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减法统一成加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要求:经历探索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理 解省略加号的代数和的式子的意义。 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问题,并能进行包 括小数和分数在内的有理数加法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符号和式子是有效表达和描述 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运算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分两步化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的形式, 并熟练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学得都很好! 请同学们看以下题目: - 8-(-10);(6)-(+4) (1)
2、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 (3)“、”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4)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 (5)你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 由此可得:减法往往通过转化成加法后来运算 对于多个数的加减都可统一成加法 (-8)-(-10)+(-6)-(+4)可写成: (-8)+(+10)+(-6)+(-4) 先利用减法法则统一成加法,再将各个加数的括号和 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得:-8 + 10 - 6 - 4 看作和式,读作:“负8、正10、负6、负4的和”, 按运算意义可读作:“负8加10减6减4”。 二、得出法则,揭示内涵 例1 将下列式子先统一成加法,再写成省略加号 和括号
3、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 1(40)(27)1924(32) 2 9(2)(3)4 三、例题示范,初步运用 解:1 (40)(27)1924(32) =(40) ( 27)19+( 24)+ (+32) 4027192432 2 9(2)(3)4 9 ( 2)(3) (4 ) =9 2 34 我们把它读出来 规律:同号得“+”,异号得“-” 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将下列式子先统一成加法,再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 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 1(4 )(7 )( - 9 )(3 ) 2 ( + 2.3 )(2.1)(3.2 )4 1. -4-7-9+3 读作:负4减7减9加3 或-4、-7、-9
4、、3的和 2. 2.3+2.13.24 读作:2.3加2.1减3.2减4或2.3、2.1、-3.2、-4的和 我们把它读出来 例2 把 1 3 1 5 1 5 4 3 2 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 1 3 1 5 1 5 4 3 2 1 3 1 5 1 5 4 3 2 1 3 1 5 1 5 4 3 2 解: 你会去读吗?试一试 1、把(6) (4) +(+2) (+3) 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 式,正确的是( ) A、64+2+3 B、64+23 C、6+4+23 D、6+4+23 2、判断下面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53=35 2)53=35 3)53+2=(53)+2=5(
5、3+2) C (错,交换时,应该连同符号一起交换) (错,交换后,应该是53=3+5 ) 错,结合后,应该是53+2=(53)+2=5+(3+2) 四、分层练习,形成能力 3、请你概括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步骤: 第一步、运用减法法则把减法转化成加法。 第二步、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 第三步、应用加法运算律和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 1、应用加法交换、结合律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 一起交换。 2、应用运算律进行计算的原则: 互为相反数的结合,和为整数的结合,同分母 或容易通分的结合,符号相同的结合,带分数先 化成假分数或把它分离成整数和分数再结合。 4、请阅读理
6、解下面题目的解答过程,再回答问题。 第一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回答:1、上述解答第 步开始出现错误。 2、得到第一步的理由 是 。 3、从第一步到第二步使用了哪些 运算律? 4、请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 二 减法法则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正解: 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并举出反例 (1)若a,b同号,则a+b=|a|+|b|( ) (2)若a,b异号,则a+b=|a|-|b|( ) (3)若a0、b0,则a+b=-(|a|+|b|)( ) (4)若a,b异号,则|a-b|=|a|+|b|( ) (5)若a+b=0,则|a|=|b|( ) 五、能力拓展,知识提升 六、课堂小结,突出重点 1、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 第一步、运用减法法则把减法转化成加法。 第二步、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 第三步、应用加法运算律和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如果括号内不止一个数时,先计算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 号;有绝对值时,先计算绝对值。 2、应用运算律进行计算的原则: 互为相反数的结合; 和为整数的结合; 同分母或容易通分的结合; 符号相同的结合; 带分数先化成假分数或把它分离成整数和分数再结合。 本节课里我的收获是 1.课本P41页,习题2.8 1,2 2.预习课本P39P40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