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科版物理八上期末复习训练-实验专题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1) 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2) 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较大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锯条,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思考:没有介质,声音会传出去吗?请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说明。(1)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中的空气,我们听
2、到声音的大小会有什么变化;(2) 如果我们听到的声音大小发生变化是由于空气减少而引起的,请你判断:当我们把空气重新放进玻璃罩内时,会出现什么现象;(3) 由上述实验现象判断:若玻璃罩内空气继续被抽出,你认为我们听到的声音会增强还是减弱?请你进一步推测,若玻璃罩内完全没有介质与闹钟接触,我们所听到的声音大小将会如何?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 支撑烧杯的铁圈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应先固定(选填“铁圈”或“铁杆”)。(2) 实验过程中,烧杯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3) 水沸腾前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水此时的温度为C;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将
3、(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 本次实验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其原因可能是。(5) 当水温接近 90C 时,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请你在图乙中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沸腾图象。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C85878992949697989898(6) 从水的沸腾图象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C,继续加热,此时温度计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所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热量,温度。(7) 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中(a)、(b)所示,则图是小明先观察到的现象。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中
4、,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A、液体的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D、液体的种类。(1) 李丽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室外烈日下,另一杯放在室外阴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烧杯中酒精的多少。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猜想(选填“A”“B”“C”或“D”)。(2) 刘明同学在一个桌面上放三块相同的玻璃板 A 、 B 、 C,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上等量的、温度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发现 C 玻璃板上的水先干,其次是 B,最后是 A。可得出的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越大,水蒸发得越快。(3) 刘
5、明同学又在三块玻璃板上分别滴上等量的、温度相同的水、酒精和煤油,且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相同,他要探究的问题是“的关系”。(4) 在探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面上方空气流速的关系”时,刘明用嘴对着水吹气来改变水面上方空气的流速,这种方法是否不妥,请说明理由。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先将焦距 f1=10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50cm 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 20cm 刻度线处,如图所示。(1)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这个实验现象可以说明(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2) 若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 25cm 刻线处,光屏上
6、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保持光屏位置不动,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放一个(选填“凸”或“凹”)透镜,在光屏上仍可能得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该透镜对光线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3) 在图所示的实验中,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为 f2 的凸透镜,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侧移动,这说明 f2f1(选填“大于”或“小于”)。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 如图 a 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 如图 b 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 a 、 b 、 c 、 d 四点中的点上(P 是该凸
7、透镜的 2 倍焦距处),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上。(3) 通过实验,小明发现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填“大”或“小”)。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凸透镜(填“靠近”或“远离”),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是的(填“倒立”或“正立”)。(4) 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小明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屏和凸透镜间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视眼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像为像(填“实”或“虚”)。小明洗漱时感觉离镜子越近镜中的像越大,这与课本中描述的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于是,他用带支架的玻璃板
8、、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光屏、火柴、铅笔等实验器材进行了探究。(1) 实验探究应在(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2)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成像又便于确定。(3)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将蜡烛 B 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至适当位置,蜡烛 B 能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多次改变蜡烛 A 距玻璃板的距离,相应移动蜡烛 B 后总能与 A 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选填“有关”或“无关”)。(4) 小明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特点,他将光屏放在蜡烛 B 的位置,光屏承接不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9、”,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 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2) 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A. 向纸板喷烟或雾B. 使光束垂直纸板射 O 点C. 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 O 点(3) 保持入射光线位置不变,以法线 ON 为轴线,将纸板 EOF 的右半面绕法线 ON 向后折,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这时,在纸板 NOF 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现象说明:。(4) 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 FO 方向射到 O 点,光将沿图中的 OE 方向射出,因为在
10、反射现象中,。(5) 完成以上实验后,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实验时应当如何做?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 实验中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的分度值是;(2) 小车的长度是;(3) 小车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时间是;(4) 小车从甲位置到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m/s;(5)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6) 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或“小”),原因是;(7) 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填“大”或“小”)。“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同一辆玩具小车两次不同运动的频闪照片,频闪灯的闪光时间间隔为 1s,图中数字的单位为 cm。根据照片记录的小车位置,回答下列问题:(1) 甲图中小车做直线运动,乙图中小车做直线运动。(2) 甲图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m/s,乙图中小车前 2s 内的平均速度是m/s。(3) 物体的运动情况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丙中能反映甲图小车运动情况的是(选填“A”或“B”)。实验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关键。欣丽同学在学习物质熔化和凝固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做了探究“某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的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甲和乙所示。(1) 甲图中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2) 乙图所代表的物态变化过程为(选填“”或“”)。熔化凝固(3) 这种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约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