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道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道寡助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文章的观点和思路。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理的特点。3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言警句。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翻译课文翻译课文 天时天时不如不如地利地利,地利不如,地利不如人和人和。三里之城三里之城,七里之,七里之郭郭,环环而攻之而不胜。而攻之而不胜。夫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有利于作
2、战的天气时令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外城外城包围包围ff语气助词,用在句首,语气助词,用在句首,有提示作用。有提示作用。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
3、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的地理形势。城非不高也,城非不高也,池池非不深也,非不深也,兵革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多也,委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域民不以民不以封封疆疆之界,之界,固固国不以国不以山溪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护城河护城河地势,山河。地势,山河。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皮革制成的甲、
4、胄、盾之类。划定的疆界。划定的疆界。名词用作动名词用作动词,限制。词,限制。巩固巩固放弃,离开。放弃,离开。委而弃之委而弃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弃城而逃。弃城而逃。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能靠疆域的边界。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
5、地理形势比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所以说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边边界,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震慑天下不能慑天下不能靠武器靠武器的锐利的锐利。得道者得道者多助,多助,失道者失道者寡助。寡助之寡助。寡助之至至,亲戚,亲戚畔畔之。多助之。多助之至,天下之至,天下顺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故君子有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不战,战必胜矣。归顺,服从。归顺,服从。施行仁政的君主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施行仁政的君
6、主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极点极点同同“叛叛”,背叛。背叛。所以所以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一定能胜利。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施行仁政的施行仁政的君主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施行仁政的君主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
7、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能能施行仁政的人施行仁政的人不战不战则已则已,战就一定,战就一定能能胜利。胜利。畔,通“叛”,背叛。通假字通假字 城城 池池 委委 国国 域域 去去亲戚亲戚 兵兵 然而然而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古:古:古:古:古:古:古:古:古:古:古:古:古:古:古:古:古:古:今:今:今:今:今:今:今:今:今:今:今:今:今:今:今:今:城墙城墙小水池小水池委屈,不甘心委屈,不甘心放弃放弃护城河护城河国防国防城市城市离开离开界限,限制界限,限制兵器兵器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亲属,包括包括父系亲属亲属,包括包括父系亲
8、属和母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到,往到,往地域地域表示转折的表示转折的连词连词士兵士兵今:今:国家国家这样却这样却利之一一词词多多义义天时不如地利天时不如地利兵革非不尖利兵革非不尖利三里之城三里之城多助之至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天下顺之有利条件有利条件锋利锋利助词,的助词,的到到代词,指得道者代词,指得道者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孟子是如何阐述这一观点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孟子是如何阐述这一观点的?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以
9、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不如”强调了强调了“人和人和”的重要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及“人和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2.“2.“人和人和”与下文所说的与下文所说的“得道得道”是什么关系?是什么关系?答:答:“道道”即指仁政。即指仁政。“得道得道”就是施仁政。施行就是施仁政。施行仁政则仁政则“多助多助”,“多助多助”则则“天下顺之天下顺之”,这就是,这
10、就是“人和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3.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答:答:运用排比句式,再次强调运用排比句式,再次强调“地利地利”不足恃。运用不足恃。运用对比手法把对比手法把“得道者得道者”与与“失道者失道者”的后果进行对比,点明的后果进行对比,点明文章主旨。文章主旨。4.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答:本文先摆出观点,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答:本文先摆出观点,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者寡助”这
11、一论断,阐明了这一论断,阐明了“人和人和”的实质。最后的实质。最后以得以得“人和人和”的君子的君子“战必胜矣战必胜矣”作结论,突出的说作结论,突出的说明明“人和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据论据进攻进攻 天时不如地利天时不如地利防御防御 地利不如人和地利不如人和类推类推战争需要战争需要“人和人和”域民域民固国固国威天下威天下治国需要治国需要“人和人和”结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的故事:孟子的故事:孟子语录:孟子语录: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孟母三迁孟母三迁
12、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
13、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孟母三迁”的故事。对于的故事。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
14、母责备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
15、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亚圣”。孟母断机杼孟母断机杼部编版八级上册第六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部编版八级上册第六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布全毁了。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孟子
16、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您为什么要这样?什么要这样?”部编版八级上册第六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部编版八级上册第六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孟母告诉他: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
17、成才呢?”部编版八级上册第六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部编版八级上册第六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若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若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的事。这是你自己的事。”但孟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但孟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孔子而成为“亚圣亚圣”。部编版八级上册第六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部编版八级上册第六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你知道哪些关于你知道哪些关于“人
18、和人和”的战争?的战争?项羽的巨鹿之战项羽的巨鹿之战 韩信的背水一战韩信的背水一战 充分调动和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和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秦王朝施行暴政,使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久矣”,导,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 部编版八级上册第六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部编版八级上册第六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与与“人和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有关的名言警句:二人同心,其力断金。二人同心,其力断金。人心齐,泰山移。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拾柴火焰高。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
19、同心家不散。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同心家不散。家和万事兴。家和万事兴。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部编版八级上册第六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部编版八级上册第六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以人为本,推行仁政,是孟子以人为本,推行仁政,是孟子最重要的政治主张,也是我国传统最重要的政治主张,也是我国传统政治思想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一政治思想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一章借讨论战争来论述推行仁政、赢章借讨论战争来论述推行仁政、赢得民心的重要性。全文语句整齐、得民心的重要性。全文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气势充沛,有说流畅,一气贯注,气势充沛,有说服力。服力。部编版八级上册第六孟子三章之:得
20、道多助失道寡助PPT)部编版八级上册第六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1.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项与题干构成完整语句,避免没有思维含量的选项。题干一般是由不完全的陈述句组成,所以选项应能够直接回答问题或者将不完全陈述句补充完整,构成完整语句。2.运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尽可能多排除一些选择项,就可以提高选对答案而得分的概率。3.一是根据题目要求,从合适的角度进行分类;二是要注意与题干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寻找出错误的选项,以缩小选择范围。4.选择题正是由于其选项可以检测考生的认知水平,所以在测量中被广泛应用。5.在选项设计时,选项之间要避免同义项的出现,同时还应做到干扰项能反映出考生的典型错误,包括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等。6.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高考四项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基础能力要求。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材料阅读量有所增加,表明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要求提高,准确答题需要全面获取材料中的信息,理解问题情境,进而全面把握设问实质。7.高考地理选择题常以社会热点、科研成果为材料设置试题情境,材料和问题中常出现很多地理概念,很多学生对某些地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深入,相似的地理概念混淆,做选择题时,受错误选项干扰极大,导致错误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