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积累一积累一一、词义的推断一、词义的推断二、通假字二、通假字三、偏义复词三、偏义复词四、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四、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五、一词多义五、一词多义六、词类活用六、词类活用2一、推断词义一、推断词义总结方法规律总结方法规律 从从造字法造字法推断非常词词义推断非常词词义 由由已掌握的知识已掌握的知识联想判断联想判断 借助借助成语俗语成语俗语中意义推断中意义推断 组成现代组成现代双音节词双音节词来选择来选择 分析词语短语分析词语短语结构结构来确定来确定 语法分析语法分析而推断词性词义而推断词性词义 结合结合语言环境语言环境来揣摩词义来揣摩词义3二、通假字二、通假字1、双声
2、通假、双声通假2、叠韵通假、叠韵通假3、同音通假、同音通假4、形近通假、形近通假4便可白公姥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我有亲父兄 父兄意父兄意义相对义相对公姥公姥意义意义相对相对偏向兄偏向兄偏向偏向姥姥三、偏义复词三、偏义复词两个语素意义相近两个语素意义相近今有一人,入园圃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窃其桃李。园:种树的地方园:种树的地方圃:种菜的地方圃:种菜的地方5常见的偏义复词汇总常见的偏义复词汇总 1 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在、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在“入入”;进入。进入。2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在“亡亡”;亡;亡国国 3 3、噌吰如钟鼓不绝。偏在、噌吰
3、如钟鼓不绝。偏在“钟钟”;铜钟;铜钟 4 4、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在、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在“深深”;深度。;深度。5 5、今以钟磬置水中。偏在、今以钟磬置水中。偏在“钟钟”;铜钟;铜钟 6 6、沛公则置车骑。偏在、沛公则置车骑。偏在“骑骑”;骑兵;骑兵 7 7、去来江口守空船。偏在、去来江口守空船。偏在“去去”;离开。;离开。6 8 8、孰与君少长。偏在、孰与君少长。偏在“长长”;年长;年长 9 9、堂上白公姥。偏在、堂上白公姥。偏在“姥姥”:婆婆;:婆婆;我有亲父母,逼迫有弟兄。偏在我有亲父母,逼迫有弟兄。偏在“母母”;偏;偏在在“兄兄”1010、呜呼,死生昼夜事也;亦
4、以明死生之、呜呼,死生昼夜事也;亦以明死生之大。偏在大。偏在“死死”111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在宜异同。偏在“异异”;不同。;不同。1212、忘路之远近。偏在、忘路之远近。偏在“远远”1313、昼夜勤作息。偏在、昼夜勤作息。偏在“作作”;劳动;劳动7四、古今异义四、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弱化、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弱化、强化、褒贬色彩的转换、名称说法的改变以强化、
5、褒贬色彩的转换、名称说法的改变以及及单双音的变化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以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以今义释古义。今义释古义。8(一)词义的扩大(一)词义的扩大 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又包括在今义之中。这种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又包括在今义之中。这种扩大具有从个别到一般、从部分到全体的特点。扩大具有从个别到一般、从部分到全体的特点。1、有些词在古代汉语中是专名,在现代汉语中、有些词在古代汉语中是专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作为通名使用。已经作为通名使用。2、有些原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有些原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如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如“皮皮”本义指本义指“兽
6、皮兽皮”,现在指动植物的表皮,以及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现在指动植物的表皮,以及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如如“树皮树皮”“”“书皮书皮”等。等。9(二)词义的缩小(二)词义的缩小 古义大于今义,今义包括在古义中。这种古义大于今义,今义包括在古义中。这种变化主要包括:词义程度的减弱;词义范变化主要包括:词义程度的减弱;词义范围的缩小;词义义项的减少等。围的缩小;词义义项的减少等。如:如:饿饿 怨怨 禽禽 丈夫丈夫 臭臭 劝劝 让让等等10(三)词义的转移(三)词义的转移 古汉语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古汉语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一种对象,转移为表示另一种对象,这就叫做词
7、示一种对象,转移为表示另一种对象,这就叫做词义的转移。义的转移。词义的转移可以是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词义的转移可以是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也可以是动作、范围或词性的转移。物;也可以是动作、范围或词性的转移。如:如:币币 涕;走涕;走 去;慢去;慢 偷;假偷;假 牺牲牺牲等等 在词义的转移过程中,有些词的词义强化了,即所在词义的转移过程中,有些词的词义强化了,即所表示意思的程度等加强了。如:表示意思的程度等加强了。如:“诛诛”是言字旁,是言字旁,原义为原义为“谴责,讨伐谴责,讨伐”,后来就不只停留在口头上,后来就不只停留在口头上的惩戒,转而到行动上,变成的惩戒,转而到行动上,变
8、成“杀戮杀戮”了。了。11(四)感情色彩的变化(四)感情色彩的变化 古汉语词义在演变的过程中,褒贬意义互古汉语词义在演变的过程中,褒贬意义互相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相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有的褒义词变为贬义词;有的贬义词变为褒有的褒义词变为贬义词;有的贬义词变为褒义词;有的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义词;有的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如:如:“先帝不以臣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明哲保身明哲保身”“衣冠禽兽衣冠禽兽”“谤谤讥于市朝讥于市朝”“猖獗猖獗”等等12【文段阅读文段阅读1】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其才可将五百乘乘。”公曰:公曰:“吾
9、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也。”子思曰: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 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国之世,选爪牙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邻国也。”公再拜曰:公再拜曰:“谨受教矣!谨受教矣!”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周纪周纪 威烈王二十五年威烈王二十五年【注释注释】乘:古时一辆车四匹马为一乘,这里指战车。官人:使乘:古时
10、一辆车四匹马为一乘,这里指战车。官人:使人为官,选人任官。杞梓连抱:杞、梓都是优质木材。连抱:人为官,选人任官。杞梓连抱:杞、梓都是优质木材。连抱:指双手合抱,比量粗细。指双手合抱,比量粗细。干城:盾牌与城郭,比喻捍卫者或干城:盾牌与城郭,比喻捍卫者或御敌的将士。御敌的将士。爪牙爪牙:指勇士、猛将,是褒义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指勇士、猛将,是褒义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贬义用法贬义用法“帮凶、走狗帮凶、走狗”。13【文段阅读文段阅读2】十六年春,陨石于宋五,陨星也。六退飞,过宋都,十六年春,陨石于宋五,陨星也。六退飞,过宋都,风也。周内史叔兴聘于宋,宋襄公问焉,曰:风也。周内史叔兴聘于宋,宋襄公问
11、焉,曰:“是何是何祥祥也?吉也?吉凶焉在?凶焉在?”对曰:对曰:“今兹鲁多大丧,明年齐有乱,君将得诸侯今兹鲁多大丧,明年齐有乱,君将得诸侯而不终。而不终。”退而告人曰:退而告人曰:“君失问君失问。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吉凶由人,吾不敢生也。吉凶由人,吾不敢逆逆君故也。君故也。”左传左传 僖公十六年僖公十六年【注释注释】十六年:鲁僖公十六年。陨石于宋五:即十六年:鲁僖公十六年。陨石于宋五:即“陨五石于陨五石于宋宋”,五块石头在宋国上空坠落。退飞:倒着飞。失,五块石头在宋国上空坠落。退飞:倒着飞。失问:问得不恰当。问:问得不恰当。祥祥:(吉凶)预兆,中性词,:(吉凶)预兆
12、,中性词,现代汉语只保留现代汉语只保留“吉祥吉祥”之意。之意。14【译文译文】十六年春季,在宋国上空坠落了五块石头,这是坠落的十六年春季,在宋国上空坠落了五块石头,这是坠落的陨石。六只鸟后退着飞,经过宋国国都,这是由于风太大的陨石。六只鸟后退着飞,经过宋国国都,这是由于风太大的缘故。成周的内使叔兴缘故。成周的内使叔兴 在宋国访问,宋襄公向他询问这两件事,说:在宋国访问,宋襄公向他询问这两件事,说:“这是什这是什么预兆?吉凶在于哪里?么预兆?吉凶在于哪里?”叔兴回答说:叔兴回答说:“今年鲁国多有大今年鲁国多有大的丧事,明年齐国有动乱,君王将会得到诸侯拥护却不能保的丧事,明年齐国有动乱,君王将会得
13、到诸侯拥护却不能保持到最后。持到最后。”(叔兴)退下来告诉别人说:(叔兴)退下来告诉别人说:“国君询问得不国君询问得不恰当,这是有关阴阳的事情,人事吉凶与此无关。吉凶由人恰当,这是有关阴阳的事情,人事吉凶与此无关。吉凶由人的行为所决定,我是由于不敢违背国君的缘故才这样回答。的行为所决定,我是由于不敢违背国君的缘故才这样回答。”15归纳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归纳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 因为因为二十四史二十四史都是正史,记叙历朝历都是正史,记叙历朝历代文臣武将的篇章很多,而试题选文的主人公代文臣武将的篇章很多,而试题选文的主人公也大都是有定论的将臣(即使主人公不是将臣,也大都是有定论的将臣(即使主人公不是
14、将臣,文章中也有朝廷吏政的内容),记叙其生平时文章中也有朝廷吏政的内容),记叙其生平时任职的交代、职位的变迁都要涉及到职官变动任职的交代、职位的变迁都要涉及到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因而这类词语出现的机率是非常的文言词语。因而这类词语出现的机率是非常高的。同时,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高的。同时,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平所为及相关的官场沉浮很有帮助。平所为及相关的官场沉浮很有帮助。补充了解补充了解16 常见的职官变动词语有这样一些:常见的职官变动词语有这样一些: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15、;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以官职;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拜:授予官职;除:任命,授予官职;除:任命,授予官职;授:给予官职;授:给予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擢:在原官职上提拔;擢:在原官职上提拔;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17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转、调、徙:调动官职;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充缺职;补:补充缺职;改:改任官
16、职。改:改任官职。18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领:兼任较低级的职务较低级的职务;署:代理,暂时任;担任;署:代理,暂时任;担任;也称也称“署理署理”摄:暂兼。摄:暂兼。权:暂代官职。权:暂代官职。行行:兼管比本职低的官员。兼管比本职低的官员。19 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入”相对,古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左迁:降职;左迁:降职;罢、免:罢黜、免去官职;罢、免
17、:罢黜、免去官职;黜、废:废弃不用;放:放逐,流放。黜、废:废弃不用;放:放逐,流放。屈原列传屈原列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放为?”?”。夺:剥夺,削去权力。夺:剥夺,削去权力。去:卸掉、免除官职。去:卸掉、免除官职。20 第五、其他:第五、其他:【退退】退,辞去或失去官职。岳阳楼退,辞去或失去官职。岳阳楼记:记:“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进亦忧,退亦忧。”【及第及第/登第登第】及第,科举应试中选。及第,科举应试中选。登第、登科,皆中进士。登第、登科,皆中进士。【下车下车】新官上任。新官上任。张衡传张衡传:“衡下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车,治威严,整法度。”【视事视事】
18、官吏到职治理政务。官吏到职治理政务。张衡传张衡传:“视事三年。视事三年。”【用事用事】掌权、执政。掌权、执政。21 【秉权秉权/秉钧秉钧】秉权,执政;秉钧,执秉权,执政;秉钧,执国政。国政。【秩满秩满】秩,官职的职位和品级。秩满,秩,官职的职位和品级。秩满,服官任满。服官任满。(改秩、罢秩改秩、罢秩)【乞骸骨乞骸骨】官吏由于年老请求退职。官吏由于年老请求退职。张衡传:张衡传:“上书乞骸骨上书乞骸骨”【穷穷/达达】困厄与显达困厄与显达(官运亨通官运亨通)。“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2 还有一些不表示官职的变动,但常常与还有一些不表示官职的变动,但常常与官职结合
19、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官职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执掌、主持持的意思。例如,的意思。例如,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 主主(掌管掌管):“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兵。兵。”(勃:人名。(勃:人名。史记史记吕太后本纪吕太后本纪)有关拜见的词语:觐、拜、晋、诣、造、有关拜见的词语:觐、拜、晋、诣、造、访、谒等。访、谒等。23五、一词多义五、一词多义 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深化。如如“
20、发发”字字:“见其发矢十中八九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卖油翁)中作)中作“发射发射”,“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作)中作“点燃点燃”;“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中作)中作“打打开开”;“非常之谋难以猝发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五人墓碑记)中作)中作“发发动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五人墓碑记)中作)中作“抒发抒发”;24在在“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陈涉世家)中)中作作“征发,征调征发,征调”;在在“即
21、道意中事,无毫发爽即道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促织)中作)中作“极短的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极短的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在在“野芳发而幽香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醉翁亭记)中作)中作“开放开放”等。等。1、平时不断积累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掌握得越、平时不断积累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掌握得越来越多,就会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会来越多,就会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不断提高。2、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一是要掌握一个词的、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一是要掌握一个词的常见义项,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较大的义项;二是常见义项,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较大的义项;二是掌握联系语境推断的具体
22、含义的方法。掌握联系语境推断的具体含义的方法。注注 意意25六、词类活用六、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形容作状语,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动词、词作动词,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意动用法动用法,数词的特殊用法七个方面。其中尤以,数词的特殊用法七个方面。其中尤以名词作状语,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意名词作状语,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意动为重点。动为重点。方法:古今对照方法:古今对照 2627 (1 1)使动用法)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就是现代汉语中兼语句
23、的浓缩使动用法就是现代汉语中兼语句的浓缩形式,是让本不能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形形式,是让本不能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名词带上宾语,且具有使令意义。容词、名词带上宾语,且具有使令意义。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项伯杀人,臣活之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28 (2 2)意动用法)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主语意动用法就是主语“认为认为”宾语怎样,宾语怎样,表示的是一种主观判断,可能符合客观情况,表示的是一种主观判断,可能符合客观情况,也可能不符合
24、。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不同也可能不符合。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不同点,点,就是使动用法是客观的,而意动用法是就是使动用法是客观的,而意动用法是主观的。主观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表示认为宾语具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表示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状态:有某种性质、状态: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名词的意动用法,表示把宾语当成某名词的意动用法,表示把宾语当成某种人或事物:种人或事物: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29(3 3)为动用法)为动用法 指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表示为动指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表示为动词对象发出某个动作。例:词对象发出某个动作。例:等死,死国可乎
25、?等死,死国可乎?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30(4 4)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名词+宾语:宾语:买五人之脰而函之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名词名词+补语:补语:沛公军霸上沛公军霸上 副词、能愿动词副词、能愿动词+名词:名词:秦地可尽王也秦地可尽王也/范增数目项王范增数目项王/非能水也非能水也/沛公欲王关中沛公欲王关中 “而而”前后的名词:前后的名词:去今之去今之墓墓而葬焉而葬焉/客逾庖而客逾庖而宴宴31 (5 5)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中,名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文言文中,名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谓语,译成现代汉语即成为状语成份。谓语,译成现代汉语即成为状语成份。
26、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常以身翼蔽沛公常以身翼蔽沛公 樯橹灰飞烟灭樯橹灰飞烟灭 其一犬坐于前其一犬坐于前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待方式:表示动作、行为的对待方式:吾得兄事之吾得兄事之 人皆得以隶使之人皆得以隶使之 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寡人之过者32 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君当日胜贵君当日胜贵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27、、趋向: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向:内立法度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外连横而斗诸侯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33 (6)(6)形容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作名词:用形容词替代形容词作名词:用形容词替代跟它所表示的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跟它所表示的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的人或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翻译时要补出中心语,而以这个语,翻译时要补出中心语,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形容词作定语。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斫直,删密,除正斫直,删密,除正 将军身披坚执锐将军身披坚执锐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寸
28、有所长,尺有所短34 动词作名词:用动词替代跟这动词作名词:用动词替代跟这个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在句子中充个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翻译时要将这个动词当主语或宾语,翻译时要将这个动词用相关的名词替换。用相关的名词替换。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于是余有叹焉于是余有叹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乐。35词类活用举例:词类活用举例:1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 2 2、六王毕,四海一、六王毕,四海一 数词用作动词数
29、词用作动词 3 3、孔子师郯子、苌弘、孔子师郯子、苌弘 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364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5 5、君将哀而生之乎、君将哀而生之乎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6 6、吾妻之美我者、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7 7、左右欲刃相如、左右欲刃相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8 8、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用作名词9 9、宾主尽东南之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37详见详见备考手册备考手册5555页页积累二积累二 文言虚词很多文言虚词很多 ,但,但
30、“常见常见”者毕竟者毕竟有限有限 。考试大纲考试大纲列了列了18 18 个常见文个常见文言虚词言虚词 :而而 何何 乎乎 乃乃 其其 且且 若若 所所 为为 焉焉 也也 以以 因因 于于 与与 则则 者者 之之。考查的考查的热点一直集中在这热点一直集中在这1818个常见文言虚词个常见文言虚词 的的用法上。用法上。38代代 词词(一)人称代词(一)人称代词1、第一、二、三人称、第一、二、三人称第一人称:吾第一人称:吾 余余 予予 我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第二人称:汝(女)第二人称:汝(女)而而 尔尔 若若 乃乃第三人称:其第三人称:其 之之 彼彼 厥厥“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31、,以有尺寸之地。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六国论论392、敬称、谦称、敬称、谦称 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的有:愚的有:愚 窃窃 臣臣 不才不才 在下在下 妾妾 仆等仆等;古代帝王的自谦词古代帝王的自谦词:寡:寡 孤等;孤等;古代官吏的自谦词:古代官吏的自谦词:下官下官 末官等;末官等;此外此外读书人的自谦词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等,有小生、晚生等,称自己一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家”、“舍舍”等谦词。等谦词。敬称:敬称:天子天子 陛下陛下 大王大王 公公 阁下阁下 足下足下 子子 大人大人 爱爱卿等;对于对方或
32、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卿等;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403、人称复词、人称复词 “辈、属、徒、族、侪辈、属、徒、族、侪”等,放在人称代词后表等,放在人称代词后表多数。可译成多数。可译成“们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一类”、“一班一班”、“这些这些”等词对译。等词对译。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师说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鸿门宴41(二)指示代词(二)指示代词1、近指代词、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等。:是、此、斯、兹、之、然等。可译成可译成“这个这个”“”“这里这里”“”“这样这样”2、远指代词、远指代词:彼
33、、夫、其等。译成:彼、夫、其等。译成“那那”“”“那那个个”。3、旁指代词、旁指代词:他。译成:他。译成“别的别的”“”“其他的其他的”。“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鸿门宴)4、虚指代词、虚指代词:或、某。:或、某。5、无定指代词:、无定指代词:莫。译成莫。译成“没有谁没有谁”“”“没有哪一样没有哪一样东西东西”。如。如“莫我知也夫!莫我知也夫!”(论语论语宪问宪问)42(三)疑问代词(三)疑问代词可以代人、事物、处所。可以代人、事物、处所。王曰:王曰:“谁谁可使者?可使者?”是可忍,是可忍,孰孰不可忍?不可忍?沛公沛公安安在?在?大王来大王来何何操?操?割鸡割鸡焉
34、焉用牛刀!用牛刀!43副副 词词 其基本功能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作其基本功能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句子的状语或补语。1、程度副词、程度副词轻微度轻微度:少、稍、略等,可译成:少、稍、略等,可译成“稍微稍微”“”“略微略微”。加深度加深度:愈、益、尤、弥、更等,可译成:愈、益、尤、弥、更等,可译成“更更加加”“”“尤其尤其”。极高度极高度:最、极、甚、殊、绝、特、颇等,可译成:最、极、甚、殊、绝、特、颇等,可译成“非常非常”“”“分外分外”“”“太太”。442、范围副词、范围副词悉、皆、尽、咸、举、胜、俱等悉、皆、尽、咸、举、胜、俱等表总括表总括;唯、特、独
35、、直、第、但、仅等唯、特、独、直、第、但、仅等表仅限表仅限;共、同、并、相等共、同、并、相等表共同表共同。3、时间副词、时间副词 既、已、曾、尝既、已、曾、尝;向、始、昔向、始、昔;常、素、雅、恒常、素、雅、恒等等表过去、向来时表过去、向来时;方、适、会方、适、会;旋、寻、须臾、既而、无何、未几旋、寻、须臾、既而、无何、未几;急、遽、猝急、遽、猝;将、且、行将等将、且、行将等表正在、变化时表正在、变化时。454、语气副词、语气副词必、诚、信、固、果等必、诚、信、固、果等表肯定、确认表肯定、确认;不、弗、靡、未、非、亡、勿、毋、莫等不、弗、靡、未、非、亡、勿、毋、莫等表否定、表否定、禁止禁止;殆
36、、盖、其、得无、无乃、庶几等殆、盖、其、得无、无乃、庶几等表推测、估量表推测、估量;岂、其、宁、庸等岂、其、宁、庸等表反诘表反诘。5、频率副词、频率副词屡、数、累等屡、数、累等表表“多次、再三、往往多次、再三、往往”;复、更、再、又等复、更、再、又等表示表示“再、也、还、第二再、也、还、第二次次”。6、谦敬副词:、谦敬副词:窃、辱、幸、敢、谨等窃、辱、幸、敢、谨等46介介 词词 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它一定与所带的宾语组成介宾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它一定与所带的宾语组成介宾词组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词组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介词可根据功用分语或补语。介词可
37、根据功用分表处所的、表时间的、表处所的、表时间的、表原因的、表对象的、表凭借的、表被动的表原因的、表对象的、表凭借的、表被动的等。等。(见(见备考手册备考手册65页页 69页)页)47连连 词词 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句子并表示它们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句子并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其本身无实在意义,但它可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其本身无实在意义,但它可帮助我们认识句子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更准确帮助我们认识句子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更准确地理解句意。地理解句意。(备考手册备考手册55页)页)48助助 词词1、结构助词:之、结构助词:之 所所 者者(见(见备考手册备考手册)2、
38、语气助词、语气助词陈述语气:也、矣、焉、耳等;陈述语气:也、矣、焉、耳等;疑问语气:乎、与(欤)、耶等;疑问语气:乎、与(欤)、耶等;感叹语气:哉、夫等;感叹语气:哉、夫等;句首语气:唯、夫、盖等。句首语气:唯、夫、盖等。49 a a把握把握“诸、盍、焉诸、盍、焉”等兼词的用法及意等兼词的用法及意义。义。b b注意注意“者也者也”“”“也欤也欤”“”“也已矣也已矣”“”“焉耳焉耳矣矣”、“也乎哉也乎哉”等虚词的连用,重点一般落等虚词的连用,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上。要根据具体语境及全句的意思在最后一个上。要根据具体语境及全句的意思来考虑。来考虑。C C注意单音与复音虚词的区别。如注意单音与复音虚
39、词的区别。如“于是于是”、“然后然后”、“可以可以”、“从而从而”、“其实其实”等等双音词双音词,古汉语中应按两个单音词去解释。古汉语中应按两个单音词去解释。50 主要掌握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装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省略句、固固定句式五类。定句式五类。积累三积累三51 附:文言句式附: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式一、判断句式 1 1、“.者,者,.也。也。”这是文言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如: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2 2、无标志判断句。无标志判断句。如:如:刘备天下枭雄。刘备天下枭雄。3 3、“乃
40、、必、亦、即、诚、皆、则乃、必、亦、即、诚、皆、则”等等也可表判断。也可表判断。如: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52二、被动句式二、被动句式 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句。1 1、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式:动词后用介词动词后用介词“于于”表被动。表被动。如: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有时也在介词有时也在介词“于于”或动词前加或动词前加“受受”,形成形成“受受.于于.。”的形式表
41、被动。的形式表被动。如: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53用用“见见”、“于于”,“见见.于于.。”表被动。表被动。如: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用用“为为”,“为为.所所.”.”表表被动。被动。如如:(巨)偏在远郡(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行将为人所并。用用“被被”表被动。表被动。如: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2 2、无标志的被动句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
42、附操者,逼兵势耳。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54三、宾语前置三、宾语前置1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前置。如:如:沛公安在沛公安在值得注意的是,介词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以”的宾语比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2 2、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前置。如:如: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之许也。553 3、用用“之之”或或“是是”把宾语提前取动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词前,以突出强调宾
43、语。这时的这时的“之之”只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范围副词“唯唯”,构成,构成“唯唯.是是.”.”的格式。如: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利是图、唯命是从。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例如:业文南向坐。业文南向坐。56四、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四、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结构是用介词结构是用“以以”、
44、“于于”“”“乎乎”等组成等组成的介宾短语。的介宾短语。如: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具告以事。具告以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57五、定语后置五、定语后置 形成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或“中心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的形式。如: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置。六、主谓倒
45、装六、主谓倒装 如:如:“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汝之不惠!”58七、省略句式七、省略句式1 1、省略主语。、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在翻译成现代
46、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充出来。2 2、省略谓语。、省略谓语。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9 3 3、省略宾语。、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竖子不足与谋!竖子不足与谋!在文言文中在文言文中,介词介词“以、为、与以、为、与”的宾语的宾语 之之 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
47、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4 4、省略介词。、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于”和和“以以”常被省略。如: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赐之彘肩。(赐之彘肩。(鸿门宴鸿门宴)译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译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充出来。60总体阅读方法总体阅读方法 第一步:整体阅读。集中心思稳住神,第一步:整体阅读。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能大体了解文中所写的时、浏览或跳读一遍,能大体了解文中所写的时、地、人、事、作者的看法;能懂六七成即可。地、人、事、作者的看
48、法;能懂六七成即可。用符号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用符号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明确选段的梗概。明确选段的梗概。第二步,先排除第二步,先排除“死死”的部分的部分 (不需译不需译的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时间名词的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时间名词等等),再分析,再分析“关系关系”(人与人、人与事、事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与事之间的关系),理清孰主孰次,孰善孰恶,理清孰主孰次,孰善孰恶,分析事件的原因与结局,分析人物的命运归分析事件的原因与结局,分析人物的命运归宿,从而理解文段的中心思想;宿,从而理解文段的中心思想;61 第三步:细读题目第三步:细读题目 1
49、1、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所在,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给选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选出正确项。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选出正确项。2 2、利用好最后那道题、利用好最后那道题 高考文言考题的最后一道题是结合文意高考文言考题的最后一道题是结合文意进行判断,往往有一项不符题意,其他三项进行判断,往往有一项不符题意,其他三项都是正确的,不符题意的一项的错误也往往都是正确的,不符题意的一项的错误也往往是个小错误。因此,在阅读文言时,考生可是个
50、小错误。因此,在阅读文言时,考生可借助此题对全文的内容尽可能多的理解,这借助此题对全文的内容尽可能多的理解,这对了解全文内容往往事半功倍。应该尊重原对了解全文内容往往事半功倍。应该尊重原文,文,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以偏概全 。答题时也由最后一道。答题时也由最后一道题答起。题答起。62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命题推想一、命题推想 不管文言文怎么个考法,实词是必不管文言文怎么个考法,实词是必考无疑的。考查的内容仍然会是句中容考无疑的。考查的内容仍然会是句中容易理解错的课内曾经学过的词,课内未易理解错的课内曾经学过的词,课内未学过的词估计考生也能根据句意推断个学过的词估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