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本质和特征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48254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2.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的本质和特征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美的本质和特征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美的本质和特征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美的本质和特征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美的本质和特征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美的本质与特征一、美的产生二、美的本质 三、美与真、善的关系四、美的特征1 第一节 美的产生 (一)美的雏形 2300万年前,人科动物与猿类分化;400万370万年东非古猿开始直立行走;200万170万年前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人类进入旧石器时期,人类学会制造工具;75万50万年前,爪哇和北京猿人,能够控制火;40万25万年前,阿舍利文化,从生理解剖学判断,人已具有语言能力;4万1万年前,欧洲克罗马依人,有了雕塑品、穴画。中国黄河、辽河流域已有人体装饰品。21、从“美”字的含义看美的产生词源学上词源学上“美美”:在西方语言中,“美”、“漂亮”意义的表述都来源于拉丁语的“美”,而拉丁语“美”

2、在词源上又与拉丁语“好”(bene:好、幸福)和“善”(bonus:善良、好、幸福、舒适)。汉语中的“美”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由“羊”与“大”字组成。“羊大则美”,肥大的羊可作膳食,满足人们饮食的需要,有实用价值,是善也是美,“美与善同意”。另有解释说,“美”就是羊头或羊角为装饰的人,还有解释说,“大”是由“火”演变而来,故“美”是火烧羊,是味美。心灵感受实用价值32、从石器的造型看美的产生43、从彩陶造型和纹饰看美的产生5(二)社会实践是美产生的基础(二)社会实践是美产生的基础 凡是客观上与人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能够引起人们审美感受的具体形象,称为美美。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

3、的特性,它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反映了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并不断创造和完善自身的能动历程。“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 美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马克思 下一页6美产生于劳动7好用好用 好看好看8二、美的本质“美的本质美的本质”问题,是一个探讨事物之所以美的问题,是一个探讨事物之所以美的原因与特质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试图给美下原因与特质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试图给美下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的问题。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的问题。对此,柏拉图在大希比阿斯篇中就有对此,柏拉图在大希比阿斯篇中就有明确的说明。他说,明确的说明。他说,“美是什么美是什么”的问

4、题不是的问题不是“美的东西是什么美的东西是什么”的问题,而是一个探求的问题,而是一个探求“美美本身本身”的问题,而的问题,而“这美本身把它的特质传给一这美本身把它的特质传给一件东西,才使那件东西成其为美件东西,才使那件东西成其为美”,“凡是东西凡是东西加上了它,得它点缀,就现得美。加上了它,得它点缀,就现得美。”91、美与美的东西(1 1)美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美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也即美的本质,是指凡是美的事物都必须具有的某律,也即美的本质,是指凡是美的事物都必须具有的某种质的规定性,是美的东西之所以是美的根本原因和依种质的规定性,是美的东西之所

5、以是美的根本原因和依据。据。(2 2)美的东西是指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各式各样的美)美的东西是指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各式各样的美的事物。的事物。美不是事物的某种物质属性,本来就不是一种“东西”,因而无法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西。美虽然具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美却不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我们不能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或色或声来说明美,因此,美不是美的东西。102、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探讨(1 1)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本)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本质的有:质的有: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的美在美在“秩序、匀称与明确秩序、匀称与明确”的观点。的观点。达达 芬奇芬奇的的“美感完全建立在各

6、部分之间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的神圣的比例关系上的神圣的比例关系上”的观点。的观点。博克博克的的美的特质在于小、光滑、各部分美的特质在于小、光滑、各部分见出变化、不露棱角、颜色鲜明,但不见出变化、不露棱角、颜色鲜明,但不强烈刺眼强烈刺眼的观点。的观点。11毕达哥拉斯派:美即数的和谐12天体音乐女高音男高音女高音男音男音男高音假声13黄金分割:0.618 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其比值近似值是0.618。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此称为黄金分割,也称为中外比。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

7、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4你覺得哪一個矩形看起來最舒服順眼呢你覺得哪一個矩形看起來最舒服順眼呢?黃金矩形黃金矩形15如右圖的矩形分割,如右圖的矩形分割,如果滿足如果滿足 x x:y y(x(xy)y):x x 的條件,那麼,這個的條件,那麼,這個矩形就叫做矩形就叫做黃金矩黃金矩形形。16黃金比例的應用 如果下半身長度如果下半身長度(腳底到肚臍)佔(腳底到肚臍)佔身高的身高的 0.6180.618,則是最完美的身材。則是最完美的身材。17在大自然中.18在日常生活中19在艺术中.20法國巴黎埃費爾法國巴黎埃費爾鐵塔,其第二層鐵塔,其第二層以下和第二層以以下和第二層以上的高度比率是上的高

8、度比率是0.618 0.618 21目前世界最高的建築物是加拿大多倫多電視塔,高553.33 公尺,其觀景樓以上和樓以下的長度之比率就是0.618 22菲波那契数列 1、2、3、5、8、13、21、34、55、89、144.这个数列的名字叫做“菲波那契数列”,这些数被称为“菲波那契数”。特点是即除前两个数(数值为1)之外,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之和。相邻两个菲波那契数的比值是随序号的增加而逐渐趋于黄金分割比的。即f(n)/f(n-1)-0.618。23 向日葵有89个花瓣,55个朝向一方,34个朝向另一方。24数相关的和谐原则,是西方从古希腊到19世纪全部古典艺术的基本原则。25(2 2)从精

9、神上探索美的本质的有:)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本质的有:柏拉图的柏拉图的“美是理式美是理式”说。说。康德的康德的“美是主观的美是主观的”说法。说法。黑格尔的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定的定义。义。26(3 3)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求美)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求美 斯宾诺莎斯宾诺莎“外物接于眼帘,触动我们的神外物接于眼帘,触动我们的神经,能使我们得舒适之感,我们便称该物经,能使我们得舒适之感,我们便称该物为美;反之,那引起相反的感触的对象,为美;反之,那引起相反的感触的对象,我们便说它丑。我们便说它丑。”a a休谟休谟马歇尔的马歇尔的“美在愉快美在愉快”说说 “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

10、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b b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美在无意美在无意识的欲望识的欲望”说说27(4 4)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狄德罗的狄德罗的“美在关系美在关系”。(5 5)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本质的有:)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本质的有: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美是生活”(6 6)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美 苏格拉底:美即功用。苏格拉底:美即功用。“一个粪

11、框也可能是美的”,“而一个金盾也可能是丑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马克思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马克思28二、中国美学史上对美本质的探索二、中国美学史上对美本质的探索 羊大为美。说文解字: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美与善同意。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1、“伍举论美”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292、墨子:非乐1)解决的问题:“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歇 2)“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芋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华彩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为非乐也!”3)“与民

12、同乐”的思想: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墨 子30孔 子3、孔子1)美与善结合的言论“里仁为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2)认识到美与善的区别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314、孟子:“充实之谓美”所谓“充实之谓美”,即充实人的品德,也就是仁、义、礼、智等。“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

13、,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 子32 荀 子5、荀 子1)“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2)“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33 “美”就像人头上戴着羊角或插着羽毛,作为饰物,获得美的表现和享受。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从美字上体现了美和人体、装饰,以及艺术的关系。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从主客观的关系研究美意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34 王国维:王国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暮”,

14、有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南山”、“空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空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351)艺术美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表现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 刘勰文心雕龙:义华而声悴 理拙而文泽 衔华而佩实 舒 文 载 实重内容轻形式重形式轻内容内容和形式并重,即内容与形式统一36 形神关系神:指事物或人物具有的思想、情感、性格等,属于内容;形,事物及人物的外在形态和表现,属

15、于形式。(举例说明)37四 川 出 土 的 说 书 俑38393、从风格上研究美 风格显示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风格,风格和艺术家的个性,生活的环境,以及时代都有很大的关系(举例说明不同艺术家的风格特征)40 月 下 独 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叁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後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1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2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

16、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3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昔日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枕还酹江月。44453、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1)在道德评价中论美 许慎说文解字“美与善同意”。孔子提倡“尊五美”,既“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

17、威而不猛”,明显指的是五种德行。(2)在人物品藻中论美 孔子在论语子路讲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在艺术创造和欣赏中论美 淮南子说山训:“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世说新语巧艺记述,顾恺之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娇蚩(chi)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46(1)第一次美学论争,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批判朱光潜美学,讨论美的主客观性问题,形成四派美学:客观自然派美是客观的自然属性(蔡仪)客观社会派美是客观的社会属性(李泽厚)主观派美是主观的感觉(高尔泰、吕莹)主客观统一派美是客观的属性符合主观的

18、标准(朱光潜)47(2)第二次美学论争,20世纪80年代,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美学热”的兴起。李泽厚发展为“实践美学”,康德的主体性,青年马克思的实践论。认为美的实践的产物,是人化自然的结果,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蔡仪发展为反映论美学,认为美是客观属性,审美是对它的反映;美是典型。实践美学形成了主导地位。48(3 3)第三次美学论争,)第三次美学论争,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实践美年代,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古典美学与现代美学之争,与现代美学接古典美学与现代美学之争,与现代美学接轨。轨。后实践美学认为审美不是与实践、现实同后实践美学认为审美不是与实践、现实同一,

19、实践、现实是异化活动,审美超越现一,实践、现实是异化活动,审美超越现实,克服异化;不是主体性活动,而是主实,克服异化;不是主体性活动,而是主体间性活动,总之,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体间性活动,总之,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和超越的体验方式。式和超越的体验方式。49(4)刚刚发生的第四次美学论争,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论争,性质是现代美学与后现代美学之争。日常生活美学主张“日常社会审美化”,大众文化兴盛,审美与日常生活融合,审美是日常生活的快乐享受,失去超越性,主张“身体美学”。后实践美学即超越性美学,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感性异化的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同时也承认大众文化和通俗艺术通俗艺术存在的合理

20、性,主张超越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的对立。50(4)中国美学的建设中国古代美学传统的继承和批判主要是主体间性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是社会学基础现代美学的引进和批判主要是审美超越性、批判性立场。后现代美学的引进和批判主要是审美的大众化、身体性、反本质主义等马克思马克思 51(三)马克思主义关于美本质的观点(三)马克思主义关于美本质的观点1 1、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类社会的本质是实践2、马克思: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

21、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523、美的本质美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并创造出来的4、李泽厚的美学本质观人类总体的社会历史实践这种本质力量创造了美53三、美与真、善的关系三、美与真、善的关系(一)美与真(一)美与真(二)美与善(二)美与善(三)美与丑(三)美与丑54(1)真是指客观规律;善是指功利;美是指在实践中真善的形象体现。(2)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与真、善关系的看法:(A)是认为美与真善无关。康德认为美是完全不涉及利害计较,完全不涉及概念的一种快感,一种纯形式。无利害计较即无善,而所谓概念即理性概念,即是真,真都是用概念来表达的,不涉及概念,即是说美与真也无关系。55(B)

22、是强调美与真善的关系,甚至认为美与真善不分。布瓦洛说:“处处能把善和真与趣味融成一片”,“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C)是认为美和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狄德罗认为:“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以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我们比较赞同狄德罗的美和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观点。56(一)美与真的关系:美与真的区别:()真是客观规律本身,而美是通过实践,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肯定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真以自然法则为尺度,美以人类自身为尺度()真是求知的对象,引起人们去追求真理,了解客观世界本身的内在联系,而美却是欣赏的对象,它具有生动的形象,是对人自身

23、本质力量的肯定。()美与真的冲突:表现为哲学和诗的矛盾。57美与真的联系()从联系的方面看,美的产生是人在实践中,以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活动的基础。美的事物须潜在地符合“真”的要求。艺术的真实虽然带有虚拟的性质,却仍须以生活真实为基础,应当含有对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的揭示。()美与真的统一:表现为艺术与哲学的和谐共处()美是真理的显现、超越:艺术是真理的一种显现方式。58 美超越真,特别在于超越对象的实际存在。对象是无机物,就被赋予生命情调和精神品格;若是动植物,则在其生命情调上添加了精神品格;如果是人,便在其体格和精神品格上进一步提升。59(二)美与善的

24、关系美与善的区别:(A)从功利关系上看,善直接和功利相联系;而美的功利则是潜伏的 (B)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看,善可以不讲形式,不顾及形式;而美则在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基础上,注重形式。(C)善是意志活动(目的、功利)的对象,而美是认识和观赏的对象,能唤起情感的喜悦。总之,美与善是有差异的,美而不善,善而不美。60美与善的联系:()美以善为前提。鲁迅说:“在一切人类所以为美的东西,就是于他有用。”美的东西必须以对人没有害,即有善处,为前提。美的事物是一种肯定的有积极意义的生活形象。/_|_|O|/_/_|_/_|/_-_ /_-_|(_-_-_ -_ _/|-_-_-_ -_-/-_ _-_ _-

25、_-_-()美与善的统一:尽善尽美(3)美与善的深层关系:美是道德的象征蛇形线是美的,但没有人会把真正的毒蛇作为审美对象61美是善的超越(超越直接功利性)母鸡比公鸡对人有好处,但画家和诗人更愿意赞美公鸡雄健的身姿;蝴蝶可能属于害虫之列,庄周梦蝶突出体现了对自由的向往。从终极意义上说,真、善、美三位一体,理想就是真、善、美的统一。黑格尔说:我深信,真与善只有在美中间才能水乳交融。62(三)美与丑的关系、关于丑的界定:()荷迦兹认为丑是自然的一种属性,适宜可以产生美,不适宜则会变成丑。他说:“赛马的马的周身上下的尺寸,都最适宜于跑得快,因此也获得了一种美的一惯的特点。把战马的美丽的头和秀美弯曲的颈

26、放在赛马的马的肩上,不但不能增加美,反而变得更丑了。因为大家的论断一定会说这是不适宜的。”(见西方美学家论美与美感)63(2)鲍姆嘉通认为“完善的外形就是美,相应不完善就是丑。因此,美本身就使观者喜爱,丑本身就使观者嫌厌。”又说:“美学的目的是(单就它本身来说的)感性知识的完善(这就是美),应该避免的感性知识的不完善就是丑。”(见西方美学家论美与美感)(3)谷鲁斯则是从主观的感受来规定丑的本质,他认为:“丑这个范畴是在审美的外观上肯定会使高级感官感到不快的东西。”(转引近代美学史评述)64(4)克罗齐认为美是成功的表现,丑是一种不成功的表现。(美学原理)罗丹说:“所谓丑,是毁形的、不健康的,令

27、人想起疾病、衰弱和痛苦的,是正常、健康和力量的象征与条件相反的驼背是丑的,跛脚是丑的,褴褛的贫困是丑的。”(罗丹论艺术)(5)马克思、恩格斯则把丑看作是客观事物的一种社会属性,并从历史的发展中说明丑的根源。马克思在导言中指出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德国旧制度不过是历史戏剧中的丑角,当时德国在各个社会领域中都充满了卑鄙、虚伪的事物,它引起了人们的憎恨和厌恶。65 恩格斯则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则对资本主义的丑恶从两个方面作了深刻剖析。说资产阶级“在这种贪得无厌和利欲熏心的情况下,人的心灵的任何活动都不可能是清白的。”不过,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都是从一种理论和概念上对丑进行分析。(6)由上所述,我们可以

28、给丑下如下一个定义:丑是在感性的形式中包含着一种对生活、对人的本质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662、美与丑的关系(1)美与丑相互依存。这是一种客观的事实,就像毛泽东所说的那样:“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达芬奇也讲:“美和丑因互相对照而显著。”雨果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德国的里(立)普斯说:“凡是我们投进了对生命无价值或否定的东西,投进了冲突、缺陷或匮乏的东西,这就是丑。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美的陪衬。”德苏瓦尔也认为“丑是一种背景,用来增强美的光辉。”(2)美丑的转化。当然,美与丑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转化。6

29、73、丑与恶的关系 就联系看:丑是恶的一个侧面,是恶的形象表现。就区别看:(1)恶与功利的关系是直接的,丑的形象与功利的关系是间接的,丑虽涉及功利却不等于功利。比如,当我们说某个人丑的时候,这个很可能跟你没有任何关联,当然也就更没有任何利害冲突;但是当我们说某个人恶的时候,这个人一定是与你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情感上的、肢体上的、或者物质利益上的冲突;(2)丑须从形象上才能把握,而对恶则可以通过概念去把握。(3)人长相的丑属于人的生理特征,并不一定和恶有必然的联系。此外,有一些事物的形式上的丑也不一定与恶有联系,如人肢体上的残缺,以及某些奇形怪状的东西。684、什么是艺术丑?艺术丑指艺术的丑,指艺术

30、作品的内容虚假、腐朽,技巧低劣。艺术作品中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丑的对象经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融入正确的审美理想与情感之后,也能变具有审美的价值。所以,作品的美取决于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而不是其描写的对象的性质。69丑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具有审美的价值?“丑”具有审美价值从大的方面看通常分现实情况和艺术情况两种:(1)就现实的情况看,丑要具有审美价值,就必须是在丑的形式中具有美的或善的内涵,如长相丑的人具有美的心灵,这时,丑就获得了审美的价值。某些形式丑的东西,如果对人还有用,那么,就还可以让人产生一些好感。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70(2)就艺术的情况看,则要求:(A)艺术家要在一种进步的审美

31、理想的指导下去揭露丑和表现丑。(B)艺术家要以精湛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去表现丑。以上两个条件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丑才可能产生审美的效果。(C)在园林艺术中则以形式的丑怪奇特为美。(D)戏剧艺术中的丑角则以一种滑稽可笑的丑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美的性格与善的品性。在以上这两种艺术中所谓的丑都不是真正的丑,而是具有某些丑的形式特征的特殊的美。715 5、丑,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范畴的产生、丑,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范畴的产生 是在近代才开始出现的,是在对立因素的增加与丑的升值的过程中才出现的。虽然早在古典和谐美时代,丑就已经存在,但大多是被作为否定的对象而遭排斥。比如,古希腊的雕塑是极力要避免表现人的丑的,拉

32、奥孔就极力避免表现拉奥孔父子的痛苦、挣扎的状态。只是到了近代,随着丑的升值,出现了美与丑的对立与斗争,从而产生了崇高。随着美丑斗争的进一步发展,丑占了上风,美反而成了陪衬,丑得到了肯定,“这样丑便扬弃崇高,成为一个独立的审美范畴。”72四、美的特征 1、客观性 2、形象性 3、社会性 4、愉悦性美是一种具体性的客观存在,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又称具体可感性。凡美的事物都以具体的感性形象出现,都是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的。美是与人紧密相联而普遍存在于社会之中的。美的事物都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73讨论 1.什么是美?74在千百年漫长的岁月里,美一直都是被人们作为一个核心的甚至唯一纯粹的美学范畴来

33、思索来探究的。维基百科:Beauty is a characteristic of a person,place,object or idea that provides a perceptual experience of pleasure,meaning or satisfaction.75从宇宙法则来看美是和谐76从生命的特质来看美必须富有生气77从人类劳动来看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78从社会实践来看美具有共同性和相对性79从心理感知来看美具有愉悦性动情性80从认识论角度来看美是理性和感性的完美结合81从人类学来看美的原型是女性和儿童。8283女性与美84定义美是人类为现实善的愿景,按照和谐规律改造和创造世界,同时能给人带来愉悦的社会实践活动,85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美的本质和特征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