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 15.自相矛盾自相矛盾 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吾、弗、夫”3 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 记字形;会写“矛、盾”等 4 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矛盾、何如、 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 的思维过程;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 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 1.谈话激趣。 【出示课件 2】 简单地说“寓言”就是通过一 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引导交流: 说说自己了解的寓 言故事。 3.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自相 矛盾)学生齐读课题。 4.理解题目。 5.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3】 6.谈话过渡。 7.教师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 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 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 文有什么不同。 2.自学课文生字词, 可以用笔在 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 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 6】 三、再读感知
3、,交流学法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试着用自 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 回忆之前学过的寓言 故事, 说说什么是 “寓 言” 。 跟着老师板书课题, 读题,用自己的语言 说说题目的意思。 听老师读课文,注意 句读。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 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 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 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 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借助注释读懂古 文。 四、指导朗读。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出示课件 8】 1.这一节课, 我们学习了课文中 的生字,理解了课
4、文中的重点词语, 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 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 试着 背诵课文。 全班交流读课文,集 体正音。 借助注释及上下文,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 每句话的意思。 再想一想:作者是从 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 事的?是按照什么顺 序来写的?哪些地方 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课题 15.自相矛盾自相矛盾 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 程。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 的思维过程;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5、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 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课文, 师生 评议。 2.谈话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 试着用自己的话 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试着用自己 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出示课件 2】 (1)一边读一边看插图; (2)对照注释,揣摩句意; (3)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 同讨论。 2.小组交流, 互相评议和补充修 复习旧知:开火车朗 读课文,注意读音与 句读。 自由读课文,试着用 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 的意思,再试着用自 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
6、 事。 改,试着在小组内统一说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全班 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 小结。 【出示课件 3】 (古文及逐句翻 译) 4.指名请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5.互相交流在学习中掌握的翻 译文言文的方法。 【出示课件 4】 6.小组推荐代表用自己的话讲 述这个故事。师生评议,教师相机 指导并小结。 三、深读感悟,拓展交流 (一)深入感悟。 1.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 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 盾。 3.如果你是围观的人, 你会怎样 想?怎样说? 4.指导朗读: 指导读好问话。(设 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 味语气。 ) 5.【出示课件 5】
7、在大家的追问 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弗能应 也”是什么意思?(无法回答。 )能 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 言。 )他为什么无法回答?(因为他 的话前后矛盾。 ) (二)深入理解,探究寓意。 1.互相交流,深入理解。 (1) 再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 说说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 局。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 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 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示课件 6】 2.现场表演,理解寓意。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 以后用来形容做事或说话前后不统 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 言,全班逐句翻译小 古文的意思。
8、 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 这个故事。 深入感悟。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 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 了什么? 各抒己见:如果你是 围观的人,你会怎样 想?怎样说? 再读课文,试着用自己 的话说说故事的起 因、发展、高潮和结 局。小组交流,小组 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 学的意见。 全班交流。 用此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 不相应合。 2.作业: 搜集并阅读更多的寓言 故事,和同学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1.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 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 2.高潮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结局其人弗能应也。 ) 4.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