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新高考语文二轮限时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生版)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1946年温泉屯(小说中叫“暖水屯”)第一次土地改革为主要内容,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农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巨大变革。这部小说不仅是丁玲创作生涯的里程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也是第一部获得国际声誉的中国革命文学作品。更重要的,它还是一本镌刻在普通人的心里、写在历史和大地上的作品。 丁玲在投身革命、投身文学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身心融入的热情。这种热情也是丁玲作为一个革命者和文学家的魅力所在。 丁玲在参加土改工
2、作队时,主要的工作方式是与人“聊天”。她练就了一套“与什么人都能聊到一块儿去”的本事。据与其共同参与土改工作队的丈夫陈明回忆,在丁玲领导和参与宋村土改时,她“工作做得很深入,走张家,进李家,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对那些被认为落后的群众,总是她去做工作分浮财时,她比那些当地的干部还要熟悉当地的情况,谁家有几口人,有多少地,谁家有多少房子,质量怎么样,她都一清二楚,能做到公平合理,所以她在宋村的人缘非常好”。 在创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之前,丁玲与冯雪峰通信,讨论了“平静”和“热情”的问题。丁玲是在一种平静下蕴含着热情的状态中,“沉着、坚毅而又深广明快地”投入土改工作和文学创作中去的。“热情”是驱动丁玲穿
3、透不同年龄、经历和背景,和众人达成共情的基本动力。正是以她和不同人物的对话、理解和共情为基础,一个个鲜活人物贯穿起来的人物画廊和作家对每个人物命运的关注,构成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重要特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结束在中秋节。书中,工作队离开暖水屯,渡过桑干河,进入县城,“一轮明月在他们后边升起,他们回首望着那月亮,望着那月亮下边的村庄,那是他们住过二十多天的暖水屯,他们这时在做什么呢?在欢庆着中秋,欢庆着翻身的佳节吧!”这一幕也是丁玲现实中的经历。丁玲曾回忆起土改后的一天:当她傍晚时分走在温泉屯的街上,听到各家各户为欢庆佳节,在砧板上剁饺子馅的声音发出美妙合奏时,幸福感油然而生。这份感动,丁玲以文
4、学的方式将其记录在作品中。 几年前,我实地走访了温泉屯。成片的葡萄园看起来安静祥和,著名的“槐抱榆”树下,人们下棋,聊天,玩耍,充满生机。在丁玲纪念馆中,有一个展室专门陈列了小说中人物原型的照片及介绍。小说中的人物一一浮现,坚定的张裕民(现实原型曹永明)、年轻而又有冲劲的程仁(现实原型韩义)、沉稳的赵德禄(现实原型赵全禄)、略显文弱的李子俊(现实原型李仲祥) 在村中行走,与不同年龄的村民交谈,在丁玲纪念馆中浏览,手捧一卷小说阅读,你会惊叹一部小说与一个村庄竟有如此亲密的关系,你会感慨:一部小说,除了可以写在纸上,还可以如此生动地刻在大地上,印在普通人的心中。 (摘编自何吉贤重读:循着生活脉络
5、写活巨大变革) 材料二: 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暖水屯里的“斗地主”故事。小说虽然只涉及河北桑干河边的一个小村庄,却立意宏阔,尝试以小见大,反映轰轰烈烈的解放区土改运动,它言说乡土中国的主潮与正义,强调土改运动的复杂性和合理性,是作家以实践和经验炼成的革命史诗。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深入生活的产物。1946年,丁玲在前往东北的途中临时落脚张家口,决定就地参加土改,先后在辛庄、东八里村、温泉屯体验生活和实地考察。由于国民党军队逼近,她只好转移到阜平,后来又前往离晋察冀中央局更近的抬头湾村,当环境稍微安定才得以写作初稿。小说里的暖水屯是以丁玲住过一段时间的温泉屯为原型的。
6、也正是在创作期间,她听说村子已经被敌军占领,非常担心记挂那里的乡亲,也有意识地收集桑干河一带沦陷后护地队展开斗争的材料。按照丁玲的计划,小说将写斗争、分地、参军三个阶段,初稿只写到第一阶段。由于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她暂停写作参加土地平分,在此后的差不多半年时间担任获鹿县工作组长,负责五个村的土改工作。以这些生活、工作为基础,丁玲又进一步修改、补充。因为多方面原因,丁玲最终未能完成原计划的“三部曲”。但从创作过程来看,她一方面领会政策,一方面非常重视个人体验。不仅暖水屯脱胎于熟悉的温泉屯,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如钱文贵、顾涌、李子俊、刘满、黑妮、文采也有现实原型。这些乡村各色人等,地主、乡
7、绅、勤劳致富的中农、有冤难诉的农民、地富子女、土改干部无不凝聚作家观察、揣摩的精心和苦心。 (摘编自熊权重读:经验和实践炼成的革命史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革命史诗,也是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声誉的中国革命文学作品。 B.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土地改革为主要内容,用“聊天”的方式反映了中国农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变革。 C.土地改革胜利以后,丁玲为百姓生活得以改善而感到幸福,情感的投入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成功的原因之一。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循着生活的脉络,写活了巨大的变革,使小说与村庄有了十分吻合、非常紧密的关系。
8、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言说乡土中国的主潮与正义,表现出土改运动的复杂性和合理性。 B.只要用心写一本书,就能够既写在纸上,还可以生动地刻在大地上,印在普通人心中。 C.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人物形象都来自现实原型,凝结着作家观察、揣摩的精心和苦心。 D.小说计划写斗争、分地、参军三个阶段,但最终只写到第一阶段,这是作品的不足之处。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立意宏阔且尝试以小见大”的一项是(3分)( ) A.身入心入情入,把小说生动地刻在大地上。 B.小说是丁玲创作生涯的里程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 C.小说只涉及一个小村
9、庄,却反映了中国农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巨大变革。 D.小说镌刻在普通人的心里、写在历史上。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写作思路。(4分) 5.“丁玲是在一种平静下蕴含着热情的状态中”创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丁玲创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平静”与“热情”。(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材料一: 中国航天文化贯穿于航天事业的各个历史进程及各个领域,是几代航天人经过探索和总结,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理念,同时,中国航天文化是一种优秀的社会文化,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将科学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
10、精神融合在一起。 中国航天文化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中华民族对于太空的向往,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美丽的传说故事与浪漫的飞天情结为航天事业与文化的开创奠定了文化基础,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沿革与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航天文化跟从航天事业的诞生而来。航天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除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历史性特征之外,又有着显著的时代色彩。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文化吸收了许多先进元素,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先进文化代表。 中国航天文化有独特的文化符号,文化符号是指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示。中国航天事业从导弹仿制起步,运载火箭的研制与发展轨述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轨迹基本重合,因此火箭文化
11、在中国航天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象征作用,它是中国航天的关键文化符号之一,此外,航天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中国航天文化的文化符号。 以使命为灵魂、以品质为追求,以创新为动力构成了中国航天文化的显著特征。航天工程是一项规模庞大,系统复杂,技术专业的特殊事业,需要高投入,又具有高风险。每一项成果不仅关系到航天事业的进程,还影响到国家的声誉与安危。因此,质量是我国航天事业的生命。20世纪60年代,针对航天工程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的特点,周总理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16字方针,从而树立了零缺陷质量意识的理念。新时代,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航天的零缺陷质量意识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2、。“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的理念铭刻在每一位航天人的思想中,贯穿于航天事业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环节里。 中国航天文化的内涵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三大构成要素。航天精神文化是指航天人所持有的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精神,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等,它是航天文化的核心,影响和指导着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航天物质文化是指经过航天人改造的自然环境和航天人创造出来的一切物品,即航天产品。制度文化是航天精神文化的行为体现,也是物质文化不断丰富的重大的重要保证。随着航天科技转化与应用的加速,航天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也要得到更深层次的拓展,社会各界大力弘扬和广泛学习航天文化,可以确保航天文化
13、在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等方面承担重要使命。 (摘编自张春颖中国航大文化的特色及内涵研究) 材料二: 中国在外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不断成为全球各地的头条新闻,当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上时,一个被忽视的重要领域是不断高涨的中国独特的“航天文化”热潮。 按照中国航天事业主要参与者的说法,有三种重要“精神”或历史影响使得这种新兴的航天文化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这就是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这些精神全都与中国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有关,也是航天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 短短几年之前,中国航天文化产品的版图还远没有今天这样广阔。现在很常见的是,中国品牌与中国国有航天机构
14、合作,打造出大量独特的“有中国特色”的航天主题产品。2019年10月,中国知名设计师品牌卡宾在上海时装周期间举办了一场航天主题时装秀。据卡宾说,时装秀是为了宣传中国航天文化,致敬中国航天事业。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安踏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名发布主题系列服饰。今年,森宝积木公司推出了中国长征火箭、卫星,月球车和航天员的系列模型,这个系列是与中国航天文创联名推出的,中国航天文创致力于通过教育活动,文化产品甚至是旅游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 中国航天活动和商业产品新热潮正逐年高涨,巩固了国家航天事业。虽然这些产品仍以面向国内市场为主,但以将中国置于太空探索前沿为主题的传媒产品已经开始渗入国际意
15、识,比如翻译成其他语言的三体小说三部曲和能够在奈飞频道上观看的电影流浪地球。此类产品有助于使中国是太空活动重要参与者的观念在国际上正常化。正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成为美国国民冒险精神的传承者一样,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也能够强化以下说法: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其文明的自然延续中国也应该属于太空。 (摘编自英莫莉.西尔克中国正在形成一种独特的航天文化)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航天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中国航天事业的诞生、发展紧密相连,是一种先进、优秀的社会文化。 B.传说故事、飞天情结为中国航天文化奠定文化基础,有助于中国航天文化形成鲜明的
16、特色和民族性。 C.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中国航天文创的一个努力方向,也是文化产品,旅游的发展趋势。 D.中国航天产品和中国航天文化产品存在较密切的关联,但两者区别之一,是其创造的主体不完全一样。 7.根据村料内容,下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航天文化的深度和广度要得到更深层次拓展,需要依次从精神、物质与制度三大要素进行全面建设。 B.只有航天文化不断吸收各种先进的元素,在包容中与时俱进,社会各界对它的弘扬也才能不拘一格。 C.航天技术的发展和航天文化热潮的高涨,使中国在外太空领域的成就不断成为全球各地的头条新闻。 D.随着以探索太空为主题的中国传媒产品国际意识的加强,中国
17、航天文化产品有望深入推向国际市场。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航天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中国航天文化的文化符号”这一说法的一项是(3分)( ) A.“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承载着中国人不畏艰难,勇于自力更生,发奋进取的拼搏精神。 B.“两弹一星”精神激励中国航天人奋发图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圆满完成各项攻坚任务。 C.以“嫦娥”命名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呼应“奔月”神话传说,寄托国人对月球的美好遐想。 D.电影流浪地球为解决全人类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彰显中国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9.材料一从哪两个角度论证“质量是我国航天事业的生命”?请简要说明。(4分) 10.材料二谈及“中国
18、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时采用类比的手法,请说明并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材料一: 4月5日上午,闭馆70多天的故宫再次亮相,以两小时直播的方式,向观众展示故宫春色。两位研究馆员担任讲解员,行走在空无一人的宫里,主要任务是介绍文物与掌故,顺手也教了观众怎么逛故宫。媒体数字显示,在4月5日上午首场直播中,仅央视新闻的抖音号在线观看人数已超过1亿。由此可见故宫直播云游所具有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当然,故宫直播云游也有着改善的空间。比如,有人认为直播镜头的调度有待改进,跟拍和镜头切换跟不上解说的节奏。细心的网友就发现,
19、解说介绍门洞、大殿台阶等地方的时候,镜头完全没有切换到场景;镜头还总颠倒。可以说,这些瑕疵完全可以避免,关键还是要在细节上多下功夫,从而尽可能实现至善至美。 另外,也需要在互动上多下功夫。毕竟,留住粉丝的法宝,有效互动是重要的一环。这不仅体现在直播期间的互动上,更重要的是对网友的跟踪追问等能实现有效回复,即便这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投入,但这样的投入并不会亏本。诚如专家所言,文化营销应该与故事传播成一体,形成“故事传播+互联网+粉丝”一体化。于此,在互动性上也应给予重视。 故宫直播云游可以让文博更精彩。也正如业内人士表示,与普通消费品相比,博物馆文创的内容丰富、故事多,这仍是潜在优势。不过,也应当
20、注意的是,将常规的线下讲解搬到了线上不能只追求形式创新,关键还是内容要精彩。更进一步来讲,如何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故事讲出彩,完美呈现我国灿烂的历史文明,才是故宫等所有博物馆所需担负起的使命。 (摘编自杨玉龙故宫首开直播“云赏春”讲故事的方式再次更新) 材料二: 为了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国家博物馆网站近日上线了“三维珍品”栏目,让观众可以直接在电脑或手机上拖拽藏品三维模型,从任意角度欣赏藏品的方方面面,给观众带来与展厅实地参观不同的体验。 同时,发挥新媒体“短平快”“内容活泼”“互动性强”的特色,国家博物馆精心策划多项趣味性、互动性强的线上活动,如“看图识文字原地涨知识”活动,以“周风遗韵陕西
21、刘家洼考古成果展”的纱帘图片为基础,邀请网友竞猜青铜器器形以及对应古文字,引发不少文博爱好者竞相参与;制作“红楼诸钗话防疫”动图表情包,以网友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正确防疫方法。 “国家博物馆充分利用最新信息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提供的无限可能,在继续巩固提升展厅展览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创新现场展览展示方式,拓展在线展示空间,努力把基础研究、展览展示、市场开拓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展藏比、扩大受众面,把馆藏文物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艺术价值等充分挖掘展示出来。”相关负责人指出,希望这些举措切实解决公共文化供给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推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博产品,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进文化认同、坚
22、定文化自信。 未来,国家博物馆将在“5G+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增强/混合现实”等新媒体新技术条件下,坚定不移地探索“智慧博物馆之路”。 (摘编自程博文国家博物馆线上开课) 材料三: 近段时间以来,“云游博物馆”成了博物馆界的热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处于闭馆状态的博物馆利用“云端”发布馆藏、介绍展览、开设网上展厅等,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当前,数字博物馆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云游博物馆”渐成生活新方式 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国家文物局通过新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手段,满足观众在线观展的需求。在线直播,成为“云游博物馆”的又一热门方式。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良渚博物院、苏州博物
23、馆、西安碑林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中国蔬菜博物馆等八大知名博物馆集体上线“云展览”,吸引千万人次观看。 业内人士指出,疫情防控期间,博物馆纷纷通过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等,搭建“云展览”、网上博物馆,实现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馆藏、相关知识图谱等内容的数字化、创意化、可视化,加快了博物馆数字化进程,“云游博物馆”渐成疫情防控期间文化生活新方式。 展示和互动手段需要更丰富 “足不出户,浏览博物馆。”在博物馆爱好者、中学历史老师南洋看来,“云游博物馆”满足了他细看展、精看展的需求,也给他备课、讲课提供了丰富素材。 “云游博物馆”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成为疫情期间公共文化服务
24、的一大亮点,但与此同时,也对博物馆数字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观众反映,一些网上博物馆展示手段需要更丰富、设计需要更美观。还有观众表示,网上展览可以再多一些互动体验,激起观众深入探索的兴趣。 相关人士指出,就目前数字博物馆建设而言,存在静态展示多,动态展示少;简单介绍多,深入解读少;利用传统技术多,利用最新技术少等现状。陈履生指出,“博物馆应该在线上把各种活动开展起来。” 以创意引领数字博物馆建设 博物馆积极探索创新数字博物馆建设,让博物馆离观众更近。故宫博物院推出“云游故宫”,观众打开故宫博物院官网和官方微信便能随时随地来一场“深度游”。“全景故宫”栏目,以高清影像记录故宫各个院落,观众可浏
25、览包括开放区域以及养心殿、重华宫等暂未开放区域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在“V故宫”栏目,观众可以身临其境般地深度探访养心殿、乾隆“秘密花园”中的倦勤斋等宫殿。在“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首页,“十大精品展”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寻找致远舰”“延安时期的从严治党”等十大精品展览,以统一的视觉设计、丰富的展示手段呈现。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展览图文、视频展示,还可以进行VR全景体验。 互联网时代,创意显得更为重要。与知名的大博物馆相比,中小型博物馆可以在创意上下功夫,做好观众的互动和体验,增加用户黏性。这方面,国外博物馆的做法值得借鉴。荷兰阿勒姆的弗兰斯哈尔斯博物馆有着新奇的线
26、上展厅。观众除了观赏画作外,还能参与一些颇具巧思的互动小游戏。新的视角、新的创意,无疑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摘编自王珏博物馆数字化进程加快)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4月5日上午首场故宫“云赏春”直播中,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亿。由此可见故宫直播云游所具有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B.有效互动是留住粉丝的法宝,在直播期间的互动上,最重要的是对网友的跟踪追问等能实现有效回复。 C.有机结合基础研究、展览展示和市场开拓,提高展藏比、扩大受众面,这些措施解决了公共文化供给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 D.与知名的大博物馆相比,中小型博物馆必须在创意上下功夫,做好观
27、众的互动和体验,从而增加用户黏性。 12.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材料一从直播细节有待打磨和缺乏有效互动两个层面论述了故宫云游直播中存在的问题。 B.材料二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论证了新媒体新技术为探索“智慧博物馆之路”指明了方向。 C.三则材料均提到“互动”,由此可见,只要做好与观众间的互动,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云游博物馆”活动中来。 D.三则材料虽然关注点不同,但都可以为博物馆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华文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1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开国大典上的礼炮,为什么是54门,鸣
28、28响?在“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中,“国博邀您看展览”带观众一起回味开国大典。 B.黄河沿线九省博物馆在直播平台亮出“镇馆之宝”,开展“云探国宝”在线直播活动,3天9场共计530分钟的直播,吸引了1253万网友的围观。 C.博物馆应该在线上把各种活动开展起来,在前几年已完成的全国性可移动文物普查所积累的数字资产基础上,开放更多藏品资源,让公众看到过去所未见。 D.敦煌研究院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持续在微信、微博、网站等平台开启“云游”莫高窟新模式,发布“数字敦煌精品线路游”“敦煌文化数字创意”等一系列线上资源。 1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 15.假如你是博物馆的馆长,请你结合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为推进博物馆数字化进程提几条切实可行的建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