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卜算子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诗意,背诵诗歌,了解古诗词的相关知识。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理解主旨,学会鉴赏古诗词。3.激发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理解主旨,学会鉴赏古诗词。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课前准备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2.学生:了解作者生平资料,预习重点字词,熟读并背诵古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跟着常建和李白的步伐,游历了诗歌的国度,体
2、悟品味了常建的落寞诗意 和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今天,让我们继续跟着诗人的脚步,在古典诗歌的海洋里遨游,再 次领略古代诗词之美。二、自我研学二、自我研学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ft(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对后 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与辛弃疾并称“苏 辛”。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 四家”。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2.背景简介。元丰二年,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御史李定等摘出
3、苏轼反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逮捕入狱。入狱一百多天,而且案件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中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慧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 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此词苏轼以“幽人”自称,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这种处境 与傲岸不羁、孤寂无助的鸿雁何其相似!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1.精读课文,注意朗读断句和节奏。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
4、/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2.疏通文意。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译译文文:一弯残月挂在枝叶稀疏的桐树上,夜深人声已静。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仿佛那孤雁的缥缈身影。上阙写深夜院中所见景色。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译译文:文:孤雁惊飞却又回过头来,心里有幽恨却无人知道。它挑遍了寒枝不肯栖息,宁愿 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凉。下阙词人与“孤鸿”合二为一。四、合作探究四、合作探究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缺月”“疏桐”“人”“孤鸿”等词写出了词人怎样 的心境?明确:上片主要通过对缺月、疏桐
5、、人、孤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一种清冷孤寂、幽静 萧疏的氛围,写出了词人孤独、凄苦、伤感的心境。2.这首词中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颂,请简要赏析其 表达的好处,并总结一下全词的意蕴。明确:(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这句词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 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寒冷的夜晚。在此作者托物抒怀,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五、本诗小结五、本诗小结这首词借月夜孤鸿的形象,托物抒怀,反映了作者因政治失意而自伤,同时也表现了作 者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生活态度。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1.背诵词并了解诗意及主题思想。2.搜集苏轼的其他诗词,赏析其主要意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