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知道右图的这个故事吗?他们在做什么吗?你还知道有哪些寓言故事呢?作家作品介绍作家作品介绍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知识点1:愚公移山重点字词通假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古今异义1、达于汉阴 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2、指通豫南 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古义:还。今义:曾经4、投诸渤海之尾 诸:古义:之于。今
2、义:各个,许多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7、北山愚公长息曰 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8、虽我之死 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9、惧其不已也 已:古义:止。今义:已经10、无陇断焉 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11、何苦而不平 何苦:古义:愁什么,哪怕。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词类活用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一词多义且:1、年且九十(将近)2、且焉置土石(况且)其:1、其土石如何(加强反问语气那么多)2、惧其不已(代词,他)之:1、
3、跳往助之(代词,他)2、虽我之死(的)3、以君之力(助词,的)焉:1、且焉之土石(哪里)2、始反一焉(语气助词)固:1、汝心之固(顽固)2、吾义固不杀人(本来)亡:1、今亡亦死(逃走)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而:1、面山而居(表修饰)2、聚室而谋(表承接)始:1、始龀(刚刚)2、始一反焉(才)虚词的用法【而】1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2表顺承: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3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其】1.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 感其诚“他”:惧其不已也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且】1.副词,“将”:年且 九十2.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于】1.介
4、词,“到”:达于汉阴 “向”:告之于帝【焉】1.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2.语气助词:无实意(始一反焉)1.被动句 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2.倒装句 主谓倒装:甚矣,(谓)汝之不惠(主)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 3.省略句 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室人)杂然相许 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 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文言特殊句式内容理解1、愚公在移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什么要这样写?2、课文为什么写“邻人”“孤儿”移山的细节?3、愚公面对智叟嘲笑的态度是什么?他的话运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什么品质?4、从表面上看,智叟的“智”
5、,愚公的“愚”表现在哪?实际上智叟不智,愚公不愚,如此命名寓意何在?5、文中的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是否矛盾?为什么?6、智叟这一人物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7、这个寓言结尾为什么不写愚公率领子孙挖掉了大山,而要以神话结尾呢?(以神话结尾的作用)答案见讲义主题探究主题: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愚公的精神是什么?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一种面对困难、乐观进取、坚忍不拔,用顽强意志战胜困难的精神。不管科技如何发达,效率如何重要,人类永远要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永远需要必胜的
6、信心和顽强的意志。知识点2:寓言类文言文定义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故事的主人翁有的是人,有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主旨 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寓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阅读方法 叙了什么事 刻画了人或动物什么形象 寄寓什么道理完成讲义上的寓言类文言文练习训练。1、掌握愚公移山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文章重点内容。2、掌握寓言类文言文的方法,进行课外文言文拓展训练。阅读练习完成讲义上愚公移山的阅读训练。完成讲义上寓言类文言文的拓展阅读训练。阅读练习下节课主题:周亚夫军细柳+动词的活用1、搜集资料,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生平经历。2、掌握动词活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