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芣苢插秧歌联读芣苢插秧歌联读回响在历史中的劳动之歌读下面的诗句,看看它们共同描绘的是什么内容。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晨星理荒秽,戴月荷锄归。晨星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导,与诗人相遇诗经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叶的诗歌305305篇篇。先秦称其为。先秦称其为诗诗,或取其整数称,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
2、诗经诗经,并沿用至今。,并沿用至今。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爱情诗,歌颂美好的爱情;史诗,记载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功勋;内容上包括内容上包括1243反映兵役、劳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了解诗经了解诗经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风雅雅颂颂是各地的民歌,分十五国风,共160篇,大多是古代民歌,相传由周王室派专人搜集而得,是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多是祭祀、宴会
3、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盛大宴会的典礼)”和“小雅(一般宴会的典礼)”,共105篇。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周颂”“”“鲁颂鲁颂”和和“商颂商颂”,共,共40篇。篇。诗经六义:“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的方法。赋: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朱熹:”如邶风 击鼓所言“死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与子偕老”,很直接、很热烈地将自己的爱情誓言表达出来。杨万里,字廷
4、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自查工具书自查工具书,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一、识记字音一、识记字音芣苢芣苢()()掇掇之()捋捋之()袺袺之()襭襭之()胛胛()兜鍪兜鍪()()半霎霎()莳莳()未匝匝()f shdu du lu mu ji
5、xi ji y sh z 读,与诗人相通芣苢芣苢 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芣苢是诗经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芣苢是诗经国国风风周南中的一首诗。周南中的一首诗。自由诵读,把握节奏;斟酌词句,鉴赏诗歌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采采:茂盛的样子。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有:取得,获得。掇:拾取,摘取。捋:从茎上成功获取。袺:提起衣襟兜东西。襭
6、: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南宋】杨万里正音朗读插秧歌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mu)蓑(su)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ji)。唤渠朝(zho)餐歇半霎(sh),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sh)未匝(z),照管鹅儿与雏鸭。育苗抛秧插秧施肥、杀虫放水(补水)收获品芣苢,与诗人同行不能。不能。开始是一叶一叶地掐取掐取,接着是大把大把地捋采捋采,最后是扯起衣襟兜装扯起衣襟兜装。这由“掐掐”到到“捋捋”再到再到“兜兜”的过程的过程,生动地表明她生动地表明她们愈采愈多、愈采愈快,劳动热情也愈来愈们愈采愈多、愈采愈快,劳动热情也愈来愈高涨。高涨。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
7、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所以顺序不能更换。以顺序不能更换。思考1: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思考2:这首诗歌描写了几个画面?采摘前的喜悦图采摘时的竞技图采摘结束时的丰收图一想到如此茂盛的芣苢,即将“采而有之”,不由得心情欢悦,动作轻快,情绪高昂;慢慢摘取的动作就变成了飞快的拾取,紧接着由手指由手指的动作变成了手指与手掌的协作,的动作变成了手指与手掌的协作,从“拾拾”变成了大变成了大把大把的把大把的“捋捋”。飞快地采摘,飞快地采摘,让她们不得不一手拉起衣襟,一手把捋下的车前
8、子放进去。但这样仍然不够,最后,她们还要把已经沉甸甸像个大包袱似的衣襟塞进腰带里。整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热烈、紧张,充满欢欣的劳动图景。思考3:芣苢展现出他们劳动时情景。如果要给诗歌加个诗眼,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三三两两的美丽姑娘行走在田野间,看到满山遍三三两两的美丽姑娘行走在田野间,看到满山遍野的芣苢绿得鲜亮,野的芣苢绿得鲜亮,一开始,姑娘们是一颗颗掇之,芣苢太多了,姑一开始,姑娘们是一颗颗掇之,芣苢太多了,姑娘们兴致勃勃,一把把捋之,手提衣襟袺之,扎娘们兴致勃勃,一把把捋之,手提衣襟袺之,扎起衣襟襭之,起衣襟襭之,一边采摘一边对歌,清亮的唱和之歌声在田野里一边采摘一边对歌,清亮的唱和之歌声
9、在田野里飘荡飘荡乐乐赏景“乐”劳动之“乐”生活之“乐”诗歌主题: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1.芣苢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全诗只有“采”“有”“掇”“捋”“桔”“纈”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其余文字均无改变,全诗重章复沓,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更好地表达了情绪与情感。问题细究问题细究1.“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这句在诗中有何作用?2.芣苢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
10、特点?3.芣苢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2.2.芣苢芣苢这首诗在这首诗在上有何特点上有何特点?全诗只“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其余文字均无改变。全诗重章复沓,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更好地表达了情绪与情感。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
11、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3.3.芣苢芣苢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使用的手法是赋。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此诗直叙其事,通过妇女们的动作写出了采集野菜的过程,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劳动画面。艺术特色艺术特色运用赋的手法,铺陈造势,重章叠句;四言句式,节奏感强;动词细腻且富于变化。品插秧歌,与诗人同行田夫抛抛秧田妇接接,小儿拔拔秧大儿插插。笠是兜鍪蓑是甲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照管
12、鹅儿与雏鸭。动作动作描写,画面描写,画面:繁忙的工作,表现劳动的紧张和忙碌情景。语言:抢抓农事,唤食不歇,珍惜劳动成果。插秧歌比喻,将斗笠比作头盔,将蓑衣比作战甲。生动形象的烘托了水田如战场,插秧如作战的繁忙紧张的气氛。细节:精神:劳作的专注。辛苦辛苦紧张紧张专注专注思考思考1 1:对比对比芣苢芣苢找出插秧歌的劳动有什么特点找出插秧歌的劳动有什么特点。:欢欣的劳欢欣的劳动之歌动之歌插秧歌思考思考2:全诗围绕一个什么字来描绘的?如果给诗歌加一个“诗眼”,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忙 首联以极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
13、颔联通过衬托插秧之“忙”。颈联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来用早餐并小憩片刻,农妇招呼农夫来用早餐并小憩片刻,可农夫却依然低头弯腰劳作不辍,可农夫却依然低头弯腰劳作不辍,给紧张忙碌的插秧场面以灵动的点染。尾联农夫岔开农妇呼唤的答话农夫岔开农妇呼唤的答话:“抢插还未结束,种下秧苗也尚未挺抢插还未结束,种下秧苗也尚未挺拔,管好家里的鹅与鸭,免得它们糟蹋庄稼。拔,管好家里的鹅与鸭,免得它们糟蹋庄稼。勾勒出了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忙碌的农人形象。思考3: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有人认为“游离诗外”了,你怎么看?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巧妙的叠用两个
14、比喻,把他们戴的斗笠比作头盔,把披的蓑衣比作铁甲。头盔和铁甲都是战士打仗必备的装束,将插秧的情景比作了战斗场景,突出了劳动的紧张气氛。诗人以一种貌似轻松的笔调言之,实际上饱含苦涩意味,值此农忙季节,偏又遇到阴雨连绵,使得本来就紧张繁忙的插秧劳动更增添了几分艰辛,表现了农民的艰辛。所以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思考4:本诗鲜明的反映了“诚斋体”的特点,再读本诗,尝试归纳“诚斋体”的主要特点。可以从诗的内容、形式、语言特点等角度入手。从内容上来看从内容上来看,直接,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生活场景取生活场景,因而既,因而既形象自然形象自然,又,又新鲜风新鲜风趣趣,富有生活趣
15、味。富有生活趣味。从语言形式来说从语言形式来说,想象奇特,但是不,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浅近明白的语言和和流畅直至的章法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生动活泼近于口语,生动活泼。从感情来看从感情来看,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问题:尽管芣苢插秧歌这两首诗都是有关劳动的颂歌,但是它们在描绘劳动场景、歌颂劳动热情方面又不尽相同,试分析其差异。比,与诗人同思 (1)表现手法上:芣苢一诗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直接把快乐采摘芣苢的全过程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
16、情。插秧歌一诗运用白描、环境烘托、比喻等手法,描写的是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图景。(2)思想主旨上:芣苢这首诗让我们了解了远古太平盛世时期人们生活的一个场景、精神状态,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古代人的生活理念:没有战争、暴政、苛捐杂税,内心安宁平静,生活上能够丰衣足食。插秧歌这首诗是诗人抱着欣赏的态度,客观地表现劳动场面,其间也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1.体会本课切中要害、深入浅出的说理特点,学习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找出文中典型的语句,归纳其特点,尝试从表达目的、听众的感受角度品评其表达效果。阅读时,还要注意思考,理解这篇文章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2.只有懂得舍与得,才不会被
17、利禄牵扯而过度奔波劳累;一个人只要能够自得其乐,即使有所失也不会为此不快乐;一个人只要拥有高深的道德修养,即使没有官位也能内心平静轻松。3.文本中不断提到“大自然”,在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大自然面前,在可爱温顺的小动物面前,素芭没有任何交流的障碍,她甚至能比常人更为轻易地表达自己。4.作者用了几乎两章的篇幅,把素芭放置到比社会环境温暖得多的自然环境中,在这里,素芭不仅是美好的,还有着无言的快乐。侧面的烘托让素芭的形象更为动人。5.反面的衬托同样是塑造素芭形象的一个手段。素芭身边的人们可以用话语交流,他们是一群极为普通的劳作者,包括帕勒达帕,可是他们对素芭的表现却显得极为冷漠和麻木。6.素芭在他们身
18、上看不到关心,找不到温暖。在小说的第五章,父母打算用欺骗的手段把素芭嫁到加尔各答,而且“没有作任何安慰”。7.整个事件的过程中,素芭只有独自流泪伤心,得不到任何关心,唯一的所谓的好友帕勒达帕只是专心致志地钓鱼,丝毫没有离愁别绪,反倒是漫不经心地证实了这个噩耗,给了素芭更大的打击。8.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9.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确认识和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问题:中华民族有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读了这两首诗歌,谈谈你对劳动有怎样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又该树立怎样的劳动观呢?悟,与诗人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