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百师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湖南省百师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二)新高考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
2、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汉代,古代楚地一带的诗歌风格突然在中原王朝开始流行,与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不无关系。刘邦出生地在楚国丰邑,刘邦登基以后,楚文化自然北移,汉代在政治上虽然“汉承秦制”,但在文化上受楚国传统的影响却非常大,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汉武帝的秋风瓠子都是楚声,武帝时的汉郊祀歌都是楚调。刘向大概就是在西汉兴起的楚地诗歌风格的氛围中,整理出最能代表楚国水平的诗歌选集楚辞,从此以后,以楚辞为代表的诗歌,直接影响了中国诗歌的总体走向。以前是规整的以诗经为代表的四字句诗歌,楚国诗歌或楚辞风格的诗歌风行汉朝以后,五言诗开始流行。李陵与其所训练的五千荆楚“敢死之士”(司马迁语)纵横匈奴腹地
3、,因寡不敌众受降后在大漠以北所创作的一系列诗歌,与其说是五言诗,不如说是楚风诗。钟嵘诗品甚至认为,李陵从大漠以西传回的诗歌乃中原五言诗的发源。后人所写的五言诗,不断受其影响。汉乐府诗,更是受到楚辞的影响。诗歌的演化史,就是不断走向自由表达的演化史。以诗经为代表的书面雅言,越来越走向象牙塔,而以楚辞为代表的更为自由的语言风格,因为接近口语化,却显得越来越有生命力。诗歌经过五言、七言的酝酿,再到长句,进而到彻底的自由诗,我们都可在楚辞中找到影子;同时,也可在汉语诗歌的一系列演化中,找到楚辞的影子。 (摘自石厉“楚辞”与“楚歌”) 材料二 先秦楚歌独特的文学模式的形成是由其保存形式所决定的。当我们从
4、保存这些作品最早的文献中来搜寻时不难发现,几乎所有作品是因为被镶嵌在古代文献的叙事中才得以保存下来的。一方面,楚歌的创作者与演唱者是同一的,并且有特定的叙事背景;另一方面,诗歌和叙事又是相互说明和印证的。无论是直接坦露出对社会衰善贬恶的价值判断的作品,还是揭示世道人心,表明进退出处、为人处世的生命价值观与人生观的作品,或是感人动心的爱情主题,或是感时伤世,抒发对社会、人生的生命喟叹,均如此。楚歌可以说是严守了诗言志,歌咏情的诗歌创作原则。 就像我们的祖先为了祭祀而借助于铜器铭文保存了典礼颂歌一样,许多楚歌就是这样借助于古文献得以保存下来。保存楚歌的这些古文献就是把歌辞文本身直接作为叙事内容向我
5、们讲述,使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古代人们古朴的思想情感、心理活动、人格个性与生活状貌。楚歌是现存古代音乐文学作品中难得的一种艺术模式。按照“诗言志,歌咏情”的原则在叙述当中融合楚歌,不仅使历史文献保存了早期历史人物的诗歌,在后来的历史意象中,对于这些诗歌的记忆也有助于保持历史叙述的表现力。 由于楚歌与其语境的高度融合,它所表达的善恶褒贬的情感与道德的强烈诉求给人的心灵带来更为强烈的冲击力,从楚人诵子文歌优孟歌慷慨歌楚人为诸御己歌魂歌岁莫歌等作品来看,这一特点非常突出。礼记乐记和毛诗大序直截了当地把诗歌本质的情感表现推演到歌唱艰辛生活的百姓身上和世道人心的层面上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
6、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由此可见,楚歌与诗经有着同样的社会功能,因为都遵循着相同的诗歌文化传统,虽然它们所生成的文学模式差别甚大。 (摘自孟修祥先秦楚歌的文学模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邦一统天下后楚文化自然北移,古代楚地一带的诗歌风格突然在中原王朝开始流行,主 要因为政治因素影响巨大。 B.诗歌选集楚辞最能代表楚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刘向整理出来后,这种诗歌直接影响了中国诗歌的总体走向。 C.楚歌的创作者与演唱者是同一的,这是使得许多楚歌被镶嵌在古代文献的叙事中被保存下 来的原因之一。 D.无论是五言诗、七言诗还是自由诗,都不如楚歌让我们容易
7、感受到古代人们的思想、心理、 人格、生活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都以楚歌为分析对象,材料一侧重楚歌流行原因及影响的分析,材料二侧重楚歌 保存状态的分析。 B.因寡不敌众受降的李陵从大漠以西传回的诗歌是中原五言诗的发源,不断影响后人的五言 诗创作。 C.楚歌的保存形式决定了其文学模式的形成,许多楚歌借助于古文献得以保存下来,这些古 文献把歌辞文本本身直接作为叙事内容向我们讲述。 D.楚歌遵循着诗歌文化传统,虽然与诗经文学模式差别非常明显,但都有着同样的社会 功能。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8、想象奇特,笔法自由,多次出现“兮”字。 B.诗歌发展到唐朝,出现了大量对仗工整的律诗。 C.曹操通过宴会歌唱,以短歌行抒发自己求贤若渴的思想情。 D.秦风无衣是一首表现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士气高昂的战歌。 4.“诗言志,歌咏情”是诗歌创作的原则。材料二中是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的?请结合材料二加以分析。(4分) 5.如何推动中国诗歌的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蓝旗 陈村 喧闹过去了,草屋格外宁静。泥地在吸吮着泼去的冷茶,村子里狗吠着。 油灯的光,将我的脑袋放大,投在坎坷的潮湿的土墙上,看起来像个多痛的怪物。
9、 有点想家。噢,不要没出息。我来了,自愿的,愉快的,像条真正的汉子,有胡子的不都是汉子。 读吧,吃了十七年白米饭的我,分不清稻与麦的我,读一遍那首“粒粒皆辛苦”,读一遍“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一遍不行,再读一遍。 被褥,铺在草包未解的两个木箱上,老乡教我的,我分不清他们。油灯下,他们的脸一样黄,一样瘦,一样疲惫。 倦了。我不清楚怎样才能打到水。免了吧,洗脸,漱口,从今以后,我是农民,农民讲究的不是这些。 一条狗飞奔而来,黑白相间的毛色,连狗头都不例外。它瞪着我,昂起头,叫声凶狠。 不不,你搞岔了,四条腿的东西,在我面前,这里的主人,轮不到你。 熄灯。 长江从远处流过,撇下一滩低低的圩地。风
10、吹着它,雨打着它,太阳照着它,众多河渠将它化成一块块大小不等的几何图形。图中,野草葱葱茏笼。 村庄都建在土墩上,四周有树,不密。高过村子的只有三里外的大圩埂,它束着潜河,那条连接长江和巢湖的河。山,远远的,淡淡的。 清晨,我套上运动衫裤,跑到晒场做体操,活动腰腿。老乡没见过这,硬说我有拳,三天之后村里人人知道,我稍稍一蹲便能跃上屋顶,比鸡还轻。徒劳的解释。 劳动去。扛着大纵,排进妇女的行列,一天挣上六工分。也许还不够抽烟,但是,能不去吗?不去为什么离家,插队在无名的村庄,孤身一人 河水已被抽干,大鱼小鱼统统就擒。一年挖一遍的河床并未积下多少淤泥,大锹插不下去,往往须助一腿之力。我老在暗自祈祷,
11、这一锹非碰上个硬的。甲鱼,老乡称它为沙鳖,这种与乌鱼沾亲的丑类,不闹饥性,他们是不吃的,就同不吃蟹,不吃螺蛳。多好的乡俗!我情不自禁地赞美。 “小陈哎,沙鳖。”后朝老汉叫着,送了过来。 “大伯,难为你了。”我说,我开始学点儿当地土话。 整个生产队劳力全在为我找鳖。其热情程度,绝不亚于耕种自留地。队长走过来,皱起了眉头,四八子也找到了一个,他不给我,说留着自用,老乡们没有不嘲他的。 休息了,劳力们只愿意坐下抽烟。提着篮子的串乡小贩从二房村走来,放下货篮,收进鸡蛋,交出香烟。做两毛钱生意,得赔上一大箩闲话。 奶奶们给丈夫提来了茶水。当姐姐的小丫头背来了婴孩。喂奶时没了哭声,有的只是笑声,闹声,嗔骂
12、声。 我问后朝“大伯,你几岁了?” “几岁?三岁!”四八子讪笑。 “乡里人,不问几岁,问多大。”后朝说,“我五十五喽。” 看来,四八子很想和我攀谈一番,他也是读过书的,但他没敌住那笑声的诱惑,站了起来,终究没走成,因我掏出了最后一包大前门”。后朝恭敬地双手接过,连声称谢。烟卷上烫金的“门”字,四八子瞅了又瞅,“上海佬,有钱。”他说,“我战友都知道这烟,好香呦,好香!” “你当过兵?”我问。 “没。”后朝无声地笑着,露出半口稀疏的黄牙,“上几年,他进了城,学了几句新话。” 我划着火柴,后朝连忙躬身站起,双手围成一个井,火灭了,我觉得,还是让他自己点的好。我第一次注意后朝,是在进村的第二天。我理箱
13、子,发觉饭碗碎了一个,手一挥,破飞进水田。 “不扔不扔,划了脚不好嘞!”后朝正扛着大锹走过。他脱了鞋,挽起裤腿。水田结了冰,碗片的落点极易辨认。他将破碗摸上来后,在我门前挖了个坑将它埋了。 我深受感动,这就是贫下中农呵! 我们七房村像个土堡,突兀在高高的土墩上。圩区多水,水多成灾。春汛时节,一旦破圩,土壤也无济于事。眼下不必为这发愁,地还冻着。充作绿肥的红花草,从我脚下一直扯到村边。从那儿驶过一头小兽。 “大伯!有狼?”我有点激动。 “哪有狼诶,我家的狗子。” 噢,我的对头,它纵身越过水渠,向二房村逼近。村里响起了狗们无组织的乱叫。 “干活了干活了”队长吹响了哨子。 (有删改) 注文中的“我”
14、是从上海来安徽插队的上山下乡青年。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草屋、泥地、冷茶、狗吠声,营造了质朴的农村环境,流露出了“我”欣喜愉悦的心情。B.“我”晨练被村里人传得神乎其神,说“我”稍稍一蹲便能跃上屋顶,比鸡还轻,“我”解释都没用,表现了农村的人文特色。 C.四八子讪笑我问后朝几岁的问法,没当过兵却说“我战友”,进城学了几句新话,表明他是个活跃外向、喜欢交际的人。 D.文章结尾,队长吹响了哨子,吆喝“干活了!干活了!”,结束了劳动中间的休息,表现出生产队时期大家一起劳动的典型特色。 7.关于“我”问“后朝”年龄,被“四八子”讪笑的细节,下列说法不
15、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不懂农村的人情世故,不懂农村老百姓的说话习惯,显得有些莽撞。 B.“我”来到农村,接近农村老百姓,多了解他们,特别想与他们打好关系。 C.农村老百姓性子直爽,口无遮拦,对我的话反感,就毫不客气地讥讽。 D.表现农村人淳朴自然,性情淳朴,与人交往没有隔阂,想说就说。 8.这样的一个农村,让城里来的我感觉有很多不同,请结合文章对这些不同之处加以分析。(6分) 9.陈村小说几乎都是无故事的,他不断地通过叙述来消解小说的故事性,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试结合文本加以体会。(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
16、4题。 自成化初年,陕西至荆、襄、唐、邓之间,皆长山大谷,绵亘千里,所至流逋藏聚为梗,刘千斤之乱因之。至李胡子复乱,流民无虑百万。都御史项忠奉命捕逐之,死者不可胜计。祭酒周洪谟乃著流民说,略曰“昔因修天下地理志,见东晋时庐、松之民,流至荆州,乃侨置松滋县于荆江之南;陕西雍州之民,流聚襄阳,乃侨置南雍州于襄西之侧。其后松滋送隶于荆州,南雍遂并于襄阳,垂今千载,宁谧如故。此前代处置荆、襄流民者,甚得其道。若今听其近诸县者附籍远诸县者设州县以抚之置官吏编里甲宽徭役使安生业则流民皆齐民矣。”都御史李宾深然其说。至是流民复集如前,宾乃援洪谟说疏上之,上可焉,命原杰往莅其事。 秋七月,北城兵马吏目文会疏言
17、“荆、襄自古用武之地。宣德间,有流民邹百川、杨继保匿聚为非。正统中,民胡忠等开垦荒田,始入版籍,编成里甲。成化年来,刘千斤、石和尚、李胡子相继作乱,大臣处置失宜,终未安拜。今河南岁歉民饥,入山就食,势不可止,能保无后日之患?经条上三事曰荆、襄土地肥饶,皆可耕种,远年入籍流民,可给还田土,所附籍者领田土力耕,量存恤之,其愿回籍者听。曰流民潜处,出没不常,乞选良有司为之抚绥,军卫官为之守御,则流民自安。曰荆、襄上流,为吴、楚要害,道路多通,必于总阻之处,加设府、卫、州、县,立为保甲,通货贿以足其衣食,立学校以厚其风俗,则其民自趋于善矣。”上大是之,命都御史杰采其言用之。 都御史原杰奏言“信阳、固始
18、等州县,南抵蕲、黄,西接荆、襄,东连凤阳、霍丘,山势绵亘,河流四达,盗易出没。且凤阳、陈州,近皆被灾,流民载道。盗入霍丘,劫爷藏,执县官,民庶骚动,诚宜思患预防。今请于汝宁所属信阳等一十三州县,令二司巡守官选壮丁,备器械马匹。委任二官督之,缉捕盗贼。又信阳军民杂处,奸盗尤众,请调守备南阳河南都指挥官,俾得专御盗贼,禁治银洞。又商城县南接六安州二百余里,四野旷漫,而金刚台巡检司乃在县北,今请迁置县马头山。”诏悉如所言行之。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今听其近诸县者附籍/远诸县者设州县以抚之/置官吏/编里甲/宽徭役/使安生业/则
19、流民皆齐民矣 B.若今听其近诸县者/附籍远诸县者/设州县以抚之/置官吏/编里甲/宽徭役/使安生业/则流民皆齐民矣 C.若今听其近诸县者/附籍远诸县者/设州县以抚之/置官吏编/里甲宽徭役/使安生业/则流民皆齐民矣 D.若今听其近诸县者附籍/远诸县者设州县以抚之/置官吏编/里甲宽徭役/使安生业/则流民皆齐民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祭酒,古代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 B.侨置,六朝时南北分裂,战乱频仍,诸朝遇有州郡沦陷敌手,则往往暂借别地重置,仍用其旧名,称为“侨置”。 C版籍,登记
20、户口、土地的簿册,版与版面设计中的版含义不同。 D.里甲,明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里”与“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中的“里”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成化初年以来,陕西至荆、襄等地大山连绵,河谷幽深,绵延上千里,到处都有流民出没,经常有乘机作乱之事发生。 B.针对流民作乱之事,周洪谟提出用东晋时的侨置之法来安置流民。皇上采用了这个建议, 派都御史李宾去执行。 C.文会提出在荆、襄两地采取分给流民田土,派好的官员去安抚他们,加设管理机构,设立保甲等措施。 D.都御史原杰请求在信阳等地挑选壮丁,准备器械马匹,缉拿盗贼等措施上奏后,皇帝下诏 全都
21、按照他说的实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至是流民复集如前,宾乃援洪谟说疏上之,上可焉,命原杰往莅其事。(4分)(2)通货贿以足其衣食,立学校以厚其风俗,则其民自趋于善矣。(4分) 14.“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经验或教训。请从文中归纳一些使流民变成良民的方法。(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浪淘沙秋 朱梅 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淅透衣裳。读罢安仁秋兴赋,憀栗悲伤。 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借问夏城屯戍客,是否思乡?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22、的一项是(3分) A.词人在秋风渐起时,倍觉塞下景色荒凉,淡薄的秋景凄清、悲凉,惹人忧伤。 B.“渐渐”作响的“金风”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里的“西风”一样,都描绘了一种清凉净洁的意境。 C.二十多年边疆苦寒,不觉鬓发已白,犹不能回归,词人对困境的描写意蕴丰富。 D.夏城戍守的将士,是否像我一样有满腔愁怀?共情的思乡愁绪让人更觉伤感。 16.朱梅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明朝第一任庆王,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身份特殊,他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与“夏城屯戍客”有何不同词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琵琶行中作者
23、在对比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琵琶在不同琴弦上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的两句是“_,_”。 (2)师说论证结构严密,措辞简练。“_,_”两句,简练而形象地表明了士大夫之族不愿意从师的荒谬心态。 (3)“风”作为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媒介之一,被广泛应用,古诗词中“风”一词可谓随处可见,数不胜数,如“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大气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风范、态度、气质、气度,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散发出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大气是一种_、心怀日月的气概,一种从容大方、_的气量,一种成熟宽厚、宁静和谐的气度。 对人要宽容,不斤计较
24、。待人豁达大度、胸怀宽广,这是一个人具有良好修养的外在表现。古人曰“君子要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在沟通中,经过以诚相待、见贤思齐,学会互相帮助、配合的磨合过程,人与人之间才能形成合力。 事无论大小,不管好坏,都不要太在意,太当回事儿。切莫一见好事就_,兴奋得不得了;一遇坏事就愁眉苦脸,霜打茄子一样满头耷脑。遇事不敢担当,怎么能成大器?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
25、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其实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怎样,_;没有越怎么样就越好,只有适度最好。_,也不会“消沉”,更不会平庸,而是选择最佳的一个“点”,最适合的“点”,这个“点”就是我们的“心灵平衡器”,让我们永远不急不躁,沉稳有度。 意识与物质,它们同时产生,而且一方不存在,_。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互相曲解对方,但又无法完全脱离对方。意识与物质本就同生共灭,生命静止,这个本体的意识也就消失了。 哲学的本质是“思考的学问”,而不是争论、辩论的学问,更不是否定别人。经过历史的长河,思想会绽放美丽的花朵。我们需要站在那些前辈“巨人”的肩膀上,拥有自己的头
26、脑、思想,去看向更高更远的彼岸。 21.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心灵平衡器”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港澳台同胞都积极为“希望工程”捐款,助力内地教育事业。 B.“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这句话出自史记殷本纪。 C.打着关心的旗号,实则包藏祸心,这样的善意还是越少越好。 D.闽宁镇能在短短20年内变成“金沙滩”,是每个扶贫干部的功劳。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驾校学员抱怨科目二倒车入库太难,不是倒库不入就是倒库压线,为此很是烦恼。其实
27、,倒车入库并不难,只要领悟了其中的道理就很简单。对于倒车入库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看点。说到看点,学员就必须了解两个原理三点一线原理和平行原理。三点一线是眼睛、车身某一位置、地面上的标志,当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便可确定车的位置;平行原理就是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上的运用。倒车入库时,在反光镜里看到车身与地面上的线平行了,实际上车身基本就正了。 掌握了以上两个基本原理,倒车入库就变得轻而易举。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二)新高考I
28、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C【解析】A项“主要因为其政治因素影响巨大”错,原文是“与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不无关系”,程度较轻。另外,原文是“在文化上受楚国传统的影响却非常大”。B项“经济发展的水平”错,原文中的“楚国水平”指的是诗歌。D项于文无据。故选C。 2.B【解析】“是中原五言诗的发源”错,根据材料一可知,这是钟嵘个人的观点。故选B。 3.A【解析】材料一主要论述了楚歌及楚辞的影响。B项律诗韵律严格,不是走向自由体的诗歌形式。C项短歌行是四言诗,不受影响。D项无衣是诗经中的四言诗,没有受影响。故选A。 4.诗歌和叙事相互说明和印证。无论是价值判断、揭示世道还是表达价值观与人生观等的作
29、品,都有对世情的叙述与表达。许多楚歌借助古文献保存下来,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心理及生活状貌等。楚歌与其语境高度融合,它与诗经一样所表达的善恶褒贬的情感与道德的强烈诉求给人的心灵带来更为强烈的冲击力。(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 5.示例:形式上,不局限于传统,不断演化,使中国诗歌越来越有生命力,从而走向自由表达。内容上,遵循诗歌的社会功能,叙述和表达人们的善恶褒贬情感与道德的强烈诉求。(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开放型试题,能结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6.A【解析】A项“欣喜愉悦的心情”错,根据文章内容,青年来到陌生的农村,感觉是茫然的。故选A。 7.C
30、【解析】“对我的话反感,就毫不客气地讥讽”错,没有反感,只是觉得“我”的问话很奇怪,于是出声反驳。故选C。 8.示例:农村的自然环境:草屋、泥地、狗吠声、油灯等景象,带着十足的田园味道,又显得特别落后、闭塞、贫穷。农村的人际关系或风俗习惯:问大人年龄不能问几岁,劳动休息时热情攀谈等,让人感觉这里具有独特的风土人情(社会环境)。农村人的人品性格:“我”随手把碎了的碗扔进水田,后朝正好走过,他脱了鞋,挽起裤腿在结了冰的水田里,将破碗摸上来后,在“我”门前挖了个坑将它埋了,表现了农村人特别善良朴实。大家热情地为“我”找鳖,体现了农村人乐于助人的精神。(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能结合文章
31、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9.示例:刚到知青点,不论写环境,还是叙述自己的感受,都是(以镜头捕捉的方式)片段化叙述,没有完整的情节。写劳动时的场面,也是片段的组接,送别、问年龄等都是点到为止,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局。对人物的叙述也是不完整的,比如文中出现较多的后朝,也并没有通过完整的故事来塑造他的形象。(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能结合文章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0.A【解析】“近诸县者附籍”“远诸县者设州县以抚之”两句断开。“置官吏”“编里甲”“宽徭役”根据动宾结构的相似性断开。故选A。 11.D【解析】文中的“里”是古代基层行政组织,“千里”的“里”是长度单位,二者含义不同。故选
32、D。 12.B【解析】B项“派都御史李宾去执行”错,原文是“命原杰往莅其事”。故选B。 13.(1)到现在流民再次像以前一样聚集,李宾于是引用洪谟的说法上疏陈奏,皇上许可(他这样做),命原杰去处理这件事。 (2)经商做买卖(流通商品)使他们丰衣足食,设立学校来使风俗变得淳美,那么老百姓就自然 趋向善良了。 【解析】(1)得分点:援,引用;疏:写奏章;莅,管理,处理。得分点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2)得分点:贿:财物,通货贿即流通商品;足,使丰足;厚,使淳美、淳厚。得分点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 14.允许那些靠近各县的流民落下户籍,愿意回原籍的允许他们回原籍。分给流民田地来耕种,编排里甲,宽缓徭役,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准许流民经商做买卖来丰衣足食,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