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感动动中中国国的的作作家家萧萧红红画画忆忆萧萧红红萧红故居萧红故居作者介绍作者介绍萧红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原名张乃莹,曾现代小说家。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用笔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1911年年6月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她与萧军合著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年自费出版。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同年
2、从青岛到上海。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同年从青岛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奴隶丛书”,1935年年12月出版,鲁月出版,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1936年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这时期结集出版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这时期结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桥(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等。1937年初由日本归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
3、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汉、西安、重庆等国。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汉、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39),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1940)和萧红散和萧红散文文(1940)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伯乐马伯乐(1941),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出版。版。1
4、941年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年病逝于香港。女性小说的发展及特点女性小说的发展及特点20世纪世纪20年代初,年代初,“五四五四”时期开始相时期开始相继出现一批女作家如庐隐、冰心、陈衡继出现一批女作家如庐隐、冰心、陈衡哲等哲等20世纪世纪3040年代,以丁玲、萧红、年代,以丁玲、萧红、张爱玲为代表张爱玲为代表19491966年,在战争、家庭一类社年,在战争、家庭一类社会性、革命性主题下,中国女作家作品会性、革命性主题下,中国女作家作品呈现呈现“中性化中性化”文革以后女性创作开始重新复舒文革以后女性创作开始重新复舒
5、女性文学的特点女性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是女性作家充分的性别意识主要表现是女性作家充分的性别意识与性别自觉与性别自觉一、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反思自一、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反思自身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及社会的地位身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及社会的地位和价值和价值二从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二从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它加以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对它加以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作品作品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
6、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泼的“我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我”和慈爱的祖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7、。作品简介作品简介 呼兰河传呼兰河传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生活;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风俗民情;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及左邻右舍;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地故事,三个不同的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地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死,孤苦无依的生活悲剧: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死,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有二伯遭受凌辱,贫困的
8、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作品通过这些生活画面,展示了呼兰河小城的风俗人作品通过这些生活画面,展示了呼兰河小城的风俗人情,表现了当地人民的欢乐与愿望,也反映了他们的情,表现了当地人民的欢乐与愿望,也反映了他们的迷信、愚昧以及冷漠、麻木。迷信、愚昧以及冷漠、麻木。梳理选文情节 开端:生病卧床 偷玩弹珠 发展:众目睽睽 逼其脱衣 再发展:辫子被剪 被诬遭休 高潮:三次洗澡 大神驱鬼 结局:折磨殒命 潦草埋葬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团圆媳妇的性格及其致死的原因 1、总体认识小团圆媳妇 她是谁?她几岁了?她外貌如何?她性情如何?2、小团圆媳妇因为什么而死?3、为什么要用滚烫的热水洗澡?4、小团圆媳妇得了什么病?为
9、什么会生病呢?5、老师补充课文前的相关故事情节: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的小童养媳,刚到老胡家时,引来一大群的人来看,议论纷纷,都说太大方了,不像个团圆媳妇。“见人一点也不知道羞”“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十四岁会长得那么高,一定是瞒岁数”。没过了几天就打起她来,婆婆说:“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不打得狠些,是不能规矩出一个好人来的,她是不能够中用的。”邻居左右因此又都议论起来,说早该打的,哪有那样的团圆媳妇一点也不害羞,坐到那儿坐得笔直,走起路来,走得风快。婆婆及其帮众们为了帮助小团圆媳妇成为一个符合传统标准的“小团圆媳妇”而狂热地参与到这个忙碌的行列中来。不久她们就说小团圆媳妇病了,于是又
10、开始本忙不迭,跳大神,吃偏方,扎纸人最终跳大神的出了个主意,就是用大缸给小团圆媳妇洗澡,并且是当众就洗的。这种奇闻盛举一经传了出来,大家都想去开开眼界,就是那些患了半身不遂的,患了瘫病的人,人们觉得他们瘫了倒没有什么,只是不能够前来看老胡家团圆媳妇大规模地洗澡,真是一生的不幸。小团圆媳妇形象 小团圆媳妇生命是美丽和茁壮的 有着孩童般的天真与烂漫,对生命本能的欲求和热望。生命力强盛,是一个健康、快乐的女孩 性格的直率、活泼、直率、善良 结论:小团圆媳妇其实并没有病。她的死是由愚昧麻木的国民、封建迷信思想、旧的传统意识、落后的民风民俗造成的。正如这一句话所说,“当周围的人都不正常的时候,正常的人才
11、会被认为是疯子”。探究主旨:回顾小团圆媳妇洗澡的过程,思考,一个12岁的小女孩,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了,这固然是个悲剧。可是谁该为“小团圆媳妇之死”负责呢?作品所揭示的真正的悲剧是什么?(1)对冷漠愚昧,麻木、无知、残忍、缺乏同情心的国民劣根性的尖锐批判。(2)对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旧的传统意识、落后的民风民俗的深刻批判。(3)愚昧麻木的国民必须改造灵魂,自我救赎。(4)呼吁社会尊重生命,尊重女性。(5)清醒者无力而无助的悲哀与呐喊。(6)对女性被社会戕害的悲剧命运的深切悲悯。(7)民众精神的极度空虚(8)民众生命意识的淡漠 五、拓展探究,走近萧红 探究一:请同学们结合你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理
12、解,比较分析同样是写一群麻木的人,萧红和鲁迅有什么不同?萧红的小说创作,深得鲁迅先生的真传,你认为这篇作品与鲁迅先生哪些作品有相同点?其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大致又有什么不同点?参考理解:和鲁迅一样,萧红对封建传统思想有着批判揭露,可她的笔触更平静、漠然,甚至让人惊悸于那种平静、沉默下的麻木。她更多哀其不幸,而少了些怒其不争。她从生存本身意义上展现人们的生存困境,视角独特。她用一种较为包容的眼光看特愚昧的故乡,看待那些麻木的心灵,没有鲁迅那种振聋发聩的呐喊,但有作者悲悯的目光,在那些表面温和平静的故事里头,有着撞击人心的悲凉。鲁迅展示的是人物灵魂的麻木,笔触着力在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对于生命层面的
13、麻木,鲁迅小说没有自觉地涉及。而萧红戳到的是生命层面的痛穴,“他们就是这类人,逆来的,顺受了。”萧红的表现的是更加本原、更加永恒的苦难,她从存在的意义将生命意识的麻木写到了极致。探究二:受封建桎梏的美好而有价值的悲剧性女性,属于该类型的人物有哪些?(请同学们思考讨论有哪些人物是属于这个类型的,发言):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焦母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 梁山伯与祝英台 窦娥冤窦娥 红楼梦林黛玉,晴雯,香菱 沈从文的边城翠翠 鲁迅的明天单四嫂、祝福祥林嫂、离婚爱姑、伤逝子君 家瑞珏,梅表姐,鸣凤 苏童的妻妾成群,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 张爱玲金锁记曹七巧 都是受害者,但有的又成为了封建制度的卫道士,成为了害人者,如焦母;有的无力反抗,女性自身的弱点,懦弱无力,如瑞珏,祥林嫂,刘兰芝;有的敢于反抗,无论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林黛玉,蘩漪,鸣凤,白流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