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阳五中 伍彦励,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2课,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二课,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立意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 三、教法与学法 四、教学过程 五、课堂小结与课堂反馈,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立意,教材分析,从近代化史观看:,是中国思想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标志性事件。,从革命史观看:,是先进的中国人对改造中国社会的又一次尝试,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刻反思,并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从文明史观看:,是东西方文明碰撞与交流的产物。,从全球史观看:,是民主科学理念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重要体现。,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立意,教学立意,新文化运动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2、民众觉醒和文化转型,又受历史环境的影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让学生全面、客观的认识新文化运动,学会主动关心国家事务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是对民主和科学精神的最好继承。,高二学生经过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学习,对本课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理解、分析、概括能力也有所提高,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历史思辨能力还不强。,二、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二、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课标要求:,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概况和意义,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综合分析、归纳概括史料的过程中,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和
3、整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新青年们为国家和民族命运挺身而出的爱国情怀;崇尚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民主精神。,三维目标,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产生的影响。 依据:只有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及其产生的影响,才能理解新文化运动是如何促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突出方法:引导学生解读典型材料。,教学重点,二、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教学难点,难点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依据:理论性较强,教材阐述不充分。作为专题史教学其经济、政治背景是在必修一、二中讲述的,学生很难调动这部分知识来理解和运用。 突破方法:通过对多种材料的解读,引导学生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而揭示新文化运动的必然性。,二、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难点2:新
4、文化运动是怎样促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依据:教材采用结论式语言,学生难以真正理解。 突破方法:通过展示多种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是怎样促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三、教法与学法,教 法,以情境教学法和材料教学法为主,辅之以讲授法,努力为学生搭建思维平台。,学 法,四、教学过程,探究一 陈独秀为什么对青年学生发表演说? 解读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探究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有哪些活动? 解读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探究三,陈独秀和其他人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 解读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新文化运动之陈独秀,四、教学
5、过程,第2课 新文化运动,探究一 陈独秀为什么对青年学生发表演说?,解读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陈独秀,1.为什么共和名不副实?,2.为什么要改变人们的思想?,思考:,第2课 新文化运动,解读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袁世凯在天坛祭天,材料二,天生孔子为万世师表放之四海而皆准者。 通令尊崇孔圣文,材料一,材料三,法语,青年,第2课 新文化运动,解读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探究二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有哪些活动?,请仔细观察图片,从中体会陈独秀创办此杂志的用意?,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
6、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919年,第2课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内容?,归纳:,解读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第2课 新文化运动,(质疑、求真、理性),(人权、自由、平等),反对专制愚昧,解读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第2课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一九一六年,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
7、之人格矣。 男女青年奋斗以脱离此附属品之地位,以恢复独立自主之人格!,1.什么是旧道德,其核心是什么?,思考:,解读新文化运动的内容,2.“三纲”有哪些危害?,3.什么是新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第2课 新文化运动,解读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思考:,1.为什么提倡民主科学要牵涉到文学?,2.新文学“新”在何处?,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北大钟声,材料四:新文化运动后的教材学生必读文言文对照白话文指南,新青年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1917年,每期的发行量已达16万份,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材料三:五四时期的报刊,材料一:“我特别爱好胡
8、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 毛泽东,材料二: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上海妇女志,解读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材料一: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陈独秀,材料二: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 毛泽东,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探究
9、三,陈独秀和其他人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解读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黑暗包着世界,何等凄清? 为了光明,去求真神。 在永续不断的时间中, 永续常在的空间中, 一点一点画上创造的痕迹。 陈独秀,四、教学过程,新 文 化 运 动,背景,兴起:标志、前期指导思想、中心,内容,影响:,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意义,局限,五、课堂小结与教学反馈,2右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 ) A清朝残余势力卷重土来 B共和制度深得民众支持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 D辛亥革命缺乏
10、群众基础,C,五、课堂小结与教学反馈,3.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 )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苏维埃体制 D、人民民主制,A,五、课堂小结与教学反馈,4、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B. 都是提倡民权和西学 C. 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 都是抨击封建思想文化,C,1879年 生于安徽 1896年 考中秀才 1899年 转变为康梁派 1901年 赴日本留学 1902年 参加反清活动 1913年 参加安徽讨袁活动 1915年 创办青年杂志 1919年 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年表,陈独秀的思想变化折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怎样的变化?,思考:,五、课堂小结与教学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