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1 绪绪 论论 第一节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 社会学产生的理论前提2概 要第四章3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一节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一、工业革命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出现二、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加剧4一、工业革命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出现英国在世纪中叶,特别是在世纪最后年左右的时间里,成为工业 革命(亦称产业革命)的发祥地。这不是历史的随意选择,而是经济发展的必 然。到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本国人民和殖民地人民的残酷剥削和 赤裸裸的掠夺,基本上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众所周知的英国圈地运动,使成 千上万的农民丧失了土地
2、,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无产者和廉价的劳动力,为工业大 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劳力资源,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和与日俱增的商品需求,极 大地刺激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当时的英国拥有欧洲最先进的手工工 场,在手工工场的内部有精细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的劳动分工使各个工序的操 作变得越来越简单,从而为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创造了条件,使大工业生产的 出现成为可能。第四章56中世纪,在欧洲大陆很多地区都出现过地主圈占土地的现象,如德意志、法国、荷兰、丹麦等国。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规模也最大。封建制度时期,英国就已存在大规模圈地运动 2。15世纪末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英国正处在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对外贸易大大发展,羊毛出口和毛纺织业兴旺发达,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殖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于是在工商业发达的英国东南部农村地主首先开始圈占土地,最初贵族地主只圈占公有土地,后来又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此后一些贵族也加入圈地行列。许多小农的土地被圈占,农民不得不远走他乡到处流浪。16、17世纪,英国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城市兴起,对农产品的需求大增,圈地运动进一步高涨,特别是1688年以后,英国政府制定大量的立法公开支持圈地,使圈地运动以合法的形式进行,规模更大,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这些圈地,英国有六百多万英亩土地被圈占。工业革命开始后,城市人口剧增,对
4、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贵族地主为了生产更多的肉类和粮食供应城市,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加速进行圈地,出现圈地建立大农场的热潮。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英国的统治阶级为加快圈地运动以获得巨额财产,但又不想付出代价,就通过法律对“神圣的财产权”进行最无耻的凌辱。18世纪,他们通过公有地围圈法,这样,出现更大规模用暴力把农民共同使用的公有地(农民对公有地有使用权,而西方法律中使用权也是一种财产权)强行夺走、然后据为私有的圈地运动。仅“1801年到1831年农村居民被夺走350多万英亩公有地,农村居民却未得到过一文钱的补偿。”通过此种“私有化”,大量农民的财产权土地使用权被强行剥夺,农民同
5、自己的生存资料分离,失去生存保障,被迫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无产者,靠出卖自身劳动力才能生存,即只有“自由”地服从雇佣劳动制度和接受资产阶级剥削才能生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必需的能被雇佣的劳动力,在圈地运动中大量产生了。地主圈占大片土地后,或自己雇工经营农场,或者租给租地农场主经营。资本主义农场大量出现,表示在农业中也大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直到1845年,英国的圈地运动才逐渐结束。从世纪下半叶到世纪上半叶这段时间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有了突 飞猛进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这段历史时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 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 多,还要大。
6、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 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 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 这样的生产力呢?第四章7现代无产阶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而逐步壮大。现代无产阶级由于完 全丧失了生产资料,并同现代的大工业生产相联系,代表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所 以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工人相比,他们有着很大的不同。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工人 阶级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前身,或称前无产阶级。在前无产阶级身上保留着相当多 的农民习气和小生产者的狭隘性。他们当中许多人不时梦想恢复失去的那种小农 或个体手工业者的独立
7、地位,重新过不依赖于他人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思想 上比较保守,目光短浅,看不到发展和未来,再加上手工工场生产规模的相对狭 小和行会组织的分割,使得手工工场的工人不能广泛地团结起来,采取一致的行 动,开展与资产阶级的斗争。第四章89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马克思是德国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
8、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3 马克思创立了经济理论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正当世纪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开足马力前进时,震撼世界的经济危机于 年在英国爆发了。这是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由于生产过剩引起的危机。这次危机不仅席卷了英国,使英国的大批工厂倒闭,银行破产,使成千上万的工
9、人被解雇,而且也波及资本主义世界的其余地区,在荷兰、德国,乃至美国也都 可以看到这场危机带来的影响:失业、饥饿和社会的动荡不安。正如马克思在 资本论第版跋中所指出的那样,随着年的危机,大工业脱离它的幼年时期,开始了它的“现代生活的周期循环”。随着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和社会各种矛盾的加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开始进入了一 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第四章10二、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加剧11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德国思想家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18671894年分为三卷出版。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第一卷研究
10、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这一卷讲述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高度统一,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作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资本论跨越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年,法国南部里昂市爆发了万纺织工人的武装起义,起义者高呼反 对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口号:“劳动
11、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在年爆 发的里昂工人的第二次起义中,工人们已不限于单纯的经济目的,提出了推翻君 主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使斗争带有更鲜明的政治性质。年至年 持续年之久的英国宪章运动,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都告诉我 们: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经从破坏机器和自发的斗争时期转到了有 意识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时期。第四章12 上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各种矛盾,特别是经济危机以来的社会动乱:犯罪、自杀、失业和饥饿,以及日益激化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事实表明,资本 主义的社会运行和发展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成为引人注目的课题,它促使社会 思想家和哲学家进行思考。历史也告诉人
12、们,用传统的方法和在原有的科学体系 内已无法作出满意的解释和回答,需要另辟新径。因此,不同于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社会学,作为从整体上和从发展机制上对社会进行综合具体考察的学科,就应社会的这种需要而出现了。第四章13第四章14第二节第二节 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变变社会学社会学产生的理论前提产生的理论前提第二节 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 社会学产生的理论前提一、古希腊哲学关于社会的思想二、中世纪时期的社会观三、文艺复兴以来的社会哲学思想第四章15一、古希腊哲学关于社会的思想柏拉图(公元前 前 )关于社会思想的代表作有 国家篇和 法律篇。他在 国家篇中提出了建立“理想
13、国”的政治主张,其矛头指向当时的奴 隶主阶级的民主政治。他认为,社会应由三个等级组成,这三个等级是: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他们各有不同的社会职责。哲学王是负责社会管理的统治阶级。武 士的任务是保卫国家的安全,他们是社会的上等阶级。至于作为下等阶级的劳动 者,他们的任务当然是用自己的生产劳动养活上等阶级。柏拉图这里所说的劳动者 是指具有平民地位的手工业者和农民,不包括被认为是“会说话的工具”的奴隶。按照柏拉图的观点,上等阶级没有私人财产,也没有家庭。结婚、生育和抚养子女 是下等阶级即平民的事情。国家应关心平民的教育,并负责调节他们的全部社会生活。第四章16一、古希腊哲学关于社会的思想柏拉图提出的
14、“理想国”即理想社会的构想,并不意味着他不了解他所处的 那个时代,恰恰相反,正由于他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的不满,才提出了建立“理想国”的政治要求。柏拉图在社会思想史上的贡献在于:他首先发现了社会 分工这个事实,并指出了它对社会和人们的意义,以及由于经济的不平等所造成 的某种类型的阶级斗争。他在 政治篇中写道:“每个国家中都存在着两个国 家:一个是穷国,一个是富国,他们是纷争的根源。”柏拉图还指出了人口数量及其增长的意义,以及地理因素、教育和社会意识,特别是宗教对社会产生的 影响。第四章1718古希腊哲学家经常讨论的四种主要道德,即智慧、公正、勇敢和节制。据柏拉图早期的对话记述,苏格拉底曾寻求这
15、几种道德的定义,没得到完善的结果;据普罗泰戈拉等篇记述,苏格拉底认为智慧是高一级的道德,人的行为是不是合乎正义,是不是勇敢或节制,都必须由真正的知识“智慧”来判断。柏拉图在国家篇中将这四种道德和当时社会的等级划分联系起来。他认为:智慧只是少数杰出人物即统治者才具有的道德,他们具有管理国家的知识,应该成为统治者;勇敢是那些负有守卫国家责任的武士的道德,武士们以忠诚和勇敢善战为国家服务;节制是从事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一般自由民的道德,这些人只能安于自己所处的地位,服从统治者的统治;正义则是要求这三个等级各自遵守他们固有的道德,各自担负自己的责任,使整个国家和谐一致,不发生冲突。这样的正义国家就是柏
16、拉图的理想国家。柏拉图的这种思想和中国先秦思想家孟子所说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一样,都是为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作辩护的。亚里士多德在其伦理学著作中也讨论了这几种道德,想为它们寻求定义。他想在两个极端之间求得适当的中道,认为这才是道德。比如,勇敢是怯懦和鲁莽之间的中道,节制是吝啬的浪费之间的中道。他继承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理性主义传统,认为要达到适当的中道,必须依靠智慧。一、古希腊哲学关于社会的思想第四章19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前)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在关于一些社会问 题的看法上,他比他的老师要现实得多。他没有沉醉于“理想国”的幻想,而是 致力于揭示现实社会的规律。他不相信有绝对完善的国
17、家或社会的存在,但他认 为使现有的国家或社会变得相对好一些是可能的。在谈及社会结构时,他认为每 一个国家都是由最富有阶级、最贫困阶级和处于二者之间的中等阶级组成的。富 有阶级的统治导致贵族政治,最贫穷阶级的得势导致民主政治。亚里士多德认为 中等阶级掌权最好,因为它是一个国家中人数最多的阶级,它能抑制上述两个阶 级的对立,保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他的观点是既反对贵族统治,也不赞成民主 政治,而主张建立共和政体。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探讨了社会革命理论,指出革命产生于社会不同阶级之间 斗争的观点,而且指出政治制度是由社会生产方式、阶级差别以及其他社会因素 引起的。同时他还研究了地理因素,首先是气候条件对社
18、会发展的影响,并以此 解释民族间的差别。他还看到了作为社会共同体的家庭、村落、城市乃至国家的 各种不同形式。在经济领域里,他第一个区分了产品的应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此 外,他还断言:人是社会动物,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单独生存。20作为嵌入性治理资源的协商民主 作者:韩福国现代民主与现代城市治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生关系。对于后发国家而言,民主实践采取了治理的取向与路径,形成一个普遍的制度建构行动。当下中国民主发展呈现出以提升治理和解决民生为中轴,以整合多元社会主体为取向的实践结构,使得社会发展通过协商民主实现了内生性的政府与社会互动。协商民主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把民主作为一种治理资源嵌入到现代城市治
19、理当中,而不是单纯地建构一个具有民主形式的外在约束制度,其发展路径化解了民主与发展互为前提或者结果的外生困境,为中国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实践形式。一、古希腊哲学关于社会的思想 智者派是公元前世纪在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繁荣时代出现的一批职业教育 家和哲学家。他们并不是建立在统一学说的基础上的思想派别,而是由于自称能 给人以智慧以及能教会人们在辩论中取胜的技巧和方法而得名。智者派最先发展了关于社会起源的契约理论。这个理论从本质上区别于亚里 士多德的人是社会动物的学说,认为人类最早生活在“自然状态”下,在自然状 态下的个人享有最充分的自由,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人与人之间处于无休止的相 互战争之中。这种
20、战争状态使个人的安全和财产都得不到保证,为了结束彼此间 的战争,人们同意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遵守一定的法则,组成社会,共同生活。第四章21二、中世纪时期的社会观 随着奴隶制度的灭亡、封建制度的确立,西方社会进入中世纪时期。这一时 期可以说在社会科学领域里没有取得多少有意义的实质性的进展,这是由于宗教 神学统治和垄断的结果。在这一时期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伊本哈尔顿所作的 贡献。伊本哈尔顿()是一位多产的阿拉伯著述家,穆斯林人民历 史的撰写者。他在 绪论篇里,阐述了关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一般观点。他认 为历史学的任务不应是简单地描述历史事件,而应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 律。任何社会现象的变化和运
21、动都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上 的一切都具有自己的开始、发展和结束。一种现象的灭亡,导致另一种现象的出 现,世间的万物就是这样永恒不息地变动着。第四章22二、中世纪时期的社会观伊本哈尔顿认为各个社会和民族间的不同是由于生物和地理的因素所造成 的,特别是由于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不同的结果。正是由于他强调把生产方式作 为解释社会性质的基础,有人推崇他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先驱。在谈及社会意识和 社会关系时,他认为一致的社会意识是社会一致的反映,同时一致的社会意识在 很大程度上又是模仿和同化的结果。伊本哈尔顿不仅看到社会有一致的方面,同时也看到社会中存在的对立和不和。他认为自私和仇恨是社会对立
22、的根源,社 会中的斗争和战争都是由于自私和仇恨引起的,国家衰亡的原因是统治阶级及其 代表人物的腐化堕落。伊本哈尔顿还注意到了劳动分工。他认为只有进行劳动分工才能保证人们 的社会生活,而劳动分工的结果形成了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他从劳动分工这一 事实出发,推论出了交换的必要,又由交换和供需关系推论出了商品的价格。伊本哈尔顿认为社会不是从来就有的和一成不变的,他把社会看做历史发 展的过程。他指出,人们最早生活在部落里,只是后来才建立了国家。国家在伊 本哈尔顿的眼里是某种类型的有机体,这种有机体也是遵循着既有生又有死的 一般规律的。伊本哈尔顿认为国家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人们 的经济生活也
23、是历史形成和变化的。最初,人们过着游牧的生活,不断迁移;后 来才转入定居,从事农业生产;直至最后才出现了城市,发展了城市经济和 生活。第四章23三、文艺复兴以来的社会哲学思想n 马基雅弗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他在 君主论一书中,描述了在各种卑鄙动机和不道德 的思想驱使和怂恿下的人们进行的令人发指的争权夺利的斗争情景。同时他也看 到了现实社会中阶级的冲突和对立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他写道:“因为在每个 城邦里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向:人民不想让达官贵人统治他们和压迫他们,而 达官贵人硬是要这样做;由于这种对立的行为,于是在城邦里就出现了这样三种 结果中的一种情况:或是霸主政
24、权,或是民主政治,或是不法统治。”马基雅弗利没有对整个社会进行系统研究,而首先关心的是国家和政治现实 问题,但是他的贡献在于,他是在经过中世纪经院哲学和宗教神学的长期统治之 后第一个进行自由思考和用世俗眼光实事求是地看待社会现实的人。第四章2425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可罗马基亚维利创作的政治学著作,1532年首次出版。迄今470多年,从西方到东方,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等领域引起巨大的反响,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和圣经、资本论等相提并论的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一。2015年11月,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君主论是对佛罗伦萨乃至整个意大利几百年间的“政治实验和激烈变革”以及马基亚维利
25、本人多年从政经验的理论性总结。较为完整地阐述了马基亚维利的君主专制理论和君王权术论,它对意大利长期战争分裂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实现意大利的统一的方案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试图把但丁的统一思想与君权思想付诸实现,尽可能深入权术问题,直接向君主提出种种实行办法。三、社区建设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继马基雅弗利之后,对社会学思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另一个人物是法国著 作家博丹()。他在 共和六书里,讨论了社会的起源和国家的诞 生。博丹认为,社会最初起源于家庭,家庭不断扩大和发展,最后形成了社会。在博丹看来,社会就其本质而言是由为了从事手工业、商业、礼仪等类似活动而 组织起来的众多小群体结合而成,
26、因为大家都看到合作带来的好处。如果说社会 是这样和平地产生,那么国家的形成,在博丹看来,完全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 上,是一个群体征服另一个群体的结果。此外,博丹还详细探讨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地理气候因素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 理论,指出:北方人身体强健,而性格粗野;南方人聪明,有教养,但身体虚 弱;地处南北之间气候温和地带的人们兼有上述两者的优点。第四章26第四章27让博丹(Jean Bodin,1530-1596),法国政治思想家,法学家,近代资产阶级主权学说的创始人,近代西方最著名的宪政专家。博丹出生于法国,年轻时在大学攻读法律,毕业留校任讲师,后在巴黎任律师,16世纪70年代任王室检察官,被聘为宫
27、廷法律顾问。让博丹一生除致力于政治学和法学的研究外,对古希腊哲学、占星学、地理学及物理、医学均有较深造诣。1576年博丹发表了国家六论,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中,他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国家主权学说。这是欧洲近代政治思想史上第一部关于国家主义的系统著作,他的国家六论也被誉为西方关于国家主权学说的最重要论著。让博丹认为:主权是国家的主要标志,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止的最高权力。主权是指对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外具有独立平等的权力。最高权力的形式和出现,从实质上说,就是把国家和包括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组织及其他群体相区别的标志。因此,博丹把取得公民身份规定为对主权者的服从,并明确界定国家的概念就是
28、主权者和臣民。主权是不受法律限制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主权的内容是:第一,它是永恒的,有别于在特定时间内所授予的任何有限的权力。第二,它是非授予的权力,或者是无限制的或无条件的授权。第三,他是不能转让的,也不受法令的限制。第四,它不受法律的约束,因为主权是法律的来源。博丹认为,主权的主要特点,就是不经上级、同级或下级的同意,集体地或分别地具有为公民制定法律的权利和具有宣战求和,委任官吏,行使法院终审职能,准许豁免,铸造货币和征税等。博丹主张把国家和政府分开,国家包括对最高权力的掌握,政府包括一个机构。从世纪开始到世纪末,社会契约论在欧洲社会和政治思想中成为流行 和占统治地位的一种理
29、论。社会契约论主要是在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 中发展起来的,它是新兴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反对封建统治斗争的思想武器。社会契约论的基本思想是,人之秉性是天生自由的,世上的人们应享有平等 的权利,用社会契约的形式来解释社会的产生和国家权力的本质。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卢梭()。在解释社会发展问题上,霍布斯和卢梭的不同之处在于,霍布斯认为,社会形成之前的“自然状态”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局面;而卢梭则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之间并没有出现普遍不和与彼此对 立的局面,而是一派友好相处的和平景象。霍布斯和卢梭在这一问题上的严重分 歧,表现为他们对于人之本性的不同认
30、识。前者认为人之本性是自私和丑恶的,是社会使人去掉劣根,变得高尚;后者认为人之本性是至善至美的,相反,是社 会使人变坏。很显然,不论前者还是后者对于人和社会的解释都是错误的,因为 他们都站在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立场上,从人具有一种天生好或天生坏的本性 出发讨论这一问题。应当说,社会契约论对于当时及后来的社会学发展没有作出 很大贡献,因为他们依然是在先验和抽象的基础上讨论社会和人的问题,而不是 强调对具体的社会事实作认真的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和发展自己的 理论。第四章28三、文艺复兴以来的社会哲学思想三、文艺复兴以来的社会哲学思想维科()是继中世纪的伊本哈尔顿之后第一个试图制定关于社 会发
31、展一般理论即历史哲学的意大利人。他抛弃了社会契约论的理论,认为人就 其本性来说是社会性的。他在 新科学一书中提出了作为历史一般规律的社会 发展三阶段的理论。维科所说的社会发展三个阶段是:()神学阶段,在这一阶 段神是历史的主宰;()英雄阶段,在这一阶段军事贵族居于统治地位;()人 本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都享受着民主制度和平等权利。维科是历史循环论或周 期运动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社会的发展表现为上述三个阶段的不断循环 和周期性地反复。不过这种循环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沿着螺旋形的 上升路线进行。第四章29三、文艺复兴以来的社会哲学思想孟德斯鸠()是法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对早期的人类
32、地理学思 想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推动了关于人类社会的历史研究。他在年写成 的 论法的精神一书成为政治理论史和法学史上的名著。在这部著作中,他提 出了基于道德、荣誉和恐怖进行政体分类的三项原则。认为共和政体是建立在道 德的基础上,君主政权是建立在荣誉基础上,而专制统治则是建立在恐怖行动 上。他还提出了政权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的思想,认为这三种权力应 当分立、相互制约。他认为气候影响人体结构,通过人体结构影响人对社会的看 法,所以地理气候与政治不是无关的,立法的责任就在于要减少和消除这种影 响。不过,孟德斯鸠已经注意到除气候以外的其他社会因素(如法律、宗教等)对政治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随文
33、化的发展而逐步增大。另外,他还提出必须把社 会看做是一个整体,应对社会整体及其各种现象进行具体研究的思想。第四章30三、文艺复兴以来的社会哲学思想马尔萨斯()是英国当时的经济学家,是近代人口问题研究的先 驱。他在年匿名发表的 人口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人口增长趋势快于生 产增长的理论,认为如果不对人口采取有效控制,任其自然增长,到一定时候就 会出现饥饿、战争和疾病。马尔萨斯较早地发现和注意到了人口问题,在这一点 上应当给予肯定,但他关于造成人口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的途径,至今仍有 争议。第四章31三、文艺复兴以来的社会哲学思想英国古典经济学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他们通过自己的研究,
34、发现了货币、利润、地租和工资的一般规 律,指出资本主义社会阶级资本家、工人、自耕农和佃农的存在。他们 还指出了由于社会分工带来的专门化和人世间的不平等。他们与重农学派的不同 是,比较准确地研究了经济现象并确定了一系列的经济规律。还有一位被称作“常识”哲学学派的苏格兰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弗格森()对社会思想发展也作出了贡献。他依据当时人种志学、经济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科学的成果,在年发表了 市民社会史一书,书中提出 了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的思想,这三个阶段是:未开化时期、野蛮时期和 文明时期。他关于人类历史阶段的划分至今仍被许多人认为是正确的。第四章32三、文艺复兴以来的社会哲学思想著名的空想社会
35、主义者有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圣西门()被许多人推崇为社会学的先驱和奠基者,这不是没有 根据的,因为正是他最先提出使“社会哲学”置于科学体系之首,赋予它实证的 性质,使其成为真正的科学。圣西门把社会看做是一个有机体,认为社会的发展也像自然界那样是有规律的。作为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社会改革家,圣西门对于社会的改造给予极大的 关注。他把社会分成生产者和非生产者,生产者包括实业家和工人,非生产者系 指封建地主贵族和国家官吏。他认为整个社会都是建立在生产的基础上,因此生 产在社会生活中应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一个社会里可以没有非生产阶级,但不可 以没有实业家阶级资本家和工人。圣西门像他的同代
36、人一样,确信当时的欧洲处于深刻的危机之中。他认为这 场危机是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即工业制度的过渡引起的。克服这场危机需 要采取与以前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圣西门承认法国革命在克服这场危机中起了重 要作用,但它只限于破坏的性质。而圣西门认为,摆脱这场危机的根本途径是对 社会进行根本的改造,但这种改造本身又取决于思想意识的转变。圣西门关于阶级社会的发展经历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最 终由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思想,后来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得到确认和发展。第四章33三、文艺复兴以来的社会哲学思想作为社会学理论前提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于社会学的产生也起了重 要的作用。自然科学的成果反映在哲学
37、思想上,通过哲学思想又直接影响到社会 学。康德的星云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促进形而上学的瓦解、辩证世界观的形成 方面起了革命的积极作用。康德的星云学说使牛顿的稳定的太阳系变成了历史过 程;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学说,证明整个有机界,包括人类在内,都是延续了几百 万年长期发展的结果。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以及胚胎学说也从另一方面促使了关 于世界的辩证观点的形成。综上所述,社会学在世纪上半叶得以产生和发展,不是某些人凭空想象 的产物,而是长期存在的各种社会哲学思想演化的结果。在社会现实的推动和前 人思想的启发下,在社会科学领域中逐渐形成了社会学这样一门独立的学科。第四章34第四章35本章要点本章要点 绪论作为本书的开篇之章,是对社会学诞生的阶级、社会条件和理论背 景的总体论述。社会学的思想理论源远流长,但是作为一门学科,它诞生于工业革命和 现代无产阶级出现后的世纪前半叶的资本主义阶段。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加剧,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矛盾尖锐化,是社会学产生的社会基础和阶级条件。经历了从古希腊到近现代思想启蒙运动长时期的理论积累,从而实现了 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36复习思考题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如何理解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第四章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