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理解其作用。2.体会文章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学重点1.学习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理解其作用。2.体会文章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作者是如何做到把深奥难懂的物候科普知识给我们介绍的很容易理解的?教学手段课件、多媒体或智慧课堂。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2.学生:回顾学过的说明方法,找到本课中有代表性的说明方法。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回顾说明文说明顺序知识,进入新课学习。二、细读文
2、本,研讨课文(一)说明顺序要求:学生结合以下问题学习文章的说明顺序和方法,结组细读文本,再小组研讨展示。 学生交流展示后,教师总结。1.第一部分中第2段举了“杏花”“桃花”“布谷鸟”三个例子,三个例子顺序能否打乱?为什么?参考答案:从文中“耕地”“种谷子”“割麦插禾”可以知道,这三个例子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的。同时,也照应了后面的“花香鸟语”。2第三部分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把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的位置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
3、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从主要到次要又是一种逻辑排列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3第四部分中第11段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依据是什么?从文中“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段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二)说明方法1介绍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了解到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学生回顾旧知回答,教师补充。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作引用2分析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请同学们跳读文章,找一找文中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示例:举例子第2段:“杏花开
4、了”,说明大自然的现象和农业生产是紧密结合的。列数字第5段:“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数据确凿,既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影响,令人信服,又提现了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作比较第7段:“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作诠释第9段:“例如秋冬之交,
5、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运用了举例子和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逆温层的特点;又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逆温层对农事的影响。下定义第3段:“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用简明科学的语言揭示了物候学的特征。分类别第7段:“首先是维度”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三、品味语言,深入研讨1.仔
6、细阅读以下文句,体会加黑词语好在哪里?为什么?“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明确】四季变化分明的特点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在地球别的区域却不一定会这样;“许多”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中丰富的物候现象写活了,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
7、燕子翩然归来。”【明确】“萌发”准确地写出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翩然”一次使活泼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我们眼前。.第8段中,“如大连又如济南”,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连举两个例子呢,有何作用?【明确】近海地区的冬天比同纬度内陆温和,如果以此类推,就会误以为春天在近海地区一定来得早。但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要比同纬度内陆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若只举一个例子,读者就会以为那是偶然的,举两个例子,说明了情况的普遍性,增强可信度。.科普说明文通常是深奥难懂的,本文给我们介绍的有关物候的科普知识却很容易理解,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明确】作
8、者将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复杂的、不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容易接受。第二,作者在行文中尽量少用专业术语,而大家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便于读者掌握。第三,大量运用优美的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手法,使原本枯燥的事情变得生动形象。.“大自然的语言”意思是什么?【明确】丰富的物候现象。四、课堂小结小结:本文把丰富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写作上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准确,生动典雅,非常富有表现力。五、作业布置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举了很多例子,使得说明具体有据,便于读者理解。请你也拿起笔,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吧。(200字左右)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文章脉络:思路清晰 层次分明说明方法: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语言特点:语言准确 生动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