫鱼窜来窜去,满眼跳跃着银白的光,那种泼喇喇的水声让我充满了欢愉。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些水鸟,它们大多体型巨大,翅膀张开约有一两米,修长的脖子,修长的腿杆。这种大型的水鸟,在我们乡下一律称为“青桩”。大人们告诫,青桩是某种神的化身,谁要是伤害了青桩,青桩的魂魄就会如一缕青烟跟随你。长发是我的邻居,和我
14、年龄一般大,他从小放荡不羁而又极具读书天赋。我们几乎每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一次,我们在草垛旁遇见一只纯白的青桩,它桩一般地立在冬天的寒意中,长发居然说要去活捉它。他从草垛的一侧蹑手蹑脚地靠近,距青桩约一米开外突然猛扑上去,青桩发出惊恐而哀婉的鸣叫,扑楞楞扇起巨大的翅膀,挣扎中不断有白色的羽毛飘落。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后来这只青桩被长发捆住双脚和翅膀,塞在稻草堆里,只露出一小截脖子。等我们放学返回,草垛旁一片狼藉,青桩早没了踪影。多年以后,长发已在事业和学术上崭露头角,但思维和行为变得有些怪异,后来因故过早离世。我时常想起长发偷袭青桩的场景,不知这其中是否存在某种神秘的关联。我常常梦见西来那座
15、老旧的木楼,那是我住过的宿舍。老木楼是学校的主体建筑,青砖、灰墙、黑瓦,色调老旧而厚重,平添了几分历史感。无忧无虑的们全然不顾老房子的骨架已经老化,一进寝室就上蹦下跳,整座楼到处咯吱咯吱响。楼前有三棵球柏,荫翳数亩。在两棵中型球柏的护卫下,一棵葱郁滴翠的巨型球柏立于校园中央,塔形树冠构成巨大的心形,让人想到它是这个学校甚至是这个村庄的一颗心脏。如今这棵树依然茂盛,而栽树人段楚南老校长早已故去。我记得段校长说他不是校长,他只是这个学校忠诚的管家和长工。我离开学校的那阵子,他如我们的老父亲一样地在咳嗽,他的咳嗽声在寒风中飘荡,响彻放学之后的宁静校园。这么多年了,他胖胖的身影如西来的另一棵松柏一直在
16、我心头茂盛。西来是我所在的县、地区和省的边陲,这里处江湖之远,无天时之利亦无地利之优,因而长期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可它依然在悠远而平静的日子里从容繁茂。我十几岁离开西来外出求学工作,每次想起家乡,总是在脑海里默默寻找着西的方位。一个细雨蒙蒙的午后,我站在面西的窗前,久久沉浸在西来生活的一些场景中,清风拂面,微雨湿了衣襟。我突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如果借用,便是“微雨从西来,好风与之俱”。那一刻,我为自己套用陶渊明的诗句而找到对西来感受的准确表达有些激动。是啊,那个叫西来的地方,每当我想起它,就会有细滑润泽的微雨夹杂着清爽的风从西而来,浇灌我内心的田野,浸湿我的梦乡,一次次
17、伴我度过人生的酷暑和干涸季节。(作者刘创,教授,硕士生导师,华容籍人,曾在新建乡西来中学、华容一中工作,现任湖南理工学院党委组织部长。本文根据原文有删减。)5【考点:分析鉴赏散文艺术特色】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父亲来电话”开头,引起作者对诸多往事的回忆,最后回到现实,全文以作者对西来的深情怀念作为线索,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B本文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展示了家乡西来的历史变迁和洞庭水乡的田园生活,笔法细腻,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让人回味。C文章写景颇具特色,“西来河沙滩图”“收割后的田野图”“春雨鱼儿图”,都运用了白描手法,画面唯美,非常具有生活
18、情趣。D文章交待了西来河的来历及西来码头的历史变迁,在平实的记叙中显示了家乡厚重的历史底蕴。6【考点:分析散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本文以“微雨西来”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7【考点:体会散文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文中画线部分说“我嘴里附和并安慰着父亲,内心却被一种莫名的欣慰冲击着”,结合全文来看,怎样理解作者的“欣慰”?【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那些来游湖的富绅、贵客、公子、小姐们对西湖船座位的变化起到关键作用进而还影响了世风”错误。倒数第四段说“这料想是船家营业竞争愈趋厉害。他们看见游湖来的富绅、贵客、公子、小姐大都脚不着地让他们在湖面上躺
19、来躺去,像浮尸一般”,无法推断出“起到关键作用”,应该是影响因素之一。且从倒数第三段“我在这里看见了世纪末的痼病的影迹在所谓文明人之间长养了一种贪闲好逸的风习”来看,“进而还影响了世风”错误。故选C。2B【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每次都细致全面地描写了座位的质料、形状、颜色等”说法错误,并不是每次都细致全面地描写了这些方面。如写躺藤椅就没有写形状和颜色。故选B。3沙发半软半硬,还有弹簧,的确使人坐得很舒服,但它不适合作为游船的座椅。西湖船座位只会一味迎合世俗,失掉了其应有特质,突出了西湖船沙发座位代表的贪闲好逸的世风对世人产生的恶劣影响,表现了作者对世风日下的担忧。【
20、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从句子中“它那脸皮半软半硬,对人迎合得十分周到,体贴得无微不至”“它那些弹簧能屈能伸,似抵抗又不抵抗”可知,沙发半软半硬,还有弹簧,的确使人坐得很舒服。但其“好似一个陷阱,翻了进去一时爬不起来”“有时使人肉麻”,则证明沙发不适合作为游船的座椅。作者在描写沙发时,用了“脸皮”“肉麻”“陷阱”等词语,突出了西湖船座位只会一味迎合世俗,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特点,没有西湖船座位的特质。再联系前文对“藤穿的长方形木框”椅的描写,结合第八段“我在这里看见了世纪末的痼病的影迹:19世纪末的颓废主义的精神在所谓文明人之间长养了一种贪闲好逸的风习”分析,作者在此突出了这
21、样的沙发座位代表的贪闲好逸的风习对世人产生的不好的影响。而句中的“这又好似一个陷阱,翻了进去一时爬不起来”的表述,表现了作者对世风日下的担忧。4第一问:最初的座位藤穿木框椅与整只船色彩协调,使用起来也极为合适。后来变为全藤长椅,虽比以前舒服,但使船的整体形式与质料缺乏统一。再后来的躺藤椅一味追求舒懒,呈现出病态。最后变为沙发,与船整体不协调,奢华之风令人生厌。第二问:西湖船座位形式的变化实则是当时奢华、颓废、好逸恶劳的社会风气盛行的缩影和社会不同阶层间矛盾冲突加剧的表现,所以作者说“愈变愈坏”。【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探究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1)关于西湖船二十年来发生的变化,从第
22、三、四段“西湖船的座位是一条藤穿的长方形木框”“恰好切合坐者的背部的曲线。因此坐下去身体是很舒服的”“它们的形状,质料与颜色,又与船的全部十分调和,先给游人以恰好的心情呢”可知,最初的座位藤穿木框椅与整只船色彩协调,使用起来也极为合适。接着,藤穿木框被换成全藤长椅,结合第五段“坐上去固然比以前舒服。但在形式上,殊不及以前的好看。因为船身全是木的,椅子全是藤的。二者配合不甚调和其形式与质料,当然要求严格的统一”分析,全藤长椅虽比以前舒服,椅子全是藤的,二者配合不甚调和,使船的整体形式与质料缺乏统一。再接着变为躺藤椅,结合第七段“手不染水,一味贪图安逸让他们在湖面上躺来躺去,像浮尸一般”分析,此时
23、的躺藤椅一味追求舒懒,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特质,呈现出病态。最后变为沙发,第九段“沙发这种东西,不必真坐,看看已够舒服之至了”“倘把西湖船当作一件工艺品而审察它的形式,这配合就不免唐突”,从中可见沙发虽然舒服,但与船整体不协调,奢华之风令人生厌。(2)作者为什么说这是“愈变愈坏”,通读全文可知,船上的座位是越变越舒适,只考虑乘客的舒适度而没有考虑座位与船整体的协调度,而且坐船本是游玩,游玩与只注重享受的休养是有着很大区别的。从第八段“我在这里看见了世纪末的痼病的影迹在所谓文明人之间长养了一种贪闲好逸的风习使它们风行一时”可知,西湖船座位形式的变化,实则是当时社会风气盛行的缩影。从第六段“此外还有
24、一种更大的不快:摇船人为了这两张滕椅子的设备费耗大,常向游客诉苦,希望多给船钱。有的自己告白:为了同业竞争得厉害”“我们的衣服与他的衣服,我们的座位与他的座位,我们的生活与他的生活,同在一叶扁舟之中,相距咫尺之间。怎不令人心情不快”可知,这种奢靡风气让社会不同阶层间矛盾冲突加剧,这种矛盾冲突让怀有正义感的作者感到悲伤,所以作者说“愈变愈坏”。5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散文艺术特色。C项,“都运用了白描手法”说法错误,原文为“沙河有大片大片的河滩,水清滩平,沙体细软如粉,色泽如银,可与一些大海边的沙滩媲美”“到了冬季,收割后的田野变得辽阔,土黄色的草垛点缀其间,那些矮矮的草垛会暂时捂住庄稼生长
25、的声音,默默坚守着农人的梦”“如果行走在春雨中,一些地势低洼的水田中会有一群群的鲫鱼窜来窜去,满眼跳跃着银白的光,那种泼喇喇的水声让我充满了欢愉”,“西来河沙滩图”“收割后的田野图”“春雨鱼儿图”都描写得细致生动,并不是白描的手法。6(1)题目巧妙嵌入家乡“西来”的名称,一语双关,为全文奠定了温暖恬淡的感情基调;(2)化用陶渊明诗句,富有诗意,与结尾形成照应,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强化了文章主旨。【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散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我当自己是西来人”,题目巧妙嵌入家乡“西来”的名称,“那个叫西来的地方,每当我想起它,就会有细滑润泽的微雨夹杂着清爽的风从西而来,浇灌我内心的田野,浸湿我
26、的梦乡”,一语双关,为全文奠定了温暖恬淡的感情基调;原文末段“我突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如果借用,便是微雨从西来,好风与之俱。那一刻,我为自己套用陶渊明的诗句而找到对西来感受的准确表达有些激动”可知化用陶渊明诗句,富有诗意,与结尾形成照应,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强化了文章主旨。7欣慰于“胜利村被并入西来村”,作者“当自己是西来人”这是“一个潜在的愿望,它深埋在心底”;西来码头、西来河、西来的田野是作者儿时玩耍的地方,是作者在农村长大过程中最美好的回忆,所以并村后叫西来,作者欣慰于自己的情感记忆不曾断裂,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西来学校的教育启蒙了“我”,支撑“我”走出乡村
27、,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作者因此而受益,感到欣慰,表达了作者的感恩之情。【解析】本题考查体会散文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由原文“我当自己是西来人,其实这是一个朦朦胧胧并不清晰的意识,甚至是一个潜在的愿望,它深埋在心底”可知,作者“当自己是西来人,”这是“一个潜在的愿望,它深埋在心底”,作者欣慰于“胜利村被并入西来村”。由原文“我在西来学校启蒙的时候,还常在码头上遗存的几家老铺子里窜进窜出”“每到夏天,只要逮到机会,我都会偷偷溜到沙河里,躺在软软的沙滩上,在荡漾的清波里或游或浮。现在回想起来,那应该是我在农村长大过程中最惬意最奢侈的享受”“每次穿行在田野里都有不一样的景色,甚至有一些惊喜。每条沟渠都有流水,有鱼儿”可知,西来码头、西来河、西来的田野是作者儿时玩耍的地方,是作者在农村长大过程中最美好的回忆,所以并村后叫西来,作者欣慰于自己的情感记忆不曾断裂,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由原文“我离开学校的那阵子,他如我们的老父亲一样地在咳嗽,他的咳嗽声在寒风中飘荡,响彻放学之后的宁静校园。这么多年了,他胖胖的身影如西来的另一棵松柏一直在我心头茂盛”“我十几岁离开西来外出求学工作,每次想起家乡,总是在脑海里默默寻找着西的方位”可知,西来学校的教育启蒙了“我”,帮助“我”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作者因此而受益,感到欣慰,表达了作者的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