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卷第 1 页,共 7 页 天津市南开中学天津市南开中学 20232023 届高三年级统练届高三年级统练(3 3)物理科目物理科目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每小题(每小题 5 5 分,共分,共 4 40 0 分)分)1如图所示,三根横截面完全相同的圆木材 A、B、C 按图示方法放在水平面上,它们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所受的合力大于 A 受的合力 BB、C 对 A 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上 CB 与 C 之间一定存在弹力 D如果水平面光滑,它们也能保持图示的平衡 2一个截面是直角三角形的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斜面上放一个光滑球,球的一侧靠在竖直墙上,木块处于静止,如图所
2、示,若在光滑球的最高点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木块仍处于静止,则木块对地面的压力 FN和摩擦力Ff的变化情况是()AFN增大,Ff增大 BFN增大,Ff不变 CFN不变,Ff增大 DFN不变,Ff不变 3如图所示,OA、OB 是两根光滑的金属杆,且 AOOB,OA 与水平方向呈 60 角。小球 a、b 分别套在 OA 和 OB两根杆上,其质量均为 m,某位置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弹簧与金属杆 OB呈 60 角。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则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其压缩量等于mgk B小球 a受到 OA 杆的弹力大小为 mg C小球 b受到 OB杆的弹力大小
3、为3mg D向下移动小球 b 至 O点,待系统再次平衡后,弹簧压缩量变为2mgk 试卷第 2 页,共 7 页 4如图所示,细绳一端固定在 A 点,跨过与 A 等高的光滑定滑轮 B 后在另一端悬挂一个沙桶 Q现有另一个沙桶P 通过光滑挂钩挂在 AB 之间,稳定后挂钩下降至 C 点,ACB=1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只增加 Q 桶的沙子,再次平衡后 C 点位置不变 B若只增加 P 桶的沙子,再次平衡后 C 点位置不变 C若在两桶内增加相同质量的沙子,再次平衡后 C 点位置不变 D若在两桶内增加相同质量的沙子,再次平衡后沙桶 Q 位置上升 5如图所示是安装工人移动空调室外机的情境。刚开始,两工人
4、分别在与窗户边缘等高的 M、N 两点通过 1、2 两根绳子使空调室外机静止在 P 点,然后他们缓慢放绳,使空调室外机竖直向下缓慢运动。已知开始时 P 点到 M 点的距离小于 P 点到 N 点的距离。绳子的质量忽略不计。在空调室外机到达指定位置前的一段时间内关于 1、2 两绳的拉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绳的拉力一直小于 2 绳的拉力 B1、2 两绳的拉力都在减小 C1、2 两绳拉力的合力小于空调室外机的重力 D1、2 两绳的拉力之比保持不变 6如图所示,光滑的轻滑轮通过支架固定在天花板上,一足够长的细绳跨过滑轮,一端悬挂小球 b,另一端与套在水平细杆上的小球 a 连接。在水平拉力 F 作用
5、下小球 a从图示虚线(最初是竖直的)位置开始缓慢向右移动(细绳中张力大小视为不变)。已知小球 b的质量是小球 a的 2 倍,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小球 a与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3。则拉力 F()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减小 D一直增大 试卷第 3 页,共 7 页 7如图所示,电梯与水平地面成 角,一人站在电梯上,电梯从静止沿斜面开始匀加速上升,到达一定速度后再匀速上升若以 N 表示水平梯板对人的支持力,G 为人受到的重力,f 为电梯对人的静摩擦力,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加速过程中,N=G B加速过程中,人受到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的压力 C匀速过程中,f0,N、G 都做功
6、D匀速过程中,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8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叠放两个质量均为 M 的物体 A、B(B 物体与弹簧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 F作用在物体 A 上,使物体 A开始向上做加速度为 a的匀加速运动,测得两个物体的 v-t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 g),则()A施加外力前,弹簧的形变量为Mgk B外力施加的瞬间 A、B间的弹力大小为 M(g-a)CA、B 在 t1时刻分离,此时弹簧弹力恰好为零 D弹簧恢复到原长时,物体 B的速度达到最大值 二、多选题二、多选题(每小题(每小题 6 6 分,共分,共 2424 分)
7、分)9如图所示,物块 A 放在直角三角形斜面体 B 上面,B 放在弹簧上面并紧挨着竖直粗糙墙壁,处于静止状态,现用力 F 沿斜面向上推 A,AB 仍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施加力 F 时,B 受 6 个力,A 受 3 个力 B施加力 F 后,B 受到的弹簧弹力并未发生变化 C施加力 F 后,B 受到的弹簧弹力变小 D施加力 F 后,B 与墙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试卷第 4 页,共 7 页 10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绝缘半圆容器静止于水平面上,带电量为 qA的小球a固定于圆心O的正下方A点,带电量为q质量为m的小球b静止于B点,AOB=30,由于小球 a电量的变化,现发现小球b沿容器内
8、壁缓慢向上移动,最终静止于C点(未标出),AOC=6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面对容器的摩擦力为 0 B容器对小球b的弹力始终与小球b的重力大小相等 C出现上述变化时,小球a的电荷量可能减小 D出现上述变化时,可能是因为小球a的电荷量逐渐增大为3223Aq()1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 m,倾角为的斜面。斜面上有一质量也为 m的物块,若给物块施加一平行斜面向上的推力 F(图中未画出),物块恰能沿斜面匀速上滑,若将推力 F 反向,大小不变,推动物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恰等于重力加速度 g,斜面一直保持静止,则有()A斜面倾角30 B推力 F的大小可能为0.8mg C推动物块沿斜面匀速
9、上滑过程,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可能等于1.8mg D推动物块沿斜面加速下滑过程,斜面对地面可能有向右的静摩擦力 12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长平板车 M,平板车右端放一物块 m,开始时 M、m 均静止。t0 时,平板车在外力作用下开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其 vt图像如图乙所示,整个过程中物块 m恰好没有从平板车上滑下。已知物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1,取210m/s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4s 内,物块 m 的加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B整个过程中,物块 m 相对平板车 M 滑动的时间为 4s C平板车 M 的长度为 12m D物块 m 相对平板车 M 的位移为 16m 试卷第 5 页,共
10、 7 页 三、实验题三、实验题(每空(每空 2 2 分,共分,共 1414 分)分)13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 图甲是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其示数为 7.73cm,图乙是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此时弹簧的伸长量 l为_cm;本实验通过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的方法来改变弹簧的弹力,关于此操作,下列选项中规范的做法是_;(填选项前的字母)A逐一增挂钩码,记下每增加一只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 B随意增减钩码,记下增减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 图丙是该同学描绘的弹簧的伸长量 l与弹力 F 的关系图线,图线的 AB 段明
11、显偏离直线 OA,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 14某同学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和一瓶矿泉水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先将一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的钉子 A 上,另一端挂矿泉水瓶,如图甲所示;然后将两弹簧一端分别固定在墙上的钉子 A、B 上,另一端与连接于结点 O,在结点 O 挂矿泉水瓶,静止时用智能手机的测角功能分别测出AO、BO与竖直方向的偏角、,如图乙所示。改变钉子 B 的位置,按照上述方法多测几次。试卷第 6 页,共 7 页(1)依据上述方案并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为画出力的合成图,必须的操作是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实验中要使AO、BO长度相同 B要测量弹簧的原长 C要
12、测量图甲、乙中弹簧的长度 D实验中要使结点 O的位置始终固定不变(2)根据实验原理及操作,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作图时,图中_(选填“丙”或“丁”)是正确的。(3)某次实验中测得乙图中30,45,保持偏角不变,将OB从乙图中位置沿顺时针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则OA中弹簧的长度将_,OB中弹簧的长度将_(选填“一直增大”“一直减小”“先减小后增大”或“先增大后减小”)。四、解答题四、解答题(1 15 5 题题 1 10 0 分,分,1 16 6 题题 1 12 2 分,共分,共 2222 分)分)15 如图,质量为 m=1kg 的滑块,在水平力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上,离斜面末端
13、B 的高度 h=0.2m,滑块经过 B位置滑上皮带时无机械能损失,传送带的运行速度为 v0=3m/s,长为 L=1m今将水平力撤去,当滑块滑 到传送带右端 C时,恰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g取 10m/s2.求:(1)水平作用力 F 的大小;(已知 sin37=0.6 cos37=0.8)(2)滑块滑到 B点的速度 v和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3)滑块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试卷第 7 页,共 7 页 16一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 的固定光滑斜面的底部,另一端和质量为 m 的小物块 a 相连,如图所示。质量为35m的小物块 b紧靠 a静止在斜面上,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x0,从 t=0 时开始,对 b施加沿斜面向上的外力,使 b始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 a、b分离;再经过同样长的时间,b 距其出发点的距离恰好也为x0。弹簧的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求:(1)弹簧的劲度系数;(2)物块 b 加速度的大小;(3)在物块 a、b 分离前,外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