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字音提示字音提示 1 1、知、知 2 2、闵子骞、闵子骞 3 3、冉伯牛、冉伯牛 4 4、仲弓、仲弓 5 5、陈亢、陈亢 6 6、悱、悱 7 7、隅、隅 8 8、谄、谄 9 9、倩、倩 1010、绚、绚 zhzh mn qinmn qin rnrn zhngzhng gnggng fifi yy chnchn qinqin xunxun 有教无类有教无类 诲人不倦诲人不倦 不愤不启不愤不启 举一反三举一反三 闻一知十闻一知十 切磋琢磨切磋琢磨 绘事后素绘事后素 述而不作述而不作 各得其所各得其所 成成 语语 教育的作用教育的作用 子曰:“性相近也,子曰:“性相近也,习习相远也。”相远也。”
2、子曰:“唯子曰:“唯上上知知与与下下愚愚不移。”不移。” 习染习染 上等的上等的 下等的下等的 这两章如何与“教育的作用”相联系起来?这两章如何与“教育的作用”相联系起来? 通“智”,通“智”, 智者,形容智者,形容 词作名词词作名词 愚者,形容词作名词愚者,形容词作名词 人的天性是相近的,通过教育使人的品行智力千差万别,人的天性是相近的,通过教育使人的品行智力千差万别, 即教育可以改变人。即教育可以改变人。 对于天才或蠢才,教育是改变不了他们的。对于天才或蠢才,教育是改变不了他们的。 探究:探究: 孔子一方面说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性相近,习相远”, 一方面又说一方面又说“唯上知与下愚
3、不移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 子的整个言行来看,他实际更倾向子的整个言行来看,他实际更倾向 于哪种观点?于哪种观点? 子曰:“有教无类。”子曰:“有教无类。” 种类、类别种类、类别 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对象 类类 在当时的社会可以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来给人分类?在当时的社会可以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来给人分类? 出身的贵贱出身的贵贱 智力的高低智力的高低 孔子招收的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孔子招收的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 级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各级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各 不相同,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如南宫敬叔、不相同,只有少
4、数是贵族子弟(如南宫敬叔、 司马牛)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数是司马牛)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数是 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 立锥之地的立锥之地的“贱人贱人”仲弓,出狱的犯人公冶仲弓,出狱的犯人公冶 长,做过盗贼的颜涿聚。孔子是鲁国人,从长,做过盗贼的颜涿聚。孔子是鲁国人,从 地域看,他的学生也不限于鲁国,还有齐、地域看,他的学生也不限于鲁国,还有齐、 宋、晋、楚、秦、卫等国。从民族看,大多宋、晋、楚、秦、卫等国。从民族看,大多 数是华夏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所以何晏数是华夏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所以何晏 认为,有教无类认为,有教无类“
5、言人所在见教,无有贵贱言人所在见教,无有贵贱 种类也种类也”。 孔子招收的学生是不分智愚的,所教孔子招收的学生是不分智愚的,所教 学生的知识、智能、学习态度都各不相同。学生的知识、智能、学习态度都各不相同。 如颜回、子贡的接受力较强,像高柴、曾参如颜回、子贡的接受力较强,像高柴、曾参 的智力却比较差。的智力却比较差。但经孔子的教育,最终都但经孔子的教育,最终都 成为高才生。在学习态度上,成为高才生。在学习态度上,颜回颜回好学,好学,宰宰 予予懒惰,但孔子都招为学生。他们的年龄也懒惰,但孔子都招为学生。他们的年龄也 不受限制,有的比孔子小几岁,也有的比孔不受限制,有的比孔子小几岁,也有的比孔 子
6、小近五十岁。孔子并不歧视品行上有缺陷子小近五十岁。孔子并不歧视品行上有缺陷 的人,照样收他们为弟子,他们后为也都成的人,照样收他们为弟子,他们后为也都成 为孔子门下的优秀学生。为孔子门下的优秀学生。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孔子虽然主张人人都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孔子虽然主张人人都 有受教育的权利,但他所说的“人”不包有受教育的权利,但他所说的“人”不包 括占人类一半的妇女。“唯女子与小人不括占人类一半的妇女。“唯女子与小人不 可教也”,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个是可教也”,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个是 女性。我们不能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具女性。我们不能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具 有男女平等的现代意识,有男女平
7、等的现代意识,但孔子把妇女排但孔子把妇女排 斥在教育对象之外,则是他“有教无类”斥在教育对象之外,则是他“有教无类” 原则的一个极大的缺陷。原则的一个极大的缺陷。 子子以以四教:文,行,忠,信。四教:文,行,忠,信。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曰:“子曰:“若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之不厌,诲人不倦,则 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8、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异闻乎?”对曰:“未也。尝乎?”对曰:“未也。尝独独 立立,鲤趋,鲤趋而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 学诗,学诗,无以无以言。鲤退言。鲤退而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 诗,闻礼,又闻君子诗,闻礼,又闻君子之之 远远其子也。”其子也。” 用用 不过不过 做做 特别的听闻特别的听闻 表修
9、饰表修饰 无法无法 表承接表承接 取独取独 离开,保持距离。离开,保持距离。 形容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动词 至于至于 独自站立,古独自站立,古 今异义今异义 第第4 47 7章讲述的是章讲述的是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从此四章里得出孔子,从此四章里得出孔子 的教学有哪些具体内容?的教学有哪些具体内容? 历史文献、社会实践、待人尽心竭力、办事诚实可信。 注重道德修养、注重表达能力、 注重政事管理、注重文化典籍。 关注圣和仁。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所倡导的教育在内容上是以道德教育为中 心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 当然孔子的教育内容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很少讲到自然科学当然孔子的教育内容
10、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很少讲到自然科学 知识,而且尽管他自己博学多闻,但不重视科学知识,甚至知识,而且尽管他自己博学多闻,但不重视科学知识,甚至 鄙视生产劳动知识,这是孔子教育内容的消极方面。鄙视生产劳动知识,这是孔子教育内容的消极方面。 子曰:“不子曰:“不愤愤不启,不不启,不悱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以三隅反,则不三隅反,则不复复也。”也。”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 礼者也。”子贡曰:“礼者也。”子贡曰:“诗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
11、与?其斯之谓与?”子”子 曰:“赐也,始可与言曰:“赐也,始可与言诗诗已矣,告诸已矣,告诸往往而知而知来来者。”者。”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何谓也?”子曰:“?”子曰:“绘绘 事后素。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 知十,赐知十,赐 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
12、女,弗如也。” 子路问:“闻斯行子路问:“闻斯行诸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故进之;由也兼人,;由也兼人, 故退之故退之。”。” 想求明白却不得的样子想求明白却不得的样子 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样子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样子 用用 再再 大
13、概;就;代词,这;说;句末语气词大概;就;代词,这;说;句末语气词 过去的事;未来的事。动词作名词过去的事;未来的事。动词作名词 什么;说。宾语前置句什么;说。宾语前置句 绘画的事在素地之后。绘画的事在素地之后。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之乎。这;吗之乎。这;吗 所以;使所以;使进;他进;他 子曰: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曰: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子曰:“赐也,始赐也,始 可与言可与言诗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夏
14、问曰: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何谓 也?也?” 子曰: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诗已矣。已矣。” 子谓子贡曰: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女与回也孰愈?”子曰: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子路问:子路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 冉有问:冉有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 公西华曰:公西华曰:“ ”子曰: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谈话式教学谈话式教学 答疑式教学答疑式教学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子曰:“予欲无言。”
15、子贡曰:“子如不言,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则小子何述 焉?焉?”子曰:“”子曰:“天何言哉?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 哉?”哉?”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吾自卫反鲁,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然后乐正,雅雅颂颂各得各得 其所。”其所。” 那么弟子们传述什么呢?那么弟子们传述什么呢? 天说了什么呢?天说了什么呢? 私下把我自己比为老彭。私下把我自己比为老彭。 然后音乐才然后音乐才得到厘正得到厘正。 子曰:子曰:“予欲无言。予欲无言。”子贡曰: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子如不言,则 小子何述焉?小子何述焉?”子曰: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子曰: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雅颂颂 各得其所。各得其所。” 教育者素养教育者素养 重身教重身教 重古代文化重古代文化 重礼乐重礼乐 1、2 3 47 812 1315 教育的作用教育的作用 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对象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 教育的方式教育的方式 教育者的素养教育者的素养 诲 人 不 倦 诲 人 不 倦 总总 结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