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doc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文档编号:4392410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

2、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选自韩愈师说)(二)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

3、远矣      众人:许多人B小学而大遗                      遗:丢弃C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          吾子:对对方的敬称        D因抗颜而为师                    抗颜:态度严正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

4、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皆出于此乎             环顾其中B由魏晋氏以下             愈以是得狂名C而耻学于师               又挈挈而东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幸见取3下列对两个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柳两文内容有相似之处,都是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现实立论。B韩文侧重于批判“不屑从师”,柳文则更重于论证“师道之

5、衰”。C柳文热烈赞扬了韩愈“抗颜而为师”的勇气,对处于逆境中的韩愈进行声援,表达了向韩愈学习的迫切愿望。D韩文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柳文则主要使用例证法。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人之患在好为人师。(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欧阳生哀辞韩 愈欧阳詹世居闽越,自詹已上,皆为闽越官,至州佐、县令者,累累有焉。闽越地肥衍,有山泉禽鱼之乐,虽有长材秀民,通文书吏事与上国齿者,未尝肯出仕。今上初,故宰相常衮为福建诸州观察使,治其地。乡县小民有能诵书作文辞者,衮亲与之为客主之礼,观游宴飨。詹于时独秀出,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建中、贞元间,余就食江南,未

6、接人事,往往闻詹名闾巷间,詹之称于江南也久;贞元三年,余始至京师举进士,闻詹名尤甚。八年春,遂与詹文辞同考试登第,始相识。自后詹归闽中,余或在京师他处,不见詹久者,惟詹归闽中时为然。其他时与詹离,率不历岁,移时则必合,合必两忘其所趋,久然后去,故余与詹相知为深。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其燕私善谑以和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十五年冬,余以徐州从事朝正于京师,詹为国子监四门助教,将率其徒伏阙下举余为博士,会监有狱,不果上。观其心,有益于余,将忘其身之贱而为之也。呜呼!詹今其死矣!詹闽越人也,父母老矣,舍朝夕之养,以来京师,其心将以有得于是,而归为父

7、母荣也。虽其父母之心亦皆然:詹在侧,虽无离忧,其志不乐也;詹在京师,虽有离忧,其志乐也。若詹者所谓以志养志者欤!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詹之事业文章,李翊既为之传,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而解其悲哀,以卒詹志云。5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不历岁             率:全、都B治其地               治:管辖、治理C将率其徒伏阙下     &nb

8、sp; 阙:宫阙D以卒詹志云           卒:最终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其燕私善谑/以和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B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其燕私善谑以和/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C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其燕私/善谑以和/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D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

9、嶷嶷然其燕私善谑/以和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7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詹世代居住在闽越之地,出身于官宦之家,其故乡闽越富饶而美丽,代育才士,其虽有“长材秀民”却不肯外出做官。B欧阳詹才华卓著,在江南负有盛名。时任福建诸州观察使的常衮与其交往,对他青睐有加,一些地方名士也都对其推崇信服。C欧阳詹为人义气真诚。贞元十五年冬,韩愈进京,欧阳詹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助教,却不计自己官微言轻,力举韩愈为博士。D欧阳詹侍奉父母恪守孝道,但在他父母已老之时,毅然“舍朝夕之养”,远去京师求取功名,因未能尽孝道而留下遗憾。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余就食江南,未接人事,往往闻詹名闾巷间,詹之称于江南也久。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而解其悲哀。李永芳,辽东铁岭人。在明官抚顺所游击。太祖克乌喇,乌喇贝勒布占泰走叶赫。太祖伐叶赫,叶赫诉于明。明使告太祖,诫毋侵叶赫。太祖以书与明,言叶赫渝盟悔婚,复匿布占泰,不得已而用兵,躬诣抚顺所,永芳迎三里外,导入教场,太祖出书畀永芳,乃引师还。后三岁为天命元年,又三岁,始用兵于明。师至抚顺所,遂合围,使持书谕永芳曰:“明发兵疆外卫叶赫,我乃以师至。汝一游击耳,战亦岂能胜?汝多才智,识时务,我国方求才,况如汝者有不加以宠荣与我一等大臣同列者乎?汝若欲战,我矢岂能识汝?若我师入城,男妇老弱必且

11、惊溃。勿谓我恫喝,汝思区区一城且不能下,安用兴师?”永芳得书,立城南门上请降,而仍令军士备守具。上命树云梯以攻,不移时,师登陴,斩守备王命印等。永芳冠带乘马出降,匍匐谒上,上于马上以礼答之,传谕勿杀城中人。明日,命隳其城,编降民千户,迁之赫图阿喇。命依明制设大小官属,授永芳三等副将,以上第七子贝勒阿巴泰女妻焉。太祖伐明取边城,自抚顺始;明边将降太祖,亦自永芳始。六年,下辽、沈。永芳皆从,以功授三等总兵官。明巡抚王化贞及诸边将屡遣谍招永芳,永芳辄执奏,上嘉奖,敕免死三次。太宗即位,以朝鲜与明将毛文龙相应援,命贝勒阿敏等帅师讨之,永芳从。上谕阿敏等曰:“朝鲜理当讨,然非必欲取之。凡事相机度义而行。

12、”克义州,分兵攻铁山,击走文龙;进下定州、安州,次平壤,遂渡大同江。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阿敏欲遂攻其都城,永芳进曰:“前与朝鲜书,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今食言不义。盍暂驻待之?”诸贝勒皆是其言,阿敏怒,叱永芳曰:“尔蛮奴,何多言!我岂不能杀尔耶?”师再进,次平山,倧所遣大臣至师,卒如永芳议,遣刘兴祚、库尔缠如倧所,莅盟而还。八年,永芳卒。(选自清史稿列传十八,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

13、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B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C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D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梯,在古代属于战争器械,是用于攀越城墙攻城的用具。B陴,古代指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墙”,俗称“城垛子”。C副将,古代指各级主将的辅佐将领,

14、在职位上略低于偏将。D蛮奴,指对南方落后部族的蔑称。文中是阿敏贝勒对明朝降将李永芳的蔑称。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永芳给太祖留下较好印象。当年太祖攻打叶赫时,亲自前往抚顺所李永芳的驻地,李永芳出迎三里,表示出对太祖的敬意。B李永芳因有才能受赏识。太祖围困抚顺时,对李永芳非常赏识,认为他是一个人才,并劝他识时务。最终,李永芳权衡之后归顺了太祖。C李永芳军功卓著。他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在攻打辽阳、沈阳等战役中建立了功勋,因此被授予三等总兵官,并被赐予“免死三次”的特权。D李永芳作战讲道义。在跟随阿敏攻打朝鲜时,阿敏要攻打朝鲜的都城,李永芳

15、认为这样做不义,应该等朝鲜的大臣来。结果遭到阿敏的训斥。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勿谓我恫喝,汝思区区一城且不能下,安用兴师?(2)上谕阿敏等曰:“朝鲜理当讨,然非必欲取之。凡事相机度义而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积跬步,

16、无以至千里    跬:半步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 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驽:马质性钝劣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用刀刻14下列句子最能说明学习应该坚持不懈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1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nb

17、sp;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十个比喻,论证了学习一定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作者运用“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还是“不舍”。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

18、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

19、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罟不入洿池  数:细,密B谨庠序之教  谨:认真从事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节俭D王无罪岁  罪:怪罪,归罪于17下面的加横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寡人之于国也/移其粟于河东B请以战喻/斧斤以时入山林C申之以孝悌之义/鸡豚狗彘之畜D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18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即为寡德之人。和“孤”“不谷”一样,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B河东,即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河内,黄河以内,指黄河以南的地区

20、。C庠序,古代地方上的学校,后泛指学校。商代的学校叫“序”,周代的学校叫“庠”。D孝悌,中国传统的重要道德规范之一,“孝”指孝敬父母,“悌”指敬爱兄长。19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了。因为他在灾年能迁徙灾民,调运粮食,及时救荒。B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使梁惠王认识到他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与邻国并没有区别。C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D在使梁惠王明白了自己做法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自己关于民本的终极理想,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1、(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寓、沛郡刘琎上表理之,事感朝廷。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竟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及祥日,又固陈,世祖乃许之。世祖诏举士,竟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以疾

22、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及拜骠骑,集会子弟,谓思远兄思微曰:“隆昌之末,阿戎(注)劝吾自裁,若从其语,岂有今日。”思远遽应曰:“如阿

23、戎所见,犹未晚也。”及晏败,故得无他。思远清修,立身简洁。衣服床筵,穷治素净。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选自南齐书王思远传,有删改)(注)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兄荷世祖厚恩/今一且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B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C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

24、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D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弟”,古人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文中的王思远,是王晏的从弟(堂弟)。B“友于”,为兄弟友爱之意,文中用这典故,表明王思远和他长兄王思玄的兄弟之情甚笃。C“祥日”,为亲丧之祭日,在那天,世祖最终同意了王思远辞官的请求。D“引决”与“自裁”都是“自我约束”的意思,但王晏最终因没接受王思远“自我约束”的劝告而失败。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25、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景素对王思远以礼相待,等到他被杀后,其女被贬为平民,王思远以衣食去帮助供养她。B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据实弹劾,高宗、王宴等人让他停止做此事,思远不从。C建武年间,王思远跟从兄长王晏一起做尚书令,因不愿同居要职,他上书辞让。D王思远曾经劝说王晏,但王晏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最终王晏落得失败的结局。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2)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

26、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5解释下列加点字。(1)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     (2)非抗于九国之师(       )(3)序八州而朝同列(       )    

27、  (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               B以为桂林象郡C秦以区区之地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27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B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意在直接点

28、出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的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28翻译下列语句。(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yu天子诸候养禽兽的地方)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圃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圃方七十里,刍荛者(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往焉,雉兔者(这里指

29、猎人)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邻,郊外有关)之内,有圃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方           诸             犹             之            如    

30、       宜29(1)这一则故事体现了孟子的什么观点?(2)孟子主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30孟子为什么把齐宣王的园囿比作陷阱,说齐宣王是“为阱于国中”?31翻译这篇文章。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

31、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3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琵琶女人生三个阶段的特点,每点不超过7个字。33“春江花朝秋月夜”本是美好时光,诗人为什么此时却倍感悲伤?34结合诗歌中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江州司马青衫湿

32、”的原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并且通过“君子”之口提出来以示郑重,说学习不可以停止,这对人们学习上

33、常出现的不能持之以恒的现象,很具针对性。B句子“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并同理推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第3段作者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情况组成对比,展开论证。比如“登高而招”会“见者远”,这并非人的本身有什么特殊之处,而是因为“善假于物”,即凭借外界条件的帮助才取得的。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就是说,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36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从选文看,这个中心论点包含什么意思?参考答案1A2D3C4(1)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足以感到

34、可耻;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2)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3)借助舟船的人,并不一定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5D6B7D8我寓居在江南谋生,与人交往不多,但往往能在民间听到欧阳詹的大名,可见欧阳詹名闻江南已有很长时间了。所以我写下这篇哀辞以寄托我的哀思,用它流传下去,寄给他的父母,宽解他们的哀伤。9D10C11C12(1)你不要以为我是在吓唬你,你想我如果连这区区一座小城都攻不下,还出什么兵?(2)皇太极告诉阿敏等人说:“朝鲜理应征讨,但不是一定要攻取,凡事一定要查看机会,权衡利弊后再行动。”13B14C15C16C17D18B19D20(1)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

35、,普通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2)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21B22D23C24(1)(王思远)后因病辞职,返回任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佐治理政务后,没有重用王思远,依然任他为御史中丞。(2)有宾客来访(交流),他总要派人先暗中观察。如果来人衣服有污垢,他就便宜行事不上前接近;如果来人仪表整洁华美,他才愿意和来人促膝相谈。25(1)锋利。(2)匹敌、相当。(3)排列座次,这里是招致、统制。(4)毁坏。26C27B28(1)(4分)秦王朝的天下并不变弱变

36、小,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像从前那个样子。(重点词“小弱”“自若”“固”各1分,句意通畅1分)(2)(3分)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重点词“所以”、判断句各1分,句意通畅1分)(3)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重点词“生”“假”各1分,句意通畅1分)29方,见方,方圆  诸,相当于“之乎”  犹,还  之,它,指文王之囿  如,如同   宜,合适、适宜30(1)孟子主张推行王道仁政。(2)孟子是通过百姓对“文王之囿”和“寡人之囿”不同态度的对比来说明自己

37、观点。“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民以为小”;“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以为大”。 问题是前者能“与民共之”,后者不能。31“阱”是捕兽的陷坑。齐宣王的园囿就在首都的郊外,纵横有四十里,谁要杀害了里面的麋鹿,就等于犯了杀人罪,这样,园囿也就成了陷人于死地的陷阱。孟子对这种做法很不赞成,所以就把齐宣王的园囿比作陷阱。【小题1】齐宣王问道:“据说周文王养鸟兽的园林方园70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道:“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说:“它有这么大吗?”孟子说:“老百姓还嫌它小呢”齐宣王说:“我的园林方园才40里,百姓还认为它太大,为什么呢?”孟子说:“周文王的园林方圆70里,割草砍柴的人可以到那

38、里去,打野鸡野兔的也可以到那里去,这园林与百姓是共同享有的。百姓认为它小,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我一到齐国边境,先打听到齐国最紧的禁令,然后才敢进入齐国。我听说首都郊区有方园40里的园林,如果谁杀死了里面的麋鹿,罪行就跟杀人一样大,那么方园40里,就是在国中的设置的一个大陷阱,百姓认为它太大,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32(1)年少红极一时,(2)年轻闲度风月,(3)老大独守空船。33解答此题,首先要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考虑抒情方式,“美好时光”“倍感悲伤”应为乐景衬哀情;然后结合诗人的处境分析。34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方面:感伤琵琶女的身世,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已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琵琶女对苦楚身世的倾诉,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感伤自己的遭遇。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江州司马青衫湿”既是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不注重人才的抗议与控诉。35C36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观点的意思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人教版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doc)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