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 水 教师:徐梁刚一、教学目标1、流水是古代著名的古琴代表曲目,通过对该曲的听赏,让学生初步理解古老琴曲流水的音乐表达情绪,领略古代音乐意境魅力,引发其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2、古琴为我国独有传统乐器,但因弹奏难度大,曲谱少,致该形式音乐传播度不高。聆听古琴曲流水,以此为契机借以让学生对古琴的琴调、演奏形式等作进一步了解,普及古代乐器基础知识,帮助他们更好理解古代琴曲的艺术表现。二、学情分析 1、对古琴曲流水音乐、文化背景作出阐释,弥补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陌生感。通过欣赏该曲,应用“关联”法则,使学生能够把音乐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加深对古代音乐的理解。2、聆听古琴曲流水,辨别主题乐段和其他乐段
2、在意境上、情绪上的变化。抓住音乐要素中突出的特点,引导感受、体验音乐的感情。3、听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产生审美共鸣,理解乐曲对山泉、溪流、江河的自然风光描绘,激发内心中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颂。4、延伸了解中国古代其他著名琴曲,如高山、稚朝飞、阳春、白雪等,古琴曲谱的诞生及流传对古琴音乐的传播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是学生了解古代乐曲、乐器的一个可视“窗口”。5、介绍古琴:古琴作为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琴在音调上颇具特色,演奏形式不同于以往所学古代乐器,有五弦、七弦之分。三、重点难点 1、古琴曲博大精深。2、学生中普及度小,个体认知差异大。3、曲目曲调晦涩难懂、意境理解难度大。4
3、、曲目古典高雅,难以和学生引起共鸣,但信息化教学生动、“可观”性强,可相对弥补。四、教学过程(一)古琴曲(一)古琴曲流水流水背景介绍背景介绍 1、流水为我国古代古琴曲目之一。其谱本最早见于朱权的神奇秘谱。据朱权在该书题解中考证:“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现在大家最流行弹奏的版本是清代琴家张孔山留下来的版本,刊于天闻阁琴谱。2、相传战国时期伯牙鼓琴,子期知音,所奏即为此曲。吕氏春秋中记载,俞伯牙弹琴 钟子期善听,子期被其引为知音,能在其琴声中听出不一样的意境。后来钟子期死了,俞伯牙砸碎古琴,从此不弹。这个故事后来引申为人 们对知音和挚友难得
4、的感慨。3、知识延伸 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的太空船上带有一张喷金的铜唱片,唱片上录有27段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古琴曲流水被收录其中。(二)聆听(二)聆听流水流水 要求:要求: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其中所 表达出的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能初步分辨古琴这一乐器所具有的独特 音色及演奏技法。师生在欣赏中“互动”。1、应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琴曲流水。2、先试听两遍,保持课堂安静气氛。3、熟悉流水主旋律,着重二、三段。4、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重点感受、体验 古琴音色和古曲的韵味、情感。5、第三遍试听时可让学生随机哼唱。(三)意境赏析(三)意境赏析 1、不仅对自然景物“传情”刻画,更注重抒 发
5、开阔的胸襟、百折不回的精神境界。2、曲调总体保持抒情主调。3、曲风既华丽又朴实,两者相得益彰,相 互交融形成既矛盾又统一的奇妙风格,回味无穷。(四)结构解析(四)结构解析 1、第一部分 第一段为引子。二、三段主要运用泛音演奏形式,描绘大自然 中山泉、小溪潺潺而流的画面,寓画于琴。总体音调欢快、流畅。2、第二部分 乐曲在第二部分进行展开,音乐情绪跌宕起伏,总体欢快、跳跃,十六分音符运用较多,曲势灵活多变,令人对流水的自然风光浮想联翩。3、第三部分 第六、七两段为整个乐曲的高潮部分,曲调欢乐且旋律性强,大气而和谐。风格复繁华丽中孕育朴实,层次清晰,眼前仿佛有一副江河奔流不息的画面。4、第四部分 第
6、八、九两段,为再现部分,与上段前后呼应,呈现出河流交汇的大气场景。隐喻开阔胸襟和百折不回精神。尾声缓缓而至,令人心境舒缓、平静。(五)延伸古琴知识(五)延伸古琴知识 1、早在诗经、尚书等文献上均有对古琴的相关记载。如诗经:“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先秦时期,古琴作为雅乐流行于士以上阶层,后才广泛流传于民间。古琴在汉代、唐代、宋元明清在形制、造型、艺术风格上的区别和音色追求的区别。2、初为五弦,到周朝时为七弦。3、古琴在历史上一直称作“琴”,后来又名“七弦琴”。“古琴”的称谓是在唐代出现的。它的形制,琴身为狭长木制音箱,一般琴面用桐木,琴背用梓木,上加厚漆。至今沿用古琴七弦、十三徽的行制。4、演奏形式:琴歌、独奏两种。5、流传至今有百余种古琴曲谱集,载有六百多种、三千多首不同版本的乐曲。(六)古琴欣赏(六)古琴欣赏(六)师生互动(六)师生互动 1、教师提问:古曲流水所表达的虚、实在哪里?古琴音色好听吗?表现在什么地方?聆听后的感想?2、延伸了解中国古代其他著名琴曲,如高山、阳春、白雪等。3、学生分组讨论 4、师生交流 5、结束语:学生继续搜集、完善有关古琴的相关文字信息,课下相互探讨,丰富古代文化知识,陶冶情趣,拓展文化视野,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