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微专题(一).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376247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56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微专题(一).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微专题(一).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微专题(一).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微专题(一).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微专题(一).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微专题(一)高效突破古诗比较鉴赏题专题十专题十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等。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

2、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罢,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歌中找到具体依据。微语一、形象异同比较鉴赏题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注上官仪(608665),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唐朝诗人,才女上官婉儿的祖父。本诗是诗人宰相任上(661663)所作。广川:洛水。东都洛阳的皇城傍洛水。长洲

3、:洛堤。洛堤是官道,路面铺沙,以便车马通行,故喻称“长洲”。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终生未仕。鉴赏入朝洛堤步月: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东都洛阳皇城外等候入宫朝见时的情怀。诗的前两句写驱马沿洛堤来到皇城外等候。首句不仅以洛水即景起头,写洛水含情不语地流淌着;更是化用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以男女喻君臣,透露皇帝对自己的信任,传达承恩得意的神气。接着写驱马洛堤,以一个“历”字,表现出一种心意悠然、镇定自若的风度。后两句即景抒怀。这是秋天的一个清晨,曙光微明,月挂西山,宿鸟出林,寒蝉嘶鸣,野外晨风吹来,秋意更盛。第三句写凌晨,化用了

4、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原意是借夜景以忧虑天下士人不安,要礼贤下士以揽人心。这里取其意而谓曙光已见,鹊飞报喜,既表现出天下太平的景象,又流露出自己执政治世的气魄。末句写秋意,用了陈朝张正见赋得寒树晚蝉疏:“寒蝉噪杨柳,朔吹犯梧桐。还因摇落处,寂寞尽秋风。”原意讽喻寒士失意不平,这里借以暗示在野失意者的不平之鸣,为这太平盛世带来噪音,而令这位宰相略有不安,稍露不悦。这首诗是上官仪得意时的精心之作。它的意境和情调都不算很高,字里行间充溢着显扬之气,流露出诗人春风得意,倨傲、自荣的情态,真实地为这类得势当权的宫廷文人留下了一幅生

5、动的写照。从艺术上看,这寥寥二十字,不只是“音韵清亮”,谐律上口,而且巧于构思,善于用事,精心修辞,使其得意洋洋的神情毕现。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了一种特殊的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

6、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人固然说不出来;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两首诗都写到“月”,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月”下之情?答案(1)两首诗

7、都写到“月”,但上官诗充溢着显扬之气,流露出诗人春风得意,倨傲、自荣的情态;刘诗则表达了初春喜悦的心情。(2)上官诗写的是秋天清晨,虽明月高悬,但曙光已现,鹊飞报喜,既表现天下太平的景象,又流露出诗人得势当权、执政治世的气魄。(3)刘诗从视觉角度描写初春的月夜之美。夜深人静,皓月西斜,将如水的清辉洒向大地,照到了地上人家的半边庭院,描写出春夜的静谧风光。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减字木兰花竞渡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

8、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注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鉴赏减字木兰花:这首词抒写了闺中思妇念远怀人的忧郁愁情。全词托思妇自诉口吻,以“愁”字贯串始终。“天涯”点明所思远隔,“旧恨”说明分离已久,这四字写出了空间、时间的悬隔。“独自凄凉人不问”,表面讲无人过问,无人安慰,实际是说自己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离愁的人。“欲见回肠”二句犹如思妇的自言自语,谁想看我的愁肠环曲吗?“黛蛾”二句乃思妇为自己的蹙眉愁容作一写真,愁眉“长敛”正与胸怀“旧恨”相映。“春风吹”补出思妇恰因伤春而触离愁。“困倚危楼”二句写思妇愁

9、望空虚,一个“困”字传达出思妇独倚高楼日久的困乏、倦怠和失望无聊的情绪。“过尽”二字写思妇眺望大雁归来的情景,“飞鸿”意象从来是为离人传递书信的象征,而今只见大雁排列着人字或一字队列飞过,却不见行人归来,连封书信也未见到,自然睹雁阵而“字字愁”啦!全词情调凄哀,意境含蓄,得南唐词风范,而语辞清丽隽永,风格情韵深远,则是秦词本色。减字木兰花竞渡:上片首句“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以“高举”“飞出”两个动态的词语,写出了龙舟赛开场的景象,开篇就将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渲染出来。“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两句,写各条龙舟上的人擂鼓欢呼,声抵云霄,如同轰响的“春雷”,震人心魄。这些鼓声使划船人士气高

10、涨,他们将小舟划得飞快,使它“直破烟波”,像离弦的箭一般前进。“远远回”是指龙舟到达远处再折回来。上片四句,犹如一个紧追龙舟的特写镜头,将龙舟从出发到加速,再到折回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其间数艘船争渡的激烈气氛以及船上人高涨的气势,无不清晰呈现。下片转而写周围的人群,“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震”字准确地重现了万人雷动的场景,可见此时已有龙舟胜利抵达终点,因此围观的人群爆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声。“惊退”的主语并非围观者,而是参加比赛的人,他们争相竞渡的豪气,能“惊退”万人,以豪语写豪情,相得益彰。“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衔”字的运用,将龙舟夺胜的姿态写活了。“金碧楼”与前面的“红

11、旗”“杨柳”“烟波”一起,在视觉上丰富了整个场面。“第一归”呼应了“竞渡”的主题,对首句的“飞出深深杨柳渚”进行了完美的收结。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紧张热烈气氛。同时,还反映了人们紧张热烈的精神状态。龙舟飞驶,鼓击春雷,这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如此一来,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结合这两首词,简要分析二者营造的意境有什么不同。答案秦词用回肠、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意象,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表达了女主人公独处怀人的孤寂苦闷情绪。黄词描写红旗高举、鼓声如雷

12、、欢声如潮、龙舟破浪飞出、衔标而归的壮阔场景,营造出紧张热烈的氛围,表达了积极豪迈的情怀。点拨关键形象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意象(主要指景象和物象)内涵比较,一个是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比较。对于前者,先要看在意象选取上有何不同,再看意象在自身特点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或者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何异同。对于后者,要注意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比较,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较。形象异同题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可以利用的地方。形象作用异同比较主要在写景、状物、造境、抒情、结构方面展开。二、语言比较鉴赏题3.阅读下面

13、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鉴赏诗歌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作者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颔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宏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

14、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作者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这个“正”字,兼有“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说的,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大景也表现出来了。读到颈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

15、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朗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一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颈联历来脍炙人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作者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与“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

16、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海日东升,春意萌动,作者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作者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尾联紧承颈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此诗颔联“潮平两岸阔”,

17、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答案(示例一)“失”字更好。它含有消失之意,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有迷茫的感觉,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示例二)“阔”字更好。它含有开阔之意,它是对实际的描写,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给人的感觉更加真实;而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点拨关键语言比较鉴赏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语言赏析题一样,看语言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但既然是比较赏析,首先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

18、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三、表达技巧异同比较题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天台僧贾岛远梦归华顶注,扁舟背岳阳。寒蔬修净食,夜浪动禅床。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身心无别念,余习在诗章。注华顶:浙江天台山主峰名。鉴赏全诗前三联皆是诗人想象的这位天台僧人远去的情景。首联“远梦归华顶,扁舟背岳阳”中的“扁舟”直接将天台僧一路孤寂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背岳阳”点明了天台僧人的离去,即乘坐扁舟朝着背离岳阳的方向驶去,此处既交代了诗人与天台僧送别的地点,又饱含了

19、诗人对天台僧浓浓的赠别之情。颔联“寒蔬修净食,夜浪动禅床”是进一步想象天台僧在途中的情景,通过僧人的饮食与坐禅两个方面来表现僧人的清心寡欲与孤寒清寂。颈联“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僧人这一路中有大雁相伴,孤峰相随,更有猿啼之声在耳畔萦绕。一个“孤”字,一个“霜”字,进一步升华了僧人孤寒清寂的形象。尾联“身心无别念,余习在诗章”,既说明了僧人的“心中无一物”,同时也是诗人的自比。本诗颈联和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均为写景之句,请从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其异同。答案相同点:二者都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来虚写。以哀景衬哀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都通过想象对离别后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离别后的

20、心情,让这种孤寂之情显得更孤寂。不同点:柳永表达的是自己离别后的情景;本诗表达的是朋友僧人一路上孤寂的情景,描写友人孤寂清修的形象,实际上是在反衬自己。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注台城: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韦庄:晚唐诗人。此词创作于柳永漂泊异乡之际。鉴赏台城:此诗作为吊古之作,起笔却在古迹

21、之外。“江雨霏霏江草齐”,不正面描绘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金陵濒江,故说“江雨”“江草”。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雨丝中,四望迷蒙,烟笼雾罩,如梦似幻。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碧绿如茵,又显出自然界的生机。这景色既具有江南风物特有的轻柔婉丽,又容易勾起人们的迷惘惆怅。这就为下一句抒情作了准备。“六朝如梦鸟空啼”,从首句描绘江南烟雨到次句的六朝如梦,跳跃很大,表面上看似不相属,其实不仅“江雨霏霏”的氛围已暗示“梦”字,而且在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间就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

22、遗迹。“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容易使人想起繁荣兴茂的局面。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对于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来说,是十分令人触目惊心的。而台城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说它“无情”。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二字,深寓历史沧桑之慨。它暗示了一个腐败的时代的消失,也预示着

23、历史的重演。堤柳堆烟,本来就易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加以它在诗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写兴亡之感的凭藉,所以诗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别强烈。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在历史感慨之中暗寓伤今之意。虽然思想情绪不免有些消极,但这种虚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仍值得后人借鉴。蝶恋花: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影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销魂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

24、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词人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下片词人把笔宕

25、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至此,词人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

26、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这首词妙在紧扣“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请简要指出韦诗与柳词在写法上的异同。答案相同点:都借用春天之景来抒发感情。(或:在抒发感情上都善于运用衬托的手法)不同点:首先,韦诗全部都是写景之句,融情于景;而柳词上片写景,下片叙事抒怀,卒章显志。其次,韦诗描绘的是美丽的春天之景(雨中春景),借此反衬眼

27、前台城的荒败,表达对六朝兴亡的感慨和对晚唐将亡的忧虑;而柳词中的景带有衰败之感。点拨关键首先,要熟悉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与内涵。其次,审清题干要求比较的方向(是求同还是求异)、角度(是从哪个角度比较),比较到哪一步,是只要答出术语还是兼有效果的分析。最后,鉴于表达技巧的复杂性,表达技巧的比较还是定位于常见常用的表达技巧。因此,要立足于对原诗准确的判断,尤其注意甄别那些易混淆的表达技巧,如表现手法中的对比与衬托,修辞手法中的借代与借喻。四、思想感情异同比较题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蒋捷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天不教人客梦

28、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二者有何异同?请从情感表达与手法运用两个方面加以赏析。答案相同点:都是动作描写(细节),都是借拍打栏杆来抒发排遣胸中的抑郁苦闷之气。不同点:思想感情不同。辛词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蒋词抒发了词人故国难回,天涯无归路的哀愁。辛词愁更浓,蒋词愁略淡。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

29、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注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公主嫁与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令人弹琵琶以娱之。蒲桃:今作“葡萄”。鉴赏“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实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它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全诗记叙从军之苦,充满非战思想。万千尸骨埋于荒野,仅换得葡萄归种中原,显然得不偿失。诗歌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三、四句的“公

30、主琵琶”是指汉朝细君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当然,这不会是欢乐之声,而只是哀怨之调。一、二句写“白日”“黄昏”的情况,三、四句接着描绘夜晚的情况: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景象非常肃穆而凄凉。“行人”是指出征将士,这样就与下一句的公主出塞之声,引起共鸣了。接着,诗人又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其凄冷酷寒的情状亦可想见。以上六句,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接下来,似乎应该正面点出“行人”的哀怨之感了。可是诗人却别具机杼,背面傅粉,写出了“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两句

31、。胡雁、胡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尚且哀啼落泪,更不必说远戍到此的“行人”了。两个“胡”字,有意重复,“夜夜”“双双”又有意用叠字,有着烘云托月的艺术力量。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没有人不想班师复员。可是办不到。“闻道玉门犹被遮”一句,笔一折,似当头一棒,打断了“行人”的思归之念。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这里暗讽当朝皇帝一意孤行,穷兵黩武。随后,诗人又加一句,“应将性命逐轻车”,只能跟着本部的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这一句的分量压倒了上面八句。下面一句,再接再厉。拼命死战的结果无外乎“战骨埋荒外

32、”。诗人用“年年”两字,指出了这种情况的经常性。全诗一步紧一步,由军中平时的生活,到战时的紧急情况,最后说到死,为的是什么呢?这十一句的压力,逼出了最后一句,即答案:“空见蒲桃入汉家。”本诗画线句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最后两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所抒之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加以比较。答案相同点:都表达了厌战情绪。不同点:本诗侧重于表达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与不满。连年战争,将士弃尸荒野,仅换得西域葡萄归种中原,讽刺和批判统治者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为。范词侧重于抒发思归与报国之情。将士们白发苍苍,思乡而夜不能寐,但仍不畏环境艰苦,承担着戍边重任,表达了深沉真挚的忧国报国之情。点拨关键进行内容、情感的比较鉴赏鉴赏,前提是读懂诗歌,把握各自的感情基调。其方法与前面分析概括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相同。(1)读标题。标题往往交代了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2)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及写作背景。同样的景物,因诗人不同的际遇、不同的心情,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3)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注意诗歌的最后两句,它们往往卒章显志,点明主旨。在上面基础上进行比较,需要注意:(1)熟悉感情基调术语,会用这些术语比较感情基调的异同,如忧愁与闲适、悲伤与欢快。(2)进一步比较分析出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或情境,这也是情感比较的重要内容。(3)比较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概括,又要有具体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微专题(一).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