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总结2019年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总结2019年,在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局党组一班人,团结带领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实干担当,脚踏实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局党组自身建设也得到历练提升。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推动,凝聚治污攻坚强大合力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勇气,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顶层设计
2、更加科学系统。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专题部署“三大攻坚战”,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动员全市力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举办首届绿色发展论坛,推动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制定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大气污染综合治理“1+29”方案水污染防治“1+12”方案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及配套方案,统筹兼顾,系统发力,持续攻坚。二是组织推动更加坚定有力。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高频调度,市委书记、市长上手直抓,分管副市长一线指挥;市人大、市政协围绕大气污染防治专题视察,市四大班子领导每人包联1个县(市、区),既挂帅又出征。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将
3、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主要领导亲自抓,各县(市、区)均成立大气办、空气质量保障中心等专职队伍具体抓,全市242个乡镇全部设立环保所,20个省级开发区(不含冀南新区)、3个县级开发区全部成立环保机构,彻底打通环保治理“最后一公里”。全市上下横下一条心、卯足一股劲,凝聚起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强大力量。三是治污责任更加清晰明确。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立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书记、市长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定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界定24个部门131项生态环保监管职责,一份清单划清权责。出台市2019年大气
4、污染综合治理量化问责方案及4个配套办法,制定水污染防治考核办法和量化问责方案,市政府先后公开约谈10个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2019年全市因环保工作共问责干部927人,其中,县处级干部35人(次),环保压力层层传导、环保责任层层落实。二、突出治本攻坚,靶向精准发力,聚力打赢大气污染防治翻身仗(一)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努力实现“三减三增”。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减少过剩产能,增加新动能。坚定不移去产能,全年压减炼铁产能151万吨;炼钢产能34.6万吨,超省定目标4.6万吨;煤炭产能115万吨;焦炭产能180万吨;火电装机规模26.8万千瓦,提前完成省定任务目标。加快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
5、,主城区工业企业治理改造85家,关停搬迁15家。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排查、动态清零机制,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1028家。二是着力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供给。实施“减煤、增气、纳新”计划,制定冬季清洁取暖3年规划,完成29.36万户“双代”改造。14家企业工业炉窑完成“煤改天然气”“煤改LPG”“煤改电”等改造工程。三是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4条铁路专线竣工,11家重点企业铁路运输占比达到73%,邯钢、马电、邯电铁运占比分别达到93%、90%、67%。(二)聚焦“煤、气、尘、绿”,精准有效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紧紧抓住污染物排放超出环境容量的症结
6、所在,坚持减排放与增容量双管齐下,在“煤、气、尘、绿”四方面持续发力,连发多支令箭,箭箭直指靶心。一是突出控煤。实施传输通道区域“煤改”全覆盖工程,全市组织实施“双代”工程29.36万户。全部淘汰167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6台3565蒸吨/小时燃煤锅炉完成特别排放限值改造,4台6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实现超低排放。开展劣质煤管控“百日会战”,强化散煤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使用全过程监管。二是突出治气。强化工业企业深度治理,抓住主要矛盾,使出关键两招。一方面,率先在全国开展钢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对全市18家钢铁企业57台烧结机全部实施活性焦脱硫脱硝一体化治理或SCR脱硝技术
7、治理改造,对全市21家焦化企业54座焦炉实施SCR脱硝技术改造。另一方面,科学精准实行差别化管控。按照环保绩效对钢铁、焦化等12个行业538家企业逐设备进行绿色评估,二季度限产比例37.3%,三季度限产比例28.4%。此外,我们还对钢铁、焦化、电力行业实施139个“消白烟”治理项目,列为全省试点;积极探索钢铁行业烧结机、转炉、高炉一氧化碳治理路径,严格一氧化碳放散管控;深化VOCs治理,276家工业企业完成达标治理并安装VOCs在线监测设备或超标报警传感装置,29家年销售汽油2000吨以上加油站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大力推进清洁运输,统筹车油路治理,严控机动车尾气排放。开展柴油车辆尾气治理专项行动
8、。1240台国三柴油车和1224台未达到国三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加装颗粒物捕集装置。淘汰老旧车22665辆,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7950辆(标准车),主城区新能源公交车达到1248辆,在全省率先实现主城区公交电动化,荣获全国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和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创建单位。持续开展油品质量整治执法行动,全市共打掉非法经营的黑加油站(点)151个。严格大车限行绕行,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盯死秋冬季时段,靶向精准施策,科学应急减排。既要环境,也保民生、促发展。在错峰生产和应急管控上,依据排放绩效,实行动态调整,有保有压,有奖有惩。对纳入取暖季错峰生产的10个行业507
9、家企业区分A、B、C三类,实施差异化管控,其中钢铁行业限产33.3%,综合减排比例达到67%;焦化行业限产15.8%,综合减排比例达到74%。对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的3351家企业区分A、B、C、D四个等级,分别确定限产比例,59家企业列入免停限产白名单,2020年第一季度较2019年第四季度有64家企业升级,12家企业降级,让污染治理积极的企业受益不吃亏。三是突出降尘。持续抓“三地”“三场”“三边”“三口”“三车”“三堆”等“六个三”常态化管控,全面推进建筑工地、城市道路、城乡裸地、企业料场、公路和露天矿山“六尘共治”。主城区道路实行“双五双十”标准和“以克论净”考核机制,全市在建工地全部
10、实现“6+2个百分百”。主城区460余辆LNG清洁智能环保渣土车投入使用,列入全国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城市。对主城区周边9条国省干线公路保洁实施“三机一体”作业,在入市口建设6个综合服务区。四是突出增绿。持续实施“绿美”攻坚,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切入点,大力实施太行山绿化,建设市区西部生态屏障,全年造林82.5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1.5个百分点。绿化修复露天矿山28处、2253亩。三、注重统筹协调,严格风险管控,全面推进水、土壤以及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持续开展滏阳河、洺河等7条重点河流达标治理。全市21个省级及以上工业聚集区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整治纳污
11、坑塘181个,改造地下油罐2365个,完成200个村庄农村环境整治。突出保饮水治黑臭、管住“一好一坏”,全市饮用水源地236个违规问题2019年10月底前全部出清,通过严格“划、立、治”让水源地干干净净;完成城市建成区7处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二是认真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和环境风险管控。启动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布点采样2478个。试点开展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在涉县清漳河流域庄上-连泉一带农业用地开展修复,预计2020年7月底前完工;对肥乡化肥厂污染场工业用地进行修复,预计2020年5月底前修复到位。强化固体(危险)废物排查整治专项行动,46家涉危废企业安装智能
12、监控体系。组织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安全送储废旧放射源62枚。三是强化生态监管保护。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1396.65K,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地图”。扎实开展生态环境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和“绿盾2019”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清查整治违法违规项目问题168个。绿化修复露天矿山28处、2253亩,太行山疤痕得到逐步修复。四、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举一反三,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落实把中央、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聚焦反馈意见,实行清单制度和台账管理,建立“四个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效果清单】,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一项整改任务、一名牵
13、头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个整改方案、一本整改台账】,实行挂账督办、台账推进、逐级签字、逐一销号、公开公示,确保督察反馈的问题全部解决到位,确保移交的问责清单全部处理到位,确保提出的指导意见和要求全部落实到位,确保人民群众满意。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涉及我市7方面21项问题,完成整改7个,10个取得阶段性成果,2个取得突破性进展,2个正在积极整改;交办群众信访举报问题411件,核查不属实56件,完成整改355件,完成率100%。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专项督察反馈意见交办我市9方面63项问题,正在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全力推进整改落实;交办群众信访举报问题1519件,核查属实
14、(含部分属实)1180件,完成整改1168件,完成率98.98%,12个正整改。在抓好整改的同时,追根溯源,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我们将环保督察作为一种问题倒逼式的助推引擎,从中收获蓝天碧水,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五、创新执法手段,握指成拳发力,形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强大攻势一是形成严打违法的“铁拳头”。深入开展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组建“环保执法调度中心”,整合全市执法、监测力量,采取异地执法、交叉执法、机动执法、错时执法、专项督查、解剖式督查等方式,全面推开“双随机”执法,查练结合,以练促治,提升环境执法能力。先后组织500名执法监测人员对重点行业开展解剖式督查、抽调200名执法人员对二三季度差别化
15、管控情况实施异地交叉执法、选派120名执法人员交叉派驻所有钢铁焦化企业。实施治污设施分表计电改造,全市88家重点企业完成分表计电改造,省生态环境厅在我市武安市组织召开了现场观摩会,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2019年,全市立案处罚2527件,全国第六,全省第二;处罚金额1.1亿元,全省第三;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75起。二是建立督查整改“一张网”。制定市2019年督查工作方案,由市大气办牵头,各县(市、区)、市直各牵头部门均建立专职督查队伍,聘请专家参与,分区域、分时段开展专项督查、重点督查、解剖式督查,查问题,找病根,对督查出来的问题,限期整改,确保各项管控措施全面落实到位。三是构筑全民共治大格局
16、。在广播电视台开设蓝天行动大气污染曝光台环保督访行等专栏。利用“一报、一网、两微”【日报、环保网站、环保政务微博和环保微信公众号】全方位公开环境信息,畅通电话、网络、邮政信箱等举报渠道,组成2000多名志愿者参加的市民环保监督团,建立环保微信矩阵,鼓励群众检举揭发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群众监督成为环境执法的前沿“观察哨”。六、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借智引智,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一是架设火点捕捉“千里眼”。坚持全面禁烧、全域禁烧、全年禁烧,投资7000余万元建成市级露天焚烧红外视频监控指挥平台1个,县级平台20个,安装红外视频监控点位415个,监控系统全市域覆盖并联网运行,实现了对露天焚烧情况
17、的全天候、智能化、无死角监控和火点发现、处置、执法、问责全流程管理。系统建成以来,共发现火点3497处,3121处火点及时处置,对其中569起火情进行处罚,共计罚款40.8万元。二是织密污染源锁定“数据网”。在国家生态环境部规划的232个热点网格188台PM2.5单参数设备的基础上,继续投入2098万元,对232个热点网格加密布设了396台7参数监测设备,能精准锁定各类污染源在500500米网格内。搭建热点网格监测监管平台,实行“两级平台+三级网格+网格监管员”的监管模式,形成了“线上实时监控、线下人员联动”的环境监管新机制。在全市2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建设26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实现监管
18、全覆盖。全面推开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完成3个国家、2个省级水质自动站建设,并积极开展市级站建设。在全省率先完成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入户调查填报工作,省污染源普查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做了典型发言,被省普查办评为优秀等级。三是引进院士专家“智囊团”。与“2+26”城市“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工作组深层次合作,聘请PM2.5专家小组、先河环保团队、E20、冶金工业规划院等环保技术团队,联合把脉会诊,服务科学决策。组织专家深入开展动态源解析,明确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其来源。遇有重污染天气过程,专家组会同气象、生态环境部门提前7天预测出污染物急剧累积区域和传输路径,及时对指定区域和企业启动应急预案或临时采取紧急管控措施,探索出“削峰缩时减频”的有效路径。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