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了解论语的创作背景、内容及影响。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了解儒家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轴心时代 德国思想家卡尔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把公元前公元前500500年前后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称之为轴心时代轴心时代。苏格拉底,以色列先知、释迦牟尼苏格拉底,以色列先知、释迦牟尼等,他们创立各自的思想体系。等,他们创立各自的思想体系。中国:春秋末
2、年中国:春秋末年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时期。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实际上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实际上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十二十二家家而已。包括而已。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方技家阴阳家、纵
3、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方技家。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人皆有不忍之心五石之瓠五石之瓠h h 老子四章老子四章兼爱兼爱论语论语礼记礼记孟子孟子老子老子庄子庄子墨子墨子道家道家儒家儒家墨家墨家“章章”指诗文、歌曲的段落指诗文、歌曲的段落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即从学而八佾里仁雍即从学而八佾里仁雍也泰伯子罕颜渊卫也泰伯子罕颜渊卫灵公阳货九篇中选了十二章灵公阳货九篇中选了十二章包含孔子独白、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包含孔子独白、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等不同形式的内容等不同形式的内容第一节第一节n文化常识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
4、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作者 简 介作者 简 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易乐春秋诗书礼易春秋文学常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也可指“六经”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仁伦理道德范畴 孔子的“仁”就是“爱人”,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
5、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解孔子思想了解孔子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礼实现“仁”的重要手段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了解孔子思想了解孔子思想 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也注重身教,要求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政治上,孔子提出实行德政,反对统治者无节制地剥削人民。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了解孔子思想了解孔子思想 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
6、其弟子的言行,共二十篇,492章,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了解论语了解论语语录体偏重于言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不讲求篇与篇之间或者段与段之间在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的散文体式。半部论语治天下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
7、思想为中心,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半部论语论语治天下治天下”。天不生仲尼,万古终长夜天不生仲尼,万古终长夜。-朱熹朱熹 背景 春秋末期,正值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周朝的礼制日渐崩坏,名存实亡,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野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在生活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第二节第二节n文本探究10.克已复礼,非礼勿言.非礼勿听自我约束11.恕己所不欲勿施
8、于人仁爱之心君子之德修身养性1.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情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谨言慎行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义轻利 6.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表里如一外求外求内修内修3.朝闻道,夕死可矣追求真理8.止,吾止也;进,吾往也锲而不舍12.学诗 兴、观、群、怨养德增智2.人而不仁,如礼何?如乐何重视仁德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我反省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勇于担当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知、仁、勇 第一章第一章子曰子曰:“:“君子君子食食无求饱无求饱,居无求安居无求安,敏敏于事于事而而慎于慎于言言,就有道而正焉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可谓好学也已已。”(学而)(学
9、而)食:名作动,吃东西。敏:勤勉。而:表并列。而:表顺承。就:到。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正:使动,使端正,匡正。焉:自己。已:同“矣”,句尾语气词表陈述,相当于“了”。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言谈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理想追求状语后置,状语后置,“于事敏而于言慎于事敏而于言慎”君子:君子:1.1.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2.2.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3.3.妻称夫或青年女子称恋人。妻称夫或青年女子称恋人。研读 文 本研读 文 本孔子认为君子“好学“的标准是什么”?君子要安贫
10、乐道君子要安贫乐道,克制物欲克制物欲,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道德品质方面。做到做到“食无求饱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居无求安”(排除干排除干扰扰)、“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实践锻炼实践锻炼),“,“就有道而就有道而正焉正焉”(虚心请教虚心请教)才算达到才算达到“好学好学”的要求。的要求。君子应君子应安贫乐道安贫乐道,谨言,谨言慎行,慎行,重重精神轻物质。精神轻物质。研读 文 本研读 文 本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子曰
1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仲由啊!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蔽病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来!告诉你。爱好仁德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会变得愚蠢;爱好聪明才智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放荡不羁;爱好讲诚信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害己害人;爱好直率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爱好勇敢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捣乱闯祸;爱好刚强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胆大妄为。”子曰子曰:“:“人人而而不不仁仁,如如礼礼何何?人而不仁人而不仁,如如乐乐何何?”?”(八佾)(八佾)第 二 章第 二 章而:表假设,如果。
12、仁:名作动,做仁德的事。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礼、乐:名作动,对待礼,对待乐。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做仁德的事,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不做仁德的事,他怎样对待乐呢?”内在的本质精神【拓展】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注释】季氏:季孙氏,鲁国大夫。八佾(yi):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季氏应该用四佾。忍:忍心,狠心。【翻译】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狠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做出来呢?“仁仁”作为论语的核心概念,包括孝、弟(悌)、作为论语
13、的核心概念,包括孝、弟(悌)、忠、信、礼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忠、信、礼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1 1)仁之本)仁之本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关键词:克己关键词:克己复礼、爱人。复礼、爱人。(2 2)仁有丰富的内涵)仁有丰富的内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居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恭,宽,信,敏,惠。恭,宽,信,敏,惠。(3 3)仁并非可望而不可即,只要心里想着,就能做到。)仁并非可望而不可即,只要心里想着,就能做到。研读 文 本研读 文 本试简要分析“仁”和“礼”“乐”的关系。礼、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内
14、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的仁德。同时,乐是表达人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它也是礼的一部分。因此,礼与乐都是仁的外在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仁是礼、乐的根本。礼讲究谦让敬人,乐需要八音和谐。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不会真正遵守礼乐,也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阐明仁和礼乐的关系阐明仁和礼乐的关系 礼礼“辨异辨异”,即区分等级,使各阶层有序,有序则不乱;,即区分等级,使各阶层有序,有序则不乱;乐乐“统同统同”,即抒发情感,使情绪得
15、以纾解,促进社会和,即抒发情感,使情绪得以纾解,促进社会和谐。而谐。而“仁仁”又是礼乐制度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内心不仁又是礼乐制度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内心不仁爱、善良,他会怎样对待礼仪制度,怎样对待音乐呢?爱、善良,他会怎样对待礼仪制度,怎样对待音乐呢?由此可见,由此可见,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二者互为,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表里,不可分割。仁仁礼礼乐乐外在表现外在表现内内在在核核心心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孟子公孙丑上)子贡说:“看见一国
16、的礼制,就知道它的政治;听到一国的音乐,就知道它的德教。子曰子曰:“:“朝闻道朝闻道,夕死夕死(之)(之)可矣。可矣。”(里(里仁)仁)第三章第三章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闻道:得知真理,即懂得了仁义的道理死:为.而死孔子说:“早晨得知了仁义的道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生 命 的 意 义研读 文 本研读 文 本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真理”具有怎样的态度?这里的这里的“道道”不是一般的不是一般的“道理道理”“”“事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懂得了仁义的道理道理,就应该,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
17、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朝闻道,夕朝闻道,夕死可矣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阐述了孔。阐述了孔子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的牺牲精神。执着追求真理执着追求真理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郑国和弟子走散了,孔子在城墙东门旁发呆等着弟子们,弟子们也在寻找孔子。子贡回来告诉孔子说,他在寻找夫子的时候有个郑国人告诉他:“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虽千万人,
18、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 真理所在之地,即使有千军万马的人来阻拦,我也要勇往直前。第四章第四章子曰子曰:“:“君子君子喻喻于义于义,小人小人喻喻于于利。利。”(里仁)(里仁)喻:知晓、明白。使.明白。孔子说:“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知晓的是利。”价值取向研读 文 本研读 文 本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在“义利观”上应该有什么不同?从人的价值标准的角度出发,指从人的价值标准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君子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出了君子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的不同,的不同,“利利”要服从要服从“义义”,要要重重义轻利。义轻利。在道义和利益的取舍上,君子更重在道义和利益的取舍上,君子更重视道义,而小人更注重利益,视道
19、义,而小人更注重利益,运用运用对对偶、对比偶、对比的手法强调了的手法强调了对义和利不同对义和利不同的认识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的认识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心怀的是仁德;小人则怀恋乡土。君子关心的是刑罚和法度,小人则关心私利。子曰子曰:“:“见见贤贤思思齐齐焉焉,见不贤而见不贤而内自省内自省也。也。”(里仁)(里仁)第五章第五章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齐:形作动,看齐。齐:形作动,看齐。内:名作状,在心里。内:名作状,在心
20、里。自省:宾前,省自。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学习方法 见贤思齐、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见贤思齐、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方法。方法。见贤思齐见贤思齐,见到强于自己的人,见到强于自己的人,要向他学习,努力向他靠齐;见到不如要向他学习,努力向他靠齐;见到不如自己的人,要反省自已哪些地方还有欠自己的人,要反省自已哪些地方还有欠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已。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已。经常经常反省自已反省自已,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
21、德境界。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这句话反映出孔子的什么思想?君子要善于反省,见贤思齐君子要善于反省,见贤思齐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曰子曰:“:“质质胜胜文文则则野野,文胜质则文胜质则史史。文质。文质彬彬彬彬,然后然后君子。君子。”(雍也)(雍也)第六章第六章质:质朴、朴实。质:质朴、朴实。文:华美、文采。文:华美、文采。野:粗野、鄙俗。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史:虚饰、浮夸。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彬彬:配合适当的样
22、子。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过犹不及(中庸)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孔子这里说的孔子这里说的“文文”,指合乎礼的,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外在表现;“质质”,指,指内在的仁内在的仁德德。只有具备只有具备“仁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礼”并表现出来,方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能成为“君子君子”。“文文”与与“质质”的关系,亦即的关系,亦即“礼礼”与与“仁仁”的关系。的关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之理想人格;另一方
23、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孔子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不可分离。孔子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文”则是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粗俗;会显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文胜质
24、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和虚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谓和虚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就是典型的典型的“文胜质则史文胜质则史”。所以孔子提倡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君子的理想人格:文质彬彬君子的理想人格:文质彬彬第七章第七章曾子曰曾子曰:“:“士士不可以不不可以不弘毅弘毅,任重任重而而道远。道远。仁仁以为以为己任己任,不亦重乎不亦重乎?死而后死而后已已
25、,不亦远不亦远乎乎?”?”(泰伯)(泰伯)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毅:意志坚强而:表并列。以为:把作为。已:停止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仁作为自己担当的责任,不是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责任担当 从精神状态的角度出发,点明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实现仁道是漫长而艰巨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应当勇于担当时代的重任,坚毅刚强,为此奋斗终生。运用双重否定和反问句的形式,增强语气。士要以士要以“仁仁”为
26、己任为己任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 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科学工作者都应该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光荣使命。子曰子曰:“:“譬如譬如为为山山,未成一未成一篑篑,止止,吾止也。譬如吾止也。譬如平平地地,虽虽覆覆一篑一篑,进进,吾吾往往也。也。”(子罕)(子罕)第八章第八章为:堆积。篑:筐。平:形作动,填平。覆:倾倒。往:坚持。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坚持的。”持之以恒坚定信念孔子用孔子用
27、比喻和散句比喻和散句,说明做事不可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说明做事不可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进退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人。进退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人。这句话蕴含了哪些做事和学习的道理?君子做事要持之以恒君子做事要持之以恒孔子运用孔子运用“堆土成山堆土成山”与与“填土平地填土平地”这这两个比喻,说明了两个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的深刻道理。做成任何一件大事,都需要一个循刻道理。做成任何一件大事,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无论是做学问,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除了有明确的目标以外,都还是为人处世,除了有明确的目标以外,都应自觉自愿地坚持
28、下去。应自觉自愿地坚持下去。只有坚持下去,才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积土成山,最终达于成功。否则,就会前能积土成山,最终达于成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留下终身遗憾。功尽弃,功亏一篑,留下终身遗憾。子曰子曰:“:“知知者者不惑不惑,仁者不忧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勇者不惧。”(子罕)(子罕)第九章第九章知:同“智”者:.的人孔子说:孔子说:“聪明的人不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品格修缮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因为他明达事理,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仁德的人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行忠道(
29、立人、达人)则会令人感激,人际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真正的勇者不在于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来临时,能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智者”为何“不惑”,“仁者”为何“不忧”,“勇者”为何“不惧”?请谈谈你的看法。“知仁勇知仁勇”是君子的三种美德是君子的三种美德第十章第十章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克己己复复礼为仁。礼为仁。一日一日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天下天下归归仁焉。为仁仁焉。为仁由由己己,而由人乎哉而由人乎哉?”?”颜渊颜渊曰曰:“:“请问其请问其目目。”子曰子曰:“:“非非礼礼勿视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动。”颜渊曰颜
30、渊曰:“:“回虽不回虽不敏敏,请请事事斯语矣。斯语矣。”(颜渊)(颜渊)克:约束。克:约束。复:使动,使复:使动,使.归复。归复。一日:一旦。一日:一旦。归:称赞,称许。归:称赞,称许。由:依靠。由:依靠。目:条目,细则。目:条目,细则。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事:事:名作动,名作动,实践,从事。实践,从事。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
31、我虽然不聪明,请允许我实践这些话。“仁”的解读研读 文 本研读 文 本 这是对如何实践仁的回答。“仁”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对内(内圣),复礼对外(外王),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是孔子的毕生追求。一旦做到这一点,天下都称赞他具有仁的品格。拥有仁德,关键在自己,自己不去追求,再好的目标也等于零。运用排比,点明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内心向仁,行动合礼。如何理解孔子关于“仁”的这一回答?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颜渊曰:“请问请问其目其目?”修行仁德修行仁德 细则细则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勿言,非礼勿动。”不合乎礼的事不看不合乎礼的事
32、不看 不听不听 不说不说 不做不做颜渊曰:颜渊曰:“回虽不敏,请回虽不敏,请事事斯语矣。斯语矣。名词作动词,实践,从事名词作动词,实践,从事仁仁克己克己复礼复礼由己由己视视听听言言动动合乎礼合乎礼对内对内对外对外第十 一 章第十 一 章子贡问曰子贡问曰:“:“有一有一言言而可以终身而可以终身行行之者之者乎乎?”?”子曰子曰:“:“其其恕恕乎乎!己所不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施于人。”(卫灵公)(卫灵公)言:字。言:字。行:实践。行:实践。其:其:语气语气 ,表揣测,表揣测,大概。大概。恕:体谅,以仁爱的心待人;恕:体谅,以仁爱的心待人;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子贡问道:
33、“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去实践它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到别人身上。行为准则研读 文 本研读 文 本 这也是孔子对践行仁的原则的表述:恕道。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恕”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它是“仁”的内涵之一,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人活于世,要学会相互理解,要设身处地地看待问题,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只有多替别人考虑,别人才会把你的事情放在心上。只有这样做了,人际关系才会和谐。“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关系,这段话与孔子的“仁”又有何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
34、所不欲,勿施于人”研读 文 本研读 文 本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篇)“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子曰子曰:“:“小子何莫小子何莫学学夫夫诗诗?诗诗可以可以兴兴,可以可以观观,可以可以群群,可以,可以怨怨。迩迩之之事事父父,远之远之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名。”(阳货)(阳货)第十 二 章第十 二 章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何莫:为
35、什么不。何莫:为什么不。夫:那。夫:那。兴:指激发人的感情。兴:指激发人的感情。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的盛衰。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怨:指讽刺时政。怨:指讽刺时政。迩:近。迩:近。事:通事:通“侍侍”,侍奉。,侍奉。诗的社会功能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诗呢?学呢?学诗诗可以激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
36、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的名字名字。”子曰子曰:“:“小子何莫小子何莫学学夫夫诗诗?诗诗可以可以兴兴,可以可以观观,可以可以群群,可以,可以怨怨。迩迩之事父之事父,远之远之事事君。多识于鸟兽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草木之名。”(阳货)(阳货)研读 文 本研读 文 本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在礼的准则下讽刺时政。从近处讲可以懂得怎样侍奉父母,从长远将可以懂得如何侍奉君主。而且能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一是诗教,兴、观、群、怨以修身
37、;二是诗用,事父事君以治国;三是诗识,鸟兽草木以致知。学诗的重要性学诗的重要性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孔子很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这段文字全面而精确地概括了诗经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认识价值。运用反问和排比的手法,详细而全面,语气更强。诗究竟有哪几个方面的作用?诗究竟有哪几个方面的作用?孔子谈诗的三大功能,一是诗教,兴、观、群、怨以修身;二是诗用,事父事君以治国;三是诗识,鸟兽草木以致知。诵读感悟“仁”“仁仁”在论语中出现了在论语中出现了109109次,可以说是论语最次,可以说是论语最核心的概念,也是孔子最核心的思想。核心的概念,也是孔子最核心的思想。一:仁之至:自
38、爱一:仁之至:自爱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爱,仁之至也;自;自敬,礼之至也。(扬雄法言敬,礼之至也。(扬雄法言君子)君子)自爱自爱爱他人爱他人泛爱众泛爱众子路入,子曰: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仁者使人爱己使人爱己。”子曰:子曰:“可谓可谓士士矣。矣。”子贡入,子曰: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子贡对曰:“知者知人,知者知人,仁仁者爱人者爱人。”子曰:子曰:“
39、可谓可谓士君子士君子矣。矣。”颜渊入,子曰: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知者自知,仁者者自爱自爱。”子曰:子曰:“可谓可谓明君子明君子矣。矣。”荀子荀子-子道篇第二十九子道篇第二十九 二:仁之本:孝悌二:仁之本:孝悌有子曰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学而而三:仁之纲:忠恕三:仁之纲:忠恕子贡问曰: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
40、行之者乎?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子曰:“其其恕恕乎!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里仁里仁子贡曰: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仁者,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雍也四:仁之体:礼四:仁之体:礼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为仁由己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41、?,而由人乎哉?”颜渊曰:颜渊曰:“请问其目?请问其目?”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矣。”颜渊颜渊 子曰:子曰:“人而不人而不仁仁,如,如礼礼何?人而不仁,如何?人而不仁,如乐乐何?何?”八佾八佾孔子:释孔子:释礼礼归归仁仁诵读感悟“君子”论语中对人提出的不同层次的要求:论语中对人提出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士士君子君子仁人仁人圣人圣人如何成为如何成为“君子君子”?子曰子曰:“:“君君子食无求饱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就有道而正
42、焉焉,可谓可谓好学好学也已。也已。”学而学而子曰子曰:“:“君子君子喻喻于义于义,小人小人喻喻于利。于利。”里仁里仁子曰子曰:“:“质质胜胜文文则野则野,文胜质则文胜质则史史。文质。文质彬彬彬彬,然后然后君子君子。”雍雍也也以个人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确实需要论语的智慧。论语中很多精辟的论断对现代价值观的培育有借鉴意义。但是论语的理论体系必须加入科学、民主、法律、公平等等现代文明元必须加入科学、民主、法律、公平等等现代文明元素并深入到它的理论内核之中去素并深入到它的理论内核之中去,才能与健全的商品时代的主流文化相和谐,也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和谐社会。一言以蔽之,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3、思考:论语的当代价值p 从历史角度n 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n 半部论语治天下北宋赵普:北宋赵普:“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p 从世界角度n 孔子被联合国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n“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作为世界人权的基础n“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认为是全世界人生理念的榜样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论语是一部生命面向生活的学
44、问论语是一部生命面向生活的学问。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了解中华文化,应该从论语开始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近代学者柳诒徵(近代学者柳诒徵(y zhy zh):):“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以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以传;
45、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化赖孔子而开。”论语是上古文化的一个总结和提炼,论语是上古文化的一个总结和提炼,同时又是后世文化的一个开启和发明。同时又是后世文化的一个开启和发明。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论语是知识体系 论语是价值体系 论语是文化体系基础教育教材的价值基础教育教材的价值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文化含量非常高。一本论语五百则,一万六千字,有一百多个成语,几百则终一本论语五百则,一万六千字,有一百多个成语,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
46、,包含了大量的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人生智慧。论语是知识体系读论语能让人心智成熟读论语能让人心智成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他人和环境正确认识他人和环境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今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天为什么要读论语?论语是价值体系 论语,是一部关于理想的书,是一部帮助我们建立信仰的书。论语,是一部关于理想的书,是一部帮助我们建立信仰的书。论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论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人活在人活在现实世界现实世界里,但是现实的世界只是里,但是现实的世界只是“实然的实然的”世界世界,人追求
47、的,人追求的是是“应然的应然的”世界世界。读论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系统,更重要的是价值系统,读论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系统,更重要的是价值系统,学会做价值判断,提升价值判断能力,成熟心智,明辨是非,懂得善恶美学会做价值判断,提升价值判断能力,成熟心智,明辨是非,懂得善恶美丑,一生进退有依据。丑,一生进退有依据。或曰:或曰:“以德报怨,何如?以德报怨,何如?”子曰: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论语宪问)宪问)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论语是文化体系一个民族的教育,一定要让这个民族的孩子有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然后一个民族的教育,一定要让这个民族的孩子有民
48、族文化的认同感,然后才有民族的凝聚力。才有民族的凝聚力。中国为什么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没有中断过历史的民族?中国为什么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没有中断过历史的民族?因为有文化认同感。历史是否中断,看文化的认同有没有中断。因为有文化认同感。历史是否中断,看文化的认同有没有中断。国家幅员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地理环境、物产资源差距极大,为什国家幅员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地理环境、物产资源差距极大,为什么能够保持长久的统一?么能够保持长久的统一?这就是文化凝聚的力量。这就是文化凝聚的力量。中国几千年维护国家统一的最伟大、最恒久的力量,不是秦朝的军队,而中国几千年维护国家统一的最伟大、最恒久的力量,不是秦
49、朝的军队,而是那些在乡村拿着一本线装论语,带领学生们朗读是那些在乡村拿着一本线装论语,带领学生们朗读“子曰学而时习之子曰学而时习之”的私塾老秀才。的私塾老秀才。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p 思想家梁漱溟:孔子的论语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思想家梁漱溟:孔子的论语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p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论语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论语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区,对它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值。p 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王财贵教授:只要一个人把任何一本经典读全球
50、读经教育首倡者王财贵教授:只要一个人把任何一本经典读一百遍,他必能从经典中提升其为学的能力,必定能从经典中领一百遍,他必能从经典中提升其为学的能力,必定能从经典中领悟其为人处世之道,必定能变化其气质,开阔其胸襟,启发其智悟其为人处世之道,必定能变化其气质,开阔其胸襟,启发其智慧,并且这一百遍经典必将影响其一生!慧,并且这一百遍经典必将影响其一生!(1 1)孔子在论语)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2 2)孔子在论语)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句子是:_,_。(3 3