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六单元责任与担当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常信息文常信息追溯背景追溯背景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都异常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士”作为一种最活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者
2、也认识到,人心的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士”的支的支持。持。基础积累基础积累1.1.【读准字音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yzhogunkujjin积累篇积累篇21 邹忌讽齐王纳谏2.2.【辨清字形辨清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拼音写汉字。暮暮qn(qn()而思之而思之 王之王之b(b()甚矣甚矣上书上书jin(jin()寡人寡人 门门tng(tng()若市若
3、市寝寝蔽蔽谏谏庭庭3.3.【把握节奏把握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给下列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奏。(1)1)今今 齐齐 地地 方方 千千 里里(2)(2)臣臣 诚诚 知知 不不 如如 徐徐 公公 美美答案答案(1)(1)今齐地今齐地/方千里方千里(2)(2)臣臣/诚知诚知/不如徐公美不如徐公美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梳理篇梳理篇21 邹忌讽齐王纳谏21 邹忌讽齐王纳谏21 邹忌讽齐王纳谏2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词多义一词多义21 邹忌讽齐王纳谏21 邹忌讽齐王纳谏21 邹忌讽齐王纳谏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词类活用词类活用21 邹忌讽齐王纳谏特殊句式特殊句式(1)(1)判断句判断句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者也”表判断表判断)(2)(2)倒装句倒装句忌不自信。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为“忌不信自忌不信自”)皆以美于徐公。皆以美于徐公。(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皆以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美”)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能谤讥于市朝。(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能于市朝谤讥讥”)皆朝于齐。皆朝于齐。(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皆于齐朝皆于齐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状语后置。
5、正常语序应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此所谓于此所谓于朝廷战胜朝廷战胜”)(3)(3)省略句省略句与坐谈。与坐谈。省略了主语和宾语,应为省略了主语和宾语,应为“(忌忌)与与(之之)坐谈坐谈”整体感整体感 知知4.文章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文章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的道理。第二段写邹忌巧的道理。第二段写邹忌巧妙妙运用运用的方法,讽谏齐王除弊纳谏。第三的方法,讽谏齐王除弊纳谏。第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直言不易直言不易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设喻说理设喻说理(类比说理类比说理)5.5.下列对文章的理
6、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并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王除弊。考,并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王除弊。B.B.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能欣然纳谏,广开言路,博采众议,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能欣然纳谏,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从而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从而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战胜于朝廷”。D21 邹忌讽齐王纳谏C.C.设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设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
7、力强。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D.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本文的项,本文的主旨应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主旨应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谏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讽谏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21 邹忌讽齐王纳谏6.6.面对妻、妾、客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是怎样的?面对妻、妾、客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是怎样的
8、?解析解析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谁美与徐公谁美”的问题,由于感情不同及身的问题,由于感情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语气各有不同。联系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语气各有不同。联系“吾妻之美我者,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一句可知,邹忌一句可知,邹忌并没有被赞美冲昏头脑。并没有被赞美冲昏头脑。合作交流合作交流21 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答案面对赞美,邹忌并没有得意忘形。面对赞美,邹忌并没有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
9、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我也。”由此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由此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7.7.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邹忌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邹忌这一人物形象。解析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文中描写邹忌言行的句子进行分析归纳。解答本题,要抓住文中描写邹忌言行的句子进行分析归纳。答案答案 邹忌在周围人的交口称赞中,能保持头脑冷静,能正确认识自己,邹忌在周围人的交口称赞中
10、,能保持头脑冷静,能正确认识自己,可见他是一位有自知之明的人。从他通过观察思考,由现象到本质得出正可见他是一位有自知之明的人。从他通过观察思考,由现象到本质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思维缜密、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确结论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思维缜密、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当他把这一生活现象和治理国家联系起来的时候,一位忠于职守、勤于国当他把这一生活现象和治理国家联系起来的时候,一位忠于职守、勤于国事、善于发现问题的谋士形象就跃然纸上。而他高超的劝谏艺术更进一步事、善于发现问题的谋士形象就跃然纸上。而他高超的劝谏艺术更进一步刻画出他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政治家形象。
11、刻画出他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政治家形象。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8.8.邹忌用什么方法成功地说服了齐王?齐王以什么方式纳邹忌用什么方法成功地说服了齐王?齐王以什么方式纳谏?纳谏后有什么效果?谏?纳谏后有什么效果?解析解析回答前两问,要抓住文中描写邹忌、齐王的言行的句子进行分析归纳。回答前两问,要抓住文中描写邹忌、齐王的言行的句子进行分析归纳。回答最后一问,可以直接从文中摘抄相关语句。回答最后一问,可以直接从文中摘抄相关语句。答案答案 邹忌采用设喻说理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类比说理类比说理)、以小见大的方法,由己及君,由家事、以小见大的方法,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委婉地说服齐王广开言路
12、,修明政治。齐王以奖赏进谏者的方式到国事,委婉地说服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齐王以奖赏进谏者的方式纳谏,表明其纳谏的态度和决心。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效果:国内方面,始纳谏,表明其纳谏的态度和决心。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效果:国内方面,始而而“门庭若市门庭若市”,继而,继而“时时而间进时时而间进”,最后,最后“无可进者无可进者”;外交方面,;外交方面,四国朝齐,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战胜于朝廷”。21 邹忌讽齐王纳谏经典讲练经典讲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
13、北徐公美?”其妻曰:其妻曰:“君美甚,徐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妾曰:“徐公何能及徐公何能及君也?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吾与徐公孰美?公孰美?”客曰: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视之,自以为不如;21 邹忌讽齐王纳谏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吾妻之美我者,
14、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矣。”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王曰:王曰:“善。善。”乃下令: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
15、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1 邹忌讽齐王纳谏9.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解析解析 蔽:动词用作名词,所受的蒙蔽。蔽:动词用作名词,所受的蒙蔽。21 邹忌
16、讽齐王纳谏10.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于”字的意义和用法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21 邹忌讽齐王纳谏11.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2)(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答案答案 邹忌不相信自己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就又问他的妾说:说:“我与徐公相比,哪一个美?我与徐公相比,哪一个美?”答案答案 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可说的了。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可说的
17、了。21 邹忌讽齐王纳谏12.12.阅读下面的短文,用阅读下面的短文,用“/”/”给画线的部分断句。给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限断三处)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此参出微理。千千 古古 臣臣 谄谄 君君 蔽蔽 兴兴 亡亡 关关 头头 以以 闺闺 房房 小小 语语 破破 之之 快快 哉!哉!答案答案 千古臣谄君蔽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兴亡关头/以闺房小语破之以闺房小语破之/快哉!快哉!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考点聚焦考点聚焦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考点解读: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考点解读: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
18、联的意义。这种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节词义。这种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节词较多,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点。把较多,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点。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义。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题技巧:分析一词多义有以下几种方法:答题技巧:分析一词多义有以下几种方法:(1)(1)语境推断法。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大多是多义词,因语境推断法。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大多是多义词,因此要紧紧抓住上下文语境来理解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内部语此要紧紧抓住上下文语
19、境来理解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来推断。借助内部语境来推断。如境和外部语境来推断。借助内部语境来推断。如“人知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太守游而乐”(醉翁亭记醉翁亭记)中的中的“从从”是是“跟随跟随”的意思。的意思。借助外部语境来推断。如借助外部语境来推断。如“从民欲也从民欲也”是是陈涉世家陈涉世家中中的句子,联系其前面的句子可知的句子,联系其前面的句子可知“从从”为为“依从依从”的意思。的意思。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2)(2)课内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其实在课文课内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其实在课文中已经学过,我们可联系课文进行相应的迁移。例如:中已经学过,我们可联系课文
20、进行相应的迁移。例如:“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曹刿论战)中的中的“鄙鄙”解释为解释为“目目光短浅光短浅”,由此可推知,由此可推知,“先帝不以臣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出师表)中的中的“鄙鄙”也是也是“目光短浅目光短浅”的意思。的意思。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3)(3)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汇,联系成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汇,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如: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如:“寡寡廉鲜耻廉鲜耻”和和“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爱莲说)中的中的“鲜鲜”互为印证,都是互为
21、印证,都是“少少”的意思。的意思。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4)(4)对句判断法对句判断法(语言结构推断法语言结构推断法)。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我们可据此进行判断。如:对。我们可据此进行判断。如:“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阿房宫赋)中中“族族”的意思与的意思与“灭灭”的意思一样;的意思一样;“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伶官传序官传序)中中“忧劳忧劳”与与“逸豫逸
22、豫”意思相反。意思相反。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的讽喻手法巧妙的讽喻手法()比喻说理即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能变深奥为比喻说理即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能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国君能不能纳谏,能不能广开言路以免受蒙蔽,能不能力。国君能不能纳谏,能不能广开言路以免受蒙蔽,能不能修明政治,是一件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但一开口就提到应修明政治,是一件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但一开口就提到应该纳谏,可能会使国君产生抵触心理。个人美不美的问题,该纳谏,可能会使国君产生抵触心理。个人美不美的问题,妻、妾、客和
23、自己对这一妻、妾、客和自己对这一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写作特色写作特色21 邹忌讽齐王纳谏问题的看法是生活小事,很具体,又能引起国君的兴趣。这件问题的看法是生活小事,很具体,又能引起国君的兴趣。这件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在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在“受蒙蔽受蒙蔽”这一点上,有相似之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把这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以小喻大,能收到很好的说处,把这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以小喻大,能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服效果。2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主旨归纳主旨归纳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以自身经历讽谏齐王,使齐王广开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以自身经历讽谏齐王,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表现了邹忌有自知之明
24、,善于推理,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表现了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推理,能借助生活小事讽喻齐王的谋臣形象,同时也表现了齐威王能借助生活小事讽喻齐王的谋臣形象,同时也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及其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及其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21 邹忌讽齐王纳谏结构图示结构图示三问三问大(国事)大(国事)以以事事妙妙喻喻委委婉婉讽讽谏谏三思三思战胜于朝廷战胜于朝廷三比三比小(家事)小(家事)邹忌邹忌王之蔽甚王之蔽甚矣矣 齐王齐王三变三变三赏三赏闻闻过过则则喜喜欣欣然然纳纳谏谏妻妻私私宫妇左右宫妇左右妾妾胃胃朝廷之臣朝廷之臣客客求求四境之内四境之内21 邹忌讽齐王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