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史统编版(统编版(2019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 1、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2 2、中国古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经济发展历程 3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4 4、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统编版(统编版(2019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政治制度阶段特征。政治制度阶段特征。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课标课标1.11.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
2、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演变线索1.1.国家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的产物,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2.2.政治制度类型:政治制度类型:有有 、等几种主要形式。等几种主要形式。3.3.各国各国 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有其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有其 ,都是这个国,都是这个国家家 、文化传统、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的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阶级矛盾不可调和阶级矛盾不可
3、调和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君主制君主制贵族制贵族制民主与共和制民主与共和制国情国情独特性独特性历史传承历史传承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空坐标】【时空坐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与与中外历史纲要中外历史纲要重合内容重合内容知识点知识点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一纲要(上)纲要(上)分封制、宗法制第二页第第二页第2 2自然段用自然段用9 9行文字较详细地叙述分专封行文字较详细地叙述分专封制与宗法制的概念及特点。制与宗法制的概念及特点。第第1 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六页第第六页第
4、3 3自然段自然段7 7行文字重在叙述行文字重在叙述“分封分封”与宗法制的作用。与宗法制的作用。三公九卿制第三页第第三页第2 2自然段自然段9 9行:清晰地阐述职责、名称与行:清晰地阐述职责、名称与相互关系。相互关系。第第3 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1515页第页第2 2自然段自然段1010行作为秦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出现,叙述完整。行作为秦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出现,叙述完整。三省六部制第五页第第五页第1 1自然段自然段9 9行:标志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行:标志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详细阐述职责及相互关系。一个新阶段。详细阐述职责及相互关系。第第7
5、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第3939页第页第1 1自然段自然段1010行行尤其补充说明唐太宗时期扩大作用宰相范围的相关史实,尤其补充说明唐太宗时期扩大作用宰相范围的相关史实,进一步强调该制度确立与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进一步强调该制度确立与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深远影响。革,对此后历朝产生深远影响。内阁制第五页第第五页第2 2自然段自然段5 5行:行:只只表述表述了了简单概念简单概念第第13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第第7272页第页第3 3自然段自然段9 9行:行:较详细阐述较详细阐述“废丞相、置内阁废丞相、置内阁”的
6、背景、过程及影响。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军机处第五页第第五页第2 2自然段自然段3 3行:作为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行:作为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作作了了一一个个交代,没有深入解读。交代,没有深入解读。第第14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第第7878页第页第2 2自然段自然段6 6行:行:强调秘书机构的变化。详细描述了其职能特点。强调秘书机构的变化。详细描述了其职能特点。行省制第第6 6页第页第3 3自然段自然段4 4行行强调作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强调作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作了详细叙述。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作了详细叙述。第第10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7、课辽夏金元的统治第第5757页第页第4 4自然段自然段1010行行:叙述:叙述详细,借用思考点,加深对详细,借用思考点,加深对“行省制行省制”对后世的影响加深对后世的影响加深理解。理解。【学习要点学习要点1 1】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政治体制政治体制具体内容具体内容特点特点夏朝夏朝世袭制世袭制禹建立夏朝,启创立王位世袭制禹建立夏朝,启创立王位世袭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商朝商朝内外服内外服内服:王畿地区;外服:四周地区内服:王畿地区;外服:四周地区较
8、为系统地进行国家管理较为系统地进行国家管理周朝周朝分封制与分封制与宗法制宗法制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分封制与宗法制向配合,政治分封制与宗法制向配合,政治与血缘相结合与血缘相结合;等级森严,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层层分封;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内容:内容: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洛邑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分封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古代附近的王畿地区;分封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古代帝王后代,给予土地及人民;诸侯、卿大夫、士依帝王后代,给予土地及人民;诸侯、卿大夫、士依次分封;天子及各级贵族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并划次分封;天子及
9、各级贵族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并划分大小宗;受封土地和人民的各级贵族既享有权利,分大小宗;受封土地和人民的各级贵族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又承担义务影响:影响:积极:积极:周王取得天下共主的地位,开发边远周王取得天下共主的地位,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逐渐形成华夏国家认同;合,逐渐形成华夏国家认同;消极:消极:诸侯国有相当大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导致诸侯割据,国家分裂;的独立性,容易导致诸侯割据,国家分裂;早期政治早期政治制度特点制度特点血缘与政治相结合,家国一体;神权色彩浓厚,借助神权强化王权;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血
10、缘与政治相结合,家国一体;神权色彩浓厚,借助神权强化王权;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等级森严;力的高度集中;等级森严;【知识梳理知识梳理】1.1.叙述夏商西周主要政治制度叙述夏商西周主要政治制度史料史料3 3: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人。荀子荀子儒效儒效史料史料1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礼记礼运礼运史料史料2 2:今大道既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各子其子,货力货力
11、为己。为己。礼记礼记礼运礼运 史料史料4 4: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世袭制。子世袭制。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试一试:试一试:史料所示是何种先秦政治制度?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血缘纽带家国一体贵族政治等级森严材料材料5 5:天子用六十四人,列成八行,称为:天子用六十四人,列成八行,称为“八佾八佾”;”;诸侯诸侯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称为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称为“六佾六佾”;”;卿大夫用十六人,卿大夫用十六人,列成四行,称为列成四行,称为“四佾四佾”;”;士用四人,列成二行,称为士用四人,列成二行,称为“二佾二
12、佾”。周礼周礼春官春官小胥小胥礼乐制西周政体有何特征?西周政体有何特征?权力分配问题权力分配问题权力继承问题权力继承问题权力认同问题权力认同问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选贤与能是谓大同。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是为小康。礼记礼记礼运礼运政权政权性质:性质:公天下公天下 家天下家天下权力传承:权力传承:传贤传贤 传子传子社会形态:社会形态:原始公有制原始公有制 奴隶私有奴隶私有制制时间:时间:约约BC2070BC2070BC1600BC1600,建立者建立者:禹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夏朝都城都城:
13、阳城(今河南登封):阳城(今河南登封)夏夏 朝朝周朝周朝商朝商朝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2.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1.建立建立3.如何理解如何理解?纲要:纲要:u 夏王夏王是最高统治者是最高统治者u 中央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教的机构与职官。u 对对夏部族夏部族生活的地区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直接统治。其他。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统治。夏夏 朝朝周朝周朝商商 朝朝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时间时间:约:约BC1600BC1600年年-BC104
14、6-BC1046年年建立者建立者:商部落首领:商部落首领汤汤都城都城:多次迁移,:多次迁移,盘庚迁殷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国都才(今河南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殷”或或“殷商殷商”。2.2.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内外服制 内服内服:商王直接控制商王直接控制的的王畿地区王畿地区,外服外服:商王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松散联。松散联盟、集权程度不高。盟、集权程度不高。纲要: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内服内服 外服外服外服外服外服外服外服外服材料一材料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
15、材料二材料二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予畏上帝,不敢不征,征,尔尚辅余一人,致天之罚。尔尚辅余一人,致天之罚。”尚书盘庚材料三材料三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史记3.史料反映商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史料反映商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神权色彩浓厚;神权色彩浓厚;神权与王权结合;神权与王权结合;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1.建立建立夏夏 朝朝周周 朝朝商商 朝朝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时间时间:周:约周:约BC1046BC1046年年-BC256-BC256年年 西周:约
16、西周:约BC1046BC1046BC771BC771(犬戎杀死周幽王)(犬戎杀死周幽王)东周:东周:BC770BC770周平王东迁洛邑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者建立者:周武王周武王都城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镐京(今陕西西安)1.建立建立2.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分封对象:分封对象:诸侯在国内分封诸侯在国内分封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3.3.从右图和下列材料中分析西周分封制的特点从右图和下列材料中分析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目的目的:“封封建
17、亲戚,以藩屏周建亲戚,以藩屏周”荀子荀子儒效儒效:“周公周公兼制天下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同姓诸侯国多于异同姓诸侯国多于异姓姓诸侯国诸侯国多位于富庶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战略要多位于富庶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战略要地地拱卫王室,使周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拱卫王室,使周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分封制分封制 思 考 分封制对西周有何影响?积极:积极:确立了周天子确立了周天子的地位。扩
18、大了西的地位。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周的统治范围,。扩大了。扩大了范围。范围。消极:消极:西周后期,西周后期,相对独立的相对独立的诸侯国势力膨胀,王权诸侯国势力膨胀,王权衰落,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权利:诸侯权利:世袭世袭统治权,可以再分封统治权,可以再分封、设置官员、设置官员、建立、建立武装武装和和征派赋役)征派赋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宗法制宗法制 含义含义:以:以父系血缘父系血缘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制度。原则原则: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内容:大宗与小宗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既有家庭等级关系,大宗与小宗是相对而
19、不是绝对的,既有家庭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家国同构家国同构)夏夏 朝朝周周 朝朝商商 朝朝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礼乐制礼乐制巩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分封制形成的秩序秩序,解决解决贵族之间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矛盾。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形成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形成家国家国同构的格局同构的格局(政权与族权结合)。(政权与族权结合)。厉王虐,厉王虐,国人国人谤王。谤王。国语周语 郑子产作丘赋,郑子产作丘赋,国
20、人国人谤之。谤之。左传昭公四年l 先秦时期国家制度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夏夏 朝朝周周 朝朝商商 朝朝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左传襄公十四年材料体现了商周政治的哪些特点?原始民主遗存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原始民主遗存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原始民主传统对王权有制约作用原始民主传统
21、对王权有制约作用君主要征求平民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国人”的意见的意见国人可以通过舆论影响朝政国人可以通过舆论影响朝政小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0105040203受原始民主传统的影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迷信色彩浓厚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选官制度:世卿世禄制社会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各国政治上的重大变革各国政治上的重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瓦解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瓦解君主权力加强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开始产生郡县制、官僚制开始产生旧制的瓦解封建政治制度的诞生纲要纲要P10-12P10-12页页社会社会发展,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崩溃。
22、发展,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崩溃。各国各国上的重大变革,使君主权力得到加强,上的重大变革,使君主权力得到加强,宗族血缘关系宗族血缘关系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百家争鸣促进百家争鸣促进解放,推动社会变革。解放,推动社会变革。分析战国时期封建政治制度产生的原因?分析战国时期封建政治制度产生的原因?皇帝制度皇帝制度:1 1)地位:)地位: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2 2)内容:)内容:丞相和诸大臣听命于皇帝,一切政治、军丞相和诸大臣听命于皇帝,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3 3)特点:)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
23、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三三公九卿制:公九卿制:中央行政制度中央行政制度三三公公:a a.丞相: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丞相: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意,统领众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b.b.太尉:最高武官,掌军事;太尉:最高武官,掌军事;c.c.御史大夫: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御史大夫: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九卿:九卿:三公之下分掌国家各类政务和皇室事务的三公之下分掌国家各类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九卿下设若干部门,处理具体事务。卿。九卿下设若干部门,处理具体事务
24、。2 2)特点特点:国家国家重大事务由公卿进行重大事务由公卿进行廷议廷议,最后由皇帝,最后由皇帝裁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裁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决策失误。2.2.秦朝专制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秦朝专制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知识梳理知识梳理】皇帝制度(核心)皇帝制度(核心)中央中央-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秦朝中央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的政治制度皇帝独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位世袭2.2.文书制度文书制度特点:皇权中心,家国一体,互不统属,牵制配合作用作用: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提高行政效
25、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义中央集权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具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有较高史料价值。内容: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者,文书之力也。”东汉王充论衡东汉王充论衡【概念辨析】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区别(1)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自掌握政权,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2)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强调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秦朝官制的特点:以皇权为中心以皇权为中
26、心分工严密,各司其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体现体现“家天下家天下”的特点的特点三公九卿以三公九卿以“廷议廷议”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讨论国家国家重大事务重大事务,供皇帝裁决。,供皇帝裁决。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皇权:皇权vsvs相权相权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中央:中央vsvs地方地方名称名称分封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县制相相同同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国家结构模式之一;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国家结构模式之一;目的都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目的都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结果都对当时维护统治、国家统一发挥积极作用;结果都对当时维护统治、国家统一发挥积极作用;不不同同标准标准血缘血缘关系为基础关系为基础按
27、按地域地域关系划分关系划分地方地方权力权力诸侯诸侯世袭世袭,并拥,并拥有封地,权力有封地,权力较较大大郡县的官吏由皇帝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任免调任,调任,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权力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权力较小较小。与与中中央央关关系系诸侯具有一定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独立性,易,易形成形成地方地方割据割据地方地方服从服从中央中央;有利于;有利于加强中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政治政治特点特点贵族政治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官僚政治郡县制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1 1)背景:)背景:总结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教训。总结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教训。2 2)表现:)表现:地方行政
28、机构分为郡(郡守、郡丞、郡尉)、县(令、长、尉)两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郡守、郡丞、郡尉)、县(令、长、尉)两级;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级;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3 3)影响:)影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打破了贵族世卿世禄制,是官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打破了贵族世卿世禄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知识梳理知识梳理】2.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中国封建社会从始到终采用中央集权制的根本原因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和租佃制的特中国封建社会从始到终采用中央集
29、权制的根本原因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和租佃制的特点。十五世纪以前,西方没有出现中央集权制,是由于封建领主不但能够世代相承地、点。十五世纪以前,西方没有出现中央集权制,是由于封建领主不但能够世代相承地、稳定地占有领地,而且能够终生占有农奴;稳定地占有领地,而且能够终生占有农奴;他们不但他们不但具有固定的等级身份,而且在领地具有固定的等级身份,而且在领地上亲自掌握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领主不需要在地方上另设一套完整的官僚机构,就上亲自掌握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领主不需要在地方上另设一套完整的官僚机构,就能够在庄园中对农奴进行统治。与西方相反,我国的封建地主是采取租佃制剥削佃农,能够在庄园中对农奴进行统治
30、。与西方相反,我国的封建地主是采取租佃制剥削佃农,地主对土地的占有是不固定的,对佃农的占有也不稳定,地主得本身不能亲自掌握行政地主对土地的占有是不固定的,对佃农的占有也不稳定,地主得本身不能亲自掌握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这些权力从土地所有权游离出来以后,必须归专门的官吏掌握,权、司法权和军事权。这些权力从土地所有权游离出来以后,必须归专门的官吏掌握,于是在地主经济之外,驾乎整个社会之上,就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复杂的官僚机构。这种于是在地主经济之外,驾乎整个社会之上,就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复杂的官僚机构。这种机构体现在地方政权上,就是历代流行的郡县制,也就是贯彻中央集权精神的关键所机构体现在地方政权上
31、,就是历代流行的郡县制,也就是贯彻中央集权精神的关键所在。在。”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生活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生活.读书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年版)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为什么要坚持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为什么要坚持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是与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同步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与郡县制是与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同步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与郡县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是维护封建生产关系的政治工具。郡县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是维护封建生产关系的政治工具。【素养提升素养提升】结合教材
32、与所学比较:结合教材与所学比较:秦朝政治制度秦朝政治制度与先秦时期政治制度比较有何明显差与先秦时期政治制度比较有何明显差异?异?差异差异1 1:先秦时期政治是先秦时期政治是以血缘为纽以血缘为纽带带,是典型的,是典型的贵族政治贵族政治,而秦朝是各,而秦朝是各级官员级官员君主任命、不得世袭君主任命、不得世袭的的封建官封建官僚政治僚政治。官僚制度:官僚制度:按照专业职能和职位分工、分按照专业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行之权力体系,它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行之权力体系,它有别于中国古代早期的血缘政治,是历史有别于中国古代早期的血缘政治,是历史的进步的进步差异差异2 2:虽然分封制较之内外服制
33、,虽然分封制较之内外服制,中央对地方管理有所加强,但中央对地方管理有所加强,但中央并中央并未真正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未真正实现权力高度集中;秦进一步;秦进一步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实现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实现了了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思考:思考:秦朝的制度建设如何体现了大一统的国家治理?秦朝的制度建设如何体现了大一统的国家治理?大一统的政治基础是大一统的政治基础是“要在中央要在中央”的中央集权,的中央集权,必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必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处理中央与地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方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第一,妥善划分地方行政层级,有效分配中央妥
34、善划分地方行政层级,有效分配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并对地方官员权力实施监督。与地方的权力,并对地方官员权力实施监督。第二,第二,处理好郡县与分封的关系。处理好郡县与分封的关系。第三第三,中央权威、政令畅通是必备条件中央权威、政令畅通是必备条件。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思想与国家治理治理【素养提升素养提升】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由中央任命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皇帝制度颁布法律颁布法律实行文书管理实行文书管理中央行政制度之变中央行政制度之变国家元首制度之变国家元首制度之变地方行政制度之变地方行政制度之变议政
35、方式之变议政方式之变文书行政制度的建立文书行政制度的建立从国人议政到廷议从国人议政到廷议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师保制到三公九卿制从师保制到三公九卿制从从“王王”到到“皇帝皇帝”【学习要点学习要点1 1】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贵族制下王控制力有限贵族制下王控制力有限中央集权制(君主制)下皇帝专制不断中央集权制(君主制)下皇帝专制不断加强加强内外服制度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分封制(重血缘重血缘)郡县制逐渐发展;郡县制逐渐发展;【学习要点学习要点2 2】秦朝至清朝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秦朝至清朝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36、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1.梳理秦朝至清朝中央宰辅制度的演变梳理秦朝至清朝中央宰辅制度的演变【知识梳理知识梳理】指出下列中央机构示意图各自的朝指出下列中央机构示意图各自的朝代,说出你判断的理由。代,说出你判断的理由。秦:三公九卿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汉:(汉武帝西汉:(汉武帝)“中外朝中外朝”制制东汉:尚书台确立为新东汉: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的行政中枢隋唐:三省六部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书省元:中书省明:废丞相,设内阁明:废丞相,设内阁清:(雍正清:(雍正)军机处)军机处【知识梳理知识梳理】1.1.梳理秦朝至清朝中央宰辅制度的
37、演变梳理秦朝至清朝中央宰辅制度的演变汉武帝如何解决?汉武帝如何解决?西汉内外朝制度秦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僚机构尚尚 书书 令令侍侍 中中常常 侍侍决策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外朝外朝”“中朝中朝”汉承汉承秦制秦制“(汉代)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汉代)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其任重矣。”反映汉代宰相怎样的地位?对反映汉代宰相怎样的地位?对君主专制制度有何影响君主专制制度有何影响?位尊权重预示着皇权与相权矛盾突出位高权轻位高权轻 位低权重位低权重2.汉朝汉朝中外朝制1.秦朝秦朝三公九卿制转移相权及机构三公权力被削弱的原因?三公权力被削弱的原因?西汉后期外戚宦官干政西
38、汉后期外戚宦官干政(纲要(纲要22页)页)东汉东汉光武帝光武帝刘秀刘秀将将尚书台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加强中央集权。3.隋唐隋唐三省六部制 作用作用 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分割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分割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强皇权。特点特点 相权三分相权三分 加强皇权加强皇权 u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成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材料材料 唐中宗不经中
39、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不敢照常式封发,而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改用斜封,所书“敕敕”字也字也不敢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当时称为“斜封墨敕斜封墨敕”。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唐代政制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特点:分割相权、职能明确、维护统治;存在的问题:导致了“三冗”和“积贫”“积弱”的局面。4.宋朝宋朝二府三司 5.元朝 中书一省制原因:原因:元朝统治面积空前扩大,事务繁元朝统治面积空前扩大,事务繁杂,蒙古贵族文化水平相对落后;杂,蒙古贵族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40、;为了更便捷、高效处理全国事务,改为了更便捷、高效处理全国事务,改三省为一省。三省为一省。弊端弊端: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造成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造成元中后期内乱频繁。元中后期内乱频繁。三衙三衙 统兵权统兵权 设内阁:废丞相后,明朝逐步建立起内阁制。废丞相后,明朝逐步建立起内阁制。内阁大学士(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大量内阁大学士(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政务,成为事实上行政中枢。政务,成为事实上行政中枢。6.明朝明朝废丞相 设内阁 7.清朝清朝设军机处雍正帝时期,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雍正帝时期,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直接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军机处逐。
41、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顶峰。军机处的主要职权是撰拟谕旨,军机处的主要职权是撰拟谕旨,地位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地位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完全听命于皇帝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做主;,军国大事皆由皇帝做主;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皇帝则可皇帝则可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全国的军政大权。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全国的军政大权。探究分析:探究分析:君权与相权君权与相权为何博弈,帝王削相权为何博弈,帝王削相权的主要手段有哪些?的主
42、要手段有哪些?原因原因:丞相位高权重,相权的存在对君主专权有制约,君丞相位高权重,相权的存在对君主专权有制约,君主不满大权有旁落的风险。主不满大权有旁落的风险。手段手段1 1:重用位低的亲信,架空丞相的权力重用位低的亲信,架空丞相的权力手段手段2 2:从制度层面上,分割宰相权力,以达到削弱相权从制度层面上,分割宰相权力,以达到削弱相权的目的的目的结合示意图和所学,指出相权变化的特点,进一步指出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结合示意图和所学,指出相权变化的特点,进一步指出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原则和发展趋势。力的基本策略、原则和发展趋势。特点:特点:相权不断细化、弱化;相权由实到虚(非法定);相权
43、由决策到执行;相权不断细化、弱化;相权由实到虚(非法定);相权由决策到执行;原则:原则:皇权核心;策略:不断分化相权;皇权核心;策略:不断分化相权;发展趋势: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2.辨析内阁、军机处与宰相制度的区别辨析内阁、军机处与宰相制度的区别【知识梳理知识梳理】比较比较项项宰相宰相内阁内阁军机处军机处 同同 异异 地位地位 权限权限 趋势趋势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法定,制度赋权法定,制度赋权皇帝信任皇帝信任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参与决策参与决策皇帝顾问皇帝顾问上传下达上传下达不断调整不断调整不断上升不断上升军政合一军政合一 明清时期
44、,皇帝通过非正常的手段进行国家管理,这在一定程明清时期,皇帝通过非正常的手段进行国家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度上 说明这一时期,国家正常的内在调节机制在逐渐失灵,封说明这一时期,国家正常的内在调节机制在逐渐失灵,封建制度的生命力也在逐渐减弱,随之走向衰落。建制度的生命力也在逐渐减弱,随之走向衰落。3.3.梳理秦朝至清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梳理秦朝至清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知识梳理知识梳理】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划分和地方政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划分和地方政府废置纷繁,分合靡
45、定,但无非皆就前府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沿革损益,而无根本之的变动。代之制沿革损益,而无根本之的变动。(1)(1)据材料指出地方层级管理的据材料指出地方层级管理的“变变”与与“不不变变”具体表现,解释具体表现,解释“无根本之的变动无根本之的变动”的的含义。含义。(2)(2)指出地方层级管理变化的特点及趋势。指出地方层级管理变化的特点及趋势。变:变:汉增州;唐增道;宋道改路;元增行省;汉增州;唐增道;宋道改路;元增行省;不变:不变: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变;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变;县制不变;县制不变;集权目的不变;集权目的不变;含义:含义:未改变中央集权制度,仅仅是形式变化
46、。未改变中央集权制度,仅仅是形式变化。特点:特点:沿袭变革;下稳(县)上动(县之上);沿袭变革;下稳(县)上动(县之上);监察变行政;控制加强;监察变行政;控制加强;趋势: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削弱;根据已学知识试着按时间先后排序?根据已学知识试着按时间先后排序?1 4 2 3据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有何作用?据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有何作用?l 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标志;l 有利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有利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统一;l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
47、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垂直管理)有利于加强(垂直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l秦朝:郡县制沿袭秦朝的郡、县二级制;汉初地方行政制度中还包括王国和侯国;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形形成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的局面;由单纯的监察官员发展为总揽地方大权的行政长官。魏晋南北朝也是州郡县三级制。l汉朝:郡国并行制州刺史 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推恩令”汉武帝分十三州,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的巡视监察)“汉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是:1、中央集权制尚不成熟,官员选拔机制尚不完善。、中央集权制尚不成熟,官
48、员选拔机制尚不完善。2、扩大地方自治权力,恢复经济的客观需要。、扩大地方自治权力,恢复经济的客观需要。3、维护刘氏江山统治,对抗吕氏集团的需要。、维护刘氏江山统治,对抗吕氏集团的需要。1 1、内容、内容:在地方设置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简称行省),作为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腹里(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腹里(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西藏由中央宣政院管辖。西藏由中央宣政院管辖。行省军政大权集中行省军政大权集中,但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但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3 3、意义、意义:(1 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加
49、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 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为)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为我国明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我国明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4 4、特点:、特点:(1)(1)行省的双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行省的双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高行政机构;(2)(2)行省制度既有利于中央集权,给地方留行省制度既有利于中央集权,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出了部分权力,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3)(3)犬牙交错犬牙交错的区划方式,的区划方式,行
50、省权力大而不专;行省权力大而不专;l元朝:行省制(纲要P57页,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趋势)阶阶 段段 朝代朝代 地方制度(措施)地方制度(措施)对中央集权影响对中央集权影响 形成形成 秦秦 郡县制郡县制 加加 强强 巩巩 固固 汉初汉初 郡国并行郡国并行 削削 弱弱 武帝武帝 推恩令,十三州部刺史推恩令,十三州部刺史 加加 强强 完善完善 唐唐 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 削削 弱弱 加加 强强 宋宋收兵权建禁军;路设四监司;派文收兵权建禁军;路设四监司;派文官设通判;设诸路转运司掌控赋税官设通判;设诸路转运司掌控赋税 加强;但三冗;加强;但三冗;积贫积弱积贫积弱 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