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节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定位知能创新导学知能创新导学【点拨【点拨1 1】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有何不同?】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有何不同?提示:提示:(2009(2009长春模拟长春模拟)下列关于春秋争霸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春秋争霸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A.打击了奴隶制,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打击了奴隶制,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B.“B.“尊王攘夷尊王攘夷”,维护了周王室的统治,维护了周王室的统治C.C.春秋无义战,阻碍了社会进步春秋无义战,阻碍了社会进步D.D.是一场争夺土地与人民的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局部统一是一场争夺土地与人民的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局部统一
2、【解析】【解析】选选D 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春秋争霸战争,冲击了旧的奴隶制,给社会带来社会的瓦解时期。春秋争霸战争,冲击了旧的奴隶制,给社会带来动荡;但另一方面春秋争霸推动了各国的社会改革,促进了局部统动荡;但另一方面春秋争霸推动了各国的社会改革,促进了局部统一和民族融合。一和民族融合。D D项反映了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和客观作用,而项反映了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和客观作用,而A A、B B、C C表述均不正确。表述均不正确。【点拨【点拨2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两个显著趋势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中
3、国历史发展的两个显著趋势是什么?提示:提示:(1)(1)从分裂走向统一。从分裂走向统一。(2)(2)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典型例题探究典型例题探究【例【例1 1】(2009(2009广州模拟广州模拟)春秋初期,楚国君主首先称王。随后,春秋初期,楚国君主首先称王。随后,吴、越等国国君也相继称王。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吴、越等国国君也相继称王。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A.专制制度动摇专制制度动摇 B.B.江南经济超过北方江南经济超过北方C.C.分封制的动摇分封制的动摇 D.D.周王至尊地位动摇周王至尊地位动摇【解题分析】【解题分析】高考注重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把握问题本质的能力
4、。高考注重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把握问题本质的能力。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在周王室强大的前提下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其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在周王室强大的前提下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其中规定了周王和诸侯国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凡是和这种权利义务关中规定了周王和诸侯国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凡是和这种权利义务关系不相符合的现象,在实质上都是分封制动摇破坏的表现。如下图系不相符合的现象,在实质上都是分封制动摇破坏的表现。如下图所示:所示:因此,吴、越称王实质上反映了分封制的动摇。因此,吴、越称王实质上反映了分封制的动摇。答案:答案:C C【变式训练】史记【变式训练】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世家记载:“(“(楚庄王楚庄王)八年,伐陆
5、浑戎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这反映了当时()()A.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B.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C.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D.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列国内乱,诸侯兼并答案:答案:C C【例【例2 2】(2009(200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湖南师大附中模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主选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主选用人才普遍实行人才普遍实行“任人唯贤任人唯贤”、“因功受禄因功受禄”的制度
6、,这表明的制度,这表明A.A.新兴地主取得统治地位新兴地主取得统治地位B.B.各国采纳了墨子各国采纳了墨子“尚贤尚贤”的主张的主张C.C.奴隶制的特权制度趋于瓦解奴隶制的特权制度趋于瓦解D.D.奴隶主贵族竭力维护旧制度奴隶主贵族竭力维护旧制度【解题分析】【解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大动荡时期,这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大动荡时期,这种变革动荡的现象表现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种变革动荡的现象表现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主主“任人唯贤任人唯贤”、“因功受禄因功受禄”实际上是对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的实际上是对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的特权制度的否定。特权
7、制度的否定。A A、B B与史实不符,与史实不符,D D不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答案:答案:C C【变式训练】【变式训练】(2009(2009东北师大附中模拟东北师大附中模拟)汉书汉书游侠传记载: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竞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B.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C.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
8、,生活腐朽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D.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答案:答案:B B学业达标训练学业达标训练1.1.孔子曰: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乐征伐自诸侯出。”请问请问“礼乐征伐礼乐征伐”由自天子出变为自诸侯出由自天子出变为自诸侯出主要发生在哪一时期主要发生在哪一时期()()A.A.夏夏 B.B.商商 C.C.西周西周 D.D.东周东周【解析】【解析】选选D 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礼乐征伐自诸侯
9、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力下移,这一现象发生于东周时期。反映了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力下移,这一现象发生于东周时期。2.2.司马迁说:司马迁说:“(“(齐齐)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这这里里“修善政修善政”的核心内容是的核心内容是()()A.A.任用管仲为相任用管仲为相 B.B.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C.C.葵丘会盟,成为霸主葵丘会盟,成为霸主 D.D.以以“尊王攘夷尊王攘夷”为口号为口号【解析】【解析】选选B 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修善政修善政”是指齐桓公是指齐桓公任用管仲
10、进行改革。任用管仲进行改革。A A是条件,是条件,C C是影响,是影响,D D是称霸的策略,本题中是称霸的策略,本题中只有只有B B是管仲改革的内容。是管仲改革的内容。3.3.齐桓公打出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尊王攘夷”口号的实质是口号的实质是()()A.A.抑制少数民族对周朝的进攻抑制少数民族对周朝的进攻B.B.加强和维护周天子的权威加强和维护周天子的权威C.C.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削弱诸侯国的势力D.D.借周天子之名壮大齐国势力借周天子之名壮大齐国势力【解析】【解析】选选D 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尊王攘夷尊王攘夷”的本的本质是打着质是打着“尊王尊王”的旗号,
11、扩大自己的势力,以达到称霸的目的。的旗号,扩大自己的势力,以达到称霸的目的。4.4.之所以说之所以说“春秋无义战春秋无义战”,最主要的依据是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质上,最主要的依据是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质上()()A.A.是为了满足奴隶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私欲是为了满足奴隶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私欲B.B.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C.C.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融合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融合D.D.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解析】【解析】选选A 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C
12、C、D D与春秋争霸战争与春秋争霸战争不符。不符。B B是春秋争霸的影响,只有是春秋争霸的影响,只有A A项是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项是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5.5.成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成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秦晋之好”。这一成语最早可能出现在。这一成语最早可能出现在()()A.A.夏朝夏朝 B.B.商朝商朝 C.C.春秋春秋 D.D.战国战国【解析】【解析】选选C 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秦、晋两个诸侯国出现于。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秦、晋两个诸侯国出现于春秋时期,故选春秋时期,故选C
13、 C。6.6.下列诸侯国既属于下列诸侯国既属于“春秋五霸春秋五霸”又属于又属于“战国七雄战国七雄”的是的是()()齐齐 楚楚 燕燕 韩韩 秦秦 晋晋A.A.B.B.C.C.D.D.【解析】【解析】选选A 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指齐、晋、指齐、晋、楚、吴、越,楚、吴、越,“战国七雄战国七雄”指齐、楚、燕、韩、赵、魏、秦。故选指齐、楚、燕、韩、赵、魏、秦。故选。7.7.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是发生于公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是发生于公元前元前260260年的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年的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
14、)()A.A.齐国和魏国齐国和魏国 B.B.晋国和楚国晋国和楚国C.C.吴国和越国吴国和越国 D.D.秦国和赵国秦国和赵国【解析】【解析】选选D 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公元前。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公元前260260年秦国与赵国年秦国与赵国的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的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8.8.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不符合史实的是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不符合史实的是()()A.A.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民族融合B.B.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C.C.巩固了周王室的政治地位巩
15、固了周王室的政治地位D.D.给人民造成灾难和痛苦给人民造成灾难和痛苦【解析】【解析】选选C 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和。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进一步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兼并战争进一步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A A、B B、D D三项表述均与史实三项表述均与史实相符。相符。9.9.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春秋中期,晋、楚争霸激烈,江、河流域所有的大小诸侯国几乎都卷春秋中期,晋、楚争霸激烈,江、河流域所有的大小诸侯国几乎都卷入战争,兵连祸结,没有宁日。中原各国所受战争的灾害最为严重,入战争,兵连祸结,没有宁日。中原各国所受战争的灾害最为严重,小国
16、普遍厌战。晋楚两个大国势均力敌,疲于攻战,也各想暂时休战。小国普遍厌战。晋楚两个大国势均力敌,疲于攻战,也各想暂时休战。为此,经常处于四面战争状态的宋国发起为此,经常处于四面战争状态的宋国发起“弭兵会议弭兵会议”,前后共有两,前后共有两次。第一次是公元前次。第一次是公元前579579年,由宋国大夫华元发起,约晋、楚在宋订年,由宋国大夫华元发起,约晋、楚在宋订立和约。这次和约只维持了立和约。这次和约只维持了3 3年,战争又起。第二次是公元前年,战争又起。第二次是公元前546546年,年,由宋国大夫向戎发起,约晋、楚十余国会盟。会议确认晋楚两国同做由宋国大夫向戎发起,约晋、楚十余国会盟。会议确认晋
17、楚两国同做霸主,原来晋楚的各自附庸国变成了晋楚的共同附庸国。这次霸主,原来晋楚的各自附庸国变成了晋楚的共同附庸国。这次“弭兵弭兵会议会议”后,由于各国忙于内部纷争,无暇外顾,晋楚之间再没有发生后,由于各国忙于内部纷争,无暇外顾,晋楚之间再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过大的战争。请回答:请回答:(1)“(1)“弭兵会议弭兵会议”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发生的背景是什么?(2)(2)晋、楚参加晋、楚参加“弭兵会议弭兵会议”的实质目的是什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3)(3)依据材料分析,依据材料分析,“弭兵会议弭兵会议”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和把握
18、历史现象本质的能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和把握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第力。第(1)(1)题可直接从材料中概括得出。第题可直接从材料中概括得出。第(2)(2)题应结合晋、楚所处的题应结合晋、楚所处的地位分析其分割霸权的目的。第地位分析其分割霸权的目的。第(3)(3)题应结合题应结合“弭兵会议弭兵会议”的结果和的结果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分析。答案:答案:(1)(1)春秋中期,晋、楚两大国疲于攻战,小国普遍厌战,为春秋中期,晋、楚两大国疲于攻战,小国普遍厌战,为此,经常处在四面战争状态的宋国发起了此,经常处在四面战争状态的宋国发起了“弭兵会议弭兵会议”。(2)(2)利用利用“弭兵
19、会议弭兵会议”,以牺牲中小国家利益为代价,瓜分霸权。,以牺牲中小国家利益为代价,瓜分霸权。(3)“(3)“弭兵会议弭兵会议”使晋、楚之间再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这有利于使晋、楚之间再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这有利于各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各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素能综合检测素能综合检测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8 8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3 3分,共分,共2424分分)1.1.史记载:史记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种现象的实
20、质是这种现象的实质是()()A.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B.为争夺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进行兼并战争为争夺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进行兼并战争C.C.奴隶制渐趋瓦解奴隶制渐趋瓦解D.D.井田制被破坏,诸侯王弃国逃跑井田制被破坏,诸侯王弃国逃跑【解析】【解析】选选B B。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实质实质”这一提示。这一提示。A A项反映的是现象;项反映的是现象;C C项是影响;项是影响;D D项自身的表述错误,其实质是为争项自身的表述错误,其实质是为争夺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进行的兼并战争。夺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进行的兼并战争。2.(2
21、0092.(2009秦皇岛模拟秦皇岛模拟)齐国管仲说: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战胜者地广。”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A.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农本思想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农本思想B.B.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社会状况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社会状况C.C.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目的是掠夺
22、土地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目的是掠夺土地D.D.崇本禁末是富国强兵的唯一途径崇本禁末是富国强兵的唯一途径【解析】【解析】选选D D。本题考查对史料的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对史料的理解能力。“粟多则国富,国富者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以上内容体现了古代的农本以上内容体现了古代的农本思想和争霸的状况及掠夺土地的目的。思想和争霸的状况及掠夺土地的目的。D D与材料内容无关,且表述错与材料内容无关,且表述错误。误。3.(20093.(2009哈尔滨模拟哈尔滨模拟)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卧薪尝胆”,经过二,经过二十年努力,最终灭掉吴国,
23、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当时他这样做十年努力,最终灭掉吴国,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当时他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的根本目的是()()A.A.掠夺土地和人民掠夺土地和人民 B.B.洗雪国耻洗雪国耻C.C.进行反侵略战争进行反侵略战争 D.D.争夺诸侯霸主地位争夺诸侯霸主地位【解析】【解析】选选D 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越王勾践灭掉吴国。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越王勾践灭掉吴国的直接目的是掠夺土地和人民,根本目的是争霸。的直接目的是掠夺土地和人民,根本目的是争霸。4.4.下表为某个历史时期的统计表,此表反映的典型现象是下表为某个历史时期的统计表,此表反映的典型现象是()()A.A.春秋时
24、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B.B.春秋时期民族融合春秋时期民族融合C.C.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D.D.楚国最强大楚国最强大【解析】【解析】选选A A。本题主要考查准确提取表格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准确提取表格信息的能力。D D项在表格项在表格中无法判断,中无法判断,B B项是表格现象的客观影响,均可排除。项是表格现象的客观影响,均可排除。C C项有一定的项有一定的干扰性,因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都是诸侯争霸,但从干扰性,因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都是诸侯争霸,但从“齐桓齐桓公公”“”“晋献公晋献公”两条信息可判断出两条信息可判断出A A项正确,项正确
25、,C C项错误。项错误。5.(5.(思维拓展题思维拓展题)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大了西周疆域;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大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局面,瓦解了周朝的统治,造成这两种截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局面,瓦解了周朝的统治,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然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A.诸侯地位的变化诸侯地位的变化 B.B.井田制的兴衰井田制的兴衰C.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D.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解析】【解析】选选C 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春秋战国时期,伴随。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铁器、牛耕的使
26、用,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土地私有制逐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井田制。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西周社会的上层建筑即分封步代替井田制。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西周社会的上层建筑即分封制也逐步崩溃。所以造成分裂割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制也逐步崩溃。所以造成分裂割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6.6.下面哪一种情况符合战国时期的历史下面哪一种情况符合战国时期的历史()()A.A.周王室派代表参加葵丘会盟周王室派代表参加葵丘会盟B.B.诸侯国内卿大夫执掌朝政诸侯国内卿大夫执掌朝政C.C.齐、晋、楚、秦、鲁等国争霸齐、晋、楚、秦、鲁等国争霸D.D.南方楚王
27、率军到洛阳问鼎南方楚王率军到洛阳问鼎【解析】【解析】选选B 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与分析能力。本题考查学生识记与分析能力。A A项反映的是齐桓公项反映的是齐桓公称霸,是春秋时期;称霸,是春秋时期;C C项晋国在战国时期已不复存在;项晋国在战国时期已不复存在;D D项是项是“楚王楚王问鼎问鼎”,是春秋时期。卿大夫执政体现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执,是春秋时期。卿大夫执政体现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执政的史实。政的史实。7.(20097.(2009湛江模拟湛江模拟)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雄称霸,礼崩乐坏,奴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雄称霸,礼崩乐坏,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下列现象的出现与这一背景有关的是制瓦解,
28、封建制形成。下列现象的出现与这一背景有关的是()()A.“A.“朝秦暮楚朝秦暮楚”,人才流动频繁,人才流动频繁B.B.焚书坑儒焚书坑儒C.C.周王周王“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D.“D.“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解析】【解析】选选A 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重点考查春秋战国时。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重点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期的时代特征。“朝秦暮楚朝秦暮楚”典故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典故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
29、。这可以体现出诸侯争雄称霸。倾向秦,时而倾向楚。这可以体现出诸侯争雄称霸。B B出现于秦朝,出现于秦朝,C C是西周分封制的体现,是西周分封制的体现,D D是宗法等级制度。是宗法等级制度。8.8.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对当时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对当时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A.A.促进了军事学的发展促进了军事学的发展B.B.促进了促进了“士士”人地位的提高人地位的提高C.C.加速了奴隶制度的崩溃和封建制度的形成加速了奴隶制度的崩溃和封建制度的形成D.D.加速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加速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解析】【解析】选选C 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中,。
3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中,各国为了取得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之间进行频繁的战争,加速各国为了取得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之间进行频繁的战争,加速了奴隶制度的崩溃和封建制度的形成,这是对当时社会最主要的影了奴隶制度的崩溃和封建制度的形成,这是对当时社会最主要的影响。响。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2 2小题,第小题,第9 9题题1414分,第分,第1010题题1212分,共分,共2626分分)9.9.阅读下面两幅地图:阅读下面两幅地图:请回答:请回答:(1)(1)图一反映的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图一反映的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3(3分分)(2)(2)图一
31、、二反映的历史现象的性质有何不同?图一、二反映的历史现象的性质有何不同?(4(4分分)(3)(3)据图二指出战国时期几次著名的战役。据图二指出战国时期几次著名的战役。(3(3分分)(4)(4)图一、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征?图一、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征?(4(4分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识记和分析能力。第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识记和分析能力。第(1)(1)题要结合周平题要结合周平王东迁后的社会史实来分析。第王东迁后的社会史实来分析。第(2)(2)题注意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政题注意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政权性质的不同。第权性质的不同。第(3)(3)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
32、力。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第(4)(4)题注意结合本题注意结合本节所学内容归纳总结。节所学内容归纳总结。答案:答案:(1)(1)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国为取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相互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国为取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相互之间进行频繁的争霸战争。之间进行频繁的争霸战争。(2)(2)图一为奴隶主之间的争霸战争;图二为新兴地主之间的兼并战争,图一为奴隶主之间的争霸战争;图二为新兴地主之间的兼并战争,后又发展为封建统一战争。后又发展为封建统一战争。(3)(3)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4)(4)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形成;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奴隶制度崩溃,
33、封建制度形成;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10.(10.(探究创新探究创新)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对曰:对曰:“公欲速得意于天下诸侯,则事有所隐,政有所公欲速得意于天下诸侯,则事有所隐,政有所寓寓作内政而寓军令焉。卒分齐国,以为三军。作内政而寓军令焉。卒分齐国,以为三军。卒任政定于卒任政定于里,军旅政定于郊,内政既成,令不得迁徙。故三任之人。人与人里,军旅政定于郊,内政既成,令不得迁徙。故三任之人。人与人相保,家与家相爱相保,家与家相爱君有此教士三万人以横行于天下,诛无道以君有此教士三万人以横行于天下,诛无道以定周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也?定周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也?”管子管
34、子小匡小匡材料二材料二 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史记史记齐太公世家齐太公世家材料三材料三 齐国君臣正计议国事,忽近臣来报:齐国君臣正计议国事,忽近臣来报:“燕国被山戎用兵侵燕国被山戎用兵侵伐,特遣人求救。伐,特遣人求救。”管仲曰:管仲曰:“君欲伐楚,必先定戎。戎患既熄,君欲伐楚,必先定戎。戎患既熄
35、,乃可专事于南方矣。乃可专事于南方矣。”桓公率军大败山戎,灭孤竹国,大赏三桓公率军大败山戎,灭孤竹国,大赏三军,班师回国。军,班师回国。东周列国志东周列国志上上请回答:请回答:(1)(1)材料一中材料一中“作内政而寓军令作内政而寓军令”,具体内容是什么?作用如何?,具体内容是什么?作用如何?(4(4分分)(2)(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历史现象?与齐桓公称霸有什么关系?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历史现象?与齐桓公称霸有什么关系?(4(4分分)(3)(3)从材料一中找出与从材料一中找出与“尊王攘夷尊王攘夷”含义相似的一句话。材料三中齐含义相似的一句话。材料三中齐桓公桓公“尊王攘夷尊王攘夷”的具体表
36、现是什么?其影响如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其影响如何?(4(4分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与分析史料的能力。第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与分析史料的能力。第(1)(1)题可根题可根据材料来归纳。第据材料来归纳。第(2)(2)题注意对材料的归纳概括。第题注意对材料的归纳概括。第(3)(3)题注意对题注意对“尊王攘夷尊王攘夷”含义的理解。含义的理解。答案:答案:(1)(1)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备,设置常备军。作用:经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备,设置常备军。作用: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2)(2)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齐桓公利用有利条件成就了霸业
37、。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齐桓公利用有利条件成就了霸业。(3)“(3)“诛无道以定周室诛无道以定周室”。表现:大败山戎,后伐楚国。影响:巩固。表现:大败山戎,后伐楚国。影响:巩固了齐国争霸的地位,促进了民族融合。了齐国争霸的地位,促进了民族融合。教师备课资源教师备课资源1.1.公元前公元前8 8世纪平王东迁后,朝野出现的现象是世纪平王东迁后,朝野出现的现象是()()周室衰微,王命不行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迁都频繁,异姓反叛迁都频繁,异姓反叛列国内乱,诸侯兼并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尊王攘夷,大国争霸尊王攘夷,大国争霸A.A.B.B.C.C.D.D.【解析】【解析】选选C 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符
38、合平王东迁后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符合平王东迁后的史实。则不符合史实。史实。则不符合史实。2.2.春秋时期,由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A.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B.B.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C.C.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D.D.诸侯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诸侯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解析】【解析】选选B B。本题考查理解与分析能力。春秋时期。本题考查理解与分析能力。春秋时期“礼乐征伐礼乐征伐”大大权的下移主要反映了周天子失
39、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是分封制衰落权的下移主要反映了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是分封制衰落的一种表现。的一种表现。3.3.战国时期魏齐两国之间发生的战争有战国时期魏齐两国之间发生的战争有()()桂陵之战桂陵之战 长平之战长平之战马陵之战马陵之战 城濮之战城濮之战A.A.B.B.C.C.D.D.【解析】【解析】选选B 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之间的战争,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的争霸战争。只有两国之间的战争,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的争霸战争。只有符合题意。符合题意。4.4.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实质
40、是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实质是()()A.A.华夏文化的扩大华夏文化的扩大 B.B.华夏族开始形成华夏族开始形成C.C.华夏族战胜蛮夷华夏族战胜蛮夷 D.D.封建生产方式扩展封建生产方式扩展【解析】【解析】选选A 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民族融合就是先进文化对落。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民族融合就是先进文化对落后文化的影响日益扩大,故选后文化的影响日益扩大,故选A A。D D错误,当时封建生产方式尚未完错误,当时封建生产方式尚未完全确立。全确立。5.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白起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一战举鄢郢以烧夷陵,再战南白起率数万之师以
41、与楚战,一战举鄢郢以烧夷陵,再战南并蜀汉。又越韩、魏而攻强赵并蜀汉。又越韩、魏而攻强赵诛屠四十余万之众,尽之于长平诛屠四十余万之众,尽之于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遂入围邯郸,使秦有帝业。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遂入围邯郸,使秦有帝业。史记史记材料二材料二 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前秦已拔上党,上
42、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人。赵人大震。史记史记材料三材料三 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遂自杀。史记史记曾有人怀疑长平
43、之战坑杀曾有人怀疑长平之战坑杀4040万降卒是否可信,你阅读上述几段史料万降卒是否可信,你阅读上述几段史料后,作出判断,坑卒史事是否实有?并说出你的理由。后,作出判断,坑卒史事是否实有?并说出你的理由。【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和判断能力。对历史事件的判断可从两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和判断能力。对历史事件的判断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考古发现,二是史料记载。方面入手:一是考古发现,二是史料记载。答案:答案:可信。可信。(1)(1)材料出处可信度高。史记是我国著名的信史,材料出处可信度高。史记是我国著名的信史,三则材料都出自史记,可信度较高。三则材料都出自史记,可信度较高。(2)(2)材料记述准确详
44、尽,且材料记述准确详尽,且能相互印证。材料一、二关于长平之战的记载,引自史记秦赵能相互印证。材料一、二关于长平之战的记载,引自史记秦赵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诛屠四十余万之众,尽之于长平之下,流血成川诛屠四十余万之众,尽之于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或或“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在数字上,在数字上一致。材料三取自史记,是指秦王以武安君坑卒众多之罪赐剑一致。材料三取自史记,是指秦王以武安君坑卒众多之罪赐剑自裁,从侧面证实了坑杀四十多万降卒的史实。近年长平古战场遗自裁,从侧面证实了坑杀四十多万降卒的史实。近年长平古战场遗址永禄址永禄1 1号尸骨坑的发现,证实古书关于长平之战坑卒的记载是可信号尸骨坑的发现,证实古书关于长平之战坑卒的记载是可信的。的。docin/sanshengshiyuandoc88/sanshenglu 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