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20 古代诗歌五首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情境导入情境导入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今天我们学的这五首诗歌,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吟诵,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接受文学熏陶,提高文化品味。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了解与诗歌有关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2.品味重要诗句的深刻含义,学习诗人通过写景来抒情的方法。3.品析诗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感情,把握诗的主旨。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
2、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科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于狱中。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作者档案作者档案文题解说文题解说 幽州台:燕国时期燕昭王为招纳贤才所建的黄金台。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是诗人登幽州台的感慨。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
3、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生难字词生难字词【前】过去。【古人、来者】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chung)然】悲伤的样子。【涕】眼泪。参考译文:放眼望去看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回头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
4、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1.1.通过通过这首诗的品读,你认为作者当时登上幽州台这首诗的品读,你认为作者当时登上幽州台的时候,诗人有怎样的感想呢?的时候,诗人有怎样的感想呢?前代的贤君既不可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而自己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时间绵长、空间辽阔)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2.2.“独怆然而涕下独怆然而涕下”中中“独独”字有何作用?字有何作用?“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结构图示结构图
5、示登幽州台歌前后(寂寞苦闷)悠悠怆然主题概括主题概括 本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望 岳岳杜甫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似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因此,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带代宗师
6、,被尊为“诗圣”。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生难字词生难字词【岱宗】泰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夫】读“f”。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生难字词生难
7、字词【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昏晓】黄昏和早晨。【荡胸】心胸摇荡。生难字词生难字词【决眦(z)】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参考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
8、感知整体感知本诗每句都体现了本诗每句都体现了“望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具体体现在哪里?具体体现在哪里?岱宗夫如何?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讶仰慕的情形。齐鲁青未了。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欣赏体验。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远远望望近近望望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凝望凝望愿望愿望这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写出了泰山的阔大景象使自己心胸摇荡。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1.1.首首联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夫如何
9、?齐鲁青未了”是怎样描写泰是怎样描写泰山的高大形象的?山的高大形象的?侧面烘托。诗人在这一句中自问自答,写远望所见景象。借助齐鲁两地来侧面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硕大形象。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2.2.颔联颔联里里“钟钟”和和“割割”二字用得好在哪里二字用得好在哪里?这二字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钟”字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将它的神奇秀丽景色全分给了泰山。“割”字写出了泰山“无情”地切断了山的阳光,使山的南北两面阴阳截然不同,也凸显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硕大形象。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3.3.如何如何理解理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句话?这句话?泰山上
10、叠起的层云使自己心胸摇荡,睁大眼睛看着归鸟入林,这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当时专注的神情,也体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4.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句诗传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这句诗传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托物言志。这句诗字面意思是说诗人要登凌绝顶,俯视众山,实则传达了“一个人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要有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的人生哲理。结构图示结构图示望岳杜甫远望绵延高耸近观神奇秀丽 热爱细看胸怀浩荡、眼界开阔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
11、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主题概括主题概括20 20 古代诗歌五首古代诗歌五首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情境导入情境导入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中的璀璨明珠。它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情,而且记载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们的那份真心感动。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了解与诗歌有关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读诗的趣味。3、了解诗歌在体裁形式上的特点,积累诗中的名句,增强语言感悟力。飞来山上千寻塔,
12、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登飞来峰王安石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现在的浙江宁波)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的时候,写了这首诗。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生难字词生难字词【飞来峰】古代传说此山自
13、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不畏】反用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缘】因为。【眼】视线。【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参考译文:飞来峰顶灵隐寺前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1.1.登飞来峰登飞来峰前两前两句和后句和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前两句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后两句抒发情怀踌躇满志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
14、读精研细读2.2.本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的?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3.3.谈谈谈谈你对你对“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理解的理解。含义: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双眼,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哲理: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所羁绊。结构图示结构图示登登飞来峰飞来峰描写景物飞来峰塔的形象充满生机抒发情怀登飞来峰塔的感想踌躇满志主题概括主题概括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
15、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游山西村陆游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陆游(1125-1210),南宋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做过宝章阁待制。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他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
16、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所作。写作背景写作背景【浑】浑浊。【衣冠】指衣和冠,这里指衣着、穿戴。【古风】古人之风,指质朴、淳厚的气度。【若许】如果允许。【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乘,趁着。【无时】无一定时间,即随时。【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叩门】敲门。生难字词生难字词 参考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
17、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 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首首联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跃的情景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颈联颈联展开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显示了他对吾土吾民的热爱。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18、 颔联颔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尾尾联联写诗人的愿望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趁月夜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敲门拜访,恋恋不舍之情益于言表一个热爱农村,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 游山西村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如何理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解这两句诗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写的是山绕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还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结构图示结构图示农家好客 游山西村
19、山水美景古朴民风游历所感 人情美风光美民俗美主题概括主题概括 诗歌写了诗人在山西村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农村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己亥杂诗龚自珍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龚自珍(1792-1841),清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提倡“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派的重要人物。并强调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图”,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洋溢着受国热情。文题解说文题解说 “己亥”为年号,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
20、年。题目的意思是写于己亥年的一组诗。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写就巨型组诗。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生难字词生难字词【浩荡】无限。【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即】到。【天涯】指离京都遥远。【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
21、又称为落红。参考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1.1.赏析赏析“浩荡浩荡离愁白日斜离愁白日斜”。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2.2.赏析赏析“吟吟鞭东指即天涯鞭东指即天涯”。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离愁别绪和
22、回归的喜悦交织一起。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3.3.赏析赏析“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两句表明诗人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结构图示结构图示己亥杂诗 夕阳西下吟鞭东指落花自比 浩荡离愁轻松愉快有所作为主题概括主题概括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五千年的文明衍生的无比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流淌在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血液中的特质。经常读读这传统文化中的优美诗篇,它会带给我们无比美妙的愉悦,会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